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流下非机动车道基本需求宽度的设计
1
作者 朱顺应 王宇 +2 位作者 吴景安 陈秋成 王韡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83,共11页
为弥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方面对电动自行车考虑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对由人力/电动自行车组成的饱和混合流下非机动车道基本需求宽度进行研究。以非机动车饱和混合流为研究对象,从非机动车的物理运动宽度组成出发,通过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 为弥补在非机动车道设计方面对电动自行车考虑不足的情况,有必要对由人力/电动自行车组成的饱和混合流下非机动车道基本需求宽度进行研究。以非机动车饱和混合流为研究对象,从非机动车的物理运动宽度组成出发,通过构建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了非机动车物理运动宽度的影响因素,对分类自变量进行组合筛选;建立了不同组合类型下的非机动车速度与运行摆幅、路侧安全净距线性模型,得到性别为女性、年龄为老年和车型为电动自行车为最不利组合的结论;根据非机动车道的85%位运营速度确定最不利组合下的非机动车物理运动宽度,进而确定非机动车道基本需求宽度;针对非机动车道宽度合理性验证的准确性问题,从稳定性角度提出了运用速度熵来验证基本需求宽度合理性的方法,并以多条非机动车道路段为例进行了实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在隔离栏和划线下,非机动车单车道基本需求宽度分别为1.65、1.50 m;在绿化带、隔离栏和划线下,非机动车两车道基本需求宽度分别为2.90、2.80、2.65 m。在同一车道数和隔离方式下,车道宽度越宽,交通流速度熵越高;随着非机动车道宽度增加,以基本需求宽度为拐点,非机动车道的交通流速度熵变化幅度增大,稳定性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非机动车饱和混合 车道基本需求宽度 摆幅 路侧安全净距 速度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非机动车交通流超车次率影响因素模型 被引量:9
2
作者 周旦 马晓龙 +1 位作者 金盛 王殿海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672-1678,共7页
为了明确城市共享非机动车道内超车事件数的统计特性,建立车辆超车次率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对超车次率产生影响的混合非机动车交通流特性参数与骑行人特征参数.结合杭州市的实测数据,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全体车辆超车次率及电动... 为了明确城市共享非机动车道内超车事件数的统计特性,建立车辆超车次率影响因素模型,分析对超车次率产生影响的混合非机动车交通流特性参数与骑行人特征参数.结合杭州市的实测数据,采用统计回归分析方法分别建立全体车辆超车次率及电动自行车超车次率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逐步回归模型,并对不同路段宽度条件下的回归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总超车次率主要与电动自行车平均车速以及传统自行车的15%位车速成线性回归关系;电动自行车超车次率与电动自行车平均车速以及车辆速度方差成线性回归关系.该结果为制定电动自行车安全行驶车速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混合非机动车交通 超车次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值元胞机的混合非机动车通行能力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晓芳 牛兆雨 王建蓉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577-2581,2586,共6页
电动自行车在我国飞速发展,其与自行车所形成的新的混合非机动车流呈现出与传统单一自行车流不同的运行规律,目前这一领域却缺乏相应的研究。针对这种混合非机动车流建立了一种适应于系统内存在更高速度车辆的多值元胞自动机模型来模拟... 电动自行车在我国飞速发展,其与自行车所形成的新的混合非机动车流呈现出与传统单一自行车流不同的运行规律,目前这一领域却缺乏相应的研究。针对这种混合非机动车流建立了一种适应于系统内存在更高速度车辆的多值元胞自动机模型来模拟其运行状况,从而得到了混合非机动车流在不同参数下交通流模型的流密图。结果显示:当电动自行车所占比例提高,混合非机动车流通行能力会得到相应提高,然而,车流鲁棒性变差;因换道机理不同,与混合机动车流相比,混合非机动车流通行能力随低速车比例增加下降较慢;当车道从2米变为3米时,通行能力可增大约6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工程 混合非机动车流 元胞自动机 计算机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被超非机动车偏移减速的改进社会力模型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蕊 郝嘉田 +1 位作者 张士杰 程世达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4期15367-15371,共5页
超车事件数作为衡量非机动车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计算非机动车换算系数的依据,可通过微观仿真获取多样化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现有非机动车社会力模型仅考虑超车车辆的交通行为,未关注被超车辆受超车行为的影响,以临贴超车为研究对象... 超车事件数作为衡量非机动车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是计算非机动车换算系数的依据,可通过微观仿真获取多样化的运行数据进行分析。现有非机动车社会力模型仅考虑超车车辆的交通行为,未关注被超车辆受超车行为的影响,以临贴超车为研究对象,考虑超车干扰对被超车辆横向偏移距离的影响改进车辆间排斥力,考虑车头间距对期望速度的影响改进驱动力,再现被超车辆在临贴超车过程中的横向偏移、纵向减速避让行为,通过速度-密度基本图及超越行为验证了模型有效性。应用该模型仿真获得电动自行车混入比例低于25%时的超车事件数,建立非机动车超车事件数模型并计算相应非机动车换算系数值为0.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机动车混合 社会力模型 临贴超车 被超车辆 非机动车换算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非机动车主动超越行为的社会力模型改进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明辉 张蕊 +1 位作者 严巧兵 王嘉贺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71-877,共7页
为解决社会力模型无法表达后方非机动车对正前方车辆的主动超越行为,提出了改进的社会力模型。分析非机动车混合流发生主动超越时的交通行为特征;考虑非机动车间距在不同密度环境下存在的可压缩特性,提出动态感知空间概念,将超越力引入... 为解决社会力模型无法表达后方非机动车对正前方车辆的主动超越行为,提出了改进的社会力模型。分析非机动车混合流发生主动超越时的交通行为特征;考虑非机动车间距在不同密度环境下存在的可压缩特性,提出动态感知空间概念,将超越力引入社会力模型,对模型进行改进;通过分析主动超越行为、主动超越间距及速度-密度基本图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非机动车流密度在0.05~0.35辆/m2时,改进后的模型可再现非机动车主动超越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超越行为 社会力模型 非机动车混合 动态感知空间 超越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