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立方相GaN/β-SiC(100)(2×1)混合界面的电子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友林 杨仕娥 贾瑜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2003年第3期38-42,共5页
讨论了含有一个混合层的GaN/ β SiC(10 0 ) (2× 1)重构界面模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2× 1)混合界面在层轨道表象中的微扰势形式 ,计算了立方相GaN/ β SiC(10 0 )异质结中N/Si界面的电子结构和波矢分辨的层态密度 ,详细讨论... 讨论了含有一个混合层的GaN/ β SiC(10 0 ) (2× 1)重构界面模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2× 1)混合界面在层轨道表象中的微扰势形式 ,计算了立方相GaN/ β SiC(10 0 )异质结中N/Si界面的电子结构和波矢分辨的层态密度 ,详细讨论了混合界面的原子结构对界面电子结构和层态密度的影响 .结果表明 :混合界面降低了表面态的对称性 ,能量简并消失并产生新的界面态 .层态密度计算结果显示 ,几乎所有界面态都局域在界面附近 ,界面上新形成的化学键使半共振态在界面的一侧高度局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导体 立方相结构 GaN/β-SiC(100)(2×1) 混合界面 电子结构 重构界面模型 层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界面对溶液制备的磷光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宋丹丹 赵谡玲 +5 位作者 徐征 张福俊 卢丽芳 张妍斐 孔超 闫光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454-1457,共4页
利用混蒸的方法、将空穴阻挡材料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hroline及电子传输材料Tris(8-hydroxy-quinolinato)aluminium混合,在电子传输层及空穴阻挡层之间制备了薄层的混合界面。在相同驱动电压下,采用混合界面的器件比... 利用混蒸的方法、将空穴阻挡材料2,9-Dimethyl-4,7-diphenyl-1,10-phenanhroline及电子传输材料Tris(8-hydroxy-quinolinato)aluminium混合,在电子传输层及空穴阻挡层之间制备了薄层的混合界面。在相同驱动电压下,采用混合界面的器件比常规器件的电流密度和亮度都有明显提高,在电压为10 V时,常规器件的电流密度和发光功率分别为5.13 mA.cm-2和1.03μW,而采用混合界面的器件可以分别达到18.1mA.cm-2和3.64μW。通过分析认为,引起这些提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混合界面的存在提高了电子在界面附近的传输和注入,也增大了到达发光层的电子数目,从而增大了发光几率,引起了电流密度和发光功率的共同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界面 磷光 电子注入 电子传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动态分析的混合界面模态综合法
3
作者 路淼 《江苏工学院学报》 1991年第4期128-130,共3页
<正> 本文提出了结构动态分析的混合界面模态综合法.该法吸取了单纯的自由界面法或固定界面法优点,将子结构处于系统主振动时的位移以混合界面弹性保留主模态、混合界面剩余模态、混合界面约束模态及与其相应的模态坐标表示,用对... <正> 本文提出了结构动态分析的混合界面模态综合法.该法吸取了单纯的自由界面法或固定界面法优点,将子结构处于系统主振动时的位移以混合界面弹性保留主模态、混合界面剩余模态、混合界面约束模态及与其相应的模态坐标表示,用对接边界上对接力平衡和对接位移协调条件消除各子结构模态坐标中不独立坐标后再综合系统动态特性。该法动力学原理为,将系统分解成μ个子结构,子结构间界面坐标部分自由,部分固定。用~α{x_2}、~α{x_A}、~α{x_B}分别表示第α个子结构的界内坐标、自由界面坐标和固定界面坐标,则α的模态分析方程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动态分析 混合界面 模态综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水赋存演化下冻结土石混合体-结构界面强度劣化机制及模型
4
作者 唐丽云 王鹏宇 +4 位作者 郑娟娟 于永堂 金龙 崔玉鹏 罗滔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88-997,共10页
温升下冻结土石混合体-结构界面层孔隙内冰水赋存改变极易诱发强度劣化,而目前界面强度劣化机制及劣化规律定量表征的相关研究存在空白。制备0%,15%,30%,45%等4种含石率组合体试样,通过核磁共振、直剪试验研究了正融过程冰水赋存演化下... 温升下冻结土石混合体-结构界面层孔隙内冰水赋存改变极易诱发强度劣化,而目前界面强度劣化机制及劣化规律定量表征的相关研究存在空白。制备0%,15%,30%,45%等4种含石率组合体试样,通过核磁共振、直剪试验研究了正融过程冰水赋存演化下界面强度劣化特性,结合莫尔-库仑准则首次提出以薄膜水及毛细水含量变化率为参变量的强度劣化模型。得到结论:含石改变界面孔隙结构分布使毛细水占比升高;温升下界面抗剪强度劣化程度随含石率增加而降低;正融后不同含石率界面黏聚力衰减程度均大于内摩擦角衰减程度;黏聚力、内摩擦角与未冻水含量关系曲线分别呈阶段非线性特点及两阶段线性特点,其实质在于薄膜水及毛细水发育使得界面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产生不同程度及形式的劣化。模型分析表明:随含石率升高,薄膜水及毛细水劣化系数具有“此消彼长”的特性,颗粒间及颗粒与结构接触面滑动摩擦强度和咬合摩擦强度劣化比例系数分别呈现下降、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融 土石混合体-结构界面 冰水赋存 强度劣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冻融循环下土石混合体-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及孔隙结构演化特征试验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唐丽云 黄涛 +4 位作者 汪卫兵 金龙 孙强 李国玉 罗滔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54-1969,共16页
为探明冻融循环下寒区土石混合体-混凝土界面强度劣化机制,首先,通过核磁共振(NMR)分层测试获取界面区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其次,考虑冻融循环次数、含石率、法向应力的影响开展直剪试验,以探究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同时,基于分形理论定量评... 为探明冻融循环下寒区土石混合体-混凝土界面强度劣化机制,首先,通过核磁共振(NMR)分层测试获取界面区孔隙结构演化特征;其次,考虑冻融循环次数、含石率、法向应力的影响开展直剪试验,以探究界面剪切力学特性;同时,基于分形理论定量评价界面区孔隙结构特征;最后,结合界面区孔隙结构演化特征与界面强度劣化规律揭示界面强度劣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土石混合体层及界面层T_(2)谱分布均有2个峰值,随冻融次数增加向右发生偏移,反映了冻融过程孔隙结构的演化特性;界面剪切应力-位移曲线表现为应变软化型,界面抗剪强度及黏聚力随冻融次数增加呈现急剧下降、反翘、缓慢下降3个阶段;分形维数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随含石率的增加而增大;第1次冻融循环后,界面区土颗粒聚集成较大的团聚体,界面层孔隙体积增大,孔隙复杂程度变大,界面整体性下降,经历5次冻融后,团聚的土颗粒逐渐变脆破碎导致骨架塌落、孔隙体积减小,界面处黏结力增大,称第5次冻融循环为骨架结构变形“分水岭”,之后随冻融次数的增加碎石外部的土颗粒逐渐剥落,界面区孔隙体积增大,界面逐渐脱黏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土石混合体-混凝土界面 NMR 孔隙演化特征 剪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As/AlGaAs非对称耦合双量子阱界面混合效应光荧光谱研究
6
作者 缪中林 陆卫 +10 位作者 陈平平 李志锋 刘平 袁先漳 蔡炜颖 徐文兰 沈学础 陈昌明 朱德彰 胡均 李明乾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5-19,共5页
用分子束外延系统生长了 Ga As/ Al Ga As非对称耦合双量子阱 (ACDQW) ,用组合注入的方法 ,在同一块衬底上获得了不同注入离子和不同注入剂量的耦合量子阱单元 ,没有经过快速热退火过程 ,在常温下测量了不同单元的显微光荧光谱 ,发现子... 用分子束外延系统生长了 Ga As/ Al Ga As非对称耦合双量子阱 (ACDQW) ,用组合注入的方法 ,在同一块衬底上获得了不同注入离子和不同注入剂量的耦合量子阱单元 ,没有经过快速热退火过程 ,在常温下测量了不同单元的显微光荧光谱 ,发现子带间跃迁能量最大变化范围接近 10 0 me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耦合双量子阱 组合注入 界面混合 光荧光谱 子带间跃迁能量移动 GAAS ALGAA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luronics和卵磷脂混合载药乳化膜的稳定性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福贵 蒋家兴 +1 位作者 万东华 赵剑曦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747-751,共5页
以单滴法评价了单一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luronic L61、L64、F68、F108)和卵磷脂(PC)以及二者混合作为乳化剂对油/水界面膜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当乳化剂分子在界面上排列紧密时,具有较长PEO嵌段的Pluronics有利... 以单滴法评价了单一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三嵌段共聚物(Pluronic L61、L64、F68、F108)和卵磷脂(PC)以及二者混合作为乳化剂对油/水界面膜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当乳化剂分子在界面上排列紧密时,具有较长PEO嵌段的Pluronics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油/水界面膜。但以单一Pluronic嵌段共聚物作为乳化剂时,由于PPO嵌段长度限制了其弯曲插入油相的自由度,导致较长PEO嵌段间相互推挤,降低了分子在界面上排列的紧密程度。加入PC可促进混合吸附膜中分子的紧密排列,进而发挥长PEO嵌段包裹油滴外壳的稳定优势。实验表明,F68+PC和F108+PC 2种混合乳化剂形成了稳定的混合膜,二者组成以Pluronics(0.0125 g/mL)与PC(0.0167 g/mL)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滴法 PLURONICS 卵磷脂 混合界面吸附膜 乳状液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级轴流压气机全三维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高丽敏 刘海湖 +1 位作者 刘波 陈云永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文中分别以一低转速的2级半轴流式压气机与一高转速的3级半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界面模型对其全流量工况下的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采用Jam eson的4步Runge-K utta时间推进方法结合中心差分格式求解N-S方程,级间采用混合界... 文中分别以一低转速的2级半轴流式压气机与一高转速的3级半轴流压气机为研究对象,采用混合界面模型对其全流量工况下的流动进行了数值研究。计算采用Jam eson的4步Runge-K utta时间推进方法结合中心差分格式求解N-S方程,级间采用混合界面方法实现上下游叶排流动信息的传递。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混合界面方法产生的"人工"掺混会导致总压损失及界面处流动参数的间断,而且转速对界面处的"人工"的总压损失有明显影响;但是对于低压、低转速的多级轴流压气机,采用混合界面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快速的预测其多流量工况下的气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 气动性能 混合界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压气机级内三维粘性流动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3
9
作者 高丽敏 陈璇 +1 位作者 白莹 冯旭栋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69-573,648-649,共5页
考虑轴流压气机中实际气流沿径向和周向都不均匀的特点,采用亚松弛方法改进传统的混合界面模型,发展了轴流式压气机级内全三维粘性流场的数值计算程序,并以某轴流式双排对转压气机的进口导叶/转子为研究对象,将本文发展的程序与商用NUM... 考虑轴流压气机中实际气流沿径向和周向都不均匀的特点,采用亚松弛方法改进传统的混合界面模型,发展了轴流式压气机级内全三维粘性流场的数值计算程序,并以某轴流式双排对转压气机的进口导叶/转子为研究对象,将本文发展的程序与商用NUMECA软件的结果进行对比,对本文发展的程序进行了验证。对比结果表明:由于混合界面法引入了"人工掺混",商业软件计算得出的总压在通过交界面时存在一定的总压损失,而自编程序计算结果保证了总压在交界面处的一致性。流场分析结果表明:该转子叶片在设计工况下处于负攻角状态,在导叶出口轮毂处、压力面50%弦长处、吸力面靠近尾缘处均出现了轻微的流动分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压气机级 三维粘性计算 进口导叶 混合界面 动静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底真空度对磁控溅射Cr/C镀层微观形貌及结合强度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洪涛 蒋百灵 +3 位作者 陈迪春 曹政 蔡敏利 苗启林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23-526,共4页
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于不同本底真空度下制备了Cr/C镀层。利用TEM、划痕仪分析了不同真空度下镀层微观截面形貌与结合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本底真空度的降低,Cr/C镀层中物理混合界面层和Cr金属打底层的厚度显著减小;... 采用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离子镀技术于不同本底真空度下制备了Cr/C镀层。利用TEM、划痕仪分析了不同真空度下镀层微观截面形貌与结合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随本底真空度的降低,Cr/C镀层中物理混合界面层和Cr金属打底层的厚度显著减小;镀层结合强度随本底真空度的降低显著下降,物理混合界面层、Cr金属打底层厚度的减小以及镀层表面孔洞等缺陷增多、致密度变差等共同导致了其结合强度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底真空度 物理混合界面 Cr金属打底层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explosion wave propagation of combustible mixture gas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成 宁建国 马天宝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3期361-367,共7页
A two-dimensional multi-material code was indigenously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uct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ignition positions on the propagation law of explosion wave for hydrogen and methane-based co... A two-dimensional multi-material code was indigenously develop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duct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ignition positions on the propagation law of explosion wave for hydrogen and methane-based combustible mixture gas. In the code,Young's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track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explosion products and air,and combustible function model was adopted to simulate ignition process. The code was employed to study explosion flow field inside and outside the duct and to obtain peak pressures in different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ignition positions. Nume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during the propagation in a duct,for point initiation,the curvature of spherical wave front gradually decreases and evolves into plane wave. Due to the multiple reflections on the duct wall,multi-peak values appear on pressure-time curve,and peak pressure strongly relies on the duct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ignition position. When explosive wave reaches the exit of the duct,explosion products expand outward and forms shock wave in air. Multiple rarefaction waves also occur and propagate upstream along the duct to decrease the pressure in the duct. The results are in agreement with one-dimensional isentropic gas flow theory of the explosion products,and indicate that the ignition model and multi-material interface treatment method are fea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ustible mixture gas explosion wave interface treatment combustion function mo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arch for circular and noncircular critical slip surfaces in slope stability analysis by hybrid genetic algorithm 被引量:8
12
作者 朱剑锋 陈昌富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期387-397,共11页
A local improvement procedure based on tabu search(TS) was incorporated into a basic genetic algorithm(GA) and a global optimal algorithm,i.e.,hybrid genetic algorithm(HGA) approach was used to search the circular and... A local improvement procedure based on tabu search(TS) was incorporated into a basic genetic algorithm(GA) and a global optimal algorithm,i.e.,hybrid genetic algorithm(HGA) approach was used to search the circular and noncircular slip surfaces associated with their minimum safety factors.The slope safety factors of circular and noncircular critical slip surface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simplified Bishop method and an improved Morgenstern-Price method which can be conveniently programmed,respectively.Comparisons with other methods were made which indicate the high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he HGA approach.The HGA approach was used to calculate one case example and the results demonstrated its applicability to practical engine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OPE STABILITY genetic algorithm tabu search algorithm safety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