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组分对Pd-Pt/Al_2O_3混合芳烃选择加氢脱烯烃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孔远 唐守军 刘晨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55-1459,共5页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通过改变Pd/Pt质量比和负载量,制备了一系列Pd-Pt/Al_2O_3催化剂,研究了Pd/Pt质量比和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TEM和H_2-TPR技术对活性组分的分散情况及还原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d/Pt质量比...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通过改变Pd/Pt质量比和负载量,制备了一系列Pd-Pt/Al_2O_3催化剂,研究了Pd/Pt质量比和活性组分负载量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采用TEM和H_2-TPR技术对活性组分的分散情况及还原性质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d/Pt质量比和负载量均影响金属粒子的分散度和粒径大小以及烯烃加氢活性;小粒径和高金属分散性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烯烃双键加氢反应活性;在所考察的Pd-Pt负载量范围内,随活性金属负载量的增加,催化剂的烯烃加氢活性逐渐增加;Pd-Pt负载量对催化剂烯烃加氢活性的影响大于Pd/Pt质量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Pt/Al2O3催化剂 混合芳烃 加氢脱烯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四烃芳构化生产混合芳烃技术开发及工业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吉春 景丽 +1 位作者 王小强 王玫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2-56,共5页
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研究开发了碳四烃芳构化生产混合芳烃技术,并在河南濮阳恒润石化公司200 kt/a碳四烃芳构化生产混合芳烃装置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以烯烃质量分数为41.91%的碳四烃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400℃、反应压力为2.0 MPa、... 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研究开发了碳四烃芳构化生产混合芳烃技术,并在河南濮阳恒润石化公司200 kt/a碳四烃芳构化生产混合芳烃装置工业应用,结果表明:以烯烃质量分数为41.91%的碳四烃为原料,在反应温度为400℃、反应压力为2.0 MPa、进料体积空速为1.0 h^(-1)的临氢反应条件下,碳四烯烃转化率为99.02%,干气产率为1.94%,液化气收率为53.90%,汽油组分收率为40.11%,汽油RON为94~96,柴油组分收率为4.05%;液相产物中芳烃质量分数为56.48%,其中苯质量分数为2.01%,甲苯质量分数为11.58%,二甲苯质量分数为1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四烃 芳构化 混合芳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P工艺副产混合芳烃非芳烃馏分催化裂解实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静 王慧琴 +1 位作者 段永亮 安良成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3年第10期28-32,共5页
以MTP(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混合芳烃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沸点蒸馏仪以100℃为切割点对MTP混合芳烃进行蒸馏切割。切割后的<100℃非芳烃馏分烯烃含量较高,约占混合芳烃总量的50%。对再生ZSM-5催化剂在克级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催化裂解反应... 以MTP(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混合芳烃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沸点蒸馏仪以100℃为切割点对MTP混合芳烃进行蒸馏切割。切割后的<100℃非芳烃馏分烯烃含量较高,约占混合芳烃总量的50%。对再生ZSM-5催化剂在克级催化裂化装置上的催化裂解反应特点及产物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芳烃<100℃非芳烃馏分、水、甲醇混合进料时,催化剂再生干气平均产率为5%左右;随反应时间延长,液化石油气(C3+C4)产率呈缓慢下降趋势;液相C+5平均产率在60%左右,随反应时间延长,芳烃含量与烯烃含量变化趋势相反;液相C+5组分密度较非芳烃馏分稍有增加,随反应时间延长,该组分密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反应初期部分样品诱导期超过480 min,满足国Ⅵ汽油标准要求,随反应时间延长,产物氧化诱导期呈逐渐缩短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P工艺 混合芳烃 连续精馏 芳烃馏分 催化裂解 气相产物 液相产物 汽油诱导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混合芳烃收率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秋成 夏贤君 《石化技术》 CAS 2013年第4期44-47,54,共5页
催化裂化干气含有氢气、乙烯、甲烷、乙烷等组分。以催化裂化干气中的乙烯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叠合、环化脱氢、氢转移和异构化等反应可以生产混合芳烃。本文介绍了干气制备混合芳烃的原理及影响混合芳烃收率的因素。实际生产... 催化裂化干气含有氢气、乙烯、甲烷、乙烷等组分。以催化裂化干气中的乙烯为原料,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经过叠合、环化脱氢、氢转移和异构化等反应可以生产混合芳烃。本文介绍了干气制备混合芳烃的原理及影响混合芳烃收率的因素。实际生产中根据催化剂在不同周期的活性特点,控制混合进料中烯烃的含量,合理调整加热炉出口温度并将反应器的床层温升控制在适宜范围,对提高混合芳烃的收率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干气 乙烯 混合芳烃收率 催化剂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混合芳烃散装运输的归类问题谈MARPOL公约的不足
5
作者 冯晓波 《世界海运》 2013年第5期28-31,共4页
根据MARPOL73/78公约框架下的油类和化学品分类程序和标准,探讨引起船舶散装运输混合芳烃分类争议的根本原因,提出完善《油类名单》中油类的定义或解释、完善油类评估程序和标准、协调并统一油类与化学品的分类、规范货物名称及标记的... 根据MARPOL73/78公约框架下的油类和化学品分类程序和标准,探讨引起船舶散装运输混合芳烃分类争议的根本原因,提出完善《油类名单》中油类的定义或解释、完善油类评估程序和标准、协调并统一油类与化学品的分类、规范货物名称及标记的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芳烃 散装运输 归类 MARPOL公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联合石化混合芳烃项目试产
6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68-168,共1页
东营联合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富海集团、万通石油化工集团、山东石大科技集团、东营市石油化学工业集团4家石化企业联合出资组建的大型化工一体化企业。大型混合芳烃及配套工程一期项目顺利试生产。该工程计划投资104亿元建设大型混合... 东营联合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富海集团、万通石油化工集团、山东石大科技集团、东营市石油化学工业集团4家石化企业联合出资组建的大型化工一体化企业。大型混合芳烃及配套工程一期项目顺利试生产。该工程计划投资104亿元建设大型混合芳烃及配套工程项目,目前已完成投资约35亿元,建成渣油脱蜡、延迟焦化、混合芳烃加氢、硫磺回收、制氢及污水处理场等一期工程,并投入试生产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芳烃 东营市 石化 试产 石油化学工业 石油化工 企业联合 配套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将推迟对混合芳烃和LCO征收消费税
7
作者 张伟清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6-96,共1页
据市场消息称,中国的贸易商正在重启混合芳烃和轻质循环油(LCO)进口,但政府不会像传闻一样对产品征收高额税金,产品分类困难是导致消费税延迟征收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液体石油产品要缴纳消费税,但政府为了促进生产和消费,对石油化工... 据市场消息称,中国的贸易商正在重启混合芳烃和轻质循环油(LCO)进口,但政府不会像传闻一样对产品征收高额税金,产品分类困难是导致消费税延迟征收的主要原因。在中国,液体石油产品要缴纳消费税,但政府为了促进生产和消费,对石油化工产品和原料免征消费税。而混合芳烃既可作化学原料,又可作汽油调合组分。2016年进口的混合芳烃中有39 Mt加入了汽油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芳烃 LCO 液体石油产品 石油化工产品 调合组分 油池 产品分类 柴油供应 石油化学品 最终用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P工艺副产混合芳烃催化裂化改质研究
8
作者 张静 郭守敬 +2 位作者 安良成 张安贵 金政伟 《炼油技术与工程》 CAS 2020年第7期18-21,26,共5页
利用克级催化裂化装置,以MTP(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混合芳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二次催化裂化加工过程中热裂化反应的特点,并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空速、反应温度对产物组分及诱导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催化剂2在体积空速1.0 h-1... 利用克级催化裂化装置,以MTP(甲醇制丙烯)工艺副产混合芳烃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在二次催化裂化加工过程中热裂化反应的特点,并考察了不同催化剂、空速、反应温度对产物组分及诱导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催化剂2在体积空速1.0 h-1、反应温度360℃条件下,对MTP副产混合芳烃改质效果最显著,产物中烯烃质量分数降低了60%,芳烃的含量略有提升,反应产物的诱导期得到大幅改善,能够满足国Ⅵ汽油标准中诱导期不小于480 min的要求,说明该反应对二烯烃改质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P 混合芳烃 催化裂化改质 汽油 氧化安定性 诱导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TP副产混合芳烃蒸馏切割馏分段组分分布研究
9
作者 张静 王慧琴 +2 位作者 段永亮 安良成 张安贵 《能源科技》 2021年第5期67-70,共4页
以MTP副产混合芳烃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沸点蒸馏仪分别以90℃、95℃、100℃为一次切割点,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蒸馏切割后的馏分段组分含量,考察切割点对蒸馏切割馏分段组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90℃、<95℃及<100℃馏分均可分离... 以MTP副产混合芳烃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沸点蒸馏仪分别以90℃、95℃、100℃为一次切割点,利用气相色谱分析蒸馏切割后的馏分段组分含量,考察切割点对蒸馏切割馏分段组分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90℃、<95℃及<100℃馏分均可分离出芳烃含量≯3%,苯含量≯0.5%,总二烯烃含量<1%,烯烃含量≮30%的轻组分,且<100℃馏分段收率最高可达45%,该馏分组分与MTP工艺循环烃较为相似;>90℃、>95℃及>100℃馏分均可分离出芳烃含量≮35%,苯含量≯0.5%,总二烯烃含量<1%、烯烃含量≯40%的重组分,>100℃馏分收率达到50%,该馏分芳烃富集程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P 混合芳烃 蒸馏切割 组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C_9芳烃混合物制取高纯度均三甲苯 被引量:4
10
作者 田文彦 《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55-57,共3页
介绍了以 C9芳烃混合物为原料 ,用丙烯与芳烃混合物进行烷基化反应 。
关键词 芳烃混合 丙烯 烷基化 精馏 碳9芳烃 均三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C_9芳烃与异丁烯烷基化制备均三甲苯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杰 刘岗 《炼油与化工》 2005年第1期25-27,共3页
混合C9芳烃与异丁烯烷基化制备均三甲苯,混合C9芳烃中的邻甲乙苯可生成重组分,利用精馏方法除去这些重组分,可得到满足工业要求、纯度为98.5%的均三甲苯产品。
关键词 混合C9芳烃 异丁烯 催化烷基化 1.3.5-三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C_8芳烃乙苯脱烷基反应研究
12
作者 樊金龙 徐亚荣 +1 位作者 林春兴 许磊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7年第5期355-358,共4页
以混合C_8芳烃为原料,负载镁改性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在100 m L固定床评价装置上进行了乙苯脱烷基反应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空速、氢油体积比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960 h催化剂长周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 以混合C_8芳烃为原料,负载镁改性ZSM-5分子筛为催化剂,在100 m L固定床评价装置上进行了乙苯脱烷基反应实验,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空速、氢油体积比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960 h催化剂长周期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410℃,反应压力为1.5 MPa,反应空速为15 h-1,氢油体积比为300∶1的最佳工艺条件下,乙苯转化率为99.97%,二甲苯收率为98.62%,苯选择性为95.75%;催化剂长周期运行活性稳定,乙苯转化率大于99%,二甲苯收率为98.40%~99.62%,苯选择性为94.52%~96.75%,运行960 h后催化剂积炭量为15.92%(质量分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C8芳烃 乙苯 脱烷基反应 ZSM-5分子筛 二甲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超稠油混合掺稀降黏实验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裴海华 张贵才 +2 位作者 葛际江 刘清华 吴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11年第4期111-113,120,共4页
塔河油田超稠油的开采关键在于降黏,实践证明掺稀降黏是塔河超稠油开采的有效方法,但稀油与稠油在井底混合均匀程度不高,使得降黏效果与室内实验差距较大。研究发现,在掺稀油时掺入少量混合芳烃可提高掺稀降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静... 塔河油田超稠油的开采关键在于降黏,实践证明掺稀降黏是塔河超稠油开采的有效方法,但稀油与稠油在井底混合均匀程度不高,使得降黏效果与室内实验差距较大。研究发现,在掺稀油时掺入少量混合芳烃可提高掺稀降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静态下混合芳烃对塔河超稠油有良好的溶解能力,掺入混合芳烃能够显著降低超稠油黏度,且降黏效果好于单一掺稀油效果,同时又可节约稀油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稠油 混合芳烃 稀油 掺稀降黏 溶解速度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DTO-1型芳烃精制催化剂在中海油惠州炼化分公司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龚朝兵 兰晓光 +1 位作者 侯章贵 陈铮 《石化技术与应用》 CAS 2014年第1期39-41,46,共4页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化分公司在芳烃联合装置上应用以分子筛为活性组分的TCDTO-1型催化剂脱除重整生成油中的微量烯烃。结果表明,TCDTO-1催化剂活性高,稳定性好,副反应少,单程使用寿命超过330天;即使不用白土塔,TCDTO-1催化... 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化分公司在芳烃联合装置上应用以分子筛为活性组分的TCDTO-1型催化剂脱除重整生成油中的微量烯烃。结果表明,TCDTO-1催化剂活性高,稳定性好,副反应少,单程使用寿命超过330天;即使不用白土塔,TCDTO-1催化剂塔单塔运行,也可将溴价[m(Br2)/m(芳烃)]高达7.149 mg/g的芳烃处理成溴价为0.379 mg/g的芳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整生成油 混合芳烃 脱烯烃 分子筛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_9芳烃中连三甲苯与茚满的精密精馏及分离 被引量:6
15
作者 田文彦 《精细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5,共3页
采用精密精馏从芳烃中分离出连三甲苯与茚满的混合物;再利用两者的熔点不同在-40℃下深冷使连三甲苯充分结晶并经离心分离,制得纯度达90%以上的连三甲苯;离心液再经精密精馏,可得到纯度达95%的茚满。
关键词 混合C9芳烃 精密精馏 分离 连三甲苯 茚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裕龙炼化一体化项目采用霍尼韦尔UOP芳烃技术
16
作者 《石油化工技术与经济》 2021年第2期22-22,共1页
近日,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龙口市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将采用霍尼韦尔UOP的催化重整和芳烃技术。该炼化一体化项目主要包括UOP石脑油联合精制装置以及CCR Platform装置,将采用UOP烯烃脱除工艺(ORP)、Sulfolane芳烃抽提工艺、Iso... 近日,山东裕龙石化有限公司位于山东省龙口市的炼化一体化项目将采用霍尼韦尔UOP的催化重整和芳烃技术。该炼化一体化项目主要包括UOP石脑油联合精制装置以及CCR Platform装置,将采用UOP烯烃脱除工艺(ORP)、Sulfolane芳烃抽提工艺、Isomar异构化工艺以及Tatoray甲苯歧化工艺,将石脑油转化为高辛烷值汽油和芳烃产品。混合芳烃产能为300 Mt/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辛烷值汽油 催化重整 石脑油 烯烃脱除 混合芳烃 精制装置 甲苯歧化 山东省龙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柴油溶剂抽提降芳烃工艺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谢琼玉 徐斌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14,共5页
针对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催化裂化柴油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的问题,采用溶剂抽提降芳烃技术改善柴油质量,同时对抽出的芳烃进行分离和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在130~150℃、剂油体积比1.5~6.0的条件下进行溶剂抽提,抽余油的芳烃质量分数... 针对中国石化长岭分公司催化裂化柴油芳烃含量高、十六烷值低的问题,采用溶剂抽提降芳烃技术改善柴油质量,同时对抽出的芳烃进行分离和利用。实验结果表明:在130~150℃、剂油体积比1.5~6.0的条件下进行溶剂抽提,抽余油的芳烃质量分数降至38.4%~63.3%,十六烷值大于45,较原料提高了20个单位以上;所抽出的芳烃混合组分中单环芳烃(烷基苯)含量高,可以作为芳烃溶剂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柴油 芳烃 溶剂抽提 抽余油 芳烃混合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解C_(9)馏分分离技术研究进展
18
作者 崔钟辉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31-736,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的C_(9)馏分分离技术,包括环戊二烯分离技术、苯乙烯分离技术、混合芳烃分离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采用解聚—精馏的方法分离环戊二烯的操作条件和技术优势,分析了反应精馏、加氢等新型工艺的特点,并指出工艺流程... 综述了近年来的C_(9)馏分分离技术,包括环戊二烯分离技术、苯乙烯分离技术、混合芳烃分离技术的研究应用进展。重点阐述了采用解聚—精馏的方法分离环戊二烯的操作条件和技术优势,分析了反应精馏、加氢等新型工艺的特点,并指出工艺流程的优化、反应精馏技术的开发、萃取精馏技术的开发、加氢技术的应用等方面是未来C_(9)馏分分离工艺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解C_(9) 环戊二烯 苯乙烯 混合芳烃 解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渣油芳香烃复合树脂及聚乙烯复合材料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李京子 柯扬船 +1 位作者 王英年 范颜晓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4-569,共6页
以渣油萃取富芳香馏分为单体,苯甲醛为交联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软化点为110℃、残炭率约为60%的B阶多核芳烃混合树脂(b-COPNA)。该树脂分别包覆纳米SiO2、CaCO3和蒙脱土,制备渣油"核-壳"复合颗粒,该复合颗粒耐140℃热... 以渣油萃取富芳香馏分为单体,苯甲醛为交联剂,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软化点为110℃、残炭率约为60%的B阶多核芳烃混合树脂(b-COPNA)。该树脂分别包覆纳米SiO2、CaCO3和蒙脱土,制备渣油"核-壳"复合颗粒,该复合颗粒耐140℃热老化,并具有更高增强性能,以其作为分散相,与聚乙烯熔融共混制备复合材料,其力学断裂伸长率和弯曲强度均有提高。电镜分析表明,"核-壳"复合颗粒较均匀分散于聚乙烯基体形成新颖的空洞化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渣油 多核芳烃混合树脂(b-COPNA) “核-壳”颗粒 聚乙烯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项煤化工国家标准发布 被引量:1
20
《中国煤炭》 2018年第9期91-91,共1页
近日,全国煤化工标准技术委员会煤制化学品分会主导制定的《煤直接液化制混合芳烃》等5项国家标准,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19年2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获批发布的5项国家标准分别是:《煤直接液化... 近日,全国煤化工标准技术委员会煤制化学品分会主导制定的《煤直接液化制混合芳烃》等5项国家标准,获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19年2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获批发布的5项国家标准分别是:《煤直接液化制混合芳烃》GB/T 36562-2018、《甲醇制汽油组分油》GB/T36563—2018、《煤基费托合成汽油组分油》GB/T36564—2018、《煤基费托合成石脑油》GB/T36565—2018、以及《煤直接液化石脑油》GB/T36566—20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化工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标准发布 煤直接液化 GB/T 市场监督管理 混合芳烃 合成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