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种植密度对北疆灌区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混合青贮产量和作物抗倒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欣
舒泽兵
+3 位作者
封亮
闫艳红
王小春
杨文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5-723,共9页
【目的】针对北疆灌区光照资源丰富但青贮种植单一的问题,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优势,在北疆灌区通过设计大豆-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来调控作物青贮产量,为当地青贮间作适宜密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设置3个玉米种植密度:9万株/hm^(2)...
【目的】针对北疆灌区光照资源丰富但青贮种植单一的问题,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优势,在北疆灌区通过设计大豆-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来调控作物青贮产量,为当地青贮间作适宜密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设置3个玉米种植密度:9万株/hm^(2)(M1)、10.5万株/hm^(2)(M2)和12万株/hm^(2)(M3)。3个大豆种植密度:15万株/hm^(2)(S1)、18万株/hm^(2)(S2)和21万株/hm^(2)(S3),阐明不同密度处理下作物农艺性状、群体光合有效辐射、抗倒伏特性和青贮产量。【结果】玉米种植密度从9万株/hm^(2)增至12万株/hm^(2),茎秆穿刺强度平均降低17.30%~25.72%,倒伏率平均增加51.13%~55.27%,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加8.00%~22.82%,光合势(LAD)平均增加10.49%~29.49%,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0.5万株/hm^(2)密度下获得最大值,大豆株高和倒伏率随玉米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大豆冠层透光率、茎粗和抗折力呈下降趋势,LAI和LAD呈先升后降趋势。在玉米低、中和高密度处理下,大豆高密度间作与低、中密度间作相比,抗折力分别降低18.71%~29.83%、19.68%~36.94%和20.48%~31.74%,倒伏率分别增加9.77%~48.50%、9.82%~66.24%和2.25%~35.80%。随大豆种植密度增加,大豆LAI、LAD和产量增加,倒伏率显著下降。M2S3处理间作系统混合青贮产量最高,为64 981.84 kg/hm^(2),较M2S1处理增产2.81%。【结论】玉米10.5万株/hm^(2)搭配大豆21万株/hm^(2)间作种植有利于提高混合青贮产量,可为北疆灌区青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适宜播种密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疆灌区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
密度
抗倒伏
混合青贮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种植密度对北疆灌区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混合青贮产量和作物抗倒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
3
1
作者
刘欣
舒泽兵
封亮
闫艳红
王小春
杨文钰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农业农村部西南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重点实验室/四川省作物带状复合种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15-723,共9页
基金
四川省科技计划项目(2021YFYZ0005)
新疆农机研发制造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YTHSD2022-15)。
文摘
【目的】针对北疆灌区光照资源丰富但青贮种植单一的问题,利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优势,在北疆灌区通过设计大豆-玉米不同种植密度来调控作物青贮产量,为当地青贮间作适宜密度栽培提供参考。【方法】设置3个玉米种植密度:9万株/hm^(2)(M1)、10.5万株/hm^(2)(M2)和12万株/hm^(2)(M3)。3个大豆种植密度:15万株/hm^(2)(S1)、18万株/hm^(2)(S2)和21万株/hm^(2)(S3),阐明不同密度处理下作物农艺性状、群体光合有效辐射、抗倒伏特性和青贮产量。【结果】玉米种植密度从9万株/hm^(2)增至12万株/hm^(2),茎秆穿刺强度平均降低17.30%~25.72%,倒伏率平均增加51.13%~55.27%,叶面积指数(LAI)平均增加8.00%~22.82%,光合势(LAD)平均增加10.49%~29.49%,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在10.5万株/hm^(2)密度下获得最大值,大豆株高和倒伏率随玉米种植密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大豆冠层透光率、茎粗和抗折力呈下降趋势,LAI和LAD呈先升后降趋势。在玉米低、中和高密度处理下,大豆高密度间作与低、中密度间作相比,抗折力分别降低18.71%~29.83%、19.68%~36.94%和20.48%~31.74%,倒伏率分别增加9.77%~48.50%、9.82%~66.24%和2.25%~35.80%。随大豆种植密度增加,大豆LAI、LAD和产量增加,倒伏率显著下降。M2S3处理间作系统混合青贮产量最高,为64 981.84 kg/hm^(2),较M2S1处理增产2.81%。【结论】玉米10.5万株/hm^(2)搭配大豆21万株/hm^(2)间作种植有利于提高混合青贮产量,可为北疆灌区青贮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适宜播种密度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北疆灌区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
密度
抗倒伏
混合青贮产量
Keywords
north border irrigation district
maize-soybean strip intercropping
density
lodging resistance
mixed silage yield
分类号
S513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65.1 [农业科学—作物学]
S548 [农业科学—作物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种植密度对北疆灌区大豆-玉米带状间作混合青贮产量和作物抗倒特性的影响
刘欣
舒泽兵
封亮
闫艳红
王小春
杨文钰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