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清代唐宋诗之争中的“穷而后工”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唐芸芸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7-125,共9页
-
基金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唐宋诗之争的主要理论问题与逻辑进程”(17XZW01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穷而后工”是唐宋诗之争的主要理论问题之一,其发展过程充满了争议。随着清人对诗人主体讨论的深化,人们开始关注个人体验与诗歌价值的深层关联。个人体验与盛世情怀产生矛盾的清初诗人,尝试用“诗可以怨”平衡“穷而后工”与“温柔敦厚”;沈德潜提出“心中有主,境不为累”,以超越“穷而后工”;袁枚则指明诗歌是处穷之人最重要的抒怀方式,更接近欧阳修的原义。
-
关键词
清代唐宋诗之争
穷而后工
宋琬
沈德潜
袁枚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K24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清代唐宋诗之争中宋诗代表及唐宋源流脉络的确立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唐芸芸
-
机构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7-125,共9页
-
基金
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清代唐宋诗之争的主要理论问题与逻辑进程”(17XZW019)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宋诗审美特征定位及唐宋源流问题伴随清代唐宋诗之争的始终。钱谦益、吴之振、黄与坚、叶燮、王士禛、沈德潜、袁枚等人的理论都不同程度地丰富了这个论题。翁方纲虽然回到了最初介入唐宋诗之争的张戒、严羽以苏轼、黄庭坚为宋诗代表的主张,但价值判断完全不同:他以苏、黄继承杜甫之肌理和正面铺写,完成了对宋诗价值及唐宋源流脉络的确立。
-
关键词
清代唐宋诗之争
宋诗
唐宋源流
翁方纲
苏、黄
-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