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杂交水稻混播制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4
1
作者 朱启升 《作物研究》 2004年第4期204-207,共4页
将含水稻除草剂敏感(致死)基因的水稻变异系农林8号M系,采用有性杂交的手段,将其转移到含强恢复基因的架桥系中,进而培育含敏感基因的三系恢复系1m056-1,同步选育与该恢复系播始历期相近的三系不育系绿三A配制杂种,选育成功能混播混栽,... 将含水稻除草剂敏感(致死)基因的水稻变异系农林8号M系,采用有性杂交的手段,将其转移到含强恢复基因的架桥系中,进而培育含敏感基因的三系恢复系1m056-1,同步选育与该恢复系播始历期相近的三系不育系绿三A配制杂种,选育成功能混播混栽,可以进行机械化收割的强优势组合2E06。采用混播混栽方法制种,在授粉后喷施9000mL/hm2苯达松,杀死父本,保留母本。制种产量可达6690kg/hm2,比常规制种产量提高40%左右;商品代杂交种单产可达10500kg/hm2左右,比对照增产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混播制种 架桥系 敏感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小粒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41混播制种优势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周杰强 张桂莲 +4 位作者 邓化冰 明兴权 雷斌 李凡 唐文帮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20-331,共12页
传统的杂交水稻制种方式落后、效益低、成本高的问题,制约了杂交稻推广应用。利用小粒型不育系可实现杂交水稻混播、混收、机械分离等全程机械化制种,降低杂交稻制种成本,提高制种效率。本研究以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大粒恢复系R141和... 传统的杂交水稻制种方式落后、效益低、成本高的问题,制约了杂交稻推广应用。利用小粒型不育系可实现杂交水稻混播、混收、机械分离等全程机械化制种,降低杂交稻制种成本,提高制种效率。本研究以小粒型不育系卓201S、大粒恢复系R141和新组合卓两优141为材料,对其适合机械化制种的农艺性状、异交特性、混播制种及大面积制种实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C815S相比,卓201S株高较矮,穗长较长且直立,包颈粒率、穗萌率、黑粉病、开颖率均低于C815S,对"九二〇"较敏感,且较难落粒,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而R141株高较高,花粉数量大,花期长,且对环境温度较钝感,两者均具有良好的异交特性。卓201S谷粒厚1.71mm,千粒重14.00g,R141谷粒厚2.23 mm,千粒重28.20 g,两者籽粒大小差异显著,通过特定的狭长形筛孔筛子,实现了杂种F1与父本种子的高效分离,杂交种子含父本率为0,杂种损失率为2.31%,种子纯度在生产上达标,可实现机械化制种;与传统制种模式相比,混播制种可使父本基本苗减少85%,母本容量增加20%,制种产量增加21.37%,制种综合效益增加31.4%。父母本较好的农艺性状、异交特性,且粒型大小差异明显,是小粒型不育系新组合卓两优141机械混播制种的优势,可实现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小粒型不育系 卓两优141 混播制种技术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系杂交小麦混播制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陈现朝 廖祥政 +4 位作者 高建刚 杨卫兵 侯起岭 赵昌平 张风廷 《山西农业科学》 2021年第12期1433-1437,共5页
为研究混播制种模式下二系杂交小麦不同组合制种产量变异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以期为高制种产量杂交小麦组合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在混播制种模式下,以不育系S1和7个恢复系R1~R7为试验材料,调查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 为研究混播制种模式下二系杂交小麦不同组合制种产量变异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以期为高制种产量杂交小麦组合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在混播制种模式下,以不育系S1和7个恢复系R1~R7为试验材料,调查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等产量构成因素以及抽穗期、花期和株高相关农艺性状,通过相关分析研究不同杂交小麦组合制种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穗粒数与亲本农艺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穗粒数与组合亲本的抽穗期差和花期相遇期显著相关;组合亲本的抽穗期差和花期相遇期与组合穗粒数均呈显著相关,是穗粒数变异的主要因素,而穗粒数变异是这7个杂交小麦组合制种产量变异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混播制种模式 制种产量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系杂交小麦父母本混播制种试验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龚德平 谌鑫 +2 位作者 冯锦刚 颜昌俊 陈功海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2-23,共2页
通过对10个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进行父母本混播与分播制种产量对比,并对不同混播比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合父母本混播制种产量明显高于分播制种产量,平均增幅13 4%,混播制种可明显提高母本结实粒数,父母本混播比例以父本有效穗达... 通过对10个两系杂交小麦新组合进行父母本混播与分播制种产量对比,并对不同混播比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各组合父母本混播制种产量明显高于分播制种产量,平均增幅13 4%,混播制种可明显提高母本结实粒数,父母本混播比例以父本有效穗达到总穗数的20%左右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系杂交小麦 父本 母本 混播制种 试验 产量 结实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研制成功“混播制种”杂交水稻育种方法
5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5年第4期63-63,共1页
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所首次研制成功“混播制种”杂交水稻育种方法。近日,经过安徽省农业专家测评,由于混播使得花粉利用率高,该技术培育出的杂交一代,产量达到了400多kg/667m^2.比中国现行的制种技术增产40%以上。
关键词 安徽省农科院绿色食品所 研制 混播制种 杂交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系杂交小麦混播制种对杂交种产量、纯度及F_(1)产量优势的影响
6
作者 孔德真 聂迎彬 +3 位作者 徐红军 崔凤娟 穆培源 田笑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2-139,共8页
为探讨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制种混播不同比例恢复系对制种产量、纯度及F_(1)代产量的影响,以3个AL(Alborubrum Korn)型CMS(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小麦杂交组合为材料,在不育系(母本♀)种子中混入不同比例的恢复系(父本♂)种子播种... 为探讨杂交小麦强优势组合制种混播不同比例恢复系对制种产量、纯度及F_(1)代产量的影响,以3个AL(Alborubrum Korn)型CMS(cytoplasmic male sterility)小麦杂交组合为材料,在不育系(母本♀)种子中混入不同比例的恢复系(父本♂)种子播种,研究了杂交制种的产量、纯度和F_(1)代产量优势变化。结果表明:组合36A×2014AR5和002A×99AR142-1在混播不同比例恢复系制种时,混播混收制种产量随父本混入比例增加而提高,相应杂交种的种子纯度逐渐降低。当父本的混播比例为5%时,可生产出纯度为96%的杂交种,混播混收制种产量也较高;对2个杂交组合不同混播比例制种的F_(1)代进行产量比较,混播混收制种产量均高于同组合行比制种的杂交种对照,混播比例分别为12%和9%时的F_(1)代产量表现更显著;利用与位于染色体2A上的恢复基因(qRf-2A-1)连锁的SSR分子标记Wmc474检测,预测了不同混入比例下混播混收杂交种的种子纯度,同时与前期位于1B染色体上的恢复基因(qRf-1B-1)连锁的SSR标记Xbarc8建立的AL型三系杂交小麦杂交种纯度检测回归方程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用2个分子标记建立的2个回归方程在混播恢复系制种的纯度鉴别中均可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小麦 制种 纯度检测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突破:可轻简机械化制种
7
《种业导刊》 2018年第11期32-32,共1页
近日,在湖南长沙县江背镇河田村,通过机械化混播制种的杂交水稻“卓两优141”长势喜人,金色稻田里收割机来回奔忙,谷粒饱满的稻穗装满箩筐,农民脸上喜色洋溢.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混播制种 机械化 长沙县 收割机 谷粒饱 河田 长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新突破:可轻简机械化制种
8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10期16-16,共1页
11日,在湖南长沙县江背镇河田村,通过机械化混播制种的杂交水稻“卓两优141”长势喜人,金色稻田里收割机来回奔忙,谷粒饱满的稻穗装满箩筐,农民脸上喜色洋溢.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混播制种 机械化 长沙县 收割机 谷粒饱 河田 长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