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FE-SEA方法的汽车驾驶室声学包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
作者 王一鸣 卢剑伟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3期61-65,共5页
以某车型为研究对象,基于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方法建立了驾驶室的中频噪声预测模型,通过实车试验,获取待测工况下的激励信号,并验证构建的驾驶室混合FE-SEA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分析车内噪声贡献度,确定声学包优化的主要方向,采用拉丁... 以某车型为研究对象,基于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方法建立了驾驶室的中频噪声预测模型,通过实车试验,获取待测工况下的激励信号,并验证构建的驾驶室混合FE-SEA模型的准确性;然后分析车内噪声贡献度,确定声学包优化的主要方向,采用拉丁超立方设计方法,以此构建克里金近似模型。基于遗传算法对声学包布置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验证了优化方案效果。结果表明,合理优化关键板件的声学包布置参数能够有效降低驾驶室噪声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fe-sea方法 汽车驾驶室 实车工况测试 声学包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FE-SEA点连接的修正因子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朱卫红 马兴瑞 +1 位作者 韩增尧 邹元杰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25-231,共7页
针对混合FE-SEA点连接建模提出了一种基于波长的点连接修正因子。目前混合点连接建模主要基于无限结构假设,未考虑边界因素对建模和分析结果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波动理论建立了无限板结构的混合点连接模型,然后根据板结构系统的动力学... 针对混合FE-SEA点连接建模提出了一种基于波长的点连接修正因子。目前混合点连接建模主要基于无限结构假设,未考虑边界因素对建模和分析结果的影响。本文首先基于波动理论建立了无限板结构的混合点连接模型,然后根据板结构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提出了以判定圆为基准的点连接修正因子。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混合点连接修正因子可有效估计边界对点连接的影响,改进了混合点连接建模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点连接 修正因子 混合fe-sea 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特种车车内中频噪声的混合FE-SEA法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勇 王坤祥 +2 位作者 盛陈 欧健 孟天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98-1704,共7页
为了更好地对特种车车内中频噪声进行分析,采用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建立某特种车混合FE-SEA模型,根据理论方法获取各子系统的模态密度、内损耗因子、耦合损耗因子以及有限元车身的辐射效率;通过实车试验获取发动机悬置和分动... 为了更好地对特种车车内中频噪声进行分析,采用混合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方法,建立某特种车混合FE-SEA模型,根据理论方法获取各子系统的模态密度、内损耗因子、耦合损耗因子以及有限元车身的辐射效率;通过实车试验获取发动机悬置和分动箱悬置处的激励;把获取的参数和激励施加在混合FE-SEA模型中,并在200~800 Hz频率范围内,对有限元结构子系统进行模态计算,然后仿真预测获取车内噪声声压级,同时与测试结果作对比,绝对误差在7%以内,表明仿真模型精度较好;最后对车身板件的功率贡献量进行了分析,得出驾驶室头部声腔的功率贡献量主要来于顶盖和下部声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 统计能量分析 混合fe-sea模型 预测 功率贡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FE-SEA线连接建模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卫红 马兴瑞 +1 位作者 韩增尧 邹元杰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23,共7页
基于傅里叶变换提出了一种混合FE-SEA线连接建模方法。首先基于波动理论推导了波数空间下的板结构线连接的阻抗矩阵,然后针对线连接位移构造了一种节点坐标系下三角波形函数,最后依据傅里叶变换技术建立了节点坐标系下的线连接模型。仿... 基于傅里叶变换提出了一种混合FE-SEA线连接建模方法。首先基于波动理论推导了波数空间下的板结构线连接的阻抗矩阵,然后针对线连接位移构造了一种节点坐标系下三角波形函数,最后依据傅里叶变换技术建立了节点坐标系下的线连接模型。仿真算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混合线连接建模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度,能够有效地建立线连接的动力学特性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连接 航天器 力学环境预示 形函数 混合fe-s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FE-SEA法的镁质油底壳隔声数值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成武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3-46,94,共5页
用混合FE-SEA法分析相同厚度的钢、铝合金和镁合金三种材质油底壳的隔声量,综合考虑轻量化和降噪的要求,提出降噪效率的概念,将其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镁质油底壳的综合性能最为优越。为了更进一步改善镁质油底壳的隔声效果,对隔声低... 用混合FE-SEA法分析相同厚度的钢、铝合金和镁合金三种材质油底壳的隔声量,综合考虑轻量化和降噪的要求,提出降噪效率的概念,将其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显示镁质油底壳的综合性能最为优越。为了更进一步改善镁质油底壳的隔声效果,对隔声低谷处的模态贡献量进行分析,找出隔声低谷的关键参与模态。通过调取该频率处的速度振型,识别出油底壳上严重振动区域,在此区域内表面添加加强筋,有效地抑制了振动,同时低谷处的隔声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fe-sea 隔声量 镁合金油底壳 降噪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轿车车内中频噪声的FE-SEA混合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贺岩松 张辉 +2 位作者 夏小均 徐中明 张志飞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61-766,737,共7页
建立了某一轿车的混合FE-SEA模型和SEA模型,计算了各子系统的模态密度、内损耗因子和耦合损耗因子。通过试验测量了匀速50km/h时的发动机舱的声辐射激励、动力总成悬置点的激励和路面不平度对车身悬置点的激励。采用混合FE-SEA模型和SE... 建立了某一轿车的混合FE-SEA模型和SEA模型,计算了各子系统的模态密度、内损耗因子和耦合损耗因子。通过试验测量了匀速50km/h时的发动机舱的声辐射激励、动力总成悬置点的激励和路面不平度对车身悬置点的激励。采用混合FE-SEA模型和SEA模型分别预测了驾驶员右耳旁声压级,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了200~1 000Hz整个中频范围内混合FE-SEA模型的预测精度比SEA模型高。把能量注入法计算的内损耗因子重新加载到混合FE-SEA模型上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中频段预测精度得到了提高。最后对混合FE-SEA模型分别施加各悬置点的振动激励和发动机舱声辐射激励进行计算,分析了不同频率段车内噪声的主要激励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噪声 混合fe-sea模型 能量注入法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EA混合法的车身板件降噪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贺岩松 张辉 +2 位作者 夏小均 徐中明 张志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234-240,共7页
在分别施加单位力激励和声辐射激励下,使用FE-SEA混合法分析了平板在加筋和加阻尼材料时的振动及声辐射性能。根据统计能量法对二子系统的功率平衡方程进行推导,研究了内损耗因子的变化对SEA子系统间能量传递的影响;建立了轿车的FE-SEA... 在分别施加单位力激励和声辐射激励下,使用FE-SEA混合法分析了平板在加筋和加阻尼材料时的振动及声辐射性能。根据统计能量法对二子系统的功率平衡方程进行推导,研究了内损耗因子的变化对SEA子系统间能量传递的影响;建立了轿车的FE-SEA混合预测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使用三种不同的方案添加阻尼材料,对比了车身板件的振动和声辐射性能,预测了驾驶员头部声腔声压级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辐射性能 加强筋 阻尼降噪 fe-sea混合模型 预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ES-FE-SEA混合方法的车内湍流噪声数值预测与控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宗轶琦 谷正气 +3 位作者 张勇 江财茂 张启东 杨振东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17-1424,共8页
为预测和降低某型轿车的噪声,将LES-FE-SEA混合模型仿真技术引入至车内气动噪声预测中,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计算方法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合模型在预测20~100Hz低频区域噪声时能准确捕捉到响应峰值,与试验结果有少许... 为预测和降低某型轿车的噪声,将LES-FE-SEA混合模型仿真技术引入至车内气动噪声预测中,并将计算结果与传统计算方法和实车道路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合模型在预测20~100Hz低频区域噪声时能准确捕捉到响应峰值,与试验结果有少许偏差,计算精度稍低于FE模型,但从100Hz起预测精度开始提高,特别是在200~500Hz的中频区域,混合模型预测精度最高,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500Hz以后的高频区域预测结果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利用混合模型分析各子系统对汽车乘员室声腔的噪声贡献量的结果,确定须要安放吸声材料的部位为顶棚与左右侧围,并选用汽车常用的4种吸声材料。以4层吸声材料厚度为设计变量,降噪幅度、效率和材料性价比等为优化目标,创建Kriging近似模型,采用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进行优化,得到各层材料的理想厚度组合。结果表明,与原材料厚度组合相比,优化后,驾驶员耳旁噪声声压级降低幅度提高了3.15%,降噪效率提升了5.05%,同时吸声材料成本降低了23.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动噪声 fe-sea混合模型 吸声材料 多目标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EA混合法的水下双层壳体模型声振特性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温华兵 彭子龙 +1 位作者 王康乐 程荣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96-801,836,共7页
基于FE-SEA混合法原理,给出了FE-SEA混合系统的运动方程、扩散场互易关系表达式、系统响应表达式、功率平衡方程;分别建立了典型单层板、双层板隔声FE-SEA混合模型,就全频段下的隔声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等厚度下的双层板较单层板在100Hz... 基于FE-SEA混合法原理,给出了FE-SEA混合系统的运动方程、扩散场互易关系表达式、系统响应表达式、功率平衡方程;分别建立了典型单层板、双层板隔声FE-SEA混合模型,就全频段下的隔声性能进行了分析,发现等厚度下的双层板较单层板在100Hz^10kHz内隔声性能更好,且在1/3倍频程、10Hz^10kHz频率范围内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值基本符合;通过建立"球面-圆柱-球面"双层壳体水下结构模型,在施加典型柴油机激振力下,分别对双层壳间填充海水、空气、半空气-半海水等不同介质对模型的声振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315Hz以下的低中频段有实肋板时介质的影响不大,振动主要通过实肋板进行传递;无实肋板时,介质起主要作用,因而在10kHz以内频段不同介质下的外壳表面振动速度与外界海水的声压级差异明显;海水介质下的外壳振动速度与声压级较空气介质的平均分别高22.48dB和16.88dB,而半空气-半海水介质的外壳振动速度和声压级与海水介质的较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ea混合 双层壳体 介质 实肋板 声振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EA混合法的汽车镁合金前围板隔声量数值计算 被引量:4
10
作者 毛杰 郝志勇 +1 位作者 卢兆刚 陈馨蕊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84-2188,2200,共6页
为研究中频域的结构噪声,采用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FE-SEA)混合法对汽车板件的隔声性能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具备适用于低频域的有限元或边界元法和适用于高频域的统计能量分析的优点.结合混合法理论,建立克莱斯勒Viper跑车镁合金压铸前围... 为研究中频域的结构噪声,采用有限元-统计能量分析(FE-SEA)混合法对汽车板件的隔声性能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具备适用于低频域的有限元或边界元法和适用于高频域的统计能量分析的优点.结合混合法理论,建立克莱斯勒Viper跑车镁合金压铸前围板的混合模型,验证该方法应用于汽车车身薄壁件中低频隔声量计算的可行性.对混合模型的入射侧施加混响声场(DAF)作为声激励,在透射侧施加半自由声场(SIF)作为功率接收器,由数值计算结果得到前围板中低频率范围内的隔声量曲线,与试验结果对比,表明两者结果基本吻合,从而很好地证明了有限元-统计能量混合法用于解决本模型的中频声学问题的可行性.介绍了区域声学包装法,即在隔声量曲线低谷频率范围(100~500Hz)内,将简易声学包装施加到结构表面振动速度较大处,可以有效地优化前围板的总体隔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合金 前围板 fe-sea混合 中频 隔声量 声学包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EA混合法的车内结构噪声预测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罗文俊 蒋峻楠 +1 位作者 雷晓燕 刘全民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7-145,共9页
为分析预测高速列车车内结构噪声,本文基于声固耦合理论,结合有限元法(FE)、统计能量分析法(SEA)的优点,采用FE-SEA混合法建立车体-车内声腔耦合车内结构噪声预测模型,分析在垂向二系悬挂力作用下车体结构振动响应、0~500Hz频段车内结... 为分析预测高速列车车内结构噪声,本文基于声固耦合理论,结合有限元法(FE)、统计能量分析法(SEA)的优点,采用FE-SEA混合法建立车体-车内声腔耦合车内结构噪声预测模型,分析在垂向二系悬挂力作用下车体结构振动响应、0~500Hz频段车内结构噪声及车体各组成部分对车内结构噪声的贡献度。分析结果表明:混合FE-SEA模型能够准确预测车体结构振动及车内结构噪声,具有较高的计算效率;在垂向二系悬挂力作用下,车内各部位噪声值相差较小,其变化趋势与二系悬挂力变化趋势一致;车体振动在低频段较明显,车体底板振动加速度、速度最大,对车内结构噪声的影响最大,可通过对底板采取减振措施降低车内结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ea混合 车内结构噪声 车体振动 贡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EA混合法的铝型材振动声辐射特性预测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健 肖新标 +1 位作者 张玉梅 圣小珍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5年第3期33-36,107,共5页
基于FE-SEA混合法建立高速列车车体铝型材振动声辐射预测模型,并与FE-BEM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进而运用该模型分析黏弹性阻尼减振降噪技术对于抑制铝型材振动声辐射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型材顶板、底板以及型材... 基于FE-SEA混合法建立高速列车车体铝型材振动声辐射预测模型,并与FE-BEM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模型的有效性,进而运用该模型分析黏弹性阻尼减振降噪技术对于抑制铝型材振动声辐射的效果。结果表明:在型材顶板、底板以及型材内表面敷设黏弹性阻尼可明显抑制500 Hz以上中高频频段的振动声辐射。在型材表面敷设黏弹性阻尼时,型材声辐射效率变化不大,型材振动被抑制导致其向半空间辐射声功率降低。对比顶板和型材内表面阻尼敷设形式,在型材底板敷设阻尼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更加有利于实现车体的轻量化设计。相关结果可为高速列车车体铝型材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高速列车 中空铝型材 振动声辐射 fe-sea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EA混合法的列车结构噪声降噪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文俊 蒋峻楠 +1 位作者 刘全民 黄大维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3-117,共5页
基于声固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元-统计能量(FE-SEA)混合法,建立高速列车车体-车内声腔耦合系统结构噪声预测模型,预测了20~500 Hz频段内垂向二系悬挂力激励下的车内结构噪声,并且分析了矿棉、毛毡和玻璃棉三种吸声材料对车内噪声的降噪特性... 基于声固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元-统计能量(FE-SEA)混合法,建立高速列车车体-车内声腔耦合系统结构噪声预测模型,预测了20~500 Hz频段内垂向二系悬挂力激励下的车内结构噪声,并且分析了矿棉、毛毡和玻璃棉三种吸声材料对车内噪声的降噪特性;同时,分别分析了玻璃棉厚度、微穿孔板的孔径和穿孔率对车内噪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频段内,微穿孔板对噪声有明显的降噪效果,且孔径小、穿孔率大的微穿孔板对车内噪声的降噪效果更明显;在高频段内,多孔吸声材料对噪声有明显的降噪效果,玻璃棉作为多孔吸声材料时,其厚度越大,降低车内噪声的幅值也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ea混合 车内结构噪声 吸声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EA混合法的空心阻振质量阻振性能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温华兵 彭子龙 刘林波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74-178,185,共6页
阐述了FE-SEA混合法的基本原理,分别采用FEM、SEA和FE-SEA混合法对带阻振质量薄板结构的振动速度进行预测。通过设计带近似等质量的空心梁与实心梁阻振质量的薄板结构模型实验,对上述三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定义特征尺寸与... 阐述了FE-SEA混合法的基本原理,分别采用FEM、SEA和FE-SEA混合法对带阻振质量薄板结构的振动速度进行预测。通过设计带近似等质量的空心梁与实心梁阻振质量的薄板结构模型实验,对上述三种方法的预测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定义特征尺寸与波长的比值△,找到了各自的控制频域。结果表明:采用Δ作为划分上述三种方法有效频域的指标是可行的;在分析频率8 kHz范围内,空心阻振质量比实心阻振质量的整体阻振效果提高了10 dB左右;尤其是在中高频区的阻振效果更加明显,但在100 Hz以下的低频区阻振效果不如实心阻振质量的好。说明空心阻振质量比实心阻振质量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sea混合 空心方钢 实心方钢 阻振质量 传递损失 速度响应 特征尺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飞机舱内中频噪声的FE-SEA混合法预测及验证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冰 陈克安 +1 位作者 潘凯 胡莹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63,共4页
采用FE-SEA混合法,建立飞机舱室内噪声预测模型,提出飞机舱室的子系统划分方法,并开展4种不同激励条件下舱内噪声中频噪声预测研究。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FE-SEA混合法在预测舱内中频噪声方面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分析结果表... 采用FE-SEA混合法,建立飞机舱室内噪声预测模型,提出飞机舱室的子系统划分方法,并开展4种不同激励条件下舱内噪声中频噪声预测研究。通过仿真和实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FE-SEA混合法在预测舱内中频噪声方面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FE-SEA混合法能够比SEA方法更有效地预测舱内中频段的噪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学 舱内噪声 fe-sea混合 噪声预测 中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EA混合法箱形梁结构噪声预测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罗文俊 杨鹏奇 张子正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0-107,共8页
利用有限元统计能量法,建立不同频段振动的计算模型,分析交通荷载在2.5~500Hz频段时箱形梁结构振动噪声的频域空间特性,并计算高架箱形桥梁各板单元对远场点声压的贡献量。结果表明:轮轨力作用下,箱形梁振动和结构噪声的最大幅值频率均... 利用有限元统计能量法,建立不同频段振动的计算模型,分析交通荷载在2.5~500Hz频段时箱形梁结构振动噪声的频域空间特性,并计算高架箱形桥梁各板单元对远场点声压的贡献量。结果表明:轮轨力作用下,箱形梁振动和结构噪声的最大幅值频率均为50Hz,也是轮轨力最大幅值对应的频率;高架箱形桥梁结构振动响应优势频率集中在31.5~100Hz频段,与轮轨力优势频率范围一致;荷载作用下箱形梁各板单元的振动和声压辐射响应规律大致相同,振动和声压辐射响应由大到小依次为顶板、翼板、腹板;与其他板单元相比,箱形梁顶板的声压贡献量较大,在远场点达到总声压的70%。采用FE-SEA混合法预测箱形梁结构噪声能够保证精度,提高计算效率,并扩展结构噪声研究的频率范围,提高了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箱形梁 局部振动 结构噪声 fe-sea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EA混合法的飞行器结构声振响应分析与试验验证
17
作者 张国军 闫云聚 李鹏博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7-331,共5页
以美国X-43A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与统计能量分析混合法FE-SEA,建立飞行器结构声振耦合动力学模型,着重研究飞行器噪声致振的性质及规律,得到飞行器空腔结构在宽频外噪声场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响应及舱内噪声场响应,并对FE-SEA在宽... 以美国X-43A飞行器为研究对象,基于有限元与统计能量分析混合法FE-SEA,建立飞行器结构声振耦合动力学模型,着重研究飞行器噪声致振的性质及规律,得到飞行器空腔结构在宽频外噪声场激励下的结构振动响应及舱内噪声场响应,并对FE-SEA在宽频区间中段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噪声试验验证了理论与数值计算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器 fe-sea混合 声振响应 试验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EA混合法的复杂结构中频声辐射预测精度改进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洁 陈克安 +1 位作者 李冰 潘凯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046-1049,共4页
阐述了FE-SEA混合方法基本理论,建立了圆柱结构FE-SEA混合方法模型,利用FEM-BEM方法对模型中的耦合损耗因子给予修正。在白噪声激励条件下,预测了复杂圆柱结构辐射声场。在模拟声激励及力激励条件下完成了飞机舱段内声场的实验测量,同... 阐述了FE-SEA混合方法基本理论,建立了圆柱结构FE-SEA混合方法模型,利用FEM-BEM方法对模型中的耦合损耗因子给予修正。在白噪声激励条件下,预测了复杂圆柱结构辐射声场。在模拟声激励及力激励条件下完成了飞机舱段内声场的实验测量,同时使用仿真模型进行腔内噪声预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使用FEM-BEM方法修正耦合损耗因子,可以提高预测精度,使预测结果在中频范围内的绝对误差小于5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圆柱结构 fe-sea混合 声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等效FE-SEA混合方法的复合材料层合板传声损失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晨 燕群 +1 位作者 周红卫 慕琴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26-231,264,共7页
为研究湍流脉动噪声激励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传声特性,首先基于一般层合板理论将复合材料层合板等效为单层各向异性板,进而采用FE-SEA混合方法研究其传声损失。同时开展复合材料层合板传声损失试验,并将FE-SEA结果和统计能量法(SEA)结果... 为研究湍流脉动噪声激励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传声特性,首先基于一般层合板理论将复合材料层合板等效为单层各向异性板,进而采用FE-SEA混合方法研究其传声损失。同时开展复合材料层合板传声损失试验,并将FE-SEA结果和统计能量法(SEA)结果以及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FE-SEA结果和实验值整体上分布趋势一致,而且误差也相对较小,其中3000 Hz^10000 Hz误差在2 dB以内,但由于刚度等效导致2000 Hz附近结果误差相对较大。相较于SEA方法,FE-SEA混合方法综合考虑了复合材料层合板边界条件和详细得几何特征,不仅可以准确地计算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固有特性,而且使得传声损失结果在全频带内与试验值吻合得更好。因此建立的二维等效FE-SEA混合模型可以准确预示复合材料层合板在湍流脉动噪声激励下的传声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湍流脉动噪声 复合材料层合板 fe-sea混合方法 等效刚度 传声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SEA混合法的空间站核心舱“中频”噪声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仲作阳 张海联 黄奕勇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2018年第A01期83-86,共4页
由于空间站核心舱的声源频谱特性、结构形式、材料属性等非常复杂,整个预示模型可能出现子系统模态密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单一的有限元方法或统计能量分析法均不能对整个系统的声振环境进行有效评价。本文基于FE-SEA混合法,建立整舱复杂... 由于空间站核心舱的声源频谱特性、结构形式、材料属性等非常复杂,整个预示模型可能出现子系统模态密度差异较大的情况,单一的有限元方法或统计能量分析法均不能对整个系统的声振环境进行有效评价。本文基于FE-SEA混合法,建立整舱复杂声振耦合精细化噪声仿真模型并仿真,得到舱内的"中频"噪声水平特性分布。结果表明,基于FE-SEA混合模型所得声压级曲线在全频域普遍高于单纯采用统计能量模型计算的结果;尤其在160Hz附近,睡眠区的FE-SEA模型结果要远大于SEA模型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载人航天 空间站 “中频”噪声 fe-sea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