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掺杂LaCoO_(3-δ)的非化学计量比及混合电导率(英文)
1
作者 于洁 马文会 +1 位作者 王华 何天淳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102-104,共3页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了掺杂钙钛矿型氧化物LaCoO3-δ系列粉末,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等技术对粉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粉末为均匀、近似球形、粒度在0.5~50μm的颗粒团聚体。采用碘滴定法测定... 采用甘氨酸-硝酸盐法(GNP)合成了掺杂钙钛矿型氧化物LaCoO3-δ系列粉末,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分析等技术对粉末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粉末为均匀、近似球形、粒度在0.5~50μm的颗粒团聚体。采用碘滴定法测定了合成氧化物的氧非化学计量值,结果说明氧空位浓度随掺杂铁含量的提高而降低。采用直流四端子法考察了合成材料的混合电导率,结果表明材料的混合电导率随温度、氧空位和密度的提高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掺杂LaCoO3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 氧非化学计量值 混合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子玻耳兹曼方法计算混合物整体电导率 被引量:7
2
作者 岳文正 李征 +1 位作者 朱克勤 陶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34-438,共5页
本文采用格子玻耳兹曼方法计算混合物的整体电导率.整体电导率与各组分的电导率、体积分数和混合物结构有关.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两相混合物并联或串联模型的解析解加以验证.对随机分布模型的计算发现格子玻耳兹曼方法得到的电导... 本文采用格子玻耳兹曼方法计算混合物的整体电导率.整体电导率与各组分的电导率、体积分数和混合物结构有关.数值计算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两相混合物并联或串联模型的解析解加以验证.对随机分布模型的计算发现格子玻耳兹曼方法得到的电导率落在H S理论边界内.对Al Bi合金整体电导率的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结果非常相近.对饱和水岩石的介电常数的计算与实验结果相比误差较小.格子玻耳兹曼方法为混合物的整体电导率的计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子波尔兹曼 混合电导率 介电常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a_(0.7)Sr_(0.2)Ca_(0.1)Co_(1-x)Fe_xO_(3-δ)的合成与导电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赵捷 李晨 +2 位作者 马永昌 王敏 江云尧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68-72,共5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锶、钙与铁掺杂的稀土复合氧化物La0.7Sr0.2Ca0.1Co1-xFexO3-δ(x=0.3,0.5);通过TG-DTA分析了产物的形成过程;分别测试了产物在100~900℃间的混合电导率和热膨胀系数;对产物的晶体结构与晶粒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锶、钙与铁掺杂的稀土复合氧化物La0.7Sr0.2Ca0.1Co1-xFexO3-δ(x=0.3,0.5);通过TG-DTA分析了产物的形成过程;分别测试了产物在100~900℃间的混合电导率和热膨胀系数;对产物的晶体结构与晶粒形貌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1 200℃烧结后的两种产物均具有单一的菱方钙钛矿结构;晶粒生长情况较好,但尺寸不够均匀;混合电导率随温度升高先升后降,在600~800℃均大于100 S.cm-1,可满足要求,在100~500℃与温度基本保持线性关系,其导电行为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理;钙与铁同时掺杂有效降低其热膨胀系数,表明钙钛矿晶格的热稳定性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反应 阴极材料 混合电导率 钙钛矿结构 燃料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