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清代前中期紫砂壶的鼎盛发展及其在欧洲的仿制
1
作者 张冰鉴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1-127,共7页
康雍乾盛世,丁蜀陶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多重社会文化因素:文人雅士的参与赋予紫砂壶深厚的人文内涵;清廷皇室的推崇赋予其显赫的身份地位;市场商品化促进其专业化生产,使工艺更为精进。此外,16世纪末紫砂壶出口欧洲,17、18世纪成为贵族... 康雍乾盛世,丁蜀陶业的蓬勃发展得益于多重社会文化因素:文人雅士的参与赋予紫砂壶深厚的人文内涵;清廷皇室的推崇赋予其显赫的身份地位;市场商品化促进其专业化生产,使工艺更为精进。此外,16世纪末紫砂壶出口欧洲,17、18世纪成为贵族文化象征并引发欧洲陶艺家的仿制,推动了当地陶瓷工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砂壶 清代前中期 鼎盛 欧洲仿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清代前中期人口发展的再认识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岩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5-69,共5页
关键词 清代前中期 人口发展 乾隆朝 人口增长率 清代人口 年均增长率 人口统计 乾隆年间 中国人口 人口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室内设计思想研究——以李渔、黄图珌、曹庭栋为例 被引量:3
3
作者 詹和平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7-173,共7页
文章以李渔、黄图珌、曹庭栋三个个案为例,通过介绍与分析他们撰写的《闲情偶寄》、《看山阁集》和《老老恒言》三部著作,来获取室内设计思想的各种信息,进而归纳出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室内设计思想的一些特点,最后指出清代前中期江南文... 文章以李渔、黄图珌、曹庭栋三个个案为例,通过介绍与分析他们撰写的《闲情偶寄》、《看山阁集》和《老老恒言》三部著作,来获取室内设计思想的各种信息,进而归纳出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室内设计思想的一些特点,最后指出清代前中期江南文人室内设计思想与明代中后期最大不同点,就是具有显著的务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艺术学 清代前中期 江南文人 室内设计思想 李渔 黄图珌 曹庭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词学研究的新硕果——评《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
4
作者 吴建民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书评 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 特点 理论价值 断代词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序
5
作者 郁沅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6期54-55,共2页
关键词 清代前中期 思想研究 词学思想 清代词学 张惠言 “神韵说” 文学思想 常州词派 社会学批评 思想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代前中期(1644—1840)广西六堡茶技艺变迁与外贸兴衰 被引量:1
6
作者 任思博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4-161,共8页
广西六堡茶初步发展于清代前中期,随着黑茶制作技艺的成熟,六堡茶加工开始采用黑茶技艺,融合当地人口味,形成了独特的六堡茶制作技艺,并分化出不同的技术流派。在清代中前期,朝廷对外长期实行海禁政策,至乾隆时期形成“一口通商”的格... 广西六堡茶初步发展于清代前中期,随着黑茶制作技艺的成熟,六堡茶加工开始采用黑茶技艺,融合当地人口味,形成了独特的六堡茶制作技艺,并分化出不同的技术流派。在清代中前期,朝廷对外长期实行海禁政策,至乾隆时期形成“一口通商”的格局。六堡茶茶商通过茶船古道将货物运抵广州口岸,与东南亚客商进行贸易往来,为六堡茶文化融入东南亚地区并形成侨销的局面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六堡茶技艺变迁与外贸兴衰,为清末六堡茶贸易走上巅峰打下了坚实基础,六堡茶也逐渐成为华人华侨之间联系的桥梁与媒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中期 广西六堡茶 技艺变迁 外贸兴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前中期里长户的赋役应对策略——以中山大学图书馆藏祁门县程世芳户文书为例 被引量:4
7
作者 申斌 《图书馆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1-28,共8页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徽州文书具有归户性,为考察一个家族赋役应对方式的历时性变化提供了可能。文章研究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徽州文书中B22006,发现在顺治、康熙、乾嘉时期,程世芳家族依次采取合会、生息基金、各房津贴、共同应役田产等家族... 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徽州文书具有归户性,为考察一个家族赋役应对方式的历时性变化提供了可能。文章研究中山大学图书馆藏徽州文书中B22006,发现在顺治、康熙、乾嘉时期,程世芳家族依次采取合会、生息基金、各房津贴、共同应役田产等家族赋役应对措施。研究过程体现了归户文书的价值和全面编目著录对揭示徽州文书信息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徽州文书 清代前中期 赋役应对 中山大学图书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前中期进京效力西洋“技艺之人”荐举方式之嬗变
8
作者 伍玉西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9-137,共9页
在清代前中期的顺治至嘉庆朝,有一批来自西方的科学家、技师和艺术家(被称为“技艺之人”)获准为清廷效力。他们进京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式,推荐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把他们推荐给中国皇帝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已供职于廷的西洋人,二是广... 在清代前中期的顺治至嘉庆朝,有一批来自西方的科学家、技师和艺术家(被称为“技艺之人”)获准为清廷效力。他们进京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式,推荐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把他们推荐给中国皇帝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已供职于廷的西洋人,二是广东督、抚。这两条推荐途径交替发挥主要作用,最后发展到只能由两广总督奏报。就推荐方式而言,广东督、抚只有奏报这一种,供职于廷的西洋人主要以奏章形式推荐,有时也会利用在皇帝身边的有利条件进行口头推荐。因清廷缺乏引进西方科技艺术的动力,加之进京效力西洋人几乎是清一色天主教传教士,清代前中期的西洋人才引进经历了一个从积极招徕到限制再到最后停止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代前中期 “技艺之人” 荐举 传教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