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镉处理对大豆生物量及镉分布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王志坤 廖柏寒 +1 位作者 黄运湘 曾清如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8-661,共4页
通过对红壤和河潮土2种土壤的加Cd2+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外源Cd2+(0.00,0.25,0.50,2.50,5.00,10.0,20.0 mg/kg)对大豆生长发育及镉分布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土壤加Cd2+处理,对大豆株高具有抑制作用.河潮土加Cd2+处理,大豆生... 通过对红壤和河潮土2种土壤的加Cd2+盆栽试验,研究了添加不同外源Cd2+(0.00,0.25,0.50,2.50,5.00,10.0,20.0 mg/kg)对大豆生长发育及镉分布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土壤加Cd2+处理,对大豆株高具有抑制作用.河潮土加Cd2+处理,大豆生物产量及籽粒产量均以添加0.25 mg/kg时最高,添加Cd2+≥0.50 mg/kg时则表现为抑制作用;红壤加Cd2+处理,对大豆生物产量有抑制作用,但添加0.25 mg/kg时可促进籽粒的发育.(2)红壤加Cd2+处理对大豆营养生长及生殖生长的胁迫作用大于添加相同Cd2+处理的河潮土,红壤添加Cd2+2.50 mg/kg时,大豆株高、生物产量及荚果数等均显著低于对照,而河潮土加Cd2+量则为10.0 mg/kg,表明红壤对镉污染的环境容量比河潮土低.(3)大豆幼苗期根部Cd2+含量高于地上部,而Cd2+积累量则受生物产量的影响.在Cd2+添加量相同的条件下,河潮土大豆地上部生物产量高于红壤,地上部Cd2+积累量及转运率也高于红壤,河潮土Cd2+的转运率为50.3%~80.4%,红壤则为45.5%~66.0%.大豆吸收转运到地上部的Cd2+主要分布在茎和叶中,荚壳和籽粒中相对较少,大豆地上部各器官中Cd2+含量的高低依次为茎、叶、荚壳、籽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添加Cd^2+ 大豆 红壤 河潮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