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诗学研究之我见 被引量:4
1
作者 蒋寅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0-53,共4页
本刊《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源于1984年创办的《清诗研究》,发表清代诗学研究等论文已有逾20 年的历史,而新时期清代诗学研究自1984年于苏州大学召开的首届清诗国际研讨会算起,也进行了20来年。20来年清代诗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取... 本刊《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源于1984年创办的《清诗研究》,发表清代诗学研究等论文已有逾20 年的历史,而新时期清代诗学研究自1984年于苏州大学召开的首届清诗国际研讨会算起,也进行了20来年。20来年清代诗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许多不足,需要探讨,以引起注意。为了进一步推动清代诗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取得更大的成绩,本刊特邀请国内几位对清代诗学深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推动清代诗学研究深入开展”这一主题,于《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各抒己见,进行一次笔谈,希望能对开创清代诗学研究的新局面有所启发、有所补益;同时也欢迎其他对此问题有见解的专家学者来稿继续进行笔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学 诗学研究 笔谈 诗文研究 专家学者 国际研讨会 苏州大学 新时期 清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诗钞》与清代诗学 被引量:2
2
作者 申屠青松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2-86,共5页
《宋诗钞》是清代宋诗文献的核心,它是清代其他宋诗文献尤其是选本最重要的文献来源,也是读者接受宋诗的主要媒介。这一方面取决于它可靠的文献来源、精审的校勘质量、线索清晰的体例、切实精到的诗评这些内部因素,另一方面也关乎清代... 《宋诗钞》是清代宋诗文献的核心,它是清代其他宋诗文献尤其是选本最重要的文献来源,也是读者接受宋诗的主要媒介。这一方面取决于它可靠的文献来源、精审的校勘质量、线索清晰的体例、切实精到的诗评这些内部因素,另一方面也关乎清代宋诗文献相对匮乏的外部环境。《宋诗钞》对宋诗体派流变的系统叙述、某些新颖独到的见解深化了人们对宋诗的认识,推动了宋诗学史的发展。同时,时代局限和社会风尚也在它身上留下烙印,首先,它对宋诗的接受主要基于"主真重变"的思想框架;其次,遗民思潮使它形成"宗经"、"尚气"的选评倾向;再次,公安诗学的影响和浙派诗学的群体追求导致它对性灵的偏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钞 诗学 宋诗选本 清代诗学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 被引量:2
3
作者 胡建次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2期72-77,共6页
清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清代诗学作为我国古典诗学的总结集成阶段,它对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予以了全面的... 清代诗学对批评方法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对意象批评方法的运用;二是对比较批评方法的运用;三是对源流批评方法的运用;四是对摘句批评方法的运用。清代诗学作为我国古典诗学的总结集成阶段,它对不同文学批评方法予以了全面的继承、丰富、深化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学 文学批评方法 意象批评 比较批评 源流批评 摘句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史”与“诗乐”:宋明诗学的理论转向与清代诗学的进路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文新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0-77,共8页
"诗史"作为宋人眼中具有典范意义的范畴,突出了超越诗艺的人伦价值、叙事写物的实录品格和以文为诗的篇章布局等意涵。"诗乐"作为明人眼中具有典范意义的范畴,则强调另外一些侧面,如诗与文的不同文类特征、诗与感... "诗史"作为宋人眼中具有典范意义的范畴,突出了超越诗艺的人伦价值、叙事写物的实录品格和以文为诗的篇章布局等意涵。"诗乐"作为明人眼中具有典范意义的范畴,则强调另外一些侧面,如诗与文的不同文类特征、诗与感觉现象和情绪状态的关联、诗对意图干预的拒斥、诗的表达不必拘泥于事实或物象的准确与否,等等。绵延相续的唐宋诗之争构成宋明诗学理论转向的背景,而"诗史"论、"诗乐"论在更高境界上的合一或互渗则标示了清代诗学的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史 诗乐 宋明诗学 清代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八十年代以来清代诗学研究述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顺贵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47-51,共5页
八十年代以来,清代诗学的研究工作开始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如诗学资料的整理、诗学史的写作、诗学理论的研究、研究视野的转换等,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清代小说、戏曲研究相比,诗学领域的研究仍显单薄与不足。呼吁新世纪应注意在基础研... 八十年代以来,清代诗学的研究工作开始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如诗学资料的整理、诗学史的写作、诗学理论的研究、研究视野的转换等,均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同清代小说、戏曲研究相比,诗学领域的研究仍显单薄与不足。呼吁新世纪应注意在基础研究与综合研究上加强力量,并注重研究视野的拓展、研究方法的转换,力争把清代诗学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学 基础研究 综合研究 方法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学史的下潜、遥望与有我之境——基于《清代诗学史(第二卷)》的讨论
6
作者 马大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6-123,共8页
一部优秀诗学史/文学史的理想境界至少要具备三个要素:深度下潜的文献把握与阐释,遥望中西思想文化史的复眼视域,还有一个学者必不可少的“自我”的呈现。《清代诗学史(第二卷)》在深度把握文献的基础上,对格调说、性灵说等“显学”中... 一部优秀诗学史/文学史的理想境界至少要具备三个要素:深度下潜的文献把握与阐释,遥望中西思想文化史的复眼视域,还有一个学者必不可少的“自我”的呈现。《清代诗学史(第二卷)》在深度把握文献的基础上,对格调说、性灵说等“显学”中存在的关键性问题给出了全新的阐释;又站在思想史和西方文论背景下,对试帖诗学生成的思想渊源、格调诗学的新古典主义色彩、性灵诗学的解构特征给予了有理有节的定位。尤有意味的是,全书一直贯串着作者自己的个性与手眼,从而达成了诗学史的“有我之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学 有我之境 格调 性灵 试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清代诗学价值观基础的“温柔敦厚”诗教观 被引量:2
7
作者 毛宣国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2-130,共9页
清代诗论家自觉将"温柔敦厚"诗教观作为诗学价值观的基础,重视其对于诗歌创作的指引作用。明清之际的诗教观普遍将诗教与风雅正变的思想结合起来,重视诗教说指切时政、干预现实的功能,钱谦益、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是这一时期... 清代诗论家自觉将"温柔敦厚"诗教观作为诗学价值观的基础,重视其对于诗歌创作的指引作用。明清之际的诗教观普遍将诗教与风雅正变的思想结合起来,重视诗教说指切时政、干预现实的功能,钱谦益、黄宗羲、王夫之等人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其诗教观对清代论诗风气具有开启作用。康雍时期的诗教观普遍排斥变风变雅之音,维护中正和平的盛世之音,汪琬是典型的代表。叶燮则是例外,他提出"诗变而仍不失其正""正变系乎诗"的文学发展观,将"温柔敦厚"诗教原则提升到诗歌本体建构的高度。乾嘉时期是弘扬诗教最突出的时代,对诗教原则阐释的重要特点是不将温柔敦厚诗教作为一个僵化原则看待,而是予以多样化的阐释。这一现象的产生,既反映了时代变革对于传统诗教论的巨大冲击,也说明诗教作为影响深远的理论本身就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与包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柔敦厚”诗教观 《诗经》批评 清代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校举行中文系清代诗学专业首届博士生论文答辩会
8
作者 辛西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1期44-44,共1页
我校中文系清代诗学专业首届博士生论文答辩会于1985年12月24日在苏州南林饭店隆重举行。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国内七位著名专家组成(按姓氏笔划为序):王元化教授、王运熙教授、严迪昌副教授、徐中玉教授、钱仲联教授、章培恒教授、程千帆... 我校中文系清代诗学专业首届博士生论文答辩会于1985年12月24日在苏州南林饭店隆重举行。论文答辩委员会由国内七位著名专家组成(按姓氏笔划为序):王元化教授、王运熙教授、严迪昌副教授、徐中玉教授、钱仲联教授、章培恒教授、程千帆教授。王元化、程千帆教授分别担任了论文答辩委员会主席。我校钱仲联教授为博士生论文指导教师。我校副校长沈雷洪以及中文系、科研处、教务处负责同志范伯群、王锡良、陆鼎一、王丕清、范培松参加了论文答辩会。博士生裴世俊、赵永纪先后就其论文《钱谦益研究》《清初诗歌研究》作了扼要介绍;并对诸专家所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答辩。两篇论文均获通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良 论文答辩 苏州 清代诗学 中文系 王元化 钱仲联 程千帆 钱谦益 诗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古典唐诗学的总结与终结 被引量:1
9
作者 王顺贵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6-142,共7页
清代古典唐诗学进入了集成总结时期。神韵派、格调派、性灵派、肌理派、桐城派、宋诗派、汉魏六朝诗派等具有集成性质的诗歌流派的更迭起伏,钱谦益、王夫之、叶燮、朱彝尊、刘熙载、王国维等特色独具的诗人的不断涌现,均从各个方面丰富... 清代古典唐诗学进入了集成总结时期。神韵派、格调派、性灵派、肌理派、桐城派、宋诗派、汉魏六朝诗派等具有集成性质的诗歌流派的更迭起伏,钱谦益、王夫之、叶燮、朱彝尊、刘熙载、王国维等特色独具的诗人的不断涌现,均从各个方面丰富了清代唐诗学的内涵。这一时期,无论是在学理上的建构,还是在笺注、选本、评点、总集的汇纂等方面,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梳理清代唐诗学嬗变的特点,可以见其在整个唐诗学史上和清代诗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学 清代诗学 诗学 学术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人试帖》整理的价值和意义——兼论清代试律诗学与古典诗学演进之关系
10
作者 吴蔚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9-165,共7页
《唐人试帖》刊印之初正值清代康熙时期神韵诗学盛行之时。毛奇龄试律诗观如“浑然无迹”、强调“气象”脱离不了当时的诗学风尚。之后的上师大本《唐人试帖》墨批与毛氏评解比试律诗观有所发展,体现出重视自然与关合应试的矛盾;乾隆时... 《唐人试帖》刊印之初正值清代康熙时期神韵诗学盛行之时。毛奇龄试律诗观如“浑然无迹”、强调“气象”脱离不了当时的诗学风尚。之后的上师大本《唐人试帖》墨批与毛氏评解比试律诗观有所发展,体现出重视自然与关合应试的矛盾;乾隆时期纪昀之《唐人试律说》则更强调合乎“法度”和“切”题。这显示出康熙末期至乾隆早期试律诗学观由空灵到质实的倾向。一方面,清代试律诗学的成熟过程有自己的独特性;另一方面,从毛奇龄到纪昀,清代试律诗学也与清代古典诗学的发展密切呼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人试帖》 毛奇龄 纪昀 清代诗学 试律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镜像:翁方纲诗学与明代诗学关系发覆
11
作者 孔燕君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7-157,共11页
翁方纲诗学与明代诗学之关系,大抵由于翁方纲对明诗的批评态度而显得湮没不闻。事实上,翁方纲的诗学批评和理论建构都明确表现出了“以明诗为殷鉴”的意味:他借由“学古”与“袭古”话题的切入,逐步深入到师法论的建构以及古典诗歌经典... 翁方纲诗学与明代诗学之关系,大抵由于翁方纲对明诗的批评态度而显得湮没不闻。事实上,翁方纲的诗学批评和理论建构都明确表现出了“以明诗为殷鉴”的意味:他借由“学古”与“袭古”话题的切入,逐步深入到师法论的建构以及古典诗歌经典统序的重组,正是建基于以明代诗学为反面观照的价值判断与逻辑进路;同样,在明诗批评的语境中,翁方纲对“真诗”与“伪体”概念作了明确的分辨与伸张,以此实现对于诗歌本质论的逻辑建构与理论更新,为学人诗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可以说,翁方纲正是在以明代诗学为对话客体与反面观照的过程中,基于对明诗的省察、沟通、批评和反驳,逐渐形成并且进一步完善了个人的诗学理论雏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方纲 明代诗学 清代诗学 镜像 反面观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虞山二冯诗学的宗尚、特征与历史地位 被引量:6
12
作者 蒋寅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59,共8页
虞山诗学是清初影响深远的诗学流派之一,冯舒、冯班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二冯诗学以诗教为本,以晚唐为宗,以学术方式为途径,形成自己的特点。具体说就是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表... 虞山诗学是清初影响深远的诗学流派之一,冯舒、冯班是其中的核心人物。二冯诗学以诗教为本,以晚唐为宗,以学术方式为途径,形成自己的特点。具体说就是从文本的校勘、辑佚、考订入手,由文本研究推广到诗史研究,通过诗史研究和选本评点表达自己的诗歌观念。冯氏兄弟是清代著名诗论家中最早将朴学精神引入诗学的先驱,开启并确立了清代诗学的专业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舒 冯班 清代诗学 虞山诗学 钱谦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明清之际的比兴诗学——以朱鹤龄、冯班、贺裳、吴乔四家为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卓颖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62,共11页
在明末清初的江南诗坛上,朱鹤龄、冯班、贺裳、吴乔等人由于不满意前代七子诗学与竟陵派诗学师古与师心的偏颇,通过一系列诗学批评和反思之后,开始以"学古人用心之路"为号召,以比兴思维为理论核心,在调和与平衡师古与师心关... 在明末清初的江南诗坛上,朱鹤龄、冯班、贺裳、吴乔等人由于不满意前代七子诗学与竟陵派诗学师古与师心的偏颇,通过一系列诗学批评和反思之后,开始以"学古人用心之路"为号召,以比兴思维为理论核心,在调和与平衡师古与师心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新型的比兴诗学。这套诗学,以追求结构的多重性、审美的内向性、格调的正统性以及诠释的比附性为典型特征。经由诗学争鸣与师友传播等途径,迅速影响清初的诗坛,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诗学批评中有关政教美刺精神、唐宋诗优劣、李商隐诗学地位的重新界定以及诗重比兴等重要问题的大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兴诗学 七子派 竟陵派 江南诗坛 清代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诗学视角下清初学者“意法论”诗学理论和方法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重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0-119,共10页
"意法论"的提出者是清初杜诗学者陈之壎,也是清代诗论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意法论"指诗意与诗法并重,两者互为表里,强调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意法论"是在"以意逆志"的理论背景下、在清初... "意法论"的提出者是清初杜诗学者陈之壎,也是清代诗论家普遍认同的观点。"意法论"指诗意与诗法并重,两者互为表里,强调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意法论"是在"以意逆志"的理论背景下、在清初杜诗阐释的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古代诗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其概念命名、产生本源、文本依据以及作为批评方法的实践,都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对于构建中国古代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法论 诗学 清代诗学 以意逆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清代文献数量的因素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寅彭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6-58,共3页
本刊《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源于1984年创办的《清诗研究》,发表清代诗学研究等论文已有逾20 年的历史,而新时期清代诗学研究自1984年于苏州大学召开的首届清诗国际研讨会算起,也进行了20来年。20来年清代诗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取... 本刊《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源于1984年创办的《清诗研究》,发表清代诗学研究等论文已有逾20 年的历史,而新时期清代诗学研究自1984年于苏州大学召开的首届清诗国际研讨会算起,也进行了20来年。20来年清代诗学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也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许多不足,需要探讨,以引起注意。为了进一步推动清代诗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取得更大的成绩,本刊特邀请国内几位对清代诗学深有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如何推动清代诗学研究深入开展"这一主题,于《明清近代诗文研究》专栏各抒己见,进行一次笔谈,希望能对开创清代诗学研究的新局面有所启发、有所补益;同时也欢迎其他对此问题有见解的专家学者来稿继续进行笔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学 文献数量 诗学研究 笔谈 隋唐史 陈寅恪 先生 才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灵”说与诗法论——论袁枚诗学的综合向度 被引量:1
16
作者 段宗社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105,共5页
袁枚是激进主义诗论家,又是深知创作甘苦的诗人。所以他的"性灵"诗学一方面讲究性情、灵机和天分,另一方面还要求博雅,广泛汲取前人艺术经验,对音节、体格等艺术法度也颇有讲究。融会"性灵"说和诗法论使袁枚诗学呈... 袁枚是激进主义诗论家,又是深知创作甘苦的诗人。所以他的"性灵"诗学一方面讲究性情、灵机和天分,另一方面还要求博雅,广泛汲取前人艺术经验,对音节、体格等艺术法度也颇有讲究。融会"性灵"说和诗法论使袁枚诗学呈现出复杂性与矛盾性,也使他异于明代公安派而呈现出清代诗学特有的综合性特征。应从"性灵"说与诗法论的矛盾与综合角度对袁枚诗学作全面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灵论 诗法论 袁枚 明代公安派 清代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田同之诗论与康乾之际山左诗学思想的嬗变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玲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0-64,共5页
清代康熙至乾隆初期,山左诗歌空前繁荣,诗学思想亦相当活跃。田同之于康乾之际神韵说风流云散之时,“笃信谨守,乃在新城王公”,极力维护和鼓吹神韵说。同时,他又受到家学传统的影响和德州乡邦诗风的浸染,十分推重杜甫。各种因素的合力,... 清代康熙至乾隆初期,山左诗歌空前繁荣,诗学思想亦相当活跃。田同之于康乾之际神韵说风流云散之时,“笃信谨守,乃在新城王公”,极力维护和鼓吹神韵说。同时,他又受到家学传统的影响和德州乡邦诗风的浸染,十分推重杜甫。各种因素的合力,使他立于沉实与清远两种诗学旨趣的交汇之处。透过他的诗论及其与诗界的前后钩联,可以寻觅到康乾之际山左诗学思想的嬗变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同之 清代诗学 山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人诗学概念和命题述评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英志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1991年第6期52-58,共7页
清代诗学是中国古典诗学的宝库。清代诗学家之众多与诗学理论之丰富皆超越历代。其诗学理论既继承了前代的精华,又结合当代创作实践加以创造,从而使古典诗学的传统得到发展。诗学理论的基础是诗学概念、命题。清代诗学理论高度发展的重... 清代诗学是中国古典诗学的宝库。清代诗学家之众多与诗学理论之丰富皆超越历代。其诗学理论既继承了前代的精华,又结合当代创作实践加以创造,从而使古典诗学的传统得到发展。诗学理论的基础是诗学概念、命题。清代诗学理论高度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出现了许多富于美学价值的崭新诗学命题,或者古老的诗学命题又被赋予新的涵义。但是中国古典诗学概念、命题往往概括性甚强,大多缺乏科学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枚 诗学概念 《随园诗话》 论诗 述评 清人 四美 清代诗学 诗学理论 长短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初诗学语境与宋荦的诗学观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晶 赵书至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9-115,共7页
宋荦在清初儒家"诗教"复兴、反思明朝诗学的背景下,提出了"诗者性情之所发"的命题,并提出了考镜源流、上下泛滥、避免模拟、悟得真诗的学诗方法论和诗歌创作论,他对清代初期形成的"宋诗热"进行了反思,批... 宋荦在清初儒家"诗教"复兴、反思明朝诗学的背景下,提出了"诗者性情之所发"的命题,并提出了考镜源流、上下泛滥、避免模拟、悟得真诗的学诗方法论和诗歌创作论,他对清代初期形成的"宋诗热"进行了反思,批评了其"尊宋祧唐"的弊病,但宋荦的反思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君主权力话语的影响,反映出当时在朝仕宦文人话语与最高权力话语的关系。在论述诗歌各体时,宋荦推崇杜甫和韩愈,同时也表露出对苏轼"弥觉神契"的审美趣味。其诗学观既反映了其在面对种种诗歌思潮时的行动,又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清初诗学领域的彷徨与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诗学 宋荦 《漫堂说诗》 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清代诗歌对“诗三百”之接受
20
作者 陈国安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9-154,共6页
《诗经》为后世"接受"除形成"诗经学"外,在文学文本中亦随处可见。本文以清代诗歌中的"诗三百"为论域,从袭神、抒情方式、意象三视角略论清代文学对"诗三百"的文学接受。
关键词 诗经 清代诗歌 清代诗经学 清代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