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繁华事散逐香尘——回眸20世纪一二十年代的清华体育 被引量:1
1
作者 冯茵 代红 《体育文化导刊》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3-85,共3页
文章对一二十年代的清华体育进行了回顾。近代西方体育输入我国之初,教会学校的建立、新式学堂的兴起及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我国开展西方体育的主要来源。清华大学自1911年建校,一直以"发展全人格"作为学校体... 文章对一二十年代的清华体育进行了回顾。近代西方体育输入我国之初,教会学校的建立、新式学堂的兴起及基督教青年会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成为我国开展西方体育的主要来源。清华大学自1911年建校,一直以"发展全人格"作为学校体育教育之目标。作为清华体育史的发端,一二十年代的清华体育不但在百年清华体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华北乃至全国的体育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间涌现的体育风流人物多数成为我国科技、文化、教育界的杰出人才。"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的体育育人思想对大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体育 全人格教育 体育 近现代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华体育的历史经验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维屏 《体育文化导刊》 1992年第2期29-33,共5页
在我们这个开放的大千世界里,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已是大势所趋,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 清华体育 高校体育 运动队 高水平 运动员 清华大学 运动会 清华学校 体育运动 优秀运动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我国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进路 被引量:18
3
作者 刘波 王松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22,共9页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大思政课”进程,呈现“先赋优势”“具身参与”“天性—语言—行为三位一体”的理论特质,旨在实现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以及格局再拓展。这对于突破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推进“大思政课”进程,呈现“先赋优势”“具身参与”“天性—语言—行为三位一体”的理论特质,旨在实现思政课的理念再更新、视野再开阔以及格局再拓展。这对于突破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规则症结与资源配置的失衡、行动者的主客二分与角色障碍以及数字化转型中人机关系的模糊三方面现实堵点具有重要价值。踏上新时代新征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理应:注重顶层设计,纵深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思政规则的健全与资源的优化配置;建构主客体关系,重视教育家精神引领下大学体育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加强传播能力建设,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学体育课程思政的数字化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体育 课程思政 理论特质 思政元素 清华体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清华奥运历程之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韦庆媛 冯茵 田芊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4-18,共5页
清华自建校以来就始终注重培养"全人格"及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早在民国时期,中国共参加3次奥运会,其中都有清华人担任组织工作。50年代蒋南翔校长提出"大学是出体育人才的地方",2008年清华学... 清华自建校以来就始终注重培养"全人格"及全面发展的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早在民国时期,中国共参加3次奥运会,其中都有清华人担任组织工作。50年代蒋南翔校长提出"大学是出体育人才的地方",2008年清华学生运动员站在了北京奥运会的赛场上。清华的奥运之路,是中国大学体育参与奥运的缩影。回顾和总结清华大学的奥运历程,试图厘清其参与奥运的轨迹,并借鉴国外大学体育的经验,探索中国大学体育参与奥运的路径。对清华体育的领军人物、运动场馆、育人理念和体育传统与精神进行了阐述,以推动中国大学体育为奥运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华体育 奥运会 体育传统与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剑秋与清华早期武术教学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延复 《体育文化导刊》 1994年第4期17-19,共3页
李剑秋与清华早期武术教学黄延复早期的清华大学(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校)体育部,曾有过两位传奇式人物。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马约翰,他的事迹已为很多人所了解;另一位是同样在体育战线上贡献毕生精力的李剑秋。他是一... 李剑秋与清华早期武术教学黄延复早期的清华大学(它的前身是创建于1911年的清华学校)体育部,曾有过两位传奇式人物。一位是大名鼎鼎的马约翰,他的事迹已为很多人所了解;另一位是同样在体育战线上贡献毕生精力的李剑秋。他是一位武术教育家,是把武术(当时称“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约翰 武术教学 清华体育 武术活动 中国武术 东亚病夫 武术理论 大力士 教育方针 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