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清华国学研究院时期的陈寅恪
1
作者 郑家建 吴金喜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40,共13页
关键词 清华国学研究院 陈寅恪 学术积累 中外文化交流 历史文献 感情色彩 学术准备 文化理念 学理性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治学 被引量:7
2
作者 戴家祥 林在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8,共7页
关键词 清华国学研究院 王国维 陈先生 导师 《中国历史研究法》 清华学校 梁启超 《庄子》 《吴宓自编年谱》 科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国学研究院之于“双一流”建设的启示意义——学术组织治理的视角
3
作者 杨朔镔 杨颖秀 《高校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43,共8页
清华国学研究院在短暂的四年办学历程中,以其卓越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绩,书写了一段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和学术制度史"传奇"。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将清华国学研究院作为高等教育组织系统中一个具体而微的鲜... 清华国学研究院在短暂的四年办学历程中,以其卓越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实绩,书写了一段我国近现代高等教育史和学术制度史"传奇"。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将清华国学研究院作为高等教育组织系统中一个具体而微的鲜活存在,借鉴伯顿·克拉克的学术组织治理框架,文章从对国学进行"学科规训"、抱定"寻出中国之国魂"的信念维系和维护"学术之独立与自由之精神"的权力配置三方面,对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办学经历与成效进行考察。大学学术组织治理应以"学科规训"为基,以"文化维系"为魂,以"权力下放"为要,以"生境营造"为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国学研究院 “双一流”建设 学术组织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大会
4
作者 王宙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11月1日上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隆重举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清华国学研究院亲笔题词:“为研究弘扬国学精华做贡献”。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和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共同为国... 11月1日上午,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清华大学主楼接待厅隆重举行。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同志为清华国学研究院亲笔题词:“为研究弘扬国学精华做贡献”。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和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共同为国学研究院揭牌。清华大学副校长谢维和主持大会并宣读国学院成立决定和院长任命决定,陈来教授出任首任国学研究院院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国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 成立大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国务院副总理 大学校长 李岚清 顾秉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样的清华园,不一样的学者——论清华国学院时期的梁启超
5
作者 赖建玲 郑家建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9-36,共8页
1925年9月8日,梁启超入住清华园北院教员住宅第二号,由此正式开启了清华国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国学院)导师之生涯。此时,梁启超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一方面,在现实政治的漩涡里,几经沉浮之后,他已彻底失望;另一方面,他又期... 1925年9月8日,梁启超入住清华园北院教员住宅第二号,由此正式开启了清华国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国学院)导师之生涯。此时,梁启超的内心世界是复杂的:一方面,在现实政治的漩涡里,几经沉浮之后,他已彻底失望;另一方面,他又期待着能借助学术与教育,重建他理想中的学统,从而赓续中国学术精神与文化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 梁启超 国学 清华国学研究院 学者 学术精神 内心世界 现实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中国学”的启示──访问爱知大学有感 被引量:4
6
作者 冯天瑜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0期31-34,共4页
关键词 东亚同文书院 日本中国学 东亚同文会 中国现状 社会调查 根津一 清华国学研究院 中国问题 启示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文精神·人文教育·人文素质──陕西吴宓研究史略 被引量:1
7
作者 蔡恒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0-142,共3页
关键词 人文素质 人文教育 人文精神 学术讨论会 研究 吴宓研究 中国比较文学 清华大学 比较文学研究 清华国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档案中的王国维清华园印迹 被引量:1
8
作者 李珍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6-48,共3页
王国维(1877.12-1927.06),初名国祯,字静庵(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人间、永观,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在王国维短暂的五十载人生中,其最后两年多时间曾任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他以渊博精深的学识、科学缜密的研究方法、求新务实的治学... 王国维(1877.12-1927.06),初名国祯,字静庵(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人间、永观,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在王国维短暂的五十载人生中,其最后两年多时间曾任教于清华国学研究院。他以渊博精深的学识、科学缜密的研究方法、求新务实的治学学风培养和造就了一批杰出的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而其自身学术造诣更趋成熟。他汇聚凝练早年研究成果之余,更于西北地理、辽金蒙元史等方面开拓、蘖发学术新枝,做出开创性贡献,达学术之巅峰。笔者拟通过清华大学档案馆馆藏王国维相关文献,借以管窥、追寻先生在清华园的行迹,弘扬其“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大师风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清华 档案馆 清华国学研究院 印迹 学术造诣 文字学家 学风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风化雨育桃李——陈寅恪教授的教学生活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定宇 《中国大学教学》 1997年第5期31-34,共4页
春风化雨育桃李———陈寅恪教授的教学生活●中山大学吴定宇1926年7月8日,从德国留学归来不久的陈寅恪,风尘仆仆地赶向清华国学研究院报到。9月开学,他正式开始了舌耕生涯。陈寅恪一生的教学生活,分清华学苑执教鞭、万里烽... 春风化雨育桃李———陈寅恪教授的教学生活●中山大学吴定宇1926年7月8日,从德国留学归来不久的陈寅恪,风尘仆仆地赶向清华国学研究院报到。9月开学,他正式开始了舌耕生涯。陈寅恪一生的教学生活,分清华学苑执教鞭、万里烽烟苦耕耘和任教岭南大学、中山大学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清华国学研究院 魏晋南北朝史 教学生活 比较研究 佛经翻译文学 清华 岭南大学 罗香林 燕京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岭南人文图说之五十四——梁启超故居和饮冰室
10
作者 左鹏军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新民子等。广东新会茶坑村人。少年即颖异过人,勤奋好学。光绪十年(1884)应院试,补博学术研究和著作。1925年受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署饮冰室主人、新民子等。广东新会茶坑村人。少年即颖异过人,勤奋好学。光绪十年(1884)应院试,补博学术研究和著作。1925年受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与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导师”,著述颇多。1927年6月脱离清华研究院。1929年1月19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清华国学研究院 故居 人文 岭南 学术研究 协和医院 王国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金鼎在中国史前考古学上的贡献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锦源 陈淑玲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69-80,共12页
梁启超(1873—1929)称,“考古学在中国成为一种专门学问,起自宋朝”。梁氏所指实则上只是金石器物之学,而非考古学。中国史前考古学的萌芽期大约是始于1895年,日本考古学家鸟居龙藏(1870—1953)在旅顺地区进行首次田野...
关键词 吴金鼎 中国 史前考古学 学术贡献 考古学史 考古学家 清华国学研究院 李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冯国瑞先生《绛华楼诗集》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鼎文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34-38,共5页
冯国瑞先生(1901—1963),字仲翔,甘肃天水人。早年在天水甘肃省立第三中学肄业,同时在存古学堂从哈锐、任承允学习国学。民国十一年(1922)秋,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十五年(1926)夏毕业。又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次年夏毕业。曾任青海... 冯国瑞先生(1901—1963),字仲翔,甘肃天水人。早年在天水甘肃省立第三中学肄业,同时在存古学堂从哈锐、任承允学习国学。民国十一年(1922)秋,考入南京东南大学,十五年(1926)夏毕业。又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国学研究院,次年夏毕业。曾任青海省政府秘书、秘书长,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兼任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教授。解放后,任甘肃省人民政府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63年病卒,享年63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史研究 清华学校 存古学堂 省政府 梁启超 二十年 甘肃天水 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革命军 清华国学研究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棒喝”过吴宓么? 被引量:1
13
作者 舒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8期60-61,共2页
鲁迅“棒喝”过吴宓么?●舒芜有一本回忆吴宓的书,有代序一篇,其中说道:“因为鲁迅当年棒喝或鄙夷过‘国故’、‘学衡’一类,于是与反面人物相关的东西便很难见着。”鲁迅成了“棒喝主义”者了,真是有趣。其实,这也不是新发明,... 鲁迅“棒喝”过吴宓么?●舒芜有一本回忆吴宓的书,有代序一篇,其中说道:“因为鲁迅当年棒喝或鄙夷过‘国故’、‘学衡’一类,于是与反面人物相关的东西便很难见着。”鲁迅成了“棒喝主义”者了,真是有趣。其实,这也不是新发明,70年前,杜荃(郭沫若)的《文艺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 鲁迅 吴宓 新文化 《史记》 《中华读书报》 清华国学研究院 傅斯年 “学衡派” 新式标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学术集林》(卷一、二)
14
作者 汤惟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89-89,共1页
《学术集林》文丛,在短短数月内,已有两大卷问世,为海内外学人所瞩目.主编王元化先生在卷一编后记中写道:“倘不是在非常时期,知识分子毕竟应在知识领域中发挥作用,而不应抛弃自己的本来职责.”每一位不甘于空硫、浮躁的求知者,都可以... 《学术集林》文丛,在短短数月内,已有两大卷问世,为海内外学人所瞩目.主编王元化先生在卷一编后记中写道:“倘不是在非常时期,知识分子毕竟应在知识领域中发挥作用,而不应抛弃自己的本来职责.”每一位不甘于空硫、浮躁的求知者,都可以从中领略那份来自纯正学术研究的独特韵味,并进而对知识分子在当前的文化职责有一番新的体认.《集林》以相当的篇幅刊载了四九年以前的学术著述,绝大部分属首次披露的文献,如《章太炎遗嘱》、黄侃《量守文钞》、沈曾植《未刊遣文》、《马一浮遗札》等.编者的这种安排,绝非出于“发思古之幽情”的意愿.就笔者看来,它首先体现了对学术传统的尊重与珍视.毋庸讳言,当代中国学术状况中的不如人意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学术思想 学术传统 文心雕龙 文化职责 学术研究 学术著述 文化相对主义 清华国学研究院 沈曾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0年8月10日语言学教育家王力诞生
15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08-108,共1页
王力,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早年贫寒辍学,在家自学。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
关键词 语言学家 王力 教育家 清华国学研究院 西南联合大学 巴黎大学 现代语言学 1927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忆皑岚——写在罗皑岚小说选《诱惑》出版之后
16
作者 罗念生 《中国文学研究》 1989年第3期75-77,共3页
旧制清华学校分中等科四年、高等科三年、大学一年(相当于美国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罗皑岚和我于1922年分别摘入中等科三年级和二年级,于1929年同时毕业。这七年间,学校有很多名教授。张欣海先生教英文,王文显、楼光来两先生教莎士比亚... 旧制清华学校分中等科四年、高等科三年、大学一年(相当于美国大学二年级或三年级)。罗皑岚和我于1922年分别摘入中等科三年级和二年级,于1929年同时毕业。这七年间,学校有很多名教授。张欣海先生教英文,王文显、楼光来两先生教莎士比亚,波勒先生教小说,詹姆森先生讲欧洲文学史,张彭春先生讲戏剧,杨振声、朱自清两先生教新文学。清华国学研究院有梁任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湘 小说 清华学校 诱惑 罗隆基 三年级 詹姆森 清华国学研究院 孙大雨 七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忧生”到“忧世”之路 《世纪初的苦魂》读后
17
作者 雷启立 《现代中文学刊》 1996年第2期20-20,共1页
一九二七年六月,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在此之前,他已在哲学、美学、伦理学、小学、史学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却又留下"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犀"的遗言,决然而去。
关键词 王国维 世纪初 忧生 忧世 清华国学研究院 国学 伦理学 颐和园 昆明湖 中国美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