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淹水历时与排水对夏玉米叶面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刘战东 肖俊夫 +1 位作者 冯跃华 刘祖贵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2-35,39,共5页
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研究了不同淹水历时和是否排水对夏玉米叶面积、产量及其性状、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植株绿叶数和叶面积指数(LAI)随着淹水历时增加而急剧减少,与CK(无淹水)相比,排水条件下FD4、FD5、FD6、FD7和FD9绿... 通过防雨棚下测坑试验,研究了不同淹水历时和是否排水对夏玉米叶面积、产量及其性状、生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玉米植株绿叶数和叶面积指数(LAI)随着淹水历时增加而急剧减少,与CK(无淹水)相比,排水条件下FD4、FD5、FD6、FD7和FD9绿叶数分别减少12.50%、10.71%、19.64%、32.14%和42.86%,无排水条件下FUD4、FUD5、FUD6分别减少21.43%、37.50%和51.79%;各处理LAI变化幅度类似于绿叶数,与CK相比,排水条件下LAI平均减少21.81%,无排水条件下LAI平均减少38.32%;相同淹水历时条件下,不排水处理对玉米叶面积抑制作用明显高于排水处理。夏玉米穗长、穗粒数、百粒重随着淹水历时增加呈减小趋势,秃尖长呈增大趋势,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减产幅度增加;与CK相比,排水条件下,淹水历时超5d后减产明显增加,淹水历时每增加1d,减产率增加7%左右;无排水的条件下,FUD4、FUD5和FUD6分别减产34.06%、49.64%和58.82%;相同淹水历时4d、5d和6d,排水与否减产率分别相差31.20个百分点、45.57个百分点和40.82个百分点。夏玉米排水指标为:在夏玉米抽雄期排水情况下,淹水历时应低于6d,籽粒产量减幅可控制在5%以内;在没有排水条件下,淹水历时应小于4d,否则减产在3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淹水历时 叶面积 产量 产量性状 夏玉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淹水时期与历时对夏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俞建河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49-153,共5页
为了探明夏玉米对不同淹水时期与历时的响应规律,连续3年采用模拟大田条件下有底测坑试验,在夏玉米的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分别设置不同的淹水天数(2、4、6、8、10d),分析了淹水时期与历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 为了探明夏玉米对不同淹水时期与历时的响应规律,连续3年采用模拟大田条件下有底测坑试验,在夏玉米的苗期、拔节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分别设置不同的淹水天数(2、4、6、8、10d),分析了淹水时期与历时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拔节期淹水对玉米的株高和茎粗影响最大,其次是苗期,且随着淹水历时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苗期淹水前期虽影响较大,但涝渍解除后经过补偿,影响有所减小。抽雄吐丝期淹水前期对株高和茎粗有影响,但涝渍解除后经过补偿影响已不显著。拔节期淹水对叶面积指数(LAI)的影响最大,其次是苗期、抽雄吐丝期和灌浆期,且LAI随着淹水历时的增加逐渐降低。当苗期、拔节期和抽雄吐丝期淹水超过4d,灌浆期淹水超过6d,均会造成显著减产,可见,在玉米灌浆期之前均为玉米淹水的关键时期,生产上应采取措施排水降渍。该研究可为对夏玉米农田排水方案的合理制定、洪涝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抗灾减灾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时期 淹水历时 生长发育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时期与天数对大豆生长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本来 俞建河 +1 位作者 曹秀清 沈涛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1期174-177,共4页
分别于2017、2020和2021年采用有底测坑试验模拟大田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各淹水天数的涝渍环境,分析不同生育期淹水天数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分枝开花期淹水会降低大豆株高、减小大豆茎粗。生长期淹水会降低大... 分别于2017、2020和2021年采用有底测坑试验模拟大田条件下不同生育期各淹水天数的涝渍环境,分析不同生育期淹水天数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苗期和分枝开花期淹水会降低大豆株高、减小大豆茎粗。生长期淹水会降低大豆LAI,尤其苗期淹水对LAI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分枝开花期、鼓粒期和结荚期。大豆分枝开花期和结荚期淹水对产量影响最大,其次为苗期和鼓粒期,当结荚期淹水超过4 d,苗期、分枝开花期和鼓粒期淹水超过6 d,均会造成显著减产。该研究可为大豆农田排水方案的合理制定、洪涝灾害损失的评估以及抗灾减灾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时期 淹水历时 生长发育 产量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工程蓄水对洞庭湖水情的影响格局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60
4
作者 赖锡军 姜加虎 黄群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8-184,共7页
三峡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汛末蓄水将使坝下河湖水情发生变化,长江中下游秋季来水减少成为常态.为客观分析三峡蓄水对洞庭湖水情的影响分量、空间格局及其作用机制,选取三峡工程典型的蓄水过程,运用长江中游江湖耦合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了... 三峡工程建成投入运行后,汛末蓄水将使坝下河湖水情发生变化,长江中下游秋季来水减少成为常态.为客观分析三峡蓄水对洞庭湖水情的影响分量、空间格局及其作用机制,选取三峡工程典型的蓄水过程,运用长江中游江湖耦合水动力学模型计算了因上游来水变化引起的洞庭湖水情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三峡汛末蓄水对洞庭湖水位影响具有明显的"北高南低,东强西弱"的格局,即东洞庭湖最为显著、南洞庭湖东部和西洞庭湖北部次之,南洞庭湖西部和西洞庭湖南部最小.2)洲滩湿地受蓄水影响最明显的主要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和湖泊洪道两侧的条带状洲滩.3)三峡蓄水对洞庭湖水位的影响机制有二:长江干流水位快速消落加速湖泊水体下泄以及削减长江三口分流补给湖泊的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工程 淹水历时 动力学模型 洞庭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