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动势法测量混合氧离子—电子导电氧化物离子迁移数的理论研究
1
作者 黄悦 莫滢钰 +3 位作者 练文超 邱瑞铭 刘建平 雷励斌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26-933,共8页
混合氧离子-电子导电氧化物材料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电解池(SOECs)中有广泛应用,准确测量其离子迁移数对其应用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电动势(EMF)法是最常用的测量离子迁移数的方法之一,但其测量值仅为材料的表观离子迁移数... 混合氧离子-电子导电氧化物材料在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电解池(SOECs)中有广泛应用,准确测量其离子迁移数对其应用和性能优化具有重要意义。电动势(EMF)法是最常用的测量离子迁移数的方法之一,但其测量值仅为材料的表观离子迁移数t_(i)^(app)。以CeO_(2)基电解质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缺陷分布模型研究了CeO_(2)基电解质膜内离子迁移数的分布情况和不同测试条件对EMF方法测得的t_(i)^(app)的影响,依此判断EMF方法的准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离子迁移数在电解质膜内分布不均匀;在电解质膜较薄时,t_(i)^(app)受电解质膜厚度的影响较大;电解质膜两侧存在较大氧化学势梯度时(P_(O_(2))^(high)/p_(O_(2))^(low)>10^(25)),t_(i)^(app)总体上倾向于电解质在高氧分压侧的离子迁移数,并且随温度的升高和材料电子电导率系数的增大而减小;电解质膜两侧均为还原气氛时(Po_(2)>10^(-20)atm),通过EMF方法测出的t_(i)^(app)倾向于电解质在低氧分压侧的离子迁移数;当电解质膜两侧氧分压都较大时(Po_(2)>10^(-15)atm).,t_(i)^(app)主要反映出电解质在高氧分压侧的离子迁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势法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缺陷分布模型 混合氧离子—电子导电氧化物 离子迁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_(0.6)Sr_(0.4)Co_(1-y)Fe_yO_3钙钛矿复合氧化物的GNP法合成与导电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徐庆 黄端平 +2 位作者 陈文 王皓 袁润章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271-2274,共4页
采用甘氨酸 -硝酸盐 ( GNP)法合成出 La0 .6Sr0 .4Co1-y Fey O3 ( y=0~ 1 .0 )体系复合氧化物 ,对合成产物的结构、烧结性能和导电性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 n( Co) / n( Fe)比的合成粉料中形成菱形六面体钙钛矿结构 ,合成粉... 采用甘氨酸 -硝酸盐 ( GNP)法合成出 La0 .6Sr0 .4Co1-y Fey O3 ( y=0~ 1 .0 )体系复合氧化物 ,对合成产物的结构、烧结性能和导电性进行了表征 .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 n( Co) / n( Fe)比的合成粉料中形成菱形六面体钙钛矿结构 ,合成粉料的颗粒细小均匀 .在室温~ 90 0℃范围内 ,La0 .6Sr0 .4Co O3 ( y=0 )的电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单调降低 ,其它 n( Co) / n( Fe)比的样品电导率随着温度升高到 60 0℃附近时达到最大值 .在低温段 ,La0 .6Sr0 .4Co1-y Fey O3 体系的导电行为符合小极化子导电机制 ,导电活化能随 n( Co) / n( Fe)比的降低而增大 .与常规固相合成法相比 ,甘氨酸 -硝酸盐法制备的 La0 .6Sr0 .4Co1-y Fey O3 具有更高的烧结活性和电导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0.6Sr0.4Co1-yFeyO3 钙钛矿复合氧化物 合成 表征 结构性能 导电性能 甘氨酸-硝酸盐法 电子-离子混合导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辅助沉积掺铝氧化锌透明导电膜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初国强 王子君 +1 位作者 刘星元 王立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35-139,共5页
报道了采用离子辅助电子枪蒸发技术制备优质氧化锌透明导电膜的工艺和结果 ,分析了源掺杂 ,镀膜气氛 ,衬底温度等参数与膜的电导率及透光特性的关系 ,作出了电阻率低达 2× 1 0 - 3Ω· cm,厚为 40 0 nm的膜的方块电阻为 1×... 报道了采用离子辅助电子枪蒸发技术制备优质氧化锌透明导电膜的工艺和结果 ,分析了源掺杂 ,镀膜气氛 ,衬底温度等参数与膜的电导率及透光特性的关系 ,作出了电阻率低达 2× 1 0 - 3Ω· cm,厚为 40 0 nm的膜的方块电阻为 1× 1 0 3Ω/□ ,可见光透过率大于 80 %的优质透明导电膜。实验表明氧离子辅助蒸发可增加氧化锌分子的能量 ,提高其迁移率 ,显著提高薄膜的致密程度 ;氧离子能使分解的锌原子充分氧化 ;离子轰击可平滑薄膜表面。总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锌透明导电 离子辅助蒸发 电子束蒸发 氧化物半导体 电导率 透光特性 源参杂 镀膜气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甲基取代对吡咯啉-N-氧化物类自旋捕捉剂与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加合物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徐英凯 孙健 +3 位作者 刘科 陈中伟 张兴康 刘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732-1734,共3页
The synthesis of a novel α phosphorus containing spin trap, DEPDMPO(5 diethoxy Phosphoryl 2, 5 dimethyl 1 pyrroline \%N\% oxide) and the evaluation of its ability to spin trap the hydroxyl and the superoxide anion ra... The synthesis of a novel α phosphorus containing spin trap, DEPDMPO(5 diethoxy Phosphoryl 2, 5 dimethyl 1 pyrroline \%N\% oxide) and the evaluation of its ability to spin trap the hydroxyl and the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s were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 article. The ability to trap an active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generated in the photo system Ⅱ(PSII)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ir spin adduct of DEPDMPO as well as three previously reported traps DMPO, DEPMPO and M 3PO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ir chemical structures.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2 methyl and \%α\% phosphoryl substituted analogues of DMPO on the stabilities of the corresponding spin adduts were systemat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捕捉剂 电子自旋共振 离子自由基 加合物 稳定性 2-甲基取代对吡咯啉-N-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氧化物掺杂电致变色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坚 林永钟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64-368,共5页
本文论述采用混合氧化物掺杂的新方法 ,对电致变色层和离子导电层分别掺入氧化物和金属 ,使电致变色器件响应速度、增大着色透过率变化等方面的特性得到很大改善 .最后给出实验结果 .
关键词 电致变色 离子导电 混合氧化物 掺杂 着色透过率 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4SiO_4-Li_3VO_4混合导体中导电Li^+离子对电子电导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徐天华 朱云松 +1 位作者 石星军 栾世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77-479,共3页
主要介绍了在不同测试电压下0.4Li4SiO40.6Li3VO4混合导体电子电导率与温度关系的实验结果,提出了导电Li+离子对电子电导的作用机制,并由此解释了实验结果。
关键词 混合导体 导电离子 电子电导 硅酸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离子-电子混合导体透氧膜的发展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方 周会珠 +1 位作者 戴磊 王岭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16,共3页
氧离子-电子混合导体分为单相和双相混合导体两类。本文详细综述了单、双相混合导体透氧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固体氧化燃料电池和CO2高温分解膜反应器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其氧传输机理,对此类材料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 氧离子-电子混合导体分为单相和双相混合导体两类。本文详细综述了单、双相混合导体透氧膜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甲烷部分氧化制合成气、固体氧化燃料电池和CO2高温分解膜反应器中的应用,并阐述了其氧传输机理,对此类材料的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电子 混合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n_(0.6)Sr_(0.4)Fe_(1-χ)Co_χO_(3-δ)的合成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33
8
作者 黄文华 杨建华 +3 位作者 聂怀文 吕之奕 屠恒勇 温廷琏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9-684,共6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n0.6Sr0.4Fe1-χCoχO3-σ(Ln=La,Pr;Nd,Sm和Gd)粉体.对其进行结晶学表征,分析氧含量和失重与温度的关系,并研究了其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Ce0.8Gd0.2O1.9(CGO)电解质...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Ln0.6Sr0.4Fe1-χCoχO3-σ(Ln=La,Pr;Nd,Sm和Gd)粉体.对其进行结晶学表征,分析氧含量和失重与温度的关系,并研究了其电导率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Ce0.8Gd0.2O1.9(CGO)电解质的化学相容性.实验表明,600~800℃;所有样品的电导率均高于100S/cm,其中Nd0.6Sr0.4Co0.8Fe0.2O3-σ的电导率高达600S/cm,并且与CGO电解质都具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阴极材料 Ln0.6Sr0.4Fe1-xCoxO3-δ 合成 性能 表征 离子电子混合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英杰 吴昊 +3 位作者 曾晓苑 李雪 董鹏 肖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0-98,共9页
如今,世界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其中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粗放利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开发一种高效、清洁的煤炭利用技术已经迫在眉睫。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DC-SOFC)作为全固态的能量... 如今,世界能源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其中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粗放利用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开发一种高效、清洁的煤炭利用技术已经迫在眉睫。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Direct carbon solid oxide fuel cell,DC-SOFC)作为全固态的能量转换装置,可以直接采用固体碳作为燃料,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理论上其能量转化效率接近100%。这种全固态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避免液态金属阳极DCFC和复合电解质型DCFC电解液泄漏、腐蚀和由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引起的电池性能衰减等问题。随着SOFC电池技术的迅速发展,DC-SOFC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并有望成为新一代清洁能源技术。然而,由于采用固体电解质和固体碳燃料,DC-SOFC阳极反应过程复杂且影响因素众多,不同的阳极材料在性能上有着不同的表现。对此,国内外研究者为解释其阳极反应机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且不断尝试将各种新型材料用作DC-SOFC的阳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其阳极反应机理做出了合理的推断,在充分发挥DC-SOFC安全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大幅提升了其输出性能。目前,对于DC-SOFC的阳极机理,根据电池中碳燃料引入形式的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理论,且均有合理的实验数据支撑。而已经报道的DC-SOFC阳极材料除了最早的贵金属Pt阳极材料以外,主要有以Ni-YSZ为代表的Ni基复合金属陶瓷阳极材料、以Cu-Ni-YSZ为代表的Cu基复合金属陶瓷阳极材料、以Ag-GDC为代表的Ag基复合金属陶瓷阳极材料及以LST或LSCT为代表的混合离子和电子导体阳极材料(MIECs)。大量研究表明,在金属陶瓷阳极中加入Fe、Sn等具有催化功能的元素能有效增加电池的输出功率,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这些材料虽然在输出性能上表现不一,但是均存在各自的优势,为DC-SOFC的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思路。此外,以现有材料为基础,对阳极结构进行优化,进一步提升电池的输出性能,也为未来的阳极材料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本文系统地总结并分析了DC-SOFC阳极结构特性、反应机理以及各类不同阳极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展望了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材料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DC-SOFC阳极材料的高效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碳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阳极材料 复合金属陶瓷材料 混合离子电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0.9Ca0.1Al1-xGaxO3-δ钙钛矿氧化物的合成和电学化性能 被引量:1
10
作者 向军 卫婷 +3 位作者 刘道明 张淼 王冠洋 伍兴权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117-1122,共6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含少量杂质的四方钙钛矿氧化物陶瓷Sm0.9Ca0.1Al1-xGaxO3-δ(x=0.1-0.5)。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交流复阻抗谱以及氧浓差电池等技术研究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和电输运行为。结果表明:Ca、Ga...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含少量杂质的四方钙钛矿氧化物陶瓷Sm0.9Ca0.1Al1-xGaxO3-δ(x=0.1-0.5)。通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交流复阻抗谱以及氧浓差电池等技术研究样品的物相结构、微观形貌、电化学性能和电输运行为。结果表明:Ca、Ga双掺杂能显著提高样品的电化学性能,其电导率随Ga掺杂量z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x=0.3时达到最大值;在1550℃保温6h制得的Sm0.9Ca0.1Al1-xGaxO3-δ样品的相对密度为95.5%,900℃时的总电导率为1.83S/m:Sm0.9Ca0.1Al1-xGaxO3-δ的In(σT)与T^-1之间近似呈线性,说明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符合Arrhenius定律,总电导活化能为111.09kJ/mol;在空气气氛中,该样品是一个氧离子和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以氧离子导电为主;在测量温度范围内,氧离子迁移数在0.8左右,且随温度升高略微增大;氧离子电导活化能和空穴电导活化能分别为101.08和92.92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0.9Ca0.1Al1-xGaxO3-δ 离子-电子 混合导体 电化学性能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等离子体处理对氧化铟锡表面化学状态影响的ADXPS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宋伟杰 苏树江 +1 位作者 王道元 曹立礼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63-268,共6页
利用变角X射线光电子谱对氧等离子体处理前后氧化铟锡ITO薄膜的表面化学状态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用溶剂清洗之后的ITO薄膜表面存在一层厚度大约为 0 7nm的非导电碳氢化合物污染层。氧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可有效地消除C污染 ,而残存的少... 利用变角X射线光电子谱对氧等离子体处理前后氧化铟锡ITO薄膜的表面化学状态进行了表征。实验发现用溶剂清洗之后的ITO薄膜表面存在一层厚度大约为 0 7nm的非导电碳氢化合物污染层。氧等离子体处理方法可有效地消除C污染 ,而残存的少量污染C被部分氧化形成含羰基和羧基的化学物种。氧等离子体处理不仅提高了约 5 0nm深度范围内的ITO薄膜表层中O的总体含量 ,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膜层中O2 - 离子氧种的含量 ,改变了膜层化学结构 ,使得ITO薄膜表面的导电性能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 变角X射线光电子 氧化 锡薄膜 导电 表面电化学状态 表征 表面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_xCe_(0.8)Y_(0.2)O_(3-α)固体电解质的氧离子导电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仇立干 马桂林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5-668,共4页
BaxCe0.8Y0.2O3-α(x=1.03,1,0.98) solid electrolyte samples show a single phase of orthorhombic perovskite of BaCeO3. The oxide ion conduction and transport number were detected in the temperature of 600~1000℃by elec... BaxCe0.8Y0.2O3-α(x=1.03,1,0.98) solid electrolyte samples show a single phase of orthorhombic perovskite of BaCeO3. The oxide ion conduction and transport number were detected in the temperature of 600~1000℃by electrochemical oxygen permeation (oxygen pumping),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from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cell.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ingredient of Ba and oxide ion conduction was also researched. It was found that these electrolytes exhibited the mixed oxide ionic and electronic hole conduction under the experimental temperature and oxygen gas. The oxide ion transport numbers are 0.1~0.6, which are close to the results of the oxygen concentration cell. They increase as the decrease of Ba content in the s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电解质 离子导电 质子导体 钙钛矿型氧化物 钡铈镱复合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_(2)-FeO高钛渣系高温导电特性及其导电机理
13
作者 胡凯 韦江 +1 位作者 吕学伟 王日昕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5-1141,共7页
采用四电极交流阻抗谱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成分和温度条件下TiO_(2)-FeO二元高钛渣系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和导电机理。结果表明,该渣系电导率随温度升高显著提升,其值为62~171 S/cm,较传统高炉渣(0.1~10 S/cm)高出1~3个数量级。此外,在不同... 采用四电极交流阻抗谱法,系统研究了不同成分和温度条件下TiO_(2)-FeO二元高钛渣系电导率的变化规律和导电机理。结果表明,该渣系电导率随温度升高显著提升,其值为62~171 S/cm,较传统高炉渣(0.1~10 S/cm)高出1~3个数量级。此外,在不同温度下,渣中FeO含量增加,会显著降低高钛渣导电性。在高温熔融状态下,TiO_(2)-FeO二元高钛渣呈现以电子导电为主导的电子-离子混合导电特征,符合半导体特性。XRD分析结果和热力学计算结果均表明,高钛渣凝固后的主要物相为钛铁矿相(FeTiO3)和金红石相(TiO_(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渣 电导率 电子-离子混合导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掺杂氧化铈体系H_(2)/CO电化学反应机理研究进展
14
作者 林梅洁 米烁东 包成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09-224,共16页
应用金属-稀土元素掺杂氧化铈阳极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中低温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掺杂氧化铈自身的混合离子电子导体(MIEC)特性拓展了反应界面,也使得反应机理更为复杂。本文综述了金属-掺杂氧化铈体系H_(2)和CO的电化学氧化反应... 应用金属-稀土元素掺杂氧化铈阳极是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中低温化的重要策略之一。掺杂氧化铈自身的混合离子电子导体(MIEC)特性拓展了反应界面,也使得反应机理更为复杂。本文综述了金属-掺杂氧化铈体系H_(2)和CO的电化学氧化反应机理,指出在H_(2)电化学反应中类Ni/YSZ型H溢出机理占主导地位;对于CO电化学反应,结合在CO催化反应中主要的Marse-van Krevelen(MvK)机制和CO_(2)电化学还原反应逆过程,预测其电荷转移步骤主要发生在氧空位形成和CO_(2)形成反应。在MIEC型反应机理中,H_(2)氧化反应路径的主要区别在于H_(2)解离吸附位点的不同;而CO氧化反应路径根据吸附位点可分为与CeO_(2)晶格氧反应直接生成CO_(2)或者生成碳酸盐中间体,电荷转移步骤为碳酸盐形成和CO_(2)形成反应。综上,H_(2)电化学氧化以H溢出为主,CO电化学氧化的主导反应机理尚不明确,亟待深入研究。本文工作对明晰H_(2)和CO乃至H_(2)/CO混合燃料体系类Ni/YSZ型和MIEC型反应机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化学 氧化 反应机理 混合离子电子导体 Ce基氧化物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l1-xZnxO3-δ的合成、结构和离子导电性
15
作者 向军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F11期277-279,共3页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具有四方钙钛矿结构的混合氧离子导体SmAl1-xZnxO3-δ(x=0,0.03,0.05,0.1)。通过直流四引线法对样品的电导率与温度和氧分压的关系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Zn^2+掺杂显著提高了样品的电导率,与未掺杂的SmA... 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了具有四方钙钛矿结构的混合氧离子导体SmAl1-xZnxO3-δ(x=0,0.03,0.05,0.1)。通过直流四引线法对样品的电导率与温度和氧分压的关系进行了测量。结果表明,Zn^2+掺杂显著提高了样品的电导率,与未掺杂的SmAlO3相比,其电导率提高了3~4个数量级。在所有样品中,SmAl0.95Zn0.05O3-δ的电导率最高,800℃时为3.5×10^-1S/m,活化能为0.43eV。在973-1273K范围内,SmAl1-xZnxO3-δ是一个氧离子和电子空穴的混合导体,但氧离子迁移数(t1)大于0.8,以离子导电为主。随着温度的下降,样品的氧离子迁移数逐渐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导电 混合导体钙钛矿 SmAl1-xZnxO3-δ 固相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导体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孙家骏 丁宇 徐丹 《新能源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9-466,共8页
传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由阴极、阳极和电解质三部分组成。电解质作为SOFC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离子传输的主要通道。开发具有高离子传导性的电解质是使电池获得良好性能的关键。目前电解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离子导体、质子导体和混... 传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由阴极、阳极和电解质三部分组成。电解质作为SOFC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离子传输的主要通道。开发具有高离子传导性的电解质是使电池获得良好性能的关键。目前电解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离子导体、质子导体和混合离子导体三大类。简述了近些年这三类电解质材料的研究进展,综合目前发展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趋势,对未来电解质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离子导体 质子导体 混合离子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Co(0.8)Fe(0.2)O(3-δ)管状非对称陶瓷膜的制备与氧渗透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樊传刚 黄祥贤 +1 位作者 刘卫 陈初升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21-1224,共4页
用共烧法制备了以(SrCo_(0.8)Fe_(0.2)O_(3-δ))_(0.85)(SrSnO_3)_(0.15)(SCF-SS)多孔层为支撑体和SrCo_(0.8)Fe_(0.2)O_(3-δ) (SCF)致密层为顶层膜的管状非对称透氧陶瓷膜;并对其相组成、微形貌以及氧分离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SCF... 用共烧法制备了以(SrCo_(0.8)Fe_(0.2)O_(3-δ))_(0.85)(SrSnO_3)_(0.15)(SCF-SS)多孔层为支撑体和SrCo_(0.8)Fe_(0.2)O_(3-δ) (SCF)致密层为顶层膜的管状非对称透氧陶瓷膜;并对其相组成、微形貌以及氧分离性能进行了表征.研究发现:SCF和SCF-SS之间有较好的兼容性;当共烧温度为1150℃时,获得的非对称陶瓷膜的致密层厚度为50μm,支撑体的显气孔率为19.3%;900和800℃时,非对称膜样品(壁厚1.4mm,外径10.3mm,长度为4.1cm)的氧渗透率分别为1.91和1.01mL·cm^(-2)·min^(-1),分别比同样几何尺寸的SCF对称膜样品高24%和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状非对称陶瓷膜 分离 离子-电子混合导电 钙钛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i_2CuO_4的氧渗透和高温电导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益勋 刘卫 +3 位作者 张国光 彭定坤 丁锦文 陈初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85-589,共5页
通过固相烧结法制备了Bi2 CuO4材料 ,并对其在中高温下的电导性能及氧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Bi2 CuO4在 70 0℃以下时为电子导体 ,而在 70 0℃以上时其离子电导随温度的增加而显著的增加 ,在 780℃左右时与其电子电导相当 ,是... 通过固相烧结法制备了Bi2 CuO4材料 ,并对其在中高温下的电导性能及氧渗透性能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Bi2 CuO4在 70 0℃以下时为电子导体 ,而在 70 0℃以上时其离子电导随温度的增加而显著的增加 ,在 780℃左右时与其电子电导相当 ,是一种较好的氧离子 电子混合导体 .氧渗透测量表明 :在 786℃时 ,厚度为 1 .72mm的样品在上表面氧分压为 0 .2 0 9atm ,下表面氧分压为 0 .0 0 6atm时的氧渗透率达到 5.93×1 0 -8mol/scm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2CuO34 渗透 混合导体 离子迁移数 高温电导性能 无机氧化物材料 氧化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含磷酰基的脂溶性自由基捕捉剂的合成及其ESR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徐英凯 陈中伟 +6 位作者 孙健 刘科 陈巍 施伟 王红梅 张兴康 刘扬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333-335,共3页
Synthesis of a novel α phosphorus containing spin trap, DEPPEPO[5 (diethoxyphosphoryl) 5 phenylethyl 1 pyrroline] N oxide and evaluation of its ability to spin trap the hydroxyl and the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s were... Synthesis of a novel α phosphorus containing spin trap, DEPPEPO[5 (diethoxyphosphoryl) 5 phenylethyl 1 pyrroline] N oxide and evaluation of its ability to spin trap the hydroxyl and the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s were described in the present article. The ability for trapping an active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s generated in the HX/XO system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ir spin adduct of DEPPEPO were analyzed. In addition, the effects of 5 phenylethyl and 5 phenyl substituted analogues of DMPO on the stereochemistry of the corresponding spin adducts were systematically illustra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旋捕捉 电子自旋共振 离子自由基 脂溶性自由基捕捉剂 检测 5-(二乙磷酰基)-5-苯乙基-1-吡咯啉N-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烧绿石型锆酸镧B位掺杂电学性能研究
20
作者 尹自光 彭珍珍 +2 位作者 郭瑞松 李娟 余芬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717-720,共4页
通过固相反应法,用M2O3(M分别为Er、Yb、Sc、Y、Gd)掺杂锆酸镧,研究了La2Zr2-xMxO7-!的电学性能,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试样的微观结构和物相进行了分析,500~1000℃范围内在干氢气、湿氢气和空气气氛下测量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 通过固相反应法,用M2O3(M分别为Er、Yb、Sc、Y、Gd)掺杂锆酸镧,研究了La2Zr2-xMxO7-!的电学性能,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试样的微观结构和物相进行了分析,500~1000℃范围内在干氢气、湿氢气和空气气氛下测量电导率。实验结果表明,随着x的增加电导率也增大,当x=0.4时电导率达最大值,x值继续增加时电导率降低。在掺杂离子中,Yb掺杂的La2Zr2O7具有最大的电导率,700℃质子电导率为0.001S/cm。还研究了烧结时间对电导率的影响,烧结时间越长电导率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酸镧 烧绿石型复合氧化物 质子导体 质子-离子混合导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