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计算机计算混合食物最佳配比及必需氨基酸构成比效价
1
作者 刘誉 任邦哲 +1 位作者 宁子祯 秦卫华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4期15-21,共7页
用计算机计算混合食物的最佳比例以及其互补效果,结果显示,按算出的最佳比例混合食物后,氨基酸分有大幅度提高,而搭配不当则降低混合食物的氨基酸分。建议用食物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效价”(CRV)定量评价食物的互补作用。CRV的意义是表... 用计算机计算混合食物的最佳比例以及其互补效果,结果显示,按算出的最佳比例混合食物后,氨基酸分有大幅度提高,而搭配不当则降低混合食物的氨基酸分。建议用食物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效价”(CRV)定量评价食物的互补作用。CRV的意义是表示食物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接近国际粮农/卫生组织(FAO/WHO)模型的程度,混合食物CRV增加越大,获得的互补作用就越大。将食物的CRV与氨基酸分同时考虑,可得到混合食物的最佳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食物 计算机 配比 氨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几种食物混合后蛋白质的氨基酸分的质疑 被引量:1
2
作者 袁旭 赵永焕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 2005年第6期58-60,共3页
为了更正食物混合后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表中的数据错误。利用WHO/FAO提供的标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含量与各类食物中的同种氨基酸含量进行重新计算,并对原表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和校对,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结果标明原表中的数据、结论与实... 为了更正食物混合后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表中的数据错误。利用WHO/FAO提供的标准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含量与各类食物中的同种氨基酸含量进行重新计算,并对原表中的数据进行比较和校对,提供正确的理论依据。结果标明原表中的数据、结论与实际有很大的出入。如谷类、豆类和奶粉的混合比例应为67%、22%、11%,谷类、豆类和奶粉的氨基分为44、69和83,混合后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赖氨酸(而非苏氨酸),其氨基酸分为75,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色氨酸,其氨基酸分为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分 限制性氨基酸 混合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圣性共餐与混合的食物
3
作者 石峰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02-210,共9页
文章将鲍屯祭祀时共餐的食物命名为"祭祀混合食物"。这类食物因为食用的场合具有局限性,因而在地方的菜谱中并没有占据一席之地。关于鲍屯祭祀混合食物的起源,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关文献和口述资料以资利用,但可能与早期中国祭... 文章将鲍屯祭祀时共餐的食物命名为"祭祀混合食物"。这类食物因为食用的场合具有局限性,因而在地方的菜谱中并没有占据一席之地。关于鲍屯祭祀混合食物的起源,目前还没有找到相关文献和口述资料以资利用,但可能与早期中国祭祀食物"和羹"有关。鲍屯祭祀混合食物与华南"食盆"有相同之处,其最突出功能是一种社会抹平机制,是一种"无餐桌礼仪"的共餐。鲍屯祭祀混合食物通过包含性和排斥性来界定和维持社会边界。鲍屯祭祀混合食物的共餐与亲属和社区共餐具有许多不同之处,其中"混合的食物"和"无餐桌礼仪"这两个特征使之成为更大集体范围的隐喻。鲍屯祭祀混合食物的诸般地方性特征为饮食人类学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个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屯 华南 共餐 食盆 混合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3至2012年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特征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郭玉梅 秦丽云 +3 位作者 徐保红 王苋 吕国平 张慧贤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3年第5期73-77,共5页
探讨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判定、预防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收集2003至2012年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报告进行汇总分析。10 a间石家庄地区共报告242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中111起检出致病菌,... 探讨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特征和分布规律,为食物中毒事件的判定、预防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收集2003至2012年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报告进行汇总分析。10 a间石家庄地区共报告242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其中111起检出致病菌,检出率为45.87%(111/242);单一致病菌和混合致病菌所致食物中毒分别占80.18%(89/111)和19.82%(22/111)。共检出7种病原菌,以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占首位,其他还有沙门菌、蜡样芽胞杆菌、致泻大肠埃希菌、副溶血性弧菌、产气荚膜梭菌;食物中毒样品中以食品检出率最高,其次为患者粪便、剩余食品、呕吐物、涂抹物;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主要集中在4至9月份;食物中毒总体呈下降趋势。石家庄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呈多样性,以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食物中毒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近2a,沙门菌食物中毒有增多的迹象,应根据以上特点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控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性食物中毒 混合型细菌性食物中毒 病原菌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轮换饲养和次生代谢物交叉涂布对棉铃虫取食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慧玲 原国辉 +3 位作者 胡晶晶 李洋洋 郭线茹 李为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7421-7427,共7页
食物混合通常对多食性昆虫的生长表现有积极的影响,然而此前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成虫期和幼虫期迁移能力较强的种类。某些鳞翅目种类尽管是多食性的,但其幼虫个体因时空隔离的原因,并无机会自由选择食料寄主。采用寄主叶片轮换饲养和次生... 食物混合通常对多食性昆虫的生长表现有积极的影响,然而此前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成虫期和幼虫期迁移能力较强的种类。某些鳞翅目种类尽管是多食性的,但其幼虫个体因时空隔离的原因,并无机会自由选择食料寄主。采用寄主叶片轮换饲养和次生代谢物交叉涂布两种方法研究了多食性棉铃虫幼虫的取食行为,供试寄主植物包括烟草、辣椒、番茄和棉花,次生代谢物采用自然浓度进行交叉涂布。结果表明,食物混合并没有造成幼虫总体摄食量的显著增加。其中,烟草和水合烟碱能显著抑制棉铃虫对其他寄主叶碟的取食,而辣椒及(E)-辣椒素对其他寄主叶碟的被食量均无影响。番茄叶片轮换饲养不影响棉铃虫对与其轮换的其他寄主叶片的被食量,但α-番茄苷涂布在辣椒和棉花叶碟上则对棉铃虫有显著拒食作用。棉花-烟草轮换饲养组中的烟草被食量显著大于烟草非轮换组中的烟草被食量,但(+)-棉酚涂布处理却能显著抑制棉铃虫对烟草的摄食。两种生物测定方法均未发现棉花与辣椒存在显著性相互影响。总之,棉铃虫可能是以耐受式的对策适应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的,符合相称性形态构成假说,即扩散能力较差的鳞翅目幼虫个体并不需要进化出同时应对来自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寄主植物次生代谢物的适应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食物混合 次生代谢物 味觉习惯化 多重防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啮齿动物应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行为策略 被引量:4
6
作者 冶娜娜 张灵菲 +4 位作者 卫万荣 王菊霞 张小刚 麻安卫 江小雷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81-286,共6页
植物次生代谢物与草食动物的相互关系研究是当今动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阐述食草性啮齿动物对植物次生代谢物所采取的回避、膳食调控和食物混合等行为策略。回避行为是啮齿动物通过条件反射性学习(由食入植物次生代谢物后... 植物次生代谢物与草食动物的相互关系研究是当今动物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着重阐述食草性啮齿动物对植物次生代谢物所采取的回避、膳食调控和食物混合等行为策略。回避行为是啮齿动物通过条件反射性学习(由食入植物次生代谢物后的不适感而引起的条件反射性拒食)和摄食前食物的加工而避免或减少植物次生代谢物对其的伤害作用;膳食调控通过单次采食量的调整而避免一次性采食过多次生代谢物而导致生理中毒,从而使啮齿动物能在复杂多样化的环境中生存,膳食调控包括单次进食量调控和两餐之间的间隔控制两方面的内容;食物混合意味着摄入植物化学物质的多样化,而化学物质的多样化有可能导致不同毒素的中和或毒性的降低,进而减轻动物对植物次生代谢物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避 膳食调控 食物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