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钙钛矿太阳电池的离子液体添加剂工程 被引量:1
1
作者 曾雨熙 陈建林 +3 位作者 田俏俏 武子寒 俱佳尧 赵威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2-84,共13页
分析利用离子液体(ILs)提升钙钛矿太阳电池(PSCs)性能的主要作用及原理,然后从调节钙钛矿薄膜的组织形貌、钝化缺陷、稳定钙钛矿相、提高环境稳定性、改善电导率等方面综述ILs作为添加剂应用于PSCs的进展,并展望其未来前景。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电池 稳定性 离子液体 界面改性 添加剂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无机共添加增强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机械弯曲及环境稳定性能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甜 罗媛 +2 位作者 朱刘 郭学益 杨英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7-484,I0006,I0007,共10页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迅速,其光电转换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已经提高到26.1%,但是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lexi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F-PSCs)的机械弯曲和环境稳定性仍然是其商业化的主要障碍。本研究通... 近年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发展迅速,其光电转换效率(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已经提高到26.1%,但是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Flexible Perovskite Solar Cells,F-PSCs)的机械弯曲和环境稳定性仍然是其商业化的主要障碍。本研究通过添加琼脂糖(Agarose,AG)以改善薄膜的质量和结晶性能,系统探究了AG对钙钛矿的作用机理,组装成的F-PSCs的PCE和机械弯曲及环境稳定性能。研究发现当AG添加浓度达到最优值3 mmol/L时,薄膜表面变得更为致密平滑,钙钛矿结晶度和吸光度增加。此时器件的陷阱态密度降到最低,电荷传输电阻低至2191Ω,光电性能达到最佳,PCE由15.17%提升至17.30%。进一步引入TiO2纳米颗粒(0.75 mmol/L),与AG(3 mmol/L)共同作用,可以提供刚性骨架结构,增强钙钛矿层的机械性能和环境稳定性。循环弯曲1500次(半径为3 mm)后,AG/TiO2共添加器件可保持初始PCE的84.73%,远高于空白器件的9.32%;在空气中放置49 d后,该器件仍可保持初始PCE的83.27%,优于空白器件的62.21%。该研究成果为制备高效且稳定的F-PSCs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添加剂工程 弯曲稳定性 环境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光准二维钙钛矿结晶动力学调控及其电致发光器件研究
3
作者 于牧冰 高岗 +1 位作者 赵勇彪 朱嘉琦 《人工晶体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2-1145,共14页
蓝光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凭借优异的色纯度和低成本制备优势,在全彩显示与白光照明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准二维钙钛矿因卓越的光学性能与结构调控特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晶体动力学调控对薄膜质量及发光性能的优化具有决定... 蓝光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凭借优异的色纯度和低成本制备优势,在全彩显示与白光照明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准二维钙钛矿因卓越的光学性能与结构调控特性,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其晶体动力学调控对薄膜质量及发光性能的优化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综述了蓝光准二维钙钛矿的光学特性与光物理性质,重点探讨了通过成分调控、添加剂工程、后处理工艺及界面修饰等手段对其结晶过程的调控策略。研究表明,精确调控准二维钙钛矿的晶体动力学不仅有助于提升薄膜的均匀性和荧光量子产率,还能显著改善器件的外部量子效率和运行稳定性。本文对当前研究的局限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展望了未来高效率、高亮度、长期运行稳定的蓝光钙钛矿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展方向,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二维钙钛矿 蓝光电致发光器件 组分调控 添加剂工程 后处理工艺 界面修饰 光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功能乳清酸钝化协助制备高效稳定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被引量:1
4
作者 侯显 刘金龙 +3 位作者 许鹤 马洪振 朱淑娟 吴有智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4-1370,共7页
空气环境中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对于发展更高性价比的光伏器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空气环境制备的钙钛矿层存在大量的阴阳离子缺陷,严重影响器件性能。因此,采用乳清酸(OA)作为添加剂,通过添加剂工程对混合阳离子钙钛矿薄膜缺陷... 空气环境中制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对于发展更高性价比的光伏器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空气环境制备的钙钛矿层存在大量的阴阳离子缺陷,严重影响器件性能。因此,采用乳清酸(OA)作为添加剂,通过添加剂工程对混合阳离子钙钛矿薄膜缺陷进行有效调控。OA中的羧基能与钙钛矿中未配位的Pb2+键合,吡啶环上的含氮基团与未配位的I-形成氢键,在降低钙钛矿薄膜缺陷态密度的同时增大钙钛矿晶粒尺寸,抑制载流子的非辐射复合。经OA钝化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PCE)从19.89%提升到22.09%,在空气环境中放置1000 h还可保持93.85%的初始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乳清酸 缺陷钝化 添加剂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异辛酸亚锡调控两步法制备Sn-Pb混合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5
作者 王煜 熊浩 +4 位作者 黄孝坤 江琳沁 吴波 黎健生 杨爱军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9-1347,I0001,I0002,共11页
锡铅(Sn-Pb)混合钙钛矿在制备过程中常使用大量的氟化亚锡(SnF_(2))添加剂来抑制Sn^(2+)离子的氧化,然而SnF_(2)过量会影响薄膜质量、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PCE)和稳定性。因此,开发低剂量的新型抗氧化剂对于实现高性能Sn-Pb混合钙钛矿电... 锡铅(Sn-Pb)混合钙钛矿在制备过程中常使用大量的氟化亚锡(SnF_(2))添加剂来抑制Sn^(2+)离子的氧化,然而SnF_(2)过量会影响薄膜质量、器件的光电转化效率(PCE)和稳定性。因此,开发低剂量的新型抗氧化剂对于实现高性能Sn-Pb混合钙钛矿电池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两步法制备Sn-Pb混合钙钛矿薄膜,在第一步中引入较低剂量的异辛酸亚锡(SnOct_(2))替代SnF_(2)来抑制Sn^(2+)的氧化。研究表明该添加剂可提高薄膜的结晶质量,使得薄膜平均晶粒尺寸达到850nm,并且晶界数量减少。添加SnOct_(2)的薄膜在手套箱存放7d后仍含有93.5%的Sn^(2+),且由于SnOct_(2)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使得添加SnOct_(2)后器件的陷阱态密度更低,从7.20×10^(15)cm^(–3)降低到4.74×10^(15)cm^(–3),抑制了非辐射复合。除此之外,SnOct_(2)还改善了钙钛矿薄膜的表面能级。最终,添加0.030 mmol SnOct_(2)的Sn-Pb混合钙钛矿电池的PCE达到17.25%,较添加0.10 mmol SnF_(2)的器件(11.63%)有显著提高;且在氮气中保存50 d后,PCE仍保存其初始值的7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铅混合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添加剂工程 两步法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hanical behavior and microstructural mechanism of improved disintegrated carbonaceous mudstone 被引量:10
6
作者 ZENG Ling YU Hui-cong +1 位作者 GAO Qian-feng BIAN Han-bi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0年第7期1992-2002,共11页
This study aims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disintegrated carbonaceous mudstone, which is used as road embankment filler in southwestern China. Triaxial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disintegrated carbonaceous mud... This study aims to improve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disintegrated carbonaceous mudstone, which is used as road embankment filler in southwestern China. Triaxial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disintegrated carbonaceous mudstone modified by fly ash, cement, and red clay. Then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and shear strength parameters were analyze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mineral composition of the materials were identified vi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changed from strain-hardening to strain-softening when disintegrated carbonaceous mudstone was modified with cement. By contrast, the addition of fly ash and red clay did not change the type of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s. The order of these three additives is cement, red clay and fly ash according to their influences on the cohesion. Disintegrated carbonaceous mudstone without cement all showed bulging failures, and that modified with cement exhibited shear failures or bulging-shear failures. The soil particles of the improved soil were well bonded by cementitious substances, so the microstructure was denser and more stable, which highly enhanced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disintegrated carbonaceous mudstone. The findings could offer references for the use of carbonaceous mudstone in embankment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bankment engineering carbonaceous mudstone ADDITIVE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