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溶剂热法制备[Zn(L-trp)(D-trp)]n 被引量:3
1
作者 王建 许兴友 +4 位作者 马卫兴 赵宏 陆路德 杨绪杰 汪信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99-1204,共6页
新型氨基酸配位聚合物[Zn(L-trp)(D-trp)]n(L-trp和D-trp分别是L-色氨酸和D-色氨酸)通过水热法制备,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衍射等的表征。该化合物属三斜晶系,P-1,a=0.91670(10)nm,b=0.53320(6)nm,c=1.9525(2)nm,Z=2。为二... 新型氨基酸配位聚合物[Zn(L-trp)(D-trp)]n(L-trp和D-trp分别是L-色氨酸和D-色氨酸)通过水热法制备,并进行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单晶X-衍射等的表征。该化合物属三斜晶系,P-1,a=0.91670(10)nm,b=0.53320(6)nm,c=1.9525(2)nm,Z=2。为二维双链平面结构。此配位聚合物具有中心对称空间群。每个锌离子Zn2+与一对外消旋体配合,而形成内消旋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氨酸 Zn(Ⅱ)配位聚合物 混合溶剂热法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溶剂热法制备层状纳米结构碳酸钙 被引量:3
2
作者 纪秀杰 李全 +4 位作者 高海宇 刘超 方紫焱 李鹤仪 王清华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7-41,共5页
针对目前层状纳米碳酸钙制备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有序度低等问题,以硝酸钠和碳酸钙为原料,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模板剂,采用混合溶剂热新方法,在醇水体系中成功制备了层状结构的纳米碳酸钙,探究了不同醇水比例和不同醇种类对碳酸钙产... 针对目前层状纳米碳酸钙制备成本高、制备工艺复杂、有序度低等问题,以硝酸钠和碳酸钙为原料,以十二烷基磺酸钠为模板剂,采用混合溶剂热新方法,在醇水体系中成功制备了层状结构的纳米碳酸钙,探究了不同醇水比例和不同醇种类对碳酸钙产物的影响,并分析了合成机理.结果表明:制得的碳酸钙具有重复周期的层状纳米结构,长程有序,内部存在大量孔隙;碳酸钙样品组成为文石相和方解石相,改变醇水比例可以调控层状结构的有序度和产物中文石相和方解石相的比例;在乙醇/水体系中,当醇水比为1/2、1/1和2/1时,碳酸钙层状结构的重复周期分别为3.11 nm、3.09 nm和3.08 nm.在乙二醇/水体系中,当醇水比为1/2、1/1和2/1时,碳酸钙层状结构的重复周期分别为3.09 nm、3.13 nm和3.1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溶剂热法 碳酸钙 层状结构 表面活性剂 模板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水混合溶剂热法制备不同形貌的CuO晶体 被引量:4
3
作者 鞠剑峰 施新宇 吴东辉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776-779,共4页
以Cu(NO3)2.3H2O为原料,加入NaOH或NaOH+Na2CO3水溶液沉淀剂,生成Cu(OH)2或Cu2(OH)2CO3沉淀作前驱物,采用乙醇/水混合溶剂热法制备CuO。用FT-IR、XRD、SEM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剂的组成、前驱物的种类等因素对产物形貌及生... 以Cu(NO3)2.3H2O为原料,加入NaOH或NaOH+Na2CO3水溶液沉淀剂,生成Cu(OH)2或Cu2(OH)2CO3沉淀作前驱物,采用乙醇/水混合溶剂热法制备CuO。用FT-IR、XRD、SEM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溶剂的组成、前驱物的种类等因素对产物形貌及生成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以Cu2(OH)2CO3作前驱物,溶剂组成为V(C2H5OH):V(H2O)=1:2、150℃处理12h可得形状规整的片状CuO;而以Cu(OH)2作前驱物,在相同条件下处理所得产物形貌为纺锤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O晶体 形貌 混合溶剂热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P辅助混合溶剂热法制备高可见光催化活性的花状Bi_2WO_6催化剂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渊 杨家添 +2 位作者 韦庆敏 周科朝 刘国聪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090-2099,共10页
以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结构导向剂,在乙二醇-水混合溶剂热条件下合成由纳米片组装而成的具有高可见光催化活性的花状Bi2WO6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红外光谱(FTIR... 以表面活性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作为结构导向剂,在乙二醇-水混合溶剂热条件下合成由纳米片组装而成的具有高可见光催化活性的花状Bi2WO6催化剂。并利用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红外光谱(FTIR)、紫外漫反射(UV-DRS)等测试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降低前驱液pH值,可得到正交晶系钨铋矿型结构的Bi2WO6光催化剂,其中pH值为1.0时、以1.0 g PVP辅助混合溶剂热法制备的Bi2WO6晶体呈花状,其直径为1.5~2.5μm。相比未添加PVP制备的片状Bi2WO6颗粒,花状Bi2WO6样品的紫外-可见光吸收边发生红移,其能带隙减小至2.51 eV,比表面积增大。可见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溶液的结果表明,以花状Bi2WO6样品为光催化剂,可见光照射6 min、浓度为10 mg/L甲基橙溶液的脱色率可达到100%,循环使用5次后其光催化活性并没有明显降低,证明Bi2WO6是一种稳定有效的实用可见光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铋 聚乙烯吡咯烷酮 混合溶剂热法 光催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溶剂热法制备一维勃姆石纳米棒 被引量:4
5
作者 张梁 崔崇 +1 位作者 王雄 石晓琴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92-897,共6页
采用乙醇-水混合溶液作为反应介质,AlCl3.6H2O为铝源,在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大长径比的一维勃姆石纳米棒,采用了XRD、SEM、TEM、TG-DSC分析手段对所得产品的物相、形貌以及产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水热时间... 采用乙醇-水混合溶液作为反应介质,AlCl3.6H2O为铝源,在无表面活性剂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大长径比的一维勃姆石纳米棒,采用了XRD、SEM、TEM、TG-DSC分析手段对所得产品的物相、形貌以及产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水热时间对产物结晶性能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一维勃姆石呈柳叶状,大小均一,分散性良好,长度约为1.8μm,最宽处约为180 nm,经550℃热处理,可以获得具有相同微观形貌的γ-Al2O3纳米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勃姆石 混合溶剂热法 纳米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溶剂热条件下DL-Trp晶体生成过程的研究
6
作者 王建 唐丽娟 +2 位作者 刘玮炜 马卫兴 陈龙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5-69,共5页
以L-Trp和碳酸钕为原料,通过混合溶剂热法制得DL-Trp晶体,并进行红外光谱、单晶X-衍射等表征。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具有中心对称结构。a=1.890 8(2)nm,b=0.572 67(11)nm,c=0.930 32(15)nm,Z=4。此晶体通过'C-O--H-N&#... 以L-Trp和碳酸钕为原料,通过混合溶剂热法制得DL-Trp晶体,并进行红外光谱、单晶X-衍射等表征。该化合物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具有中心对称结构。a=1.890 8(2)nm,b=0.572 67(11)nm,c=0.930 32(15)nm,Z=4。此晶体通过'C-O--H-N'氢键缔合作用形成三维空间构型。对构型转变原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测定溶液体系旋光度-时间曲线可知,L-色氨酸构型变化是一个渐变过程,降温至90℃左右是色氨酸发生构型转变最显著的温度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色氨酸 DL-色氨酸 混合溶剂热法 晶体 构型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O/ZnMn2O4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7
作者 储海蓉 朱律忠 +1 位作者 潘峰 卑凤利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5-129,共5页
以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作溶剂,采用混合溶剂热法,通过原位生长将锰酸锌(ZnMn2O4)负载在氧化铜(CuO)微米多孔球上,形成氧化铜/锰酸锌(CuO/ZnMn2O4)复合负极材料。CuO相当于结构稳定剂,可以缓冲ZnMn2O4充放电时较大的体积变化,抑... 以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液作溶剂,采用混合溶剂热法,通过原位生长将锰酸锌(ZnMn2O4)负载在氧化铜(CuO)微米多孔球上,形成氧化铜/锰酸锌(CuO/ZnMn2O4)复合负极材料。CuO相当于结构稳定剂,可以缓冲ZnMn2O4充放电时较大的体积变化,抑制ZnMn2O4的团聚,增加电极材料的导电性,从而获得稳定、高性能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得的CuO/ZnMn2O4复合负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352mAh/g,经过50次循环后仍保持890mAh/g,远高于纯ZnMn2O4以及商用碳负极。CuO/ZnMn2O4材料对大电流充放电条件下电化学性能的改善有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溶剂热法 锰酸锌 氧化铜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