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藉海扬帆——清代满族文学汉文书写之肇端 被引量:8
1
作者 关纪新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4期77-84,共8页
满洲民族由诞生之初起,始终需要直接面对的,便是比自身在能量上要强大、丰厚甚至威严许多倍的汉族文化。一部满族书面文学的流变史,就是满族书写者一向以来,在文学道路上如何学习汉族和汲取对方,与如何寻找和守望自我的历史步态。在满... 满洲民族由诞生之初起,始终需要直接面对的,便是比自身在能量上要强大、丰厚甚至威严许多倍的汉族文化。一部满族书面文学的流变史,就是满族书写者一向以来,在文学道路上如何学习汉族和汲取对方,与如何寻找和守望自我的历史步态。在满族文学的历史演进中,鄂貌图是个醒目的转捩点。高塞、图尔宸、禅岱、顾八代、费扬古等,也都是首批以汉文书写作品的诗人。清开国不久,满族就从一个母语写作民族,转变为在文坛上两面出击的双语写作民族。而日后,该民族的作家们则要在丧失母语的条件下,悉心地维护、发扬"双语"时期所开拓的优良传统,在民族的"后母语时代",继续营造不容世间小视的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满族 双语民族 汉文书写 文化折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满族萨满教祭祀神杆新考 被引量:4
2
作者 张杰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99-104,共6页
萨满教是满族主要的宗教信仰 ,清代满族举行祭祀神杆活动 ,是萨满教信仰的突出标志。关于神杆所祭之神众说纷纭 ,近年又有“祭天”和“祭乌鹊”两说。其实 ,通过堂子祭神的演变与满族起源传说及结合对与满族关系密切的赫哲族习俗的考察 ... 萨满教是满族主要的宗教信仰 ,清代满族举行祭祀神杆活动 ,是萨满教信仰的突出标志。关于神杆所祭之神众说纷纭 ,近年又有“祭天”和“祭乌鹊”两说。其实 ,通过堂子祭神的演变与满族起源传说及结合对与满族关系密切的赫哲族习俗的考察 ,可以认定祭祀神杆即是祭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满教 祭神 祭天 神杆 祖宗杆 清代满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清代满族文化发展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被引量:1
3
作者 邓天红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9-113,共5页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新兴的民族。在其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有许多突出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满族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在保留一定民族特性的条件下,积极吸取中华各族文化,特别是汉文化中的先进内容,...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新兴的民族。在其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有许多突出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满族随着时代环境的改变,在保留一定民族特性的条件下,积极吸取中华各族文化,特别是汉文化中的先进内容,从而创造了不断丰富、发展的满族新文化。满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促进自身的进步与繁荣,同时,也对滋补、充实、丰富汉文化做出突出的贡献。满族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文化 清代满族 文化发展史 满汉文化 满语 历史地位 皇太极 统治者 民族特点 “汉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满族传统体育之兴衰评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季芳 《体育文化导刊》 1991年第6期2-6,共5页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其先世可从女真上溯到肃慎人,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由于生产劳动方式,居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原因,传统的体育活动多为刚劲有力,竞技性与实用性较强的项目。以骑马、射箭、打猎、...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其先世可从女真上溯到肃慎人,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文明史。由于生产劳动方式,居处地理环境,社会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原因,传统的体育活动多为刚劲有力,竞技性与实用性较强的项目。以骑马、射箭、打猎、溜冰、摔跤为最著。 十七世纪中叶,清朝建立,满族人民大量入关,带进了他们的传统体育活动,在将近两百年的时期中,这些项目在关内经历了由兴盛到哀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体育 中华民族大家庭 清代满族 地理环境 风俗习惯 文明史 社会历史背景 体育活动 肃慎 女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满族诗人诗歌创作的杰出成就
5
作者 朱眉叔 《社会科学辑刊》 1983年第1期121-134,共14页
满族文学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文学宝库中独具特色的篇章。充分地发掘、深入地研究它,还有赖于学术工作者做艰巨的努力。本文对有清一代满族诗人的诗歌创作中进步思想意义的分析,对我们如何认识满族其它文学样式中的思想成就... 满族文学是中华民族丰富多彩、源远流长的文学宝库中独具特色的篇章。充分地发掘、深入地研究它,还有赖于学术工作者做艰巨的努力。本文对有清一代满族诗人的诗歌创作中进步思想意义的分析,对我们如何认识满族其它文学样式中的思想成就,也是一个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满族文学 清代满族 汉族人 乾隆 屈大均 清王朝 民族偏见 我国古代 封建政治 民族压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满汉文化交融在清代满族丧葬习俗中的体现
6
作者 张双双 季威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43-144,153,共3页
清代丧葬习俗的交融让满汉文化在互相碰撞、吸收的过程中保存着各自的特点,最终形成了多元化的丧葬习俗。通过满族丧葬习俗的形式、礼仪、陵墓等的发展演变,浅析清代满族丧葬习俗中所体现的满汉文化交融。
关键词 清代满族 丧葬习俗 文化交融 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古老民族壮美生活的画卷——《清代满族风俗史》评介
7
作者 徐彻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56-157,共2页
在清史与文化史研究的热潮中,1991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一部新著《清代满族风俗史》。这部著作由满族老前辈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签题书名,中国史学会会长、著名历史学家戴逸教授作序。作者杨英杰先生,是一位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北... 在清史与文化史研究的热潮中,1991年辽宁人民出版社又出版了一部新著《清代满族风俗史》。这部著作由满族老前辈爱新觉罗·溥杰先生签题书名,中国史学会会长、著名历史学家戴逸教授作序。作者杨英杰先生,是一位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北方少数民族风俗史教学与研究的满族学者。几年来多有著述。《清代满族风俗史》即是他长期研究满族风俗的一项重要成果。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以科学的态度,流畅的笔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满族 中国古代史 北方少数民族 文化史 爱新觉罗 清史 饮食风俗 世代 中国史学会 长期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满族风俗史》略评
8
作者 贾星研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3-73,共1页
目下,学界掀起的文化研究热正方兴未艾,有许多学者在从事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不仅包括汉族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所以,研究少数民族文化,是文化研究热中的一个炽灼点。不久前,一部《清... 目下,学界掀起的文化研究热正方兴未艾,有许多学者在从事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研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不仅包括汉族文化,也包括各少数民族的文化。所以,研究少数民族文化,是文化研究热中的一个炽灼点。不久前,一部《清代满族风俗史》,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撰著者杨英杰先生,长期致力于东北少数民族风俗史的研究,有感于满族风俗史研究的簿弱,便立此选题,经几度寒暑,辛勤笔耕,终成佳卷。可以说,该书的出版,添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一项空白。该书有如下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出版社 清代满族 民族风俗 内容丰富 少数民族文化 中华民族文化 东北少数民族 传统文化 汉族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满族布衣诗人述略 被引量:1
9
作者 张佳生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42-147,共6页
清代满族诗坛除了有宗室诗人、仕宦诗人和妇女诗人之外,还有一些布衣诗人。这些布衣诗人在康、雍年间开始出现,比宗室诗人和仕宦诗人出现的时间要晚。这是因为满族入关之初,受教育者主要集中在上层,中下层出身的文人比较少。而且清初正... 清代满族诗坛除了有宗室诗人、仕宦诗人和妇女诗人之外,还有一些布衣诗人。这些布衣诗人在康、雍年间开始出现,比宗室诗人和仕宦诗人出现的时间要晚。这是因为满族入关之初,受教育者主要集中在上层,中下层出身的文人比较少。而且清初正是清廷用人之际,大量的满族文人被用于政治、军事中去,满人入仕的途径很多,也很容易,所以有文才而又没有入仕者甚稀。至康、雍年间,满人的文化水平得到了普遍提高。随军入关的那些人的后代已经成长起来。此时入仕的机会已不如初入关时那么多,而且随着政治局势的稳定,统治阶层内部的矛盾也渐渐激化。激化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满族 政治局势 统治阶层 仕宦 政治背景 军事 正白旗 政治态度 满洲 大学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的满族小说理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清福 《社会科学辑刊》 1986年第1期78-83,共6页
清代的满族小说理论,是清代满族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前期,满文学者开始把汉人小说《金瓶梅》等译成满文,在满族知识分子中间传播。到了中期的乾隆年间,满人中运用汉语、喜读小说之风盛行... 清代的满族小说理论,是清代满族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前期,满文学者开始把汉人小说《金瓶梅》等译成满文,在满族知识分子中间传播。到了中期的乾隆年间,满人中运用汉语、喜读小说之风盛行。如《啸亭杂录》所记载的那样,当时“士大夫家几上,无不陈《水浒传》、《金瓶梅》以为把玩”。这个时期满人小说的创作,可以说是成就辉煌的。满洲正白旗包衣曹雪芹的《红楼梦》,不仅是满人小说的一块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学的一块瑰宝;满洲镶白旗人和邦额的《夜谭随录》和满洲镶红旗人庆兰的《萤窗异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满族 清代前期 正白旗包衣 乾隆年间 成就辉煌 士大夫 满洲 小说理论 红楼梦 重要组成部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内务府包衣对清代文化的贡献 被引量:2
11
作者 祁美琴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55-58,共4页
关键词 内务府 《红楼梦》 曹雪芹 法式善 社会地位 清代满族 知识分子 满族文化 文学概论 中国文化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族祖籍小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鸿彬 《学习与探索》 1985年第2期143-144,88,共3页
关于清代满族祖籍的记载,无论是官书,还是私著,都肯定是长白山,几乎已成定论。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官修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此书称: “满洲原起于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一泊名布儿湖里。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长名... 关于清代满族祖籍的记载,无论是官书,还是私著,都肯定是长白山,几乎已成定论。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清崇德元年(1636年)官修的《清太祖武皇帝实录》,此书称: “满洲原起于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一泊名布儿湖里。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古伦。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色甚鲜妍,佛古伦爱之不忍释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白山 清代满族 黑龙江流域 祖籍 里山 实录 皇帝 满洲 大清一统志 爱新觉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民间妇女服饰浅谈 被引量:4
13
作者 任丽娜 《艺术设计研究》 1999年第1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妇女服饰 旗袍 清代满族 服饰文化 装饰 服装 晚清时期 审美观念 文化背景 头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前期满族旗地经营方式的考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何溥滢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2期107-118,共12页
清代满族的旗地,是中国历史上所特有的一种土地占有形式,它对清代前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考察满族旗地经营方式的变化,对研究满族的发展、满族与汉族的互相接近、清代前期的中国社会,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本文将依据... 清代满族的旗地,是中国历史上所特有的一种土地占有形式,它对清代前期的政治、军事、经济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考察满族旗地经营方式的变化,对研究满族的发展、满族与汉族的互相接近、清代前期的中国社会,是十分必要和有益的.本文将依据最近几年整理出来的历史档案资料,重新对满族旗地的经营方式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旗地 经营方式 清代满族 清代前期 旗人 租佃制 十七年 汉族 乾隆 内务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族对戏剧的贡献 被引量:1
15
作者 金启孮 乌拉熙春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6期119-122,共4页
满族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民族,善于学习和吸收兄弟民族各方面的成就,综合提高,造成一种新的成就。因而,满族对祖国文化宝库有极其丰富的贡献。过去对满族有过一种偏见,以为这个民族粗犷好武,不学无文,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实际上满族不但擅武... 满族是一个多才多艺的民族,善于学习和吸收兄弟民族各方面的成就,综合提高,造成一种新的成就。因而,满族对祖国文化宝库有极其丰富的贡献。过去对满族有过一种偏见,以为这个民族粗犷好武,不学无文,这是不符合实际的。实际上满族不但擅武,兼能擅文。只因清朝统治者限定满族全族皆兵,不准研习文艺,在这种条件限制下,满族在文艺方面难于发展。又兼清朝号召满洲青年,效死疆场是光荣的事,造成了满族群众主观愿望也以习武力荣。真正从事文艺的人,乃是极少数的上层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满族 戏剧 贡献 票房 符合实际 满洲 清朝统治者 兄弟民族 综合提高 乾隆年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满族文学研究的一部力作——评《英和与奎照》
16
作者 王若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61-162,共2页
清代的满族文学,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一份宝贵财富。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份文学遗产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除了象曹雪芹的《红楼梦》、纳兰性德的诗词等极少数的作家作品以外,多数满族作家及作品鲜为人知。这与满族文学的实际发展水平... 清代的满族文学,是我国文学遗产中的一份宝贵财富。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一份文学遗产并未予以应有的重视。除了象曹雪芹的《红楼梦》、纳兰性德的诗词等极少数的作家作品以外,多数满族作家及作品鲜为人知。这与满族文学的实际发展水平,是很不相宜的。在满族文学研究刚刚展开的今天,于植元教授《英和与奎照》一书的出版,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英和是我国清代中叶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历任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其祖孙“四代皆以词林起家,为八旗士族之冠”,因此他很早就表现出了杰出的政治才能与文学才华。他一生不仅“竭诚献替”劬劳供职,而且不拘成法,勇于改革,对清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宦海沧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满族 政治才能 政治家 八旗 乾隆 文学研究 道光 满族文学 文学遗产 宝贵财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纳兰性德的悼亡词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士吉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42-144,共3页
在清初词坛复兴的局面中,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是独树一帜的词坛巨擘。纳兰词中最令人心动神摇,最足以代表词人思想风格的,是为纪念亡妻卢氏所赋的数十首悼亡词。虽说悼亡诗词并不始于纳兰,然而在我国词学史上,在悼亡题材的开拓方面成就最... 在清初词坛复兴的局面中,满族词人纳兰性德是独树一帜的词坛巨擘。纳兰词中最令人心动神摇,最足以代表词人思想风格的,是为纪念亡妻卢氏所赋的数十首悼亡词。虽说悼亡诗词并不始于纳兰,然而在我国词学史上,在悼亡题材的开拓方面成就最突出的当为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纳兰性德至迟在19岁时便与卢氏结婚。卢氏当死于康熙十六年(1677)三、四月间,即“葬花天气”的时候,时纳兰23岁。岁月的流逝,并没有使词人对卢氏的怀念淡薄。死别吞声,触景伤怀,无论是在花前,月下,清明,七夕,还是重阳忌日,每一念及,词人便泪如泉涌,并留下一篇篇悼亡词。《青衫湿遍·悼亡》是第一篇悼亡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悼亡词 寻梦 卢氏 词学史 悼亡诗 拾得 纳兰词 清代满族 心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兰性德与文酒诗会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一民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130-132,共3页
近读袁枚《随园诗话》,见其《补遗》卷十有这样一条记载: 诗往往有畸士贱工脱口而出者,如成容若青衣某有诗云:“一杯一杯又一杯,主人醉倒玉山颓。主人大醉卷簾起,招入青山把客陪。使我感光趣的不仅因为这首诗出自一个婢女之口,还在于她... 近读袁枚《随园诗话》,见其《补遗》卷十有这样一条记载: 诗往往有畸士贱工脱口而出者,如成容若青衣某有诗云:“一杯一杯又一杯,主人醉倒玉山颓。主人大醉卷簾起,招入青山把客陪。使我感光趣的不仅因为这首诗出自一个婢女之口,还在于她描绘出主人(成容若)那豪爽待客的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族文化 纳兰性德 康熙皇帝 补遗 徐乾学 清代满族 酒诗 通志 京师 士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的熔铸与文化的光辉——漫谈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19
作者 尼跃红 《艺术设计研究》 1992年第1期8-10,共3页
当你亲莅一场盛大的民族节日,面对那些风格回异、色彩纷呈的民族服饰,你最初的感受是什么?或许你会激动地脱口而出“瞧,那姑娘的服饰多漂亮!”在那种环境和氛围中,它们的确是美妙而动人的。然而,当我们把它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作为审美... 当你亲莅一场盛大的民族节日,面对那些风格回异、色彩纷呈的民族服饰,你最初的感受是什么?或许你会激动地脱口而出“瞧,那姑娘的服饰多漂亮!”在那种环境和氛围中,它们的确是美妙而动人的。然而,当我们把它作为一种历史文化、作为审美对象去悉心品味的时候,我们便会发现,这美妙动人的力量绝不仅仅来自于那些外在形式,我们从中领悟和感受到的东西,远比那些形式本身丰富得多。这便是本文所要描述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服饰 清代满族 民族节日 审美对象 大袖 衣冠服饰 银泡 文化生活 服饰图案 英雄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