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秸秆生物炭配施沼液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郑健 李欣怡 +3 位作者 马静 马彪 王燕 王磊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11-1121,共11页
为增加沼液中养分在土壤中的滞留量,提高沼液利用效率,本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混掺量(CK、0.5%、1.0%、2.0%)、生物炭混掺厚度(0、5、10、15、20 cm)和土壤容重(1.30、1.35 g·m^-3)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 为增加沼液中养分在土壤中的滞留量,提高沼液利用效率,本文采用室内土柱试验,研究了不同生物炭混掺量(CK、0.5%、1.0%、2.0%)、生物炭混掺厚度(0、5、10、15、20 cm)和土壤容重(1.30、1.35 g·m^-3)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容重相同时,土柱入渗液渗出速率随生物炭混掺量和混掺厚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容重不同时,1.35 g·cm^-3土壤土柱入渗液渗出速率小于1.30 g·cm^-3土壤,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均呈1.30 g·cm^-3土壤容重小于1.35 g·cm^-3土壤容重;土柱内有机质和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混掺量增大而逐渐增加,生物炭混掺量为2.0%时对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影响最大;土柱内有机质含量随生物炭混掺厚度增大而逐渐增加,生物炭混掺厚度为20 cm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最大,而全氮含量在土壤容重为1.30 g·cm^-3、混掺厚度10 cm时影响最显著,土壤容重为1.35 g·cm^-3、混掺厚度15 cm时效果较为显著。研究表明生物炭配施沼液时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受生物炭混掺厚度、混掺量和土壤容重综合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生物炭 混掺厚度 土壤有机质 土壤全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面二维温排水数学模型中的热上浮效应 被引量:6
2
作者 马进荣 张晓艳 张行南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7-40,共4页
当水深较大时,温排水热上浮效应明显,温排水的热量仅在水体表层的一定深度内扩散.采用平面二维数学模型计算了温排水扩散深度为全水深和掺混层两种情况.在对计算结果比较后认为,当水深较大时,采用掺混层的厚度控制温排水扩散更为合理.
关键词 电厂温排水 热上浮效应 厚度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