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陆相混积型页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
8
1
作者
周新锐
王喜鑫
+4 位作者
李少华
张昌民
胡凯
严春景
倪雪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1-420,共10页
陆相混合沉积岩岩性复杂,储集层物性差异大,其孔隙结构及其主控因素,是揭示陆相混积型页岩储集层物性的关键。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X射线衍射等,识别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储集层岩性,分...
陆相混合沉积岩岩性复杂,储集层物性差异大,其孔隙结构及其主控因素,是揭示陆相混积型页岩储集层物性的关键。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X射线衍射等,识别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储集层岩性,分析了不同岩性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与成岩作用的关系。芦草沟组页岩储集层主要发育泥晶白云岩、粉砂质砂屑白云岩、石灰质粉砂岩、石灰质泥岩、粉砂质凝灰岩和石灰质凝灰岩6种岩性。粉砂质砂屑白云岩、石灰质粉砂岩和粉砂质凝灰岩压实程度中等,溶蚀孔发育,孔喉半径大,孔隙连通性及孔喉分选好,储集层物性好;石灰质凝灰岩压实作用中等,主要以方解石、自生石英及方沸石胶结为主,储集层物性中等;泥晶白云岩和石灰质泥岩成分单一,压实作用较强,溶蚀作用弱,孔喉半径小,物性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草沟组
陆相
混积型页岩
复杂岩性
扫描电镜
高压压汞
恒速压汞
孔隙结构
差异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积型页岩油可动性实验
被引量:
9
2
作者
郭海平
吴承美
+3 位作者
张金风
徐田录
肖佃师
郭雪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3,共8页
为确定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藏储集层孔喉结构及其原油可动性,利用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划分储集层;通过驱替与核磁共振联测实验,开展页岩油可动性评价,揭示可动油占比、孔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建立页岩油可动性定量评...
为确定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藏储集层孔喉结构及其原油可动性,利用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划分储集层;通过驱替与核磁共振联测实验,开展页岩油可动性评价,揭示可动油占比、孔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建立页岩油可动性定量评价模型。芦草沟组发育粒间孔型、粒间-溶蚀-晶间孔型、溶蚀孔型、溶蚀-晶间孔型和晶间孔型5类储集空间。粒间孔型发育在粉—细砂岩相和砂质白云岩相中,可动性最好;溶蚀孔型主要发育在白云质粉砂岩相中,可动性中等;其他类型主要发育在泥岩相、泥质白云岩相和石灰质砂岩相中,可动性稍差。厘定页岩油可动孔喉下限为20 nm,可动性明显提高的孔喉界限为60 nm和150 nm,试油产能与之对应较好。页岩油赋存特征和孔喉结构共同影响页岩油可动性,粉—细砂岩相和白云质粉砂岩相的孔喉及页岩油赋存均最佳,为芦草沟组页岩油最有利开发岩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混积型页岩
储集层
可动油占比
孔隙组合类
型
可动孔喉下限
原油可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录井响应及“甜点”快速评价技术
被引量:
8
3
作者
熊雄
肖佃师
+5 位作者
雷祥辉
李映燕
卢双舫
王猛
彭悦
郭雪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3,共9页
混积型页岩油岩性复杂、矿物类型多、“甜点”横向变化快,常规测井对岩性、物性及含油性响应不敏感,而核磁测井需要岩石物理实验标定,解释周期长,尚缺乏有效的现场“甜点”快速评价技术。针对上述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
混积型页岩油岩性复杂、矿物类型多、“甜点”横向变化快,常规测井对岩性、物性及含油性响应不敏感,而核磁测井需要岩石物理实验标定,解释周期长,尚缺乏有效的现场“甜点”快速评价技术。针对上述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为例,以核磁测井解释为依据,研究气测、碳酸盐矿物、钻时等录井资料对混积型页岩油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响应特征,明确内在联系,优选敏感参数,实现页岩油储层参数和“甜点”的快速评价。研究表明:混积型页岩油岩性、物性及含油饱和度在录井资料上均有明显响应,其中,碳酸盐含量和白云石占比能有效反映粉砂岩、云质粉砂岩、砂屑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和云质灰岩等主要岩性,碳酸盐含量、全烃/钻时对孔隙度反映敏感,碳酸盐含量、湿度比和全烃对含油饱和度敏感。基于录井敏感参数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精度可达71.0%,与核磁测井相比,Ⅰ类油层“甜点”识别率超90%,能够实现随钻过程中页岩油“甜点”的快速准确评价。研究成果对提高混积型页岩油水平井“甜点”钻遇率及降本增效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录井响应特征
核磁测井
水平井“甜点”
混积型页岩
油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陆相混积型页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
8
1
作者
周新锐
王喜鑫
李少华
张昌民
胡凯
严春景
倪雪儿
机构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质研究院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1-420,共10页
基金
中国石油科技创新基金(2021DQ02-0106)
甘肃省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221227)。
文摘
陆相混合沉积岩岩性复杂,储集层物性差异大,其孔隙结构及其主控因素,是揭示陆相混积型页岩储集层物性的关键。通过岩石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恒速压汞、X射线衍射等,识别了吉木萨尔凹陷二叠系芦草沟组页岩储集层岩性,分析了不同岩性的孔隙结构特征及其与成岩作用的关系。芦草沟组页岩储集层主要发育泥晶白云岩、粉砂质砂屑白云岩、石灰质粉砂岩、石灰质泥岩、粉砂质凝灰岩和石灰质凝灰岩6种岩性。粉砂质砂屑白云岩、石灰质粉砂岩和粉砂质凝灰岩压实程度中等,溶蚀孔发育,孔喉半径大,孔隙连通性及孔喉分选好,储集层物性好;石灰质凝灰岩压实作用中等,主要以方解石、自生石英及方沸石胶结为主,储集层物性中等;泥晶白云岩和石灰质泥岩成分单一,压实作用较强,溶蚀作用弱,孔喉半径小,物性差。
关键词
芦草沟组
陆相
混积型页岩
复杂岩性
扫描电镜
高压压汞
恒速压汞
孔隙结构
差异成岩作用
Keywords
Lucaogou formation
continental mixed shale
complex lithology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high-pressure mercury intrusion
constant-rate mercury intrusion
pore structure
differential diagenesis
分类号
TE122.2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积型页岩油可动性实验
被引量:
9
2
作者
郭海平
吴承美
张金风
徐田录
肖佃师
郭雪燚
机构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吉庆油田作业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深层油气重点实验室
出处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6-83,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97213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18CX02069A)
中国石油石化集团专项(2019E-26)。
文摘
为确定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藏储集层孔喉结构及其原油可动性,利用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等划分储集层;通过驱替与核磁共振联测实验,开展页岩油可动性评价,揭示可动油占比、孔径变化规律及其控制因素,建立页岩油可动性定量评价模型。芦草沟组发育粒间孔型、粒间-溶蚀-晶间孔型、溶蚀孔型、溶蚀-晶间孔型和晶间孔型5类储集空间。粒间孔型发育在粉—细砂岩相和砂质白云岩相中,可动性最好;溶蚀孔型主要发育在白云质粉砂岩相中,可动性中等;其他类型主要发育在泥岩相、泥质白云岩相和石灰质砂岩相中,可动性稍差。厘定页岩油可动孔喉下限为20 nm,可动性明显提高的孔喉界限为60 nm和150 nm,试油产能与之对应较好。页岩油赋存特征和孔喉结构共同影响页岩油可动性,粉—细砂岩相和白云质粉砂岩相的孔喉及页岩油赋存均最佳,为芦草沟组页岩油最有利开发岩相。
关键词
吉木萨尔凹陷
芦草沟组
混积型页岩
储集层
可动油占比
孔隙组合类
型
可动孔喉下限
原油可动性
Keywords
Jimsar sag
Lucaogou formation
mixed shale
reservoir
movable oil proportion
pore combination type
lower limit of pore throat
oil mobility
分类号
TE12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录井响应及“甜点”快速评价技术
被引量:
8
3
作者
熊雄
肖佃师
雷祥辉
李映燕
卢双舫
王猛
彭悦
郭雪燚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
出处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5-4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压裂液在原位页岩气层中渗吸、滞留机理及影响”(41972139)。
文摘
混积型页岩油岩性复杂、矿物类型多、“甜点”横向变化快,常规测井对岩性、物性及含油性响应不敏感,而核磁测井需要岩石物理实验标定,解释周期长,尚缺乏有效的现场“甜点”快速评价技术。针对上述问题,以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储层为例,以核磁测井解释为依据,研究气测、碳酸盐矿物、钻时等录井资料对混积型页岩油岩性、物性和含油性的响应特征,明确内在联系,优选敏感参数,实现页岩油储层参数和“甜点”的快速评价。研究表明:混积型页岩油岩性、物性及含油饱和度在录井资料上均有明显响应,其中,碳酸盐含量和白云石占比能有效反映粉砂岩、云质粉砂岩、砂屑白云岩、泥晶白云岩和云质灰岩等主要岩性,碳酸盐含量、全烃/钻时对孔隙度反映敏感,碳酸盐含量、湿度比和全烃对含油饱和度敏感。基于录井敏感参数的孔隙度和含油饱和度解释模型,精度可达71.0%,与核磁测井相比,Ⅰ类油层“甜点”识别率超90%,能够实现随钻过程中页岩油“甜点”的快速准确评价。研究成果对提高混积型页岩油水平井“甜点”钻遇率及降本增效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录井响应特征
核磁测井
水平井“甜点”
混积型页岩
油
芦草沟组
吉木萨尔
Keywords
mud logging response characteristics
NMR logging
"sweet spot"in horizontal well
hybrid sedimen-tary shale oil
Lucaogou Formation
Jimsar
分类号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陆相混积型页岩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周新锐
王喜鑫
李少华
张昌民
胡凯
严春景
倪雪儿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混积型页岩油可动性实验
郭海平
吴承美
张金风
徐田录
肖佃师
郭雪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页岩油录井响应及“甜点”快速评价技术
熊雄
肖佃师
雷祥辉
李映燕
卢双舫
王猛
彭悦
郭雪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