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协议型商标共存的底层逻辑与制度构建--《商标法》第30条的适用和修订
被引量:
1
1
作者
孔祥俊
《知识产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2,共27页
《商标法》第30条规定了禁止商标共存原则,司法裁判则以不同理由准许特殊情况下的商标共存,但对于是否允许共存及允许共存的判断标准等仍然众说不一,司法态度时松时紧和时有摇摆。一概否定商标共存有悖经济生活的特殊和合理需求,也无助...
《商标法》第30条规定了禁止商标共存原则,司法裁判则以不同理由准许特殊情况下的商标共存,但对于是否允许共存及允许共存的判断标准等仍然众说不一,司法态度时松时紧和时有摇摆。一概否定商标共存有悖经济生活的特殊和合理需求,也无助于构建健全的禁止商标共存制度。准予共存的司法裁判通常基于共存商标能够相互区分及不产生混淆,如此认定更多是与真实事实不符的司法拟制,据此构建商标共存是对商标共存制度的误读。商标共存只能是禁止商标共存原则的例外,且并非以共存协议能够有效区分共存商标或者能够排除市场混淆为依据,而是基于商标的权利取向,在例外情况下对混淆性共存的允许。《商标法》第30条未规定商标共存的例外,解决商标共存问题的路径有两种:一是在重构共存关系的底层逻辑基础上,通过灵活适用第30条允许商标共存,消除司法的认识误区;二是修订第30条,增设商标共存制度。基于商标共存的现实需求,无论采取哪种路径,承认商标共存应当是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共存
商标共存协议
市场
混淆的可能性
商标权
消费者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的体系性理解及其制度异化的纠正
被引量:
13
2
作者
吴伟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09,共14页
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使得注册商标权内容法定化、客体固定化和权利信息公示化,解决了在商标权使用取得制度中由于商誉的事实性、变化性和抽象性所导致的商标权的不确定性问题。在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中,"标识性混淆的可能性"是...
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使得注册商标权内容法定化、客体固定化和权利信息公示化,解决了在商标权使用取得制度中由于商誉的事实性、变化性和抽象性所导致的商标权的不确定性问题。在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中,"标识性混淆的可能性"是判断权利的边界以及是否侵权的常态标准,而"商誉性混淆的可能性"只是在注册商标权无法覆盖的情况下才作为判断商誉边界的标准。注册商标权以注册商标为直接权利客体,其制度目的是保护其所承载的商誉。当注册商标权制度的实施与其保护商誉的目的背离时便产生了制度异化。应该从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民法的整个体系来理解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并解决其制度异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
标识性
混淆的可能性
商誉性
混淆的可能性
商标权
商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商标法中消费者的地位
被引量:
27
3
作者
王太平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7,共7页
由于商标的经济功能是消除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关于商品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的认知成为商标功能发挥的心理基础,消费者保护是商标法的重要立法目的,消费者成为商标显著性形成的基本主体标准,而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只能是消费者混淆的可能...
由于商标的经济功能是消除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关于商品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的认知成为商标功能发挥的心理基础,消费者保护是商标法的重要立法目的,消费者成为商标显著性形成的基本主体标准,而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只能是消费者混淆的可能性。故消费者在商标法处于一个中心和基础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标法
消费者
立法目的
显著性
混淆的可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协议型商标共存的底层逻辑与制度构建--《商标法》第30条的适用和修订
被引量:
1
1
作者
孔祥俊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院
出处
《知识产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2,共27页
文摘
《商标法》第30条规定了禁止商标共存原则,司法裁判则以不同理由准许特殊情况下的商标共存,但对于是否允许共存及允许共存的判断标准等仍然众说不一,司法态度时松时紧和时有摇摆。一概否定商标共存有悖经济生活的特殊和合理需求,也无助于构建健全的禁止商标共存制度。准予共存的司法裁判通常基于共存商标能够相互区分及不产生混淆,如此认定更多是与真实事实不符的司法拟制,据此构建商标共存是对商标共存制度的误读。商标共存只能是禁止商标共存原则的例外,且并非以共存协议能够有效区分共存商标或者能够排除市场混淆为依据,而是基于商标的权利取向,在例外情况下对混淆性共存的允许。《商标法》第30条未规定商标共存的例外,解决商标共存问题的路径有两种:一是在重构共存关系的底层逻辑基础上,通过灵活适用第30条允许商标共存,消除司法的认识误区;二是修订第30条,增设商标共存制度。基于商标共存的现实需求,无论采取哪种路径,承认商标共存应当是方向。
关键词
商标共存
商标共存协议
市场
混淆的可能性
商标权
消费者保护
Keywords
concurrent trademark
trademark concurrent agreement
likelihood of market confusion
trademark rights
consumer protection
分类号
D923.4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的体系性理解及其制度异化的纠正
被引量:
13
2
作者
吴伟光
机构
清华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6-109,共14页
文摘
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使得注册商标权内容法定化、客体固定化和权利信息公示化,解决了在商标权使用取得制度中由于商誉的事实性、变化性和抽象性所导致的商标权的不确定性问题。在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中,"标识性混淆的可能性"是判断权利的边界以及是否侵权的常态标准,而"商誉性混淆的可能性"只是在注册商标权无法覆盖的情况下才作为判断商誉边界的标准。注册商标权以注册商标为直接权利客体,其制度目的是保护其所承载的商誉。当注册商标权制度的实施与其保护商誉的目的背离时便产生了制度异化。应该从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和民法的整个体系来理解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并解决其制度异化问题。
关键词
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
标识性
混淆的可能性
商誉性
混淆的可能性
商标权
商标法
Keywords
trademark rights subsisting upon registration
likelihood confusion of registered trademarks
likelihood confusion of goodwill
trademark right
trademark law
分类号
DF523.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商标法中消费者的地位
被引量:
27
3
作者
王太平
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出处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47,共7页
文摘
由于商标的经济功能是消除经营者与消费者之间关于商品信息的不对称,消费者的认知成为商标功能发挥的心理基础,消费者保护是商标法的重要立法目的,消费者成为商标显著性形成的基本主体标准,而商标侵权的判定标准只能是消费者混淆的可能性。故消费者在商标法处于一个中心和基础的位置。
关键词
商标法
消费者
立法目的
显著性
混淆的可能性
分类号
D923.43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协议型商标共存的底层逻辑与制度构建--《商标法》第30条的适用和修订
孔祥俊
《知识产权》
北大核心
202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商标权注册取得制度的体系性理解及其制度异化的纠正
吴伟光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商标法中消费者的地位
王太平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