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永城市人民医院经门冬胰岛素30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依照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46例)、...目的探讨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永城市人民医院经门冬胰岛素30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依照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46例)、常规组(46例)。常规组接受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研究组接受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1.30%)较常规组(73.91%)高(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2 h PG、FBG、HbA1c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69%)与常规组(13.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较好,安全性高。展开更多
建立了有效分离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中B3和B3iso脱氨人胰岛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对其进行氨基酸序列的鉴定。在《中国药典》2010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有关物质...建立了有效分离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中B3和B3iso脱氨人胰岛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对其进行氨基酸序列的鉴定。在《中国药典》2010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查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优化流动相p H值,以0.2mol/L硫酸盐缓冲液(p H 3.6)-乙腈(90∶10)作为A相,乙腈-水(50∶50)为B相,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杂质峰1和杂质峰2,脱盐浓缩后,用丝氨酸蛋白酶(V8酶)酶切,取部分酶切溶液经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TCEP)还原,分别得到还原和非还原肽段溶液,利用LC-MS/MS鉴定氨基酸序列,未知杂质分别为重组人胰岛素B3位发生脱氨和异构化的产物,即B3和B3iso脱氨人胰岛素。将优化后的方法与《中国药典》方法对市售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有关物质的对比分析,已上市厂家的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均有不同程度的B3和B3iso脱氨人胰岛素存在。该方法不影响重组人胰岛素其它有关物质的检测,可用于监控人胰岛素注射液产品储存过程中脱氨类杂质的增长趋势。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永城市人民医院经门冬胰岛素30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92例,依照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46例)、常规组(46例)。常规组接受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研究组接受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治疗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优良率(91.30%)较常规组(73.91%)高(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2 h PG、FBG、HbA1c水平较常规组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69%)与常规组(13.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甘精胰岛素注射液联合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较好,安全性高。
文摘建立了有效分离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中B3和B3iso脱氨人胰岛素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MS/MS)对其进行氨基酸序列的鉴定。在《中国药典》2010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有关物质检查分析方法的基础上,优化流动相p H值,以0.2mol/L硫酸盐缓冲液(p H 3.6)-乙腈(90∶10)作为A相,乙腈-水(50∶50)为B相,梯度洗脱,分别收集杂质峰1和杂质峰2,脱盐浓缩后,用丝氨酸蛋白酶(V8酶)酶切,取部分酶切溶液经三(2-羧乙基)膦盐酸盐(TCEP)还原,分别得到还原和非还原肽段溶液,利用LC-MS/MS鉴定氨基酸序列,未知杂质分别为重组人胰岛素B3位发生脱氨和异构化的产物,即B3和B3iso脱氨人胰岛素。将优化后的方法与《中国药典》方法对市售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进行有关物质的对比分析,已上市厂家的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均有不同程度的B3和B3iso脱氨人胰岛素存在。该方法不影响重组人胰岛素其它有关物质的检测,可用于监控人胰岛素注射液产品储存过程中脱氨类杂质的增长趋势。
文摘患者男,52岁.以发现血糖升高8 a,双手萎缩11个月,于2012年11月2日入院.患者于2004年出现口干、多饮、多尿、体质量减轻症状,在当地医院查空腹静脉血糖17.8 mmol/L,诊断为2型糖尿病,予中成药口服控制血糖.2009年,因血糖控制不佳反复出现皮肤瘙痒及下肢溃烂,后右足3、4、5趾因坏疽自行脱落.当地医院给予低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及常规重组人胰岛素控制血糖,血糖波动大,易出现低血糖;于2010年换用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血糖控制仍差.2012年1月开始出现双手萎缩,肌力逐渐减退.确诊以来,体质量下降16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