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6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过倾斜界面耦合的弹性层散射能量计算模型的混合求解方法
1
作者 李欣然 陕耀 周顺华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69-986,共18页
过渡段动力稳定性问题已成为制约400 km/h及以上高铁运营关键难题,亟需从波动和能量的角度探究由基础非均匀引发的线路系统动力响应放大机理.将高铁过渡段车致弹性波传播问题提炼为非均匀介质刚性基弹性层中波的散射问题,采用模态叠加法... 过渡段动力稳定性问题已成为制约400 km/h及以上高铁运营关键难题,亟需从波动和能量的角度探究由基础非均匀引发的线路系统动力响应放大机理.将高铁过渡段车致弹性波传播问题提炼为非均匀介质刚性基弹性层中波的散射问题,采用模态叠加法+有限差分法的混合求解方法构建倾斜界面耦合刚性基弹性层散射计算模型,该模型优势体现在设置有限差分区域有效模拟弹性层材料非均匀变化的同时,保留了两侧连续介质区,这样可在实现网格数量控制的同时,获取各导波模式散射系数并由此分析反射及透射场各导波模式对能量的分配及运载情况,模型两类区域间建立的数学关系也可成功反映模型计算精度与参与计算导波模式数量间正向关系.结果表明:当弹性层耦合界面由垂直转为倾斜后,使原本占据主体能量的透射场基阶模式导波能量发生转移,界面偏转越多,散射场能量的分配越分散,这直接体现在透射场基阶模式能量占比下降上;入射波入射锐角界面时,反射场及透射场的高阶模式导波容易获得更多的能量;在高阶模式导波波函数值沿弹性层厚度起伏分布特征作用下,高阶模式导波分配到更多能量的原因可能与导波复杂传播方向与其位移活跃区间产生更多匹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铁过渡段 散射能量 导波模式叠加 有限差分 混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动力汽车的道路预见性节能技术及一种测评方法
2
作者 杨建军 柳东威 +3 位作者 李菁元 柳邵辉 张飞龙 王梦渊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8-276,共9页
为了推动汽车节能国家标准的制定,研究了插电式和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道路预见性节能技术,并提出了一种测试评价方法。提出了用于道路预见性技术使用的地图数据信息及其标准化;采用全局动态规划算法,得到荷电状态(SOC)参考曲线;基... 为了推动汽车节能国家标准的制定,研究了插电式和非插电式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道路预见性节能技术,并提出了一种测试评价方法。提出了用于道路预见性技术使用的地图数据信息及其标准化;采用全局动态规划算法,得到荷电状态(SOC)参考曲线;基于比例积分(PI)控制,实现参考SOC的跟踪控制;基于仿真结果分析初始SOC(20%~30%)、测试工况和测试里程等影响因素,提出转鼓实验法,实现标准化测试评价。对某车辆的转鼓测试的节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车辆的转鼓测试,节能3.97%,SOC变化趋势符合预期。从而,证明了转鼓测试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汽车道路预见性节能技术 能量管理 转鼓测试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
3
作者 李雪 刘益臣 +1 位作者 姜涛 李国庆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3-152,共10页
针对采用牛顿-拉夫逊法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SVSRB)存在初值选取困难、收敛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该方法构造基于电压源换流站和电网换相换流站的... 针对采用牛顿-拉夫逊法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边界(SVSRB)存在初值选取困难、收敛性差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域的全纯嵌入构建方法。该方法构造基于电压源换流站和电网换相换流站的混合多端直流电力系统全纯嵌入潮流模型并提出相应的求解方法;结合多类型换流站控制策略切换特性,构建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全纯嵌入连续潮流模型搜索系统的电压稳定临界点;通过所提全纯嵌入构建方法快速搜索相邻电压稳定临界点进而构建系统的SVSRB;通过修改的PJM 5节点和IEEE 118节点交直流测试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分析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全纯嵌入构建方法可实现不同规模混合多端交直流电力系统SVSRB的准确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纯嵌入构建方法 混合多端直流 换流器 潮流计算 控制策略转换 静态电压稳定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C导通比例与开关频率协同调控的Si/SiC混合器件综合热管理方法
4
作者 韩硕 涂春鸣 +3 位作者 龙柳 肖凡 肖标 郭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5241-5254,I0026,共15页
SiC MOSFET和Si IGBT并联构成的Si/SiC混合器件(Si/SiC HyS)有效结合了Si IGBT的大载流能力、低成本与SiC MOSFET的高频、低开关损耗优势,突破了单一器件的性能桎梏。然而,非平稳工况下Si/SiC HyS内部结温波动分布不均衡,存在SiC MOSFE... SiC MOSFET和Si IGBT并联构成的Si/SiC混合器件(Si/SiC HyS)有效结合了Si IGBT的大载流能力、低成本与SiC MOSFET的高频、低开关损耗优势,突破了单一器件的性能桎梏。然而,非平稳工况下Si/SiC HyS内部结温波动分布不均衡,存在SiC MOSFET老化过速的问题。目前,针对Si/SiC HyS的热管理策略研究鲜有报道,而变开关频率作为单一器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结温调节方法,难以调节Si/SiC HyS内部的结温差异,导致Si IGBT热容量利用率较低。考虑到SiC导通比例可利用Si IGBT的结温调节空间来降低SiC MOSFET的热应力,从多层级热管理视角出发,提出一种基于SiC导通比例DSiC与开关频率f协同调控的Si/SiC HyS综合热管理方法。所提热管理方法根据设定的结温波动阈值,对开关频率和SiC导通比例的目标参数域进行全面刻画,并实现f-DSiC参数的最短调节路径规划,最终将SiC MOSFET和Si IGBT结温波动平滑至同一阈值以内。实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变开关频率方法,采用所提综合热管理方法的Si/SiC HyS最大结温波动降低了24.31%,且任一负载波动下SiC MOSFET和Si IGBT的结温波动均被平滑至同一阈值以内,显著提高了Si/SiC HyS的整体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SiC混合器件 热管理方法 开关频率 SiC导通比例 结温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聚力单元的土石混合体细观数值方法
5
作者 张佩 杨承儒 +1 位作者 侯世伟 杜修力 《岩土力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20-1631,共12页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由强度较高的块石和强度较低的土体基质组成的非均质材料,荷载作用下其细观组分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结合土石混合体的细观结构特征,将土体与块石界面以及土体基质内部视为材料的薄弱位置,基于内聚力模型描述该薄弱位... 土石混合体是一种由强度较高的块石和强度较低的土体基质组成的非均质材料,荷载作用下其细观组分具有复杂的相互作用。结合土石混合体的细观结构特征,将土体与块石界面以及土体基质内部视为材料的薄弱位置,基于内聚力模型描述该薄弱位置的裂缝萌生、扩展及断裂,编制内聚力单元插入程序,进而结合材料直剪试验结果,分别给出土体基质内部内聚力单元与土石界面内聚力单元的材料参数确定方法,发展了基于内聚力模型的土石混合体细观数值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展不同细观结构的土石混合体双轴压缩数值试验,结合内聚力单元失效状态,明确不同细观因素对材料宏细观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内聚力单元剪切方向最大允许名义应力可由直剪试验荷载位移曲线峰值剪切应力确定,最大有效位移可由最大剪切位移的1/5进行确定,切向摩擦系数可由残余剪切应力与法向应力的比值确定。建立的基于内聚力单元的土石混合体细观数值方法,可较好地描述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变形规律,特别是能反映出低围压下的材料应变软化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混合 内聚力模型 细观数值方法 界面力学行为 应变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健康的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影响因素的混合方法系统评价
6
作者 周欣馨 张孟羽 +5 位作者 谢钰莹 赵鹏 常安妮 连秀玉 郭丽娜 刘延锦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101-106,共6页
目的基于主动健康理念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模型,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混合方法系统评价设计,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 目的基于主动健康理念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模型,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混合方法系统评价设计,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筛选建库至2025年2月关于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的相关研究,对纳入文献采用基于数据的聚敛整合法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整合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能力因素(脑卒中知识与技能、认知能力、身体功能、自我管理能力)、机会因素(社会支持与资源、环境与文化、医疗配置与经济资源、工作与职业)和动机因素(自我效能、健康信念与态度、风险意识与规划、心理状态)。结论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健康行为是一个涉及患者自我管理与外部支持系统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医护人员应从多角度出发,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技能培训提升患者的能力,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提升健康信念与自我效能感等,进而提高主动健康行为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主动健康 健康行为 健康促进 能力-机会-动机-行为模型 影响因素 混合方法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地震波传播的谱元-有限差分混合方法
7
作者 徐长智 刘少林 +4 位作者 杨顶辉 李孟洋 宋汉杰 申文豪 杨树新 《地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8-355,共18页
为了充分发挥谱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各自在数值模拟复杂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优点,同时避免各自缺点,本文提出了模拟地震波传播的谱元-有限差分(SEM-FDM)混合方法。该混合方法在起伏地形附近采用谱元法计算地表附近的地震波传播;在远离起伏... 为了充分发挥谱元法和有限差分法各自在数值模拟复杂介质中地震波传播的优点,同时避免各自缺点,本文提出了模拟地震波传播的谱元-有限差分(SEM-FDM)混合方法。该混合方法在起伏地形附近采用谱元法计算地表附近的地震波传播;在远离起伏地形的区域之下,采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地震波传播;之后通过构建数据交换区实现两种方法的耦合。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谱元-有限差分混合方法能有效地模拟任意非均匀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具有刻画复杂地形的能力,能处理自由地表边界条件,且能适应模型内的速度间断面。通过模型试算,并与谱元法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混合方法用于地震波模拟的有效性和高精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谱元法 有限差分法 混合方法 起伏地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E-PO混合方法的海洋大气波导环境下电大目标电磁散射研究
8
作者 余洪鑫 冯菊 +1 位作者 欧阳琪翔 廖成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9-36,共8页
针对海洋大气波导环境下电大尺寸目标电磁散射特性预测难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三维抛物方程(parabolic equation,PE)法和物理光学(physical optics,PO)法的混合计算方法。在该方法中,PE法被用于求解电磁波在背景环境中的传播,PO法被用于计... 针对海洋大气波导环境下电大尺寸目标电磁散射特性预测难题,提出了一种结合三维抛物方程(parabolic equation,PE)法和物理光学(physical optics,PO)法的混合计算方法。在该方法中,PE法被用于求解电磁波在背景环境中的传播,PO法被用于计算目标对雷达波的散射,同时平面波谱分解技术被引入以实现两种算法的有效衔接。为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平坦地面上金属球目标的散射进行了模拟,并将结果与多层快速多极子算法(multilevel fast multipole algorithm,MLFMA)和PO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然后将该方法应用于不同高度蒸发波导环境下舰船目标的电磁散射预测。结果表明,所提出的PE-PO方法能够有效考虑大气波导对照射激励和目标散射过程的影响,为剖析和理解大气波导环境下电大尺寸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散射 大气波导 抛物方程(PE)法 物理光学(PO)法 混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顺序混合方法的活动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影响分析
9
作者 孙智源 韩璐 +3 位作者 王多 戚欣 李悦 陈艳艳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75-984,共10页
为研究活动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提出一种顺序混合方法,旨在捕捉更加丰富的出行行为规律。第一阶段使用均值异质性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并研究显著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第二阶段使用XGBoost-SHAP算... 为研究活动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提出一种顺序混合方法,旨在捕捉更加丰富的出行行为规律。第一阶段使用均值异质性随机参数logit模型,分析各因素对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的影响,并研究显著影响因素的异质性;第二阶段使用XGBoost-SHAP算法,补充发现显著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及交互性。研究表明:11个影响因素会增加出行者选择公共交通方式的概率,其中3个是与活动属性相关的因素。5个影响因素具有随机参数,其中,与活动属性相关的因素包括:出行前活动地点与最近停车场的距离近(≤200 m)、出行后活动地点与最近地铁站的距离近(≤800 m)、出行前活动类型(不在家的娱乐性活动),并且前2个因素表现出随机参数的均值异质性。活动属性相关的因素与其他属性相关的因素交互时,会对出行方式选择产生不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出行方式选择行为 均值异质性随机参数logit模型 机器学习 活动 混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模与物理光学混合方法的海面环境下动态群目标电磁散射快速计算
10
作者 王照源 谷继红 +3 位作者 丛洲 何姿 管灵 丁大志 《电波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7-45,62,共10页
群目标广泛存在于电磁工程中,对其开发高效、准确的仿真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动态群目标在各个时刻下单元排布可能不同的特点,首先提出了按照单元分组的快速多极子算法,使用特征模方法降低群目标未知量,采用预存储的策略来实现动态群... 群目标广泛存在于电磁工程中,对其开发高效、准确的仿真方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动态群目标在各个时刻下单元排布可能不同的特点,首先提出了按照单元分组的快速多极子算法,使用特征模方法降低群目标未知量,采用预存储的策略来实现动态群目标的高效、准确分析,该方法称为动态群目标的特征模快速分析方法;然后,考虑海面背景对群目标电磁散射的影响,将以上提出的动态群目标的特征模快速分析方法与高频的物理光学法进行结合,提出了一种高低频混合方法。数值算例表明,本文提出的高低频混合方法能够在保证较高计算精度的同时实现动态群目标和海面背景整体的高效电磁特性分析,同时还实现了计算效率和精度之间的合理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群目标 海面背景 高低频混合方法 特征模理论(TCM) 快速多极子算法(FMA) 物理光学(PO)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的非充满折流板双螺杆流道内混合
11
作者 董沛洲 喻慧文 +2 位作者 谈灵操 徐百平 杨芳 《化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8-207,共10页
为提升传统双螺杆的混合能力,提出一种新型折流板双螺杆,独特的折流板结构可作用于物料的混合,但非充满状态下的流动和混合特性尚不明确。采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PS)求解了黏性流体非充满输送状态下的两相界面,基于自主研制的全程可... 为提升传统双螺杆的混合能力,提出一种新型折流板双螺杆,独特的折流板结构可作用于物料的混合,但非充满状态下的流动和混合特性尚不明确。采用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MPS)求解了黏性流体非充满输送状态下的两相界面,基于自主研制的全程可视化折流板挤出装备进行非充满输送实验。求解了黏性流体在非充满状态下的速度和压力分布,结合自编程序计算了粒子欧氏距离及有限时间的Lyapunov指数,表征折流板双螺杆的分布混合。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自由界面与实验结果保持一致,验证了半隐式方法求解的有效性。粒子示踪结果显示传统双螺杆远离啮合区存在明显的粒子聚并区域及较小平均有限时间的Lyapunov指数。而相对传统双螺杆,折流板双螺杆内欧氏距离和有限时间的Lyapunov指数的平均值较大,分布混合能力优于传统双螺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折流板双螺杆 移动粒子半隐式方法 非牛顿流体 欧氏距离 混合 粒子图像测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边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问题面向与治理路径——基于一种混合研究方法
12
作者 胡艳蕾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38,共9页
运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SERVQUAL质量评价模型等混合研究方法对J市10个城市边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现状进行数据收集,基于半结构化访谈的质性数据资料对传统的SERVQUAL质量评价模型进行改进,并在整合与分析一手定性与定量数据的基... 运用问卷调查、半结构化访谈、SERVQUAL质量评价模型等混合研究方法对J市10个城市边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现状进行数据收集,基于半结构化访谈的质性数据资料对传统的SERVQUAL质量评价模型进行改进,并在整合与分析一手定性与定量数据的基础上对城市边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发现,当前城市边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普遍面临较为严重的诉求表达不畅、情感沟通壁垒、信息公开不足、优质资源匮乏等问题面向,导致城市边缘社区居民对于高质量养老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其供给短缺的矛盾不断加剧。可基于诉求、情感、信息、资源四个维度提升城市边缘社区养老服务质量的治理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边缘社区 养老服务 质量评价 混合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严重创伤保肢患者康复早期症状报告结局的混合方法研究
13
作者 莫兰 傅育红 +5 位作者 苏晓雯 姚玉 周文 崔月景 陈思亦 李佳慧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6,11,共7页
目的 探讨上肢严重创伤保肢患者康复早期症状的多样性及照护需求,为制订延续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行设计的混合方法研究,以互补视角全面分析患者症状及需求。应用便利抽样法,对216例上肢严重创伤保肢患者采用中文版患者报告... 目的 探讨上肢严重创伤保肢患者康复早期症状的多样性及照护需求,为制订延续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行设计的混合方法研究,以互补视角全面分析患者症状及需求。应用便利抽样法,对216例上肢严重创伤保肢患者采用中文版患者报告结局测量信息系统29项量表2.1版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用目的性抽样,对14例严重上肢创伤保肢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结果 216例严重肢体创伤患者报告结局症状严重程度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身体功能、焦虑症状、疼痛影响。质性研究提炼出生理症状的动态演变与阶段性特征、心理负荷的持续存在与支持缺位、社交功能受限与自我认同危机、康复依从性障碍与资源可及性差异4个主题,与量性结果形成多维互补。结论 上肢严重创伤患者术后康复早期症状多样化且管理需求强烈,可通过制订症状管理方案和建设信息化平台为患者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肢体创伤 患者报告结局 症状管理 焦虑 疼痛 照护需求 混合方法研究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混合属性广义灰靶决策中的信息集结方法
14
作者 马金山 朱宏亮 袁智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2期9241-9248,共8页
针对群体混合属性广义灰靶决策,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幂加权平均算子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群体各决策者及各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减少不确定信息失真的同时简化计算过程。首先对混合属性数据进行统一度量转化;其次计算专... 针对群体混合属性广义灰靶决策,提出一种基于改进幂加权平均算子的群体信息集结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群体各决策者及各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减少不确定信息失真的同时简化计算过程。首先对混合属性数据进行统一度量转化;其次计算专家评价值与各专家靶心的综合加权Gini-Simpson指数(G-S指数),以确定各专家的客观权重;然后通过综合加权G-S指数进一步计算专家之间的差异性;最后基于改进幂加权平均算子,构建一种新的信息集结方法对混合属性群体决策信息进行集结。实例分析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决策 广义灰靶决策方法 信息集结 混合属性 改进幂加权平均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方法研究探讨苗医特色外治技术筛选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
15
作者 付静 商洪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673,共6页
高效筛选是内容繁杂、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苗医特色外治技术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的先决条件,其瓶颈是缺少筛选指标体系。本研究结合苗医特色外治技术自身特色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混合方法研究中的探索性序列定性探索、工具研发、定量研究... 高效筛选是内容繁杂、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苗医特色外治技术研究开发、推广运用的先决条件,其瓶颈是缺少筛选指标体系。本研究结合苗医特色外治技术自身特色及发展现状,提出了基于混合方法研究中的探索性序列定性探索、工具研发、定量研究“三阶段”设计方案,系统整合运用定性、定量研究方法及资料数据,弥补单一研究范式数据不足以全面解决筛选指标体系构建中各种困境的缺陷,为苗医特色外治技术筛选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医药 特色外治技术 混合方法研究 指标体系 探索性序列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代理模型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
16
作者 方春平 郑华智 +1 位作者 霍龙飞 刘浩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63,共8页
为提高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分析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代理模型的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克里金(Kriging)模型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模型,建立代替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的Kriging-RBF混合代理模... 为提高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分析效率,提出一种基于混合代理模型的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该方法通过引入克里金(Kriging)模型和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 RBF)模型,建立代替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的Kriging-RBF混合代理模型;结合易损性分析的蒙特卡洛(Monte Carlo, MC)方法,拟合生成桥梁结构的易损性曲线。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以某三跨PC简支梁桥为背景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建立简支梁桥桥台、支座及桥墩的易损性曲线,并与常规MC方法生成的易损性曲线进行对比。结果表明:Kriging-RBF混合代理模型能够代替复杂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并预测结构样本的地震响应;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该方法可以减少地震易损性分析中95%以上的计算工作,实现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快速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易损性 Kriging-RBF混合代理模型 蒙特卡洛方法 地震响应预测 快速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效氢耗混合储能模型及荷能状态的园区优化运行方法
17
作者 孙欣 贺康 +2 位作者 谢敬东 王馨仪 向柯颖 《电机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9-141,共13页
为实现混合储能模型结构和能量形式的统一及在优化运行研究中考虑储能的实时能量状态,提出一种基于等效氢耗混合储能模型及荷能状态的园区优化运行方法。首先,以等效氢耗度量方法为理论基础,建立基于等效氢耗的混合储能单元模型,实现混... 为实现混合储能模型结构和能量形式的统一及在优化运行研究中考虑储能的实时能量状态,提出一种基于等效氢耗混合储能模型及荷能状态的园区优化运行方法。首先,以等效氢耗度量方法为理论基础,建立基于等效氢耗的混合储能单元模型,实现混合储能单元模型结构及能量形式的统一。类比于传统储能模型的荷电状态及容量,提出荷能状态与载能量的概念,表征所提模型中储能的实时能量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充放调节成本,实现对混合储能单元的灵活性调度;然后,建立考虑荷能状态的混合储能园区优化运行模型,搭建能量平衡约束以描述园区内多能量流的能量流动过程;最后,通过仿真模拟证明所提优化运行方法能够充分调用灵活性资源,使园区的总成本降低5.5%、弃电量降低20.38%、切负荷量降低33.5%,提高园区运行的经济性及灵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系统 混合储能 等效氢耗度量方法 荷能状态 充放调节成本 优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状态机架构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耐久性优化分层能量管理方法
18
作者 刘畅 黄永聪 《铁道机车车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3-80,共8页
为了满足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正常运行,同时提高燃料电池耐久性,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架构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耐久性优化双层能量管理方法。该方法的顶层部分通过有限状态机划分系统运行状态,实现负载功率的合理分配。底层... 为了满足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正常运行,同时提高燃料电池耐久性,文中提出一种基于有限状态机架构的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耐久性优化双层能量管理方法。该方法的顶层部分通过有限状态机划分系统运行状态,实现负载功率的合理分配。底层部分基于燃料电池性能退化,通过反馈式功率调节模块对顶层部分的燃料电池输出参考功率进行调整,以实现燃料电池耐久性优化。文中基于RT-LAB开展硬件在环试验,验证所提方法可行性、优越性。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基于有限状态机的能量管理方法,在相同的工况条件下,文中所提方法燃料电池衰减降低2.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 分层能量管理方法 燃料电池耐久性 硬件在环 有限状态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方法研究的原理与设计:以QCA与多案例研究的混合为例 被引量:9
19
作者 孙宁 杜运周 陈凯薇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5-196,共12页
混合方法整合了多种研究方法的优势,具有优于单一研究方法的解释力,为分析日益复杂的管理现象提供了方法论。然而,尽管混合方法具有诸多优势并得到了反复呼吁,但大部分研究者对于其原理、设计和应用思路仍不清晰。基于混合方法的已有研... 混合方法整合了多种研究方法的优势,具有优于单一研究方法的解释力,为分析日益复杂的管理现象提供了方法论。然而,尽管混合方法具有诸多优势并得到了反复呼吁,但大部分研究者对于其原理、设计和应用思路仍不清晰。基于混合方法的已有研究,本文梳理了混合方法的内涵、哲学基础及其设计类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QCA与多案例研究的混合方法,并分析了QCA与多案例研究的4种混合类型,分别为准混合设计、顺序混合设计、转换混合设计以及充分集成混合设计。最后,本文提出了开展混合方法研究时建议遵循的相关性、适配性、系统性和透明性4个原理,进而讨论了混合方法研究值得探索的发展方向。研究为开展其他混合方法研究提供了借鉴,对促进混合方法在管理学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方法 混合类型 混合原理与设计 定性比较分析(QCA) 多案例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的高效混合模拟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禹海涛 王治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5-53,共9页
数值模拟是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地震动输入及边界效应、模型尺度规模等因素均会影响数值模拟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并且存在计算尺度、计算时间、计算精度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高效、精确地模拟地下结构与地层相互作用体系... 数值模拟是地下结构抗震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地震动输入及边界效应、模型尺度规模等因素均会影响数值模拟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并且存在计算尺度、计算时间、计算精度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高效、精确地模拟地下结构与地层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响应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区域缩减法(DRM)将边界元和有限元相融合的核心思想,旨在建立能够合理模拟地下结构-地层系统地震响应特征的高效混合分析方法。首先将地下结构-地层整体模型划分为近场地层-结构内域子模型和远场地层外域子模型,通过构造重合节点保证内域-外域耦合边界处的位移连续性;其次,基于边界元求解外域自由场或地形影响下的非自由场地震动特征,并采用DRM构造矩阵方程将外域动力响应转化为等效地震荷载,可以在保证地震动合理输入的前提下极大地缩减外域模型尺寸,进而实现对内域中地下结构地震响应的快速参数化分析;最后,设计了两组典型算例以检验该方法的可靠性和高效性。结果表明:对于无地形影响下的双线隧道地震响应模拟,通过与远置边界参考解对比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对于受地形条件影响下的双线隧道地震响应模拟,本方法在保证精度要求的基础上极大缩减了包括地形在内的外域模型范围,相比远置边界法和传统黏弹性法,可使计算模型尺度分别缩减97%和83%,计算时间减少72%和58%。此外,该方法还可推广到斜入射地震动作用下地下结构的动力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结构 混合方法 区域缩减法 非自由场地震输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