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学堂乐歌:清季过渡状态的士人寻求民族音乐认同的象征 被引量:3
1
作者 徐文武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27-41,共15页
清季"学堂乐歌"的勃兴,研究者多认为是清季江南沿海社会处在新旧之间,处在过渡状态的汉族士人既不愿弃旧,又欲迎新,主动参照西乐对传统乐歌继承与创新的产物。但此种解释,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无法说明。其实,传统乐歌与西... 清季"学堂乐歌"的勃兴,研究者多认为是清季江南沿海社会处在新旧之间,处在过渡状态的汉族士人既不愿弃旧,又欲迎新,主动参照西乐对传统乐歌继承与创新的产物。但此种解释,对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仍无法说明。其实,传统乐歌与西乐,无论其内容与形式如何不同,却均是传播的艺术形式,"学堂乐歌"的勃兴,某种意义上,反映的恰是时人对其新颖的传播方式等的集体意识与反应。这种集体意识的出现以及时人的强烈反应,反过来极大地刺激了乐歌创作者与推广者的创造欲望,积极吸纳、借鉴西乐之法对传统乐歌进行改造,以满足处于过渡状态的士人时代取向与积极追求现代化之普遍要求。经过改造后的"学堂乐歌",在传播过程中,俨然成为那些过渡状态的士人寻求民族音乐文化认同的新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民初 学堂乐歌 历史转折 新式社团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清季民初历史教科书中的清史叙述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帆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97,共7页
作为历史教育的主要工具,历史教科书在清季开始登上教育和学术舞台。当时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对清朝历史的叙述,大体是基于"本朝史"的书写框架;进入民国后,历史教科书的基本内容虽然短时期内未做大的变动,但基于民国的共和立场... 作为历史教育的主要工具,历史教科书在清季开始登上教育和学术舞台。当时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对清朝历史的叙述,大体是基于"本朝史"的书写框架;进入民国后,历史教科书的基本内容虽然短时期内未做大的变动,但基于民国的共和立场书写清朝历史则成为教科书编者的共识,一些基本的价值判断发生巨变。本文从书写原则、书写策略等方面,以及民族、国家认同等视角,对清季民初之时历史教科书中的清史叙述进行分析,以期为历史学如何求真与致用,提供一个典型案例。进而思考这样的清史叙述如何影响甚至规范此后的清史研究脉络、走向等重要学术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民初 历史教科书 清史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清季民国中国绘画史分期的结构、逻辑和旨趣 被引量:2
3
作者 张学峰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4-30,I0002,共8页
清季民国,中国绘画史分期理论盛行。欧洲学者的民族学分期模式,关注佛教输入。日本学者关注民族-国家叙事,关注近世起点,产生近世衰败和东方特色两种理论。中国学者择取佛教输入和民族-国家叙事,其分期可分成"三古"说和非&qu... 清季民国,中国绘画史分期理论盛行。欧洲学者的民族学分期模式,关注佛教输入。日本学者关注民族-国家叙事,关注近世起点,产生近世衰败和东方特色两种理论。中国学者择取佛教输入和民族-国家叙事,其分期可分成"三古"说和非"三古"说两类,这种模仿与重构,改变了中国绘画史的理论结构和叙事逻辑,满足了他们关注现实和重估历史的愿望,表达了他们在动荡时期,特殊的文化理想和家国情怀,它是现代学术转型的初步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民国 中国绘画史 画史分期 “三古”说 民族-国家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季士人群体的科场书写及其“停科”效应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贾琳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9-150,共12页
清季议改与议废科举的知识群体,尚有正在通过科举渠道晋升的士人。这些应试士子并非惯常认为的仅是被动和消极接受相关政令,而是以科场书写的方式参与到科举改废进程当中。清廷废除科举这一通常被视为“鲁莽灭裂”的举措,从光绪辛丑科... 清季议改与议废科举的知识群体,尚有正在通过科举渠道晋升的士人。这些应试士子并非惯常认为的仅是被动和消极接受相关政令,而是以科场书写的方式参与到科举改废进程当中。清廷废除科举这一通常被视为“鲁莽灭裂”的举措,从光绪辛丑科举“改章”及督抚提议科举“中额递减”,到甲辰之际“中额递减”的适时出台和科举停废决策的正式启动,呈现出一条紧凑且又渐进的演化脉络。清季士人群体的科场书写不仅客观配合督抚科举“减额”提议的落地生根,其效应还延续至科举废除之后,具有超越科场本身并在远端触及政治决策和社会思想的言外之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士人群体 科场书写 中额递减 清季停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季两淮盐政的困境对清宫财政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滕德永 《盐业史研究》 CSSCI 2015年第2期3-10,共8页
康熙时期,两淮盐政与清宫发生了经济联系,至乾嘉时期,两淮盐政成为清宫财政的主要来源,其输解的银两占内务府总收入的一半以上。道光以后,两淮的这种地位逐步弱化,至同光时期,其在清宫财政收入体系中的地位不断边缘化。这种财政地位的... 康熙时期,两淮盐政与清宫发生了经济联系,至乾嘉时期,两淮盐政成为清宫财政的主要来源,其输解的银两占内务府总收入的一半以上。道光以后,两淮的这种地位逐步弱化,至同光时期,其在清宫财政收入体系中的地位不断边缘化。这种财政地位的变化是清代两淮盐务发展的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 两淮盐政 困境 清宫 财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兴锐与清季江西“新政” 被引量:1
6
作者 肖宗志 《船山学刊》 2006年第4期171-174,共4页
本文重点叙述李兴锐在江西先行的和有独创性的改革措施,并肯定了这些改革所产生的积极意义,同时也指出了改革的局限性,分析了李兴锐在江西巡抚任上能够有所作为的主、客观原因。
关键词 “新政” 江西 李兴 清季 积极意义 改革 局限性 巡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季政府及其覆亡论析
7
作者 迟云飞 《北方论丛》 CSSCI 1992年第2期88-94,共7页
辛亥革命的第一个目标是推翻清政府。革命爆发后,这个目标实现了。那么,这时的清政府为什么会在1911年被推翻?显然这是个值得研究而恰恰研究得太少的问题。
关键词 清政府 清季 辛亥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法东渐:清季法律教育理念的变革
8
作者 柴松霞 《保定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7-15,共9页
受西法东渐风气的影响,清季法律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近代意义上的法律教育开始兴起。这不仅表现在有志之士呼吁中西学并重,且政法学堂也重视聘请外籍教师,以外语教授西方法律,派遣法学留学生出国,以至形成中外合办高等法学教育的特... 受西法东渐风气的影响,清季法律教育理念发生了重大变革,近代意义上的法律教育开始兴起。这不仅表现在有志之士呼吁中西学并重,且政法学堂也重视聘请外籍教师,以外语教授西方法律,派遣法学留学生出国,以至形成中外合办高等法学教育的特色,这无不渗透着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的时代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法东渐 清季 法律教育 教育理念 中西文化冲突与交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清季早期驻外公使刘瑞芳 被引量:1
9
作者 夏泉 《贵州文史丛刊》 2000年第4期27-29,52,共4页
关键词 清季 事迹 出使 士大夫 外公 略论 传统 群体
全文增补中
“敬敷”与“求是”之间:清季安徽的中西学之争
10
作者 王光煜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7-147,共11页
若以传统书院和新(西)式学堂的此消彼长作为清季中西学之争的观察切片,安徽敬敷书院和求是学堂同城并存及演变的历程则不应被忽视。敬敷书院虽有变通,但仍固守以义理为核心的中学,而求是学堂则追求以实用为核心的西学,开皖省风气之先。... 若以传统书院和新(西)式学堂的此消彼长作为清季中西学之争的观察切片,安徽敬敷书院和求是学堂同城并存及演变的历程则不应被忽视。敬敷书院虽有变通,但仍固守以义理为核心的中学,而求是学堂则追求以实用为核心的西学,开皖省风气之先。从深层次上看,二者互竞所带来的学风嬗变及士人心态变迁,映现出了清季中西学之间颇具意味的对抗与调适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晚清以降中国高等教育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过渡的曲折过程,提供了一个具体而微的例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敬敷书院 求是学堂 清季 安徽 中学西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季新疆教育发展概况初探
11
作者 邓正霖 梁江龙 《改革与开放》 2013年第10X期44-45,共2页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清朝国势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清朝教育政策的变化。新疆教育在此大的背景之下,其发展经历了新疆建省前和建省后两个时期,教育方式也逐渐由一元走向了多元。
关键词 清季 新疆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季巡警道的筹建与外官改制
12
作者 彭雪芹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84-89,共6页
巡警道的设置是清末外官改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官僚制度的深刻变更。设立巡警道,由清朝中央主导推动,但具体落实还是依赖外省疆吏的执行。各省巡警道设立之先后,主要受该省督抚思想倾向与政治态度的影响;其次,受各省警务原有基础、... 巡警道的设置是清末外官改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中国官僚制度的深刻变更。设立巡警道,由清朝中央主导推动,但具体落实还是依赖外省疆吏的执行。各省巡警道设立之先后,主要受该省督抚思想倾向与政治态度的影响;其次,受各省警务原有基础、治安局势、经济财赋、社会舆情等状况的制约。巡警道的建制状况反映了外官改制的具体历程,以及清末政局与官场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 巡警道 督抚 外官改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季云南课吏馆研究
13
作者 马银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95-103,共9页
课吏馆创设之目的为澄清吏治,是清末推行新政的重要举措之一。魏光焘主政云南时创办课吏馆,制定章程、馆规、课程、经费等,保障了课吏馆的有效运转。至后期课吏馆内增设编辑所,编辑《全滇纪要》。但因清季吏治腐败,难以扭转,课吏馆并没... 课吏馆创设之目的为澄清吏治,是清末推行新政的重要举措之一。魏光焘主政云南时创办课吏馆,制定章程、馆规、课程、经费等,保障了课吏馆的有效运转。至后期课吏馆内增设编辑所,编辑《全滇纪要》。但因清季吏治腐败,难以扭转,课吏馆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最终被政法学堂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季 云南 课吏馆 《全滇纪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鹏运况周颐词学传承述论
14
作者 孙克强 《中国韵文学刊》 2020年第2期110-117,共8页
王鹏运与况周颐同列“清季四大家”,同为晚清词学大师,声名甚著。王鹏运与况周颐之间既是师生亦为同道,王鹏运对况周颐词学的影响至为深刻。王鹏运是况周颐的词学引路人,在词风的转变、词籍校勘、创作的精进等方面影响甚大;王、况二人... 王鹏运与况周颐同列“清季四大家”,同为晚清词学大师,声名甚著。王鹏运与况周颐之间既是师生亦为同道,王鹏运对况周颐词学的影响至为深刻。王鹏运是况周颐的词学引路人,在词风的转变、词籍校勘、创作的精进等方面影响甚大;王、况二人在词学旨趣方面,既有相合相协的一面,也有分歧分立的一面;况周颐从王鹏运那里继承了许多重要的词学理念、词学范畴,对况周颐词学理论的建构起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鹏运 况周颐 词学 清季四大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的传统主义者——论宗白华的艺术学观念
15
作者 杨振宇 《文化艺术研究》 2010年第2期15-22,共8页
作为学科的美术史,其母语是德语,其具体写作则汲取了丰富人文资源融汇而成,尤其是18世纪晚期与19世纪早期康德以降的德国哲学美学。清季民初,德语世界的美术史及其相关的思想资源,渐被学人接受,并散见于各种著述。本文从德语美术史的背... 作为学科的美术史,其母语是德语,其具体写作则汲取了丰富人文资源融汇而成,尤其是18世纪晚期与19世纪早期康德以降的德国哲学美学。清季民初,德语世界的美术史及其相关的思想资源,渐被学人接受,并散见于各种著述。本文从德语美术史的背景出发,尝试分析宗白华和德语美术史传统的关系,阐述和反思宗白华先生所建构的"艺术学"体系和德语"艺术史"或"美术史"观念之间的差别及其问题,从而为民国时期的艺术理论提供一个理解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主义 宗白华 艺术学 观念 Modern Theory 美术史 德语 哲学美学 艺术理论 思想资源 世纪 人文资源 清季民初 民国时期 艺术史 著述 学人 学科 写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诗歌全译注释》中文自序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颖 《鲁迅研究动态》 1986年第5期15-15,共1页
中华论文,素重博雅。古者、淹通经史,雕饰词章。经世之篇,立言精妙;抒情之什,涵义深闳。斯为可贵矣。况文体日繁,学科迭出。新声既起,古响未沈。乃有通才达变,力嗤雅俗之争;与古为新,不困汉唐之囿。一身兼美,诸体悉娴。尤属难能也。迨... 中华论文,素重博雅。古者、淹通经史,雕饰词章。经世之篇,立言精妙;抒情之什,涵义深闳。斯为可贵矣。况文体日繁,学科迭出。新声既起,古响未沈。乃有通才达变,力嗤雅俗之争;与古为新,不困汉唐之囿。一身兼美,诸体悉娴。尤属难能也。迨清季末叶,时移世乱,国削民危。有志之士,倡新学以力致富强,怀旧邦而未忘风雅。一时风云郁勃,文艺燦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诗歌 文体 清季 经史 全译 汉唐 时移 涵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钱拓集
17
作者 王贵忱 《内蒙古金融研究》 2003年第S2期60-63,共4页
集蒙元泉币者,昔推清季胡石查氏,最称大家。近则方地山,宣愚公,袁寒云三先生竞相购求,不遗余力。终以宣家所得独多,奇异之品,饮誉一时,后由其哲嗣宣森先生悉数捐献给上海博物馆,物有所归矣。
关键词 上海博物馆 清季 愚公 奇异 所得 著录 文明路 欲求 广州 补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1 Beta, Interleukin-6 and Melatonin over Summer and Winter in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in Bizheng Rats 被引量:2
18
作者 Miao Zhang Tong Wang +3 位作者 Huai-min Chen Yan-qin Chen Yang-chun Deng Ya-tian Li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CAS CSCD 2014年第2期107-111,共5页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1 beta(IL-1β), interleukin-6(IL-6) and melatonin(MT) in Bizheng rat model,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T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rheu...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serum levels of interleukin-1 beta(IL-1β), interleukin-6(IL-6) and melatonin(MT) in Bizheng rat model, and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T and the pathogene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sixty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in summer(n=80) and winter(n=80) respectively: normal group, 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 model group, operation group, and sham-operation group(n=20 in each group). The CIA model group was injected with collagen emulsion at the base of the tail to induce arthritis. The rats in the operation group received pineal gland resection, and 7 days after the first operation, underwent testectomy or oophorectomy. The rats in the sham-operation group were operated to ligature the sagittal sinus, without extracting the pineal gland. After the operations, the operation group and the sham-operation group both were immunized as the CIA group was. The serum levels of IL-1β, IL-6 and MT in different groups were measured by radioimmunoassay.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the serum levels of IL-1β and IL-6 increased in the CIA model, operation, and sham-operation groups both in summer and in winter(IL-1β in summer, P=0.008, P<0.01, P=0.012; IL-1β in winter, P=0.019, P<0.01, P=0.027; IL-6 in summer, P=0.028, P<0.01, P=0.024; IL-6 in winter, P=0.006, P<0.01, P=0.008). In the operation group, the serum levels of IL-1β and IL-6 in winter were higher than in summer, but with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844, 0.679). Compared with the normal group, the serum level of M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summer and winter in both the CIA model group(P=0.002, 0.008) and the sham-operation group(P=0.003, 0.007), whil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the operation group(P=0.023, 0.003).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T level in the operation group between summer and winter(P=0.947). Conclusions The increase of serum levels of IL-1β and IL-6 may exacerbate the inflammatoryreaction and cause a more severe condition in the rheumatoid arthritis. The concentrations of IL-1β, IL-6, and MT correspond with the change of seasons, confirming that there are connections between nature and human bo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respondence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kidney corresponding with winter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in Bizheng CYTOKINES MELATON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