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层贝叶斯方法的高山松单木生物量模型 被引量:4
1
作者 黄金君 舒清态 +3 位作者 王柯人 席磊 孙杨 罗浩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26-132,共7页
以香格里拉市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高山松林为对象,在前期进行Ⅰ区和Ⅱ区共115株高山松单木地上生物量实测基础上,以异速生长方程为单木生物量基础模型,并采用分层贝叶斯方法、非线性混合模型法、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异速生长... 以香格里拉市典型森林生态系统高山松林为对象,在前期进行Ⅰ区和Ⅱ区共115株高山松单木地上生物量实测基础上,以异速生长方程为单木生物量基础模型,并采用分层贝叶斯方法、非线性混合模型法、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异速生长参数拟合,运用决定系数(R^(2))、估测精度(E)、均方根误差(RMSE)等指标对模型参数拟合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拟合精度看,4种方法的模型拟合效果均较好,R^(2)均达到了0.98以上。但分层贝叶斯方法估计结果更优,其R^(2)=0.9856,E=84.76%和R_(MSE)=39.75 kg;2)通过对比不同方法的差异发现,加入了区域随机效应的分层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混合模型法的拟合效果均优于未加入区域随机效应的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分层贝叶斯方法在拟合高山松单木生物量模型中具有更大优势,模型拟合效果最好。加入了随机效应的分层贝叶斯方法和非线性混合模型法可以提高单木生物量模型的估计精度,采用分层贝叶斯方法进行高山松单木生物量模型参数估测,为大尺度样本数据模型参数估测方法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贝叶斯方 线性混合模型 贝叶斯方 线性最小二乘 单木生物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确育种值估计方法的进展
2
作者 谢丽韫 刘学洪 徐波 《现代化农业》 2004年第3期29-31,共3页
关键词 育种值 估计方 动物育种 选择指数阶段 混合线性模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的拟合方法比较 被引量:19
3
作者 黄兴召 王泽夫 徐小牛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75-781,共7页
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估算森林生物量已成为普遍使用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拟合方法提升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的计算精度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安徽省和福建省2个区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 利用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估算森林生物量已成为普遍使用的方法,使用不同的拟合方法提升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的计算精度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以安徽省和福建省2个区域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年龄序列的典型杉木人工林,分别在2个区域设置0.06 hm2的样地53块,得出每个样地杉木林分生物量、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转换因子(fBEF)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使用最小二乘法、非线性混合模型法和贝叶斯分层法分别拟合生物量转换因子连续函数,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43,0.802和0.804;平均偏差(dMD)分别为0.376,0.233和0.228。通过F检验比较3种方法的拟合效果,最小二乘法的拟合效果与非线性混合模型法和贝叶斯分层法之间有显著差异;非线性混合模型法的拟合效果和贝叶斯分层法之间无显著差异。估算林分生物量时,使用非线性混合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方法可以显著提升林分生物量的估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经理学 杉木 最小二乘 线性混合模型 贝叶斯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药代动力学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盛玉成 郑青山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333-1337,共5页
近年来新药临床研究越来越重视群体药代动力学的应用。群体药代动力学可以定量地描述病理、生理、合并用药等多种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可将PK参数中的各种变异区分开 ,指导用药方案的调整 ,从而增强对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本文... 近年来新药临床研究越来越重视群体药代动力学的应用。群体药代动力学可以定量地描述病理、生理、合并用药等多种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可将PK参数中的各种变异区分开 ,指导用药方案的调整 ,从而增强对新药有效性和安全性的评价。本文对群体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及其在新药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代动力学 群体药代动力学 线性混合效应模型 数学模型 固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brid control based on inverse Prandtl-Ishlinskii model for 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 被引量:2
5
作者 周淼磊 高巍 田彦涛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5期1214-1220,共7页
The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 is the major deficiency in the positioning control of 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 A Prandtl-Ishlinskii model was developed to characterize the hysteresis of magnetic shape memor... The hysteresis characteristic is the major deficiency in the positioning control of 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 A Prandtl-Ishlinskii model was developed to characterize the hysteresis of 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 Based on the proposed Prandtl-Ishlinskii model, the inverse Prandtl-Ishlinskii model was established as a feedforward controller to compensate the hysteresis of the 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 For further improving of the positioning precision of the 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 actuator, a hybrid control method with hysteresis nonlinear model in feedforward loop was proposed. The control method is separated into two parts: a feedforward loop with inverse Prandtl-Ishlinskii model and a feedback loop with neural network controller. To validate the validity of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 a series of simulations and experiments were researched. 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the maximum error rate of open loop controller based on inverse PI model is 1.72%, the maximum error rate of the hybrid controller based on inverse PI model is 1.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gnetic shape memory alloy HYSTERESIS hybrid control Prandtl-Ishlinskii model neural netwo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