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及蜕膜中的表达及调控 被引量:1
1
作者 张衡 武琳琳 +2 位作者 李世杰 匡野 马兴红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122-1127,共6页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构建小鼠早期妊娠模型、人工诱导子宫蜕膜化模型、雌二醇和(或)孕酮处理子宫模型;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应用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和二丁... 目的探讨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在小鼠妊娠早期子宫及蜕膜组织中的表达规律。方法构建小鼠早期妊娠模型、人工诱导子宫蜕膜化模型、雌二醇和(或)孕酮处理子宫模型;体外培养人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应用雌二醇、醋酸甲羟孕酮和二丁酰环腺苷酸诱导其蜕膜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原位杂交和蛋白质印迹法分析小鼠早期妊娠子宫、蜕膜化子宫和激素处理子宫中MLKL mRNA和蛋白的表达规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LKL mRNA在体外诱导的人蜕膜化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1)在小鼠早期妊娠子宫中,MLKL mRNA及蛋白在妊娠第1~4天的子宫腔上皮表达量较低且不规律,在妊娠第5天的子宫腔上皮及其周围的蜕膜细胞中表达,妊娠第6~8天主要集中在蜕膜组织中表达,着床后表达量逐日增高并在妊娠第7天达到最高峰,妊娠第8天表达稍有下降。(2)在人工诱导蜕膜化的小鼠子宫中,MLKL mRNA表达量很高,整个蜕膜区域均有表达,而在对照组小鼠子宫中则无明显表达。MLKL蛋白的表达与mRNA相一致。MLKL mRNA在体外诱导的人蜕膜化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在孕酮处理的小鼠子宫中MLKL mRNA及蛋白表达量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LKL受孕酮的调控参与哺乳动物胚胎着床和蜕膜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程序性细胞坏死 妊娠 胚胎植入 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在小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组织中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任亚会 朱媛媛 +4 位作者 杨吉平 郇宇 李燕 王亚周 武胜昔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57-162,共6页
目的:研究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在C57BL/6J小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通过向野生型(WT)和MLKL敲除(MLKL^-/^-) 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浓度为6 mg/ml玫瑰红溶液(剂量为40 mg/kg)构建缺血后脑水肿模型。... 目的:研究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假激酶(MLKL)在C57BL/6J小鼠脑缺血后脑水肿组织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通过向野生型(WT)和MLKL敲除(MLKL^-/^-) C57BL/6J小鼠尾静脉注射浓度为6 mg/ml玫瑰红溶液(剂量为40 mg/kg)构建缺血后脑水肿模型。一周后取组织,利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MLKL在缺血后脑水肿区的表达和分布,Western Blot检测MLKL在小鼠缺血后脑水肿区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电镜技术观察MLKL的亚细胞水平定位,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组织缺血坏死及水肿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正常WT小鼠大脑皮质无MLKL表达,缺血后脑损伤区的WT小鼠有大量MLKL阳性细胞,MLKL主要表达于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脑缺血后脑损伤区的MLKL表达显著增加;免疫电镜结果显示脑水肿区域血管周围的星形胶质细胞内有大量MLKL蛋白胶体金颗粒分布; HE染色结果显示MLKL敲除可显著减轻脑水肿程度。结论:脑缺血可上调WT小鼠缺血部位MLKL表达,提示MLKL可能参与缺血后的脑水肿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脑水肿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非坏死性凋亡功能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沈钺 陈东良 +1 位作者 陆远富 李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100-2106,共7页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Degterev等[1]于2005年命名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细胞凋亡受阻时,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备用途径确保细胞死亡的进展[2]。不同于凋亡对胱天蛋白酶(caspase)活性的依赖,坏死性凋亡的发生依赖于混合谱系激酶... 坏死性凋亡(necroptosis)是Degterev等[1]于2005年命名的一种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细胞凋亡受阻时,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备用途径确保细胞死亡的进展[2]。不同于凋亡对胱天蛋白酶(caspase)活性的依赖,坏死性凋亡的发生依赖于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磷酸化。MLKL属于蛋白激酶超家族,是一种不具有激酶功能的假激酶,作为终末专属效应蛋白在坏死过程中发挥作用[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坏死性凋亡 自噬 内体转运 磷酸化 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越 张海威 +1 位作者 章海兵 罗艳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56-860,共5页
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 目的·研究新型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突变体的激酶活性。方法·分别对RIPK3中的4个氨基酸(Q84WDF87)进行突变,并将这些突变体与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pseudokinase,MLKL)共同转染到HEK293T细胞中。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新型RIPK3突变体S232位点自磷酸化的情况及其对MLKL S345位点磷酸化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法观察RIPK3与MLKL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非还原裂解法检测MLKL的寡聚化情况。结果·RIPK3ΔQ84、RIPK3ΔW85和RIPK3ΔD86的激酶活性显著降低,RIPK3Q84A/RIPK3Q84E、RIPK3W85Y和RIPK3D86A/RIPK3D86Y的激酶活性无明显改变;RIPK3W85A的自磷酸化减少,但不影响MLKL的磷酸化与寡聚化。结论·Q84、W85与D86是调节RIPK3激酶活性的关键氨基酸位点,RIPK3W85A的激酶活性减弱,但其对MLKL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谱系蛋白激酶样假激酶 激酶活性 程序性细胞坏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朴酚调节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对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鼠肝损伤的影响
5
作者 陈光华 庞宗林 +1 位作者 杨云心 李惠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00-1704,1713,共6页
目的:探讨厚朴酚(MG)通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牛磺胆酸钠诱导SAP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厚朴酚(MG)通过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信号通路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肝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牛磺胆酸钠诱导SAP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SAP组)、MG组、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组(Nec-1组)、厚朴酚+RIPK1抑制剂Necrostatin-1组(MG+Nec-1组)。HE染色观察胰腺和肝脏病理组织形态;TUNEL检测肝细胞凋亡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检测血清ALT、AST、AMY含量;ELISA试剂盒检测TNF-α、IL-1β、IL-6含量;Western blot检测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SAP组胰腺和肝细胞水肿、出血,炎症细胞增加,血清ALT、AST、AMY和肝组织TNF-α、IL-1β、IL-6以及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值均显著增加(P<0.05)。与SAP组比较,MG组和Nec-1组胰腺和肝损伤明显减轻,血清ALT、AST、AMY和肝组织TNF-α、IL-1β、IL-6以及p-RIPK1/RIPK1、p-RIPK3/RIPK3、p-MLKL/MLKL值均显著下降(P<0.05),MG组和Nec-1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G+Nec-1对SAP的效果优于MG和Nec-1。结论:MG通过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减轻SAP大鼠肝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朴酚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急性胰腺炎 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血浆RIPK1,RIPK3及MLK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预测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肖真 张银妆 +1 位作者 匡圆圆 马琦琳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6-1103,共8页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其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CH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CHD... 目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therosclerotic heart disease,CHD)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其发病率长期居高不下,CH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CHD患者血浆程序性坏死标志蛋白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3,RIPK3)及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水平变化及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5年9月至2017年5月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住院患者190例以及健康受试者70例。根据CHD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SAP,n=46)、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n=56)、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n=42)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n=46)。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CHD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多支病变组,同时采用Gensini评分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浆RIPK1,RIPK3,MLKL水平。结果:CHD患者血浆RIPK1,RIPK3,MLK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UAP组血浆RIPK1,RIPK3,MLKL水平显著高于SAP组(P<0.05),NSTEMI组及STEMI组显著高于UAP组(P<0.05)。而NSTEMI组与STEMI组血浆RIPK1,RIPK3及MLK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RIPK1,RIPK3,MLKL水平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而升高(P<0.05),并且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RIPK1,RIPK3,MLKL是冠状动脉严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出院后平均随访24个月,根据是否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将患者分为发生MACE组及未发生MACE组。与未发生MACE组相比较,发生MACE组血浆RIPK1,RIPK3及MLKL水平显著升高(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浆RIPK1曲线下面积为0.72(P<0.001),RIPK3曲线下面积为0.83(P<0.001),MLKL曲线下面积为0.75(P<0.001)。结论:血浆程序性坏死标志蛋白质RIPK1,RIPK3及MLKL水平与CHD密切相关,且对CHD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蛋白 冠状动脉粥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样凋亡执行分子MLKL及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叙言 涂画 彭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42-251,共10页
坏死样凋亡是细胞调节性死亡方式之一,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信号通路介导。其中,MLKL对坏死样凋亡最终执... 坏死样凋亡是细胞调节性死亡方式之一,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RIPK)1/RIPK3/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信号通路介导。其中,MLKL对坏死样凋亡最终执行分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RIPK1/RIPK3/MLKL坏死复合体的形成诱导MLKL磷酸化激活,活化的MLKL插入细胞膜双分子层形成膜孔,破坏膜完整性,从而导致细胞死亡。除参与坏死样凋亡外,MLKL也与其他细胞死亡方式[如中性粒细胞特殊死亡方式(NETosis),细胞焦亡和细胞自噬]密切相关。MLKL参与多种细胞死亡通路异常相关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的病理过程,有可能成为多种疾病的治疗靶点。了解MLKL在不同细胞死亡方式中的作用,可为多种MLKL相关疾病靶点的寻找奠定基础,也可为MLKL抑制剂的开发应用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凋亡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 心血管疾病 神经退行性疾病 癌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LK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炎症介质分泌及炎症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
8
作者 刘博 巩志国 哈斯苏荣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560-5569,共10页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共生细菌,是一种胞内菌,其利用坏死性凋亡在人和动物宿主中引起多种疾病。本研究旨在了解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是否参与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 【目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共生细菌,是一种胞内菌,其利用坏死性凋亡在人和动物宿主中引起多种疾病。本研究旨在了解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rotein,MLKL)是否参与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炎性反应,为防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疾病提供新思路与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前后小鼠巨噬细胞中基因的变化;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分析Pam2CSK4与MLKL的对接方式及位点;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验证;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MLKL、p65、p38和ERK的磷酸化水平;通过ELISA方法检测促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趋化因子(RANTES)和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巨噬细胞后可导致坏死性凋亡相关基因表达,且MLKL基因相关度较高(P<0.05)。分子对接预测结果显示,Pam2CSK4与MLKL蛋白结合良好,并与ARG-304、ARG-301、GLN-331和LYS-333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未刺激组相比,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可诱导小鼠巨噬细胞中MLKL的磷酸化和基因表达水平极显著上调(P<0.01)。表明MLKL参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过程。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MLKL对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激活的影响,结果显示,与C57BL/6J小鼠相比,在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30和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p65磷酸化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上调(P<0.05;P<0.01);而在Pam2CSK4刺激30和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p65磷酸化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在Pam2CSK4刺激15、30和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ERK磷酸化水平极显著下调(P<0.01);Pam2CSK4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113刺激60 min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中p38磷酸化水平显著或极显著下调(P<0.05;P<0.01)。与C57BL/6J小鼠相比,Pam2CSK4刺激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和RANTES分泌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SA113刺激后,MLKL^(-/-)小鼠巨噬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RANTES分泌水平均极显著升高(P<0.01),IL-10分泌水平极显著降低(P<0.01)。【结论】MLK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诱导的炎症介质分泌及炎症信号通路激活具有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混合系列蛋白激酶结构域(MLKL) 坏死性凋亡 转录组 炎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相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斌斌 苗瑞晗 +1 位作者 王学林 刘晓云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2-279,共8页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程序性坏死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之一。近些年研究认为程序性坏死参与了脑梗死后神经元损伤,但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作者就程序性坏死的概念及相关通路、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神经元损伤的关... 脑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程序性坏死是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之一。近些年研究认为程序性坏死参与了脑梗死后神经元损伤,但其分子调控机制尚不清楚。作者就程序性坏死的概念及相关通路、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神经元损伤的关系、程序性坏死标志物在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水平、程序性坏死与脑梗死治疗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总结了二者的相关性,为制定新的脑梗死治疗策略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在奶牛乳房炎源性无乳链球菌诱导bMECs炎性反应中的机制研究
10
作者 王月 陈莉 +1 位作者 邓昭举 韩博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3,共13页
奶牛乳房炎是牧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无乳链球菌引发的奶牛乳房炎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流行率逐年上升。假激酶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MLKL)是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关键信号蛋白,当MLKL被磷酸化激活后,可易位至细胞膜并诱导膜透化,从而导致坏死性... 奶牛乳房炎是牧场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无乳链球菌引发的奶牛乳房炎在发达国家和我国的流行率逐年上升。假激酶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MLKL)是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关键信号蛋白,当MLKL被磷酸化激活后,可易位至细胞膜并诱导膜透化,从而导致坏死性凋亡。为了探究MLKL介导的坏死性凋亡在无乳链球菌诱导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性反应中的分子机制,本试验通过构建无乳链球菌C28和B19菌株感染bMECs的体外模型,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Western blot试验、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凋亡、坏死、坏死性凋亡和炎性指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与感染0 h相比,C28和B19菌株感染9 h时bMECs凋亡细胞数量开始下降,坏死细胞数量增多,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IPK3)和磷酸化假激酶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p-MLKL)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或P<0.01),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8(Caspase-8)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表明无乳链球菌诱导bMECs死亡的方式为程序性坏死。无乳链球菌诱导bMECs中大量MLKL定位至线粒体,p-MLKL向细胞膜转位。与C28和B19菌株感染组相比,沉默MLKL基因可显著降低p-MLKL表达量(P<0.05),表明MLKL参与无乳链球菌诱导的bMECs程序性坏死。与C28和B19菌株感染组相比,沉默MLKL基因可显著降低无乳链球菌诱导的bMECs中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和含半胱天冬酶募集结构域表达的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表达量(P<0.05),极显著降低TNF-α、IL-1β、IL-6和IL-18的释放量(P<0.01,P<0.001或P<0.000 1)。结果表明,MLKL作为无乳链球菌诱导bMECs引发坏死性凋亡的执行蛋白,可激活bMECs中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最终促进炎性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乳房炎 无乳链球菌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 坏死性凋亡 激酶混合谱系激酶蛋白(MLK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在胰腺疾病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11
作者 杨润泽 秦靖 +7 位作者 郭晨博 胡耀华 汪湛东 张延英 宋冰 白敏 师长宏 汪永锋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33-941,共9页
坏死性凋亡介于细胞凋亡和坏死之间,是一种受调控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非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可诱导炎症反应发生。研究表明,它与胰腺疾病的病程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在胰腺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的双向调控作用,且相关的坏死... 坏死性凋亡介于细胞凋亡和坏死之间,是一种受调控的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非依赖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可诱导炎症反应发生。研究表明,它与胰腺疾病的病程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在胰腺疾病进展中发挥重要的双向调控作用,且相关的坏死性凋亡抑制剂与诱导剂有望用于胰腺疾病的治疗。基于此,本文对坏死性凋亡发生的机制及其在胰腺疾病进展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旨在为胰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新的认识,为其靶向性药物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凋亡 急性胰腺炎 胰腺癌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252a预处理对Aβ_25~35诱导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
12
作者 任汝静 王刚 +5 位作者 潘静 朱亮 张施 张煜 陈红专 陈生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性的谱系激酶抑制剂K252a预处理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Ap)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6只小鼠平均分4组:K252a预处理组小鼠侧脑室内先后分别注入K252a和凝聚态ABAβ25~35 4.5μL;... 目的探讨混合性的谱系激酶抑制剂K252a预处理对β-淀粉样蛋白25~35(Aβ25~35Ap)诱导的小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56只小鼠平均分4组:K252a预处理组小鼠侧脑室内先后分别注入K252a和凝聚态ABAβ25~35 4.5μL;对照组全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先后分别注射生理盐水和凝聚态Aβ25~35;DMSO预处理组先后分别注射DMSO和凝聚态AAβ25~35。给药结束11d后对各组小鼠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并检测小鼠皮层和海马组织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活性。结景定位航行实验发现模型组小鼠的上台潜伏期和游泳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K252a预处理组(P〈0.05)。空间搜索实验发现模型组小鼠在平台所在象限中游泳的时间百分比和游泳的距离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K252a预处理组的游泳时间百分比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AChE的活性升高(P〈0.05),ChAT的活性降低(P〈0.05);K252a预处理组与模型组相比,AChE的活性降低(P〈0.05),ChAT的活性升高(P〈0.05)。结论K252a预处理能够改善Aβ25~35诱导小鼠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该作用与其抑制AChE活性和增强ChAT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的谱系激酶 Β-淀粉蛋白 学习记忆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中的坏死性凋亡:一个潜在的治疗靶点 被引量:4
13
作者 龙秀艳 朱宁馨 +4 位作者 邱佳宁 余小渔 阮曦贤 王晓艳 田力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89-1298,共10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发病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防止其复发。程序性细胞死亡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在IBD中的作用值得探讨。坏死...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IBD)的发病率近年来呈快速上升趋势,目前尚无有效的方法防止其复发。程序性细胞死亡对维持内环境稳态至关重要。坏死性凋亡作为一种新发现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其在IBD中的作用值得探讨。坏死性凋亡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和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介导,导致细胞肿胀、质膜破裂、细胞内容物流出,继而引起细胞死亡并促进炎症的发生。研究发现IBD患者病变标本的坏死性凋亡水平升高,在IBD动物模型中抑制坏死性凋亡能够减轻炎症程度,表明坏死性凋亡与IBD的发病机制相关。然而,由于细胞坏死性凋亡调控的复杂性及其相关信号分子功能的多样性,其具体机制仍未明确。坏死性凋亡在IBD的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为进一步探究IBD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坏死性凋亡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 混合激酶区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NR003508通过海绵吸附miR-483-3p并靶向MLKL调控BCG感染小鼠巨噬细胞坏死 被引量:2
14
作者 于志瑞 张旭 +2 位作者 牛莎莎 邓光存 吴晓玲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49-3159,共11页
旨在探讨LncRNA NR_003508在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感染中对小鼠巨噬细胞坏死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小干扰RNA技术干扰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LncRNA NR_003508的表达,并结合BCG感染,采用Western blo... 旨在探讨LncRNA NR_003508在牛分枝杆菌卡介苗(Bacillus Calmette-Guérin, BCG)感染中对小鼠巨噬细胞坏死的调控作用。本研究利用小干扰RNA技术干扰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中LncRNA NR_003508的表达,并结合BCG感染,采用Western blot、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等技术检测坏死相关调控因子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的表达水平和细胞坏死率,以及通过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技术分别预测和验证LncRNA NR_003508与miR-483-3p的靶向结合。结果表明,BCG感染巨噬细胞后,LncRNA NR_003508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转染siRNA-LncRNA NR_003508后,MLKL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1),同时巨噬细胞坏死率也显著降低(P<0.05);LncRNA NR_003508可以与miR-483-3p特异性结合并发挥海绵吸附作用,并且干扰LncRNA NR_003508可显著上调miR-483-3p的表达(P<0.01),而过表达miR-483-3p显著抑制MLKL的表达(P<0.01),同时抑制巨噬细胞坏死。以上研究结果表明,LncRNA NR_003508通过海绵吸附miR-483-3p并靶向MLKL的表达来促进BCG诱导的巨噬细胞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 NR_003508 miR-483-3p 卡介苗 细胞坏死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炎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程序性坏死研究
15
作者 纪海静 蒋临正 +6 位作者 常伟伟 杨彩霞 陈坤琳 王慧利 仲跻峰 徐银学 邢光东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1-156,共6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中是否存在细胞程序性坏死。[方法]采集健康和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HE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炎性相关因子基因(IL-1β、IL-6、TNF-α)和程序性坏死相关因子受体相互... [目的]本试验旨在探究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中是否存在细胞程序性坏死。[方法]采集健康和乳腺炎奶牛乳腺组织,HE染色后进行形态学观察,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炎性相关因子基因(IL-1β、IL-6、TNF-α)和程序性坏死相关因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基因(RIPK 3、RIPK 1)、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基因(MLKL)和Caspase 8基因表达,Western blot检测MLKL和磷酸化MLKL蛋白(p-MLKL)表达。[结果]程序性坏死标记蛋白MLKL在乳腺炎乳腺组织中表达;IL-1β、IL-6、TNF-α和RIPK1 mRNA的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01),RIPK 3 mRNA表达量显著升高(P<0.01),Caspase 8 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01);MLKL mRNA和蛋白表达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p-MLKL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根据程序性坏死相关因子的表达变化,可以推断出在乳腺炎乳腺组织中存在细胞程序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 乳腺炎 程序性坏死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程序性坏死在急性肺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亚丽(综述) 朱蕾(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93-397,共5页
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病理过程,主要在疾病前期由各类高危因素触发,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 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病理过程,主要在疾病前期由各类高危因素触发,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介导,导致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细胞死亡,直接或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造成严重的肺泡结构损伤及肺水肿,应用抑制剂阻断程序性坏死可以减轻肺损伤。本文就程序性坏死在ALI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筛选高危患者和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坏死 急性肺损伤(ALI)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IPK1) RIPK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机制及在结直肠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胡建生 王雯 +2 位作者 刘海旺 张欣颖 孙林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88-1092,共5页
结直肠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诊疗手段的进展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预后仍很差。目前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肿瘤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的死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细胞死亡抵抗是胃肠道肿瘤治疗不成功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大... 结直肠肿瘤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随着诊疗手段的进展其病死率有所下降,但预后仍很差。目前化疗药物治疗结直肠肿瘤主要是通过诱导细胞的死亡来抑制肿瘤的生长,然而,细胞死亡抵抗是胃肠道肿瘤治疗不成功和疾病复发的主要原因,大多数肿瘤细胞由于凋亡机制的失调而具有耐药性。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如坏死性凋亡给结直肠肿瘤治疗带来希望,坏死性凋亡是一种Caspase非依赖性细胞死亡方式,通常表现为坏死的形态学特征,主要通过RIPK1和RIPK3调控,并且由MLKL执行完成。目前,基于坏死性凋亡的结肠直肠肿瘤靶向治疗研究正在进行,提示坏死性凋亡将为结直肠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策略。本篇综述重点阐述坏死性凋亡,并讨论坏死性凋亡在结直肠肿瘤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坏死性凋亡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1/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程序性细胞坏死参与急慢性损伤脑内神经元死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8
作者 钱奕茗(综述) 孙凤艳(审校)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0-247,共8页
程序性细胞坏死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这类死亡细胞形态类似坏死,而其死亡过程受胞内主动机制的调节,由此改变了坏死细胞不受内在机制调控的经典概念。当细胞膜上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细胞内凋亡因子caspase-8被抑制时,激活受... 程序性细胞坏死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这类死亡细胞形态类似坏死,而其死亡过程受胞内主动机制的调节,由此改变了坏死细胞不受内在机制调控的经典概念。当细胞膜上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细胞内凋亡因子caspase-8被抑制时,激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on protein,RIPK1/RIPK3)激酶及关键底物——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信号通路,从而触发细胞发生程序性细胞坏死。后者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如肿瘤、免疫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脑缺血损伤等。本文就程序性细胞坏死的信号通路、重要调控分子及在神经损伤相关疾病致病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药物进行了归纳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序性细胞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K)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 脑卒中 神经退行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坏死性凋亡在眼科的研究进展及其抑制剂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颜鑫霖 李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2271-2276,共6页
坏死性凋亡是近十几年来细胞死亡领域的重大发现。目前在眼科领域,已经从角膜疾病、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等方向发现了坏死性凋亡通路的激活。除了针对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靶点的Necrostatin-1(Nec-1)坏死性凋亡抑制剂之外,受体相互... 坏死性凋亡是近十几年来细胞死亡领域的重大发现。目前在眼科领域,已经从角膜疾病、青光眼、视网膜疾病等方向发现了坏死性凋亡通路的激活。除了针对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靶点的Necrostatin-1(Nec-1)坏死性凋亡抑制剂之外,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抑制剂GSK2399872A(GSK872)和针对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LKL)靶点的新型抑制剂TC13172等药物在细胞死亡机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目前,坏死性凋亡抑制剂已经在眼科的多种疾病模型中证明了其保护作用。本文重点概述了坏死性凋亡的分子机制及其抑制剂在眼科中的研究成果,探讨坏死性凋亡作为眼科疾病治疗新靶点的潜力,并对其在眼科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死亡 坏死性凋亡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3 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 Nec-1 角膜 青光眼 视网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苦素调节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
20
作者 田晰晰 吴剑飞 +2 位作者 韩思梁 张伊超 马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25年第8期1096-1102,共7页
目的:探究柠檬苦素(limonin,LIM)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 目的:探究柠檬苦素(limonin,LIM)调节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3,RIP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信号通路对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每组n=12):假手术组(Sham组)、MI模型组(Model组)、低剂量LIM组(LIM-L组,25 mg/kg LIM)、高剂量LIM组(LIM-H组,50 mg/kg LIM)和LIM高剂量+Nec-1组(LIM-H+Nec-1组,50 mg/kg LIM+0.6 mg/kg Nec-1)。通过结扎大鼠心脏冠脉的方式构建大鼠MI模型。测定大鼠心功能变化。伊红-苏木精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观察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变化。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3,5-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伊文斯蓝(evans blue,EB)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面积。末端标记法(terminal-deoxynucleoitidyl transferase mediated nick end labeling,TUNEL)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RT-qPCR)、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大鼠心肌组织RIP1/RIP3/MLKL信号通路相关mRNA与蛋白的表达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Model组大鼠较Sham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心肌组织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表达降低(P均<0.001),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左室舒张末压(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pressure,LVEDP)、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心肌梗死面积、细胞凋亡率、心肌组织RIP1、RIP3、MLKL mRNA和蛋白水平、Bcl-2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胱天蛋白酶3(cysteinyl aspartate-specific proteinase 3,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均P<0.001),HE病理切片显示大鼠心肌细胞肿大、排列紊乱,出现坏死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Model组相比,LIM-H组大鼠相应指标变化与上述相反(RIP1 mRNA:P=0.002,RIP3 mRNA:P=0.008,其余指标P均<0.001),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学损伤和炎性细胞浸润减轻。Nec-1促进了LIM对MI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的减轻作用。结论:LIM可能通过下调RIP1/RIP3/MLKL信号通路减轻MI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苦素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信号通路 心肌梗死 坏死性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