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TY720对体外混合培养淋巴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施国海 周佩军 +3 位作者 王祥慧 徐达 施敏敏 陈皓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80-383,共4页
目的观察FTY720对体外混合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与BALB/c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5 d,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FTY720。分别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不同浓度FTY720作用下,混合... 目的观察FTY720对体外混合培养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将C57BL/6J小鼠与BALB/c小鼠的脾脏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5 d,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FTY720。分别运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在不同浓度FTY720作用下,混合培养淋巴细胞的增殖状况、细胞表型和凋亡率。结果当FTY720为400 ng/mL时,体外混合培养淋巴细胞的增殖即受到明显抑制,抑制率为47.6%(P<0.05);当FTY720为3 200 ng/mL时,其抑制率达到为51.6%,呈剂量依赖性。FTY720为1 600 ng/mL时,混合培养淋巴细胞中的CD4+CD25+T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FTY720在200 ng/mL时,混合培养淋巴细胞的细胞凋亡率即显著增加(P<0.05)。结论在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加入高浓度的FTY720,能显著抑制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增加调节性细胞的比例并促进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TY720 增殖 调节性T细胞 凋亡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古抑菌素A对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增殖和IL-2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魏强 于立新 +1 位作者 邓文锋 叶俊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67-469,共3页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对小鼠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增殖及IL-2表达的影响,探讨TSA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0.16、0.8、4、20、100、500nmol/L倍比浓度TSA作用于BALB/c及C57BL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根据不同的O... 目的研究曲古抑菌素A(TSA)对小鼠体外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增殖及IL-2表达的影响,探讨TSA对T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0.16、0.8、4、20、100、500nmol/L倍比浓度TSA作用于BALB/c及C57BL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根据不同的OD值测定12、24、48h各浓度TSA对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相同浓度梯度TSA再作用于经丝裂霉素处理过的BALB/c淋巴细胞与C57BL淋巴细胞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以环磷酰胺作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其对IL-2表达的影响。结果TSA可以抑制小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T淋巴细胞的增殖,这种抑制能力表现出明显的量效及时效依赖性;TSA也显著抑制经刺激激活的小鼠T淋巴细胞的IL-2的表达,并且随着TSA浓度的升高,IL-2表达逐步下降,但与CTX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TSA能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淋巴细胞的增殖,减少激活T淋巴细胞IL-2的表达,降低T细胞的免疫活性,能够减弱对外来抗原刺激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古抑菌素A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细胞介素-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组织浸液降低无关个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中的HLA基因表达
3
作者 李丹 张萍 +5 位作者 刘海燕 于妍 郗斌 刘方 王申五 陆道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2-176,共5页
用3—4月龄的治疗性引产胎儿的肝、胸腺制成二种组织浸液,分别加入无关个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中,培养120小时后掺入~3H-TdR,测CPM值,计算刺激指数(SI);用经PCR生物素掺入的HLA-Ⅰ、Ⅱ类特异性探针进行细胞原位杂交,图像扫描定... 用3—4月龄的治疗性引产胎儿的肝、胸腺制成二种组织浸液,分别加入无关个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中,培养120小时后掺入~3H-TdR,测CPM值,计算刺激指数(SI);用经PCR生物素掺入的HLA-Ⅰ、Ⅱ类特异性探针进行细胞原位杂交,图像扫描定量。与不含胚胎组织浸液的对照组相比,胎肝、胸腺浸液组MLC的SI明显降低,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的细胞HLA-Ⅰ、Ⅱ类基因mRNA表达均有显著降低,胎肝浸液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组织浸液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HLA基因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及其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影响(英文)
4
作者 余美霞 刘迅 +6 位作者 周咏明 程艳香 程静 邱宇珍 邢晓磊 姚春红 白如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1-1255,共5页
本研究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其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细胞活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CD80和CD86 mRNA表达情况;... 本研究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其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0、CD86及细胞活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CD80和CD86 mRNA表达情况;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后,用75 Gy Co-60照射HL-60细胞,杀死HL-60细胞,保留抗原性作为刺激细胞,用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用不同浓度HL-60细胞刺激健康人单个核细胞,HL-60细胞对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增殖作用。结果表明:MG132上调HL-60细胞表达CD86,MG132诱导HL-60细胞的凋亡率呈浓度依耐性和时间依耐性。结论:高浓度的MG132对HL-60细胞有直接杀灭作用,低浓度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对健康人单个核细胞有增殖作用。MG132诱导HL-60细胞表达共刺激分子CD86,能促进健康人单个核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体抑制剂 共刺激分子 抗原 CD86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淋巴细胞转化试验(MTT法)最佳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郭松林 谌南辉 易道生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6-129,共4页
通过对培养温度、小牛血清及刀豆蛋白A(ConA)的浓度以及培养时间 4个参数的研究 ,确定了鸭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MTT法 )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 ,采用 3 9.0℃、含 1 0 %小牛血清和 5μg/mLConA的RPMI1 64 0培养 66h可获得最大的OD570n... 通过对培养温度、小牛血清及刀豆蛋白A(ConA)的浓度以及培养时间 4个参数的研究 ,确定了鸭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MTT法 )的最优培养条件。结果表明 ,采用 3 9.0℃、含 1 0 %小牛血清和 5μg/mLConA的RPMI1 64 0培养 66h可获得最大的OD570nm光吸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转化试验 MTT法 CONA 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 培养时间 小牛血清浓度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培养鉴定和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 被引量:8
6
作者 吴昆 拜合提亚.阿扎提 +2 位作者 王文光 安尼瓦尔.牙生 王玉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28-113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培养小鼠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并观察其不同生长阶段生物学形态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DCs分化,并从...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培养小鼠树突状细胞(DCs)的方法,并观察其不同生长阶段生物学形态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DCs分化,并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加以检测。结果:用GM-CSF和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3 d后可见细胞形态改变,并呈集簇生长,培养至5 d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突起,体外诱导培养8 d后获得大量成熟的DCs,扫描电镜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高表达骨髓来源DCs特异性标记CD11c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和MHC-Ⅱ,成熟DC具有很强的刺激同基因型和同种异基因型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可生成大量成熟的DCs,为进一步抗肿瘤疫苗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细胞培养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肿瘤疫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对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中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被引量:7
7
作者 宣旻 邱国强 谢晓宝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33-435,共3页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特点。方法:通过Fi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MSC,获取第3代细胞。将其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中,在第3、5天,采...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在体外对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特点。方法:通过Ficoll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出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扩增MSC,获取第3代细胞。将其按照不同的比例加入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LC)体系中,在第3、5天,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MLC中的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再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其与MSC共孵育前后细胞表面标记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入了MSC的MLC体系中,MSC对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剂量依赖性,且随着时间延长,抑制程度增强;其中,CD4+T细胞亚群受抑不如CD8+T细胞亚群显著;另外,T淋巴细胞表面CD25的表达虽然较对照组有所下降,但是CD4、CD25共表达的细胞却较对照组有明显的上升趋势。T淋巴细胞表面活化抗原HLA-DR的表达较对照组有轻度减低。结论:MSC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其主要是针对CD8+T细胞(CTL)。另外,它还能下调活化T淋巴细胞上一些较特异的表面标记CD25和HLA-DR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MSC)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表面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犬红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佩君 白丽丽 +1 位作者 乔琦 陈德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1-54,59,共5页
无菌采取犬血、肝素抗凝、分离出红细胞,制备不同浓度的红细胞悬液,接种24孔板中进行培养,在培养不同时间分别收集红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试验,检测其单独及协同不同丝裂原(PHA-P、ConA和LPS)对犬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影响... 无菌采取犬血、肝素抗凝、分离出红细胞,制备不同浓度的红细胞悬液,接种24孔板中进行培养,在培养不同时间分别收集红细胞培养上清液,采用淋巴细胞增殖转化试验,检测其单独及协同不同丝裂原(PHA-P、ConA和LPS)对犬淋巴细胞增殖转化的影响,淋转结果用MTT法测定。结果显示,无论单独或是协同不同丝裂原(PHA- P、ConA和LPS),红细胞培养上清液对淋巴细胞均有明显的促增殖转化作用(P<0.05);单独及协同丝裂原PHA-P、ConA和LPS刺激淋巴细胞时,红细胞浓度分别为1×108,1×109,5.0×107和1×108mL1,培养时间分别为56,72, 56和72 h的红细胞培养上清效果最佳。表明,犬红细胞培养上清液对犬淋巴细胞的增殖转化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上清液 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试验 MTT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外周血T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2
9
作者 肖进 王楠 +1 位作者 巴利民 齐鹏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7-29,共3页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是体外检测T淋巴细胞功能的一种方法。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与特异性抗原或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共同培养,使淋巴细胞的代谢和形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可以使较小的淋巴细胞转化为体积较大、代谢旺盛,且能进行有... 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是体外检测T淋巴细胞功能的一种方法。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与特异性抗原或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共同培养,使淋巴细胞的代谢和形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可以使较小的淋巴细胞转化为体积较大、代谢旺盛,且能进行有丝分裂的淋巴母细胞。转化的淋巴细胞不仅能呈现出成熟的母细胞形态及蛋白质和核酸的增加,还能合成和释放细胞因子。因此可以使用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T淋巴细胞 增殖试验 体外培养条件 淋巴细胞转化 有丝分裂原 优化 特异性抗原 细胞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HA4Ig修饰的树突状细胞在体外对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毒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邱文洪 郭凯文 +4 位作者 张悦 杨敬 王国华 廖雯君 沈关心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46-548,共3页
目的:探讨CTLA4Ig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pG/CTLA4Ig转入DC。采用ELISA和SDS-PAGE鉴定转染质粒pG/CTLA4Ig的DC培养上清。以C57BL/6小鼠的单个核细胞作为... 目的:探讨CTLA4Ig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对T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细胞(CTL)细胞毒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质粒pG/CTLA4Ig转入DC。采用ELISA和SDS-PAGE鉴定转染质粒pG/CTLA4Ig的DC培养上清。以C57BL/6小鼠的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以未修饰的DC及修饰的DC作为刺激细胞,共培养6 d,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的增殖。用乳酸脱氢酶法和ELISA法,分别测定细胞毒活性及T细胞凋亡。结果:CTLA4Ig融合蛋白和修饰的DC,对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有明显地抑制作用;而未修饰的DC可显著诱导淋巴细胞增殖反应。CTLA4Ig融合蛋白和修饰的DC,对特异性CTL的细胞毒活性有明显地抑制作用,且可诱导T细胞凋亡。结论:稳定表达CTLA4Ig融合蛋白的DC,对T细胞增殖和对CTL的细胞毒活性具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并可诱导T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TLA4IG 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乳酸脱氢酶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LA4Ig修饰树突状细胞对实验动物淋巴细胞增殖及胞毒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邱文洪 郭凯文 +5 位作者 朱慧芬 邵静芳 杨敬 张悦 龚非力 沈关心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765-767,共3页
目的 :探讨CTLA4Ig修饰的DC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经CTLA4Ig基因修饰或未修饰DC腹腔注射C5 7BL 6致敏小鼠 ,以致敏或未致敏C5 7BL 6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以未修饰DC细胞及修饰DC为刺激细胞 ,共培养6天 ,采用MTT比色法... 目的 :探讨CTLA4Ig修饰的DC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经CTLA4Ig基因修饰或未修饰DC腹腔注射C5 7BL 6致敏小鼠 ,以致敏或未致敏C5 7BL 6单个核细胞作为反应细胞 ,以未修饰DC细胞及修饰DC为刺激细胞 ,共培养6天 ,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 ,乳酸脱氢酶法测定细胞毒活性。结果 :CTLA4Ig融合蛋白对未修饰DC致敏或未致敏小鼠的同种细胞刺激的增殖反应有明显的抑制作用。CTLA4Ig修饰DC诱导不同组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明显降低 ,CTLA4Ig融合蛋白对CTL细胞毒活性有显著抑制作用。CTLA4Ig修饰DC对不同组小鼠CTL细胞毒活性均具有抵抗作用 ,未修饰DC细胞对未致敏小鼠以及未修饰DC对致敏小鼠CTL细胞毒活性敏感。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CTLA4IG 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乳酸脱氢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免疫毒素hIL-2-LuffinP1对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
12
作者 王儒鹏 何威 +3 位作者 刘树雷 贺伟峰 张小容 吴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检测基因工程免疫毒素hIL-2-LuffinP1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分离的C57和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以LuffinP1毒素分子作为对照。3H-TdR核素掺入法检... 目的检测基因工程免疫毒素hIL-2-LuffinP1的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采用分离的C57和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刀豆球蛋白A(ConA)刺激BALB/c小鼠脾细胞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以LuffinP1毒素分子作为对照。3H-TdR核素掺入法检测hIL-2-LuffinP1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CTLL-2细胞检测hIL-2-LuffinP1对IL-2依赖细胞株的杀伤作用,实验共设6组:PBS、IL-2、LuffinP1、LuffinP1+IL-2、hIL-2-LuffinP1、hIL-2-LuffinP1+IL-2,CTLL-2细胞加入各组试剂培养12h,台盼蓝染色,计数每100个细胞中的死亡细胞数。结果随剂量增加,hIL-2-LuffinP1对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在10-6mol/L浓度时,抑制率可达到97%,而LuffinP1对淋巴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hIL-2-LuffinP1对Con A刺激的脾细胞活化也有抑制作用,与在混合淋巴细胞体系中一致,而LuffinP1对上述两个反应体系中的淋巴细胞增殖均无明显抑制作用。加入hIL-2-LuffinP1+IL-2和hIL-2-LuffinP1后CTLL-2细胞的死亡率分别为29.6%和47.4%,明显高于IL-2组(5.6%,P<0.01)。结论重组免疫毒素hIL-2-LuffinP1在体外能够抑制淋巴细胞增殖,对表达IL-2R的活化淋巴细胞产生定向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类 淋巴细胞培养试验 混合 hIL-2-Luffin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多糖对犬淋巴细胞转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贺生中 许发芝 +3 位作者 周建强 王涛 谭菊 徐婷婷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2004年第11期58-60,共3页
将犬平均分成3组,第Ⅰ组:口服给药,1ml/kg,1次/d,仅用1d;第Ⅱ组:口服给药,1ml/kg,1次/d,连用5d。第Ⅲ组:口服给药,1ml/kg,1次/d,连用10d。在用药后第5d、10d、20d进行3次检测。通过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经形态学检查,检测200个淋巴细胞中... 将犬平均分成3组,第Ⅰ组:口服给药,1ml/kg,1次/d,仅用1d;第Ⅱ组:口服给药,1ml/kg,1次/d,连用5d。第Ⅲ组:口服给药,1ml/kg,1次/d,连用10d。在用药后第5d、10d、20d进行3次检测。通过淋巴细胞体外培养,经形态学检查,检测200个淋巴细胞中的转化比率,结果表明试验组淋巴细胞转化率比对照组的显著提高(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服给药 淋巴细胞转化率 黄芪多糖 实验研究 对照组 形态学检查 用药后 试验 体外培养 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X40L在小鼠B16黑素瘤细胞中表达及对活化淋巴细胞凋亡影响
14
作者 高琦 徐丽慧 +3 位作者 郭贺 欧阳东云 王笑迎 何贤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5-589,共5页
目的:构建OX40L的真核表达载体,分析其在B16细胞中的表达,研究OX40L对活化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小鼠C57BL/6脾脏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小鼠OX40L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VAX1-OX40L,转染B16细胞后,荧光染色检测OX40L的表达;利用An... 目的:构建OX40L的真核表达载体,分析其在B16细胞中的表达,研究OX40L对活化T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小鼠C57BL/6脾脏的cDNA为模板,PCR扩增小鼠OX40L基因,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VAX1-OX40L,转染B16细胞后,荧光染色检测OX40L的表达;利用AnnexinV-PE凋亡试剂盒,检测B16黑素瘤细胞-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中对活化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OX40L的真核表达载体,并转染B16细胞中,流式细胞术和激光共聚焦显微术均可检测到OX40L表达于B16细胞表面。淋巴细胞体外混合培养显示,表达OX40L的B16细胞组活化淋巴细胞的凋亡率为6.57%,而空质粒转染组为17.24%。结论:OX40L能表达于B16细胞表面,并能显著抑制活化淋巴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40L 黑素瘤 淋巴细胞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抗原受体的临床意义
15
作者 许辉 刘俊彬 +2 位作者 汪美先 薛采芳 安献禄 《单克隆抗体通讯》 CSCD 1989年第4期36-36,共1页
用抗独特型抗体(Ab2)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将Ab2作为探针用于免疫学检测而出现的新的研究方法。本文在制备了HFRS病毒抗独特型抗体的基础上应用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1B1)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了HFRS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抗... 用抗独特型抗体(Ab2)检测细胞表面抗原受体是将Ab2作为探针用于免疫学检测而出现的新的研究方法。本文在制备了HFRS病毒抗独特型抗体的基础上应用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1B1)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检测了HFRS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特异抗原受体。首先,采取病人外周肝素抗凝血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按常规方法分离淋巴细胞,将淋巴细胞用RPMI 1640不完全培养液离心洗一次后弃上清,将沉降细胞重新悬浮后调至0.1ml并加入5%小牛血清.混匀,取约10—30μl加在预置于离心细胞沉淀器的玻片上,800rpm离心5分钟,取下玻片待干燥后加丙酮-福尔马林固定液固定30秒,水洗,吹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淋巴 细胞表面 肾综合征出血热 临床意义 病人 抗体检测 特异 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淋巴细胞分离液 表面抗原受体 HFRS病毒 免疫学检测 细胞沉淀器 常规方法 小牛血清 福尔马林 抗凝血 离心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对人脐血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韩颖 谭汉君 +1 位作者 刘作斌 张晓飞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2期210-211,共2页
本实验通过超低温冷冻的方法来研究冻存对脐血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了脐血与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差异。 材料与方法 标本采集 脐带血20份,分别取自正常分娩的足月儿脐带血。成人外周血17份,分别取自正常成人静脉血。 ... 本实验通过超低温冷冻的方法来研究冻存对脐血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同时观察了脐血与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差异。 材料与方法 标本采集 脐带血20份,分别取自正常分娩的足月儿脐带血。成人外周血17份,分别取自正常成人静脉血。 单个核细胞悬液的制备 脐血和外周血分别用淋巴细胞分层液分出单个核细胞,取少量合20%人AB型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配制出5ml细胞浓度为1×10~6/ml的细胞悬液,放置操作台内作为新鲜待测标本,余量送低温冻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血淋巴细胞 免疫活性 单个核细胞 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T淋巴细胞 成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低温冻存 脐带血 超低温冷冻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人工纯林土壤及其凋落叶混合培养对土壤生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增文 高文俊 +3 位作者 潘开文 张丽萍 杜红霞 高祥斌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8-54,共7页
引进更新树种并形成混交林是改造人工纯林、避免因长期连栽而导致土壤退化的最优途径,而混交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树种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为了指导四川岷江上游地区人工纯林的改造,以当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4种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林... 引进更新树种并形成混交林是改造人工纯林、避免因长期连栽而导致土壤退化的最优途径,而混交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树种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为了指导四川岷江上游地区人工纯林的改造,以当地具有典型代表性的4种人工纯林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林地腐殖质层土壤及其凋落叶的针阔混合室内培养试验。结果表明,云南松(Pinus yunnansinsis)林地土壤与连香树(Cercidiphyllum japonicum)或桦树(Betula platyphylla)林地土壤混合后,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土壤微生物C、N含量及土壤有机C和全N的含量;而云杉(Picea asperata)林地土壤与连香树或桦树林地土壤混合后,以上各项指标提高不明显或略有降低。说明从土壤生物化学的角度出发,云南松与连香树或桦树的种间协调性优于云杉与连香树或桦树的种间关系,所以建议当地营造云南松与连香树或桦树混交林,而且混交的比例以云南松和连香树1∶1~1∶3、云南松和桦树1∶1~3∶1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林 针叶林 人工纯林 混合培养试验 种间关系 土壤生物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拮抗菌防治葡萄白腐病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2
18
作者 齐牧遥 赵丹 +2 位作者 王芬 谢云 陈五岭 《山西农业科学》 2011年第10期1102-1106,共5页
为筛选并优化用于防治葡萄白腐病的混合拮抗菌工业生长的最优培养基,试验选择复合诱变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PT2′,与具有较高拮抗能力的广谱拮抗菌QM34混合培养,以吸光值与抑菌圈大小为标准,筛选最佳培养基;进而在确定的培养基配方中加入... 为筛选并优化用于防治葡萄白腐病的混合拮抗菌工业生长的最优培养基,试验选择复合诱变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PT2′,与具有较高拮抗能力的广谱拮抗菌QM34混合培养,以吸光值与抑菌圈大小为标准,筛选最佳培养基;进而在确定的培养基配方中加入少量的MnS,观察其对混合菌株发酵液拮抗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粉液体培养基对混合发酵液中的菌数和发酵液的拮抗能力均有较强的促进作用,确定其最佳配比为:玉米粉150.0 g/L,α-淀粉酶1.5 g/L,糖化酶1.1 g/L,CO(NH2)2 5.0 g/L,KH2PO4 5.0 g/L。低质量浓度MnS可以提高混合菌株的拮抗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菌株 混合发酵 培养基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汪国营 张琪 +5 位作者 刘炜 陈文捷 李敏如 李团结 陈伟 陈规划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3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优化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体外培养体系的方法。方法应用重组大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rat GM-CSF,rrGM-CSF)20μg/L和重组大鼠白介素(recombinant rat interleukin,rrIL)-410μg/L诱导分化Lewis大... 目的探讨优化大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C)体外培养体系的方法。方法应用重组大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rat GM-CSF,rrGM-CSF)20μg/L和重组大鼠白介素(recombinant rat interleukin,rrIL)-410μg/L诱导分化Lewis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获得未成熟DC(immature DC,imDC)。第6日加入终含量为100μg/L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细胞成为成熟DC(mature DC,mDC)。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表型、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IL)-12、IL-10的含量,并以Brown Norway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为反应细胞,做混合淋巴细胞反应检测,观察DC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结果经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术及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三方面鉴定,证实所培养细胞为DC。体外培养第6日,见大量增殖细胞集落,细胞高表达OX62。LPS刺激细胞后,细胞伪足样突起明显增多,细胞逐渐呈半悬浮、悬浮生长,细胞表面高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MHC)Ⅱ类分子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6)。与imDC比较,mDC分泌IL-10和IL-12显著增加,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提高。结论通过采用调整rrGM-CSF和rrIL-4的用量等方法优化体外培养体系诱导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可分化出大量骨髓源性D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 重组大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重组大鼠白介素-4 脂多糖 混合淋巴细胞反应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和外周淋巴结固有exosome的制备及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祯 黄赤兵 +5 位作者 宋亚军 余雪松 贺伟峰 陈益荣 胡文刚 王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从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外周淋巴结中分离纯化exosome,鉴定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出BN(RT1n)大鼠的外周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并研磨、离心以获得非细胞组织上清,采用超滤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exosome。透射电镜对收集的exosome进... 目的从大鼠肠系膜淋巴结、外周淋巴结中分离纯化exosome,鉴定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取出BN(RT1n)大鼠的外周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并研磨、离心以获得非细胞组织上清,采用超滤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exosome。透射电镜对收集的exosome进行形态学鉴定,BCA法进行蛋白定量,SDS-PAGE电泳分离蛋白,Western blot检测IL-10的表达,并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其对T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两种淋巴组织来源的非细胞组织上清均含有exosome,肠系膜淋巴结源性exosome蛋白浓度[(1.92±0.10)μg/μL]显著高于外周淋巴结源性exosome[(1.57±0.06)μg/μL,P<0.05],SDS-PAGE显示两种组织源性exosome所含蛋白种类和数量有明显差异,Western blot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固有exosome中IL-10的表达显著高于外周淋巴结固有exosome,混合淋巴细胞培养结果显示肠系膜淋巴结固有exosome和外周淋巴结固有exosome对T细胞的增殖均有促进作用(P<0.05),外周淋巴结源性exosome的促增殖作用显著大于肠系膜淋巴结源性exosome(P<0.05)。结论肠系膜淋巴结、外周淋巴结均含有组织固有exosome,两种组织来源exosome有蛋白浓度和蛋白种类的差异,且均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促进程度有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OSOME 淋巴 超滤密度梯度离心 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