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合模态的脑机接口技术应用:神经康复新方向
1
作者 董越 刘可 王涛 《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 2024年第5期41-46,共6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增加,康复医疗领域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机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诊疗手段,为脑卒中等中枢神经受损导致运动失能的患病人群带来了新的希望。与传统康复训练相比,单一模态脑机接口技术具有激活...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增加,康复医疗领域面临着巨大挑战和机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作为一种创新的诊疗手段,为脑卒中等中枢神经受损导致运动失能的患病人群带来了新的希望。与传统康复训练相比,单一模态脑机接口技术具有激活感觉运动皮质、从大脑层面协助病人康复的优势,但单一模态各范式具有各自的局限性。混合模态是近年的研究热点,以两种范式相结合的方式来提升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的运动-视觉混合模态脑机接口技术,该系统在在线实验中的平均分类准确率为86.67%,能够同时诱发运动皮层和视觉皮层的响应,有望成为主动康复、神经重塑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侵入式脑机接口 康复医疗 视觉诱发电位 运动想象 混合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数据混合融合的智慧矿山关键数据优化
2
作者 钟畏丹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82-85,共4页
当前智慧矿山建设面临矿山数据来源多样、结构复杂、形态多变、共享机制缺乏的问题,将矿山关键数据优化融合,对矿山数据存储、分析和标准统一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多模态数据融合常用的方法,明确了基础类、生产类、安全类、管理类4大类智... 当前智慧矿山建设面临矿山数据来源多样、结构复杂、形态多变、共享机制缺乏的问题,将矿山关键数据优化融合,对矿山数据存储、分析和标准统一有重要意义。研究了多模态数据融合常用的方法,明确了基础类、生产类、安全类、管理类4大类智慧矿山关键数据的类型,分析了数据融合优化方法。以瓦斯情况预警为实验对象,通过数据优化实现瓦斯数据的提取和高精度瓦斯预警,利用多模态数据混合融合方法提取瓦斯数据关联性;设计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瓦斯预警数据融合模型;进行数据融合仿真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模糊神经网络与多模态的数据混合融合方法能够较好的应用在瓦斯安全管理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矿山 模态数据混合融合 数据优化 模糊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BCC混合燃烧模态一次火箭对燃烧稳定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潘科玮 何国强 +1 位作者 刘佩进 杨斌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44-548,共5页
通过RBCC三维构型的数值计算,详细研究了一次火箭流量变化对于整个燃烧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RBCC逐级扩张型燃烧室,处于混合燃烧模态时,仅依靠凹腔作为火焰稳定器很难实现整个流场有效的燃烧组织和火焰稳定;一次火箭火焰羽流可以... 通过RBCC三维构型的数值计算,详细研究了一次火箭流量变化对于整个燃烧流场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RBCC逐级扩张型燃烧室,处于混合燃烧模态时,仅依靠凹腔作为火焰稳定器很难实现整个流场有效的燃烧组织和火焰稳定;一次火箭火焰羽流可以为混合燃烧模态提供引导火焰,改变燃烧组织形式,跟凹腔配合实现二次喷注燃料与来流的充分掺混,提高流场的燃烧稳定性能,为实验研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通过RBCC实验研究,也证明了开启小流量一次火箭能够促进整个流场的燃烧稳定,燃烧性能有很明显提高。一次火箭流量还需控制在一定流量范围内,才能既有效提高燃烧室火焰稳定和火焰传播能力,又能够保证进气道的稳定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箭基组合循环 混合燃烧模态 火焰稳定 一次火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传热模态的瞬态热流测试方法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辉 吴东 +3 位作者 朱新新 朱涛 杨凯 程光辉 《实验流体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2-97,共6页
瞬态热流是电弧加热器试验高温流场需要校测的重要参数。针对高热流、强冲刷试验测试环境,根据能量守恒原则,给出了一种基于热容吸热和一维半无限体传热的混合传热模态的瞬态热流测试方法,分析了有效测试时间范围。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 瞬态热流是电弧加热器试验高温流场需要校测的重要参数。针对高热流、强冲刷试验测试环境,根据能量守恒原则,给出了一种基于热容吸热和一维半无限体传热的混合传热模态的瞬态热流测试方法,分析了有效测试时间范围。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新型结构的瞬态热流传感器。结合标定试验,对研制的瞬态热流传感器进行动态响应特性检测和准度校准,并应用于电弧加热器试验环境中。结果表明:该瞬态热流传感器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性能和抗冲刷能力,可以满足电弧加热器试验环境高热流测试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传热模态 瞬态热流 测试方法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ropBlock双模态混合神经网络的无线通信调制识别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岩 石坚 +2 位作者 马圣雨 马柏林 乐光学 《电信科学》 2022年第5期75-86,共12页
自动调制识别作为信号检测和解调的中间步骤,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现有自动调制识别方法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模态混合神经网络(bimodal hybrid neural network,BHNN),该网络利用多个模态中包含的互补增... 自动调制识别作为信号检测和解调的中间步骤,在无线通信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现有自动调制识别方法识别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双模态混合神经网络(bimodal hybrid neural network,BHNN),该网络利用多个模态中包含的互补增益信息来丰富特征维度。将改进的残差网络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并行连接,构建双模态混合神经网络模型,分别提取信号的空间特征与时序特征。引入DropBlock正则化算法,有效抑制网络训练过程中过拟合、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等对识别精度的影响。以双模态数据输入,充分利用信号的空间与时序特征,通过并行连接减少网络深度,加速模型收敛,提高调制信号的识别精度。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采用两种公开数据集对模型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BHNN在两种数据集上识别精度高、稳定性强,在高信噪比下识别精度分别可达89%和93.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制识别 模态混合网络 DropBlock正则化 ResNet BiGR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界面模态混合度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范学领 孙秦 +1 位作者 原梅妮 菊池正纪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共5页
综述了消除复合材料界面裂纹应力奇异性及求解界面模态混合度的主要方法,分析讨论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分析讨论发现:模态混合度表征界面力学性能可以准确地描述界面裂纹尖端处各应变能释放率分量的振荡特性;求解与裂纹扩展长度无... 综述了消除复合材料界面裂纹应力奇异性及求解界面模态混合度的主要方法,分析讨论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分析讨论发现:模态混合度表征界面力学性能可以准确地描述界面裂纹尖端处各应变能释放率分量的振荡特性;求解与裂纹扩展长度无关的各应变能释放率分量及模态混合度是研究复合材料界面裂纹问题的难点;采用混合模态界面力学性能试验方法验证基于正则化长度等求解模态混合度方法的有效性,进而准确预测复合材料分层的发生及扩展是今后研究复合材料界面力学问题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混合 应变能释放率 界面结合强度 复合材料分层 虚裂纹闭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界面裂纹尖端应变能释放率及模态混合度计算 被引量:1
7
作者 范学领 孙秦 菊池正纪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0-213,共4页
为了准确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扩展及疲劳损伤,应用改进的虚裂纹闭合技术计算复合材料分层尖端处应变能释放率及模态混合度。首先介绍了改进的虚裂纹闭合技术,然后将其应用到重合网格法中,求得了分层尖端处总应变能释放率,并提取了各... 为了准确预测复合材料层合板分层扩展及疲劳损伤,应用改进的虚裂纹闭合技术计算复合材料分层尖端处应变能释放率及模态混合度。首先介绍了改进的虚裂纹闭合技术,然后将其应用到重合网格法中,求得了分层尖端处总应变能释放率,并提取了各模态下的应变能释放率分量。最后利用某界面裂纹模型验证了该方法计算应变能释放率、模态混合度及提取应变能释放率分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混合 虚裂纹闭合技术 应变能释放率 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工况下土-结构体系的混合约束模态法 被引量:2
8
作者 姜忻良 张海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83-290,共8页
基于动态子结构法的原理,提出了线性-非线性混合约束模态综合法,对复杂工况下的二维地基土-箱型基础-上部剪力墙结构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动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复杂工况包含了一致黏弹性边界问题和基础与周边土体的高度非线性接触问题。... 基于动态子结构法的原理,提出了线性-非线性混合约束模态综合法,对复杂工况下的二维地基土-箱型基础-上部剪力墙结构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动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复杂工况包含了一致黏弹性边界问题和基础与周边土体的高度非线性接触问题。依据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存在局部非线性的特性,将体系划分为若干个线性和非线性子结构。在动力时程分析中对所有非线性子结构利用自编二次开发程序逐步提取等效特性矩阵,再与经势能判据截断准则减缩过的其他线性子结构组合后进行模态综合处理,推导出含有接触关系的子结构方程与含有一致黏弹性边界的子结构方程,最后形成复杂工况下含有各个子结构的模态综合方程。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约束模态综合法与ANSYS直接计算法求得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水平剪力、弯矩、层间位移角动态响应时程曲线吻合良好,证明线性-非线性混合约束模态综合法是求解复杂工况下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有效可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混合约束模态综合法 一致黏弹性边界 局部非线性 弹塑性刚度矩阵 基础与周边土体接触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混合系统的镇定控制器设计
9
作者 杨根科 吴智铭 孙国基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341-1344,共4页
多模态转移型混合系统有兼顾安全和效率的不同层次上的镇定策略.从离散角度设计的滑动模反映了粗粒度的稳定性,将连续状态空间按需求离散特性划分为区域并关联一项离散指标.滑动模是离散指标组成的流型,被控连续状态轨线将最终滑动... 多模态转移型混合系统有兼顾安全和效率的不同层次上的镇定策略.从离散角度设计的滑动模反映了粗粒度的稳定性,将连续状态空间按需求离散特性划分为区域并关联一项离散指标.滑动模是离散指标组成的流型,被控连续状态轨线将最终滑动到流型“内”.本文从混合角度引入的滑动模兼顾了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的稳定目标,首先构造定性稳定子滑动模,再根据每个模态下的定量目标,构造子连续滑动模,但要求相继子连续滑动模连续,从而得到混合滑动模.混合状态最终将滑动到此流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动模控制 模态混合系统 设计 镇定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模态综合法的动力学原理
10
作者 魏高峰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1期6-8,共3页
在混合界面模态综合法中 ,子结构的节点位移被视为相对于对接界面约束节点的弹性变形和伴随约束节点的牵连运动位移之和。本文进一步从动力学的角度出发 ,阐述了它的正确性。
关键词 混合界面 动力学原理 混合模态综合法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混合式课堂下学术英语听力输出效果研究——以中澳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曦 顾金成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2-160,共9页
近年来课堂模式呈多样化发展,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全英课堂的常态化使得学术英语听力输入呈多渠道、多模态化的特点,但满足学生知识的有效获取和高效输出始终是构建学术听力课堂的核心。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学... 近年来课堂模式呈多样化发展,疫情期间及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全英课堂的常态化使得学术英语听力输入呈多渠道、多模态化的特点,但满足学生知识的有效获取和高效输出始终是构建学术听力课堂的核心。本文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专业学科课程为蓝本,通过观察和实证分析,探究构架在学科课程上的多模态混合式课堂(实时视频授课+线下答疑课+blackboard平台)对学术英语听力输出的促进作用:提高学生的工作记忆水平,改善学生的课堂意义构建,以达到逐步加强学生对学术知识的延时记忆能力,最终提升学生学术英语听力的课堂输出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英语听力 模态混合 记忆水平 意义构建 学术输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模态逻辑的有穷模型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玉 林哲 《逻辑学研究》 CSSCI 2021年第4期37-51,共15页
本文研究了混合模态逻辑的有穷模型性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代数证明论的有穷模型性证明新方法,并用该方法证明了混合时态逻辑K4.t和模态逻辑S5的混合逻辑具有有穷模型性。因此可推导出混合时态逻辑K4.t和模态逻辑S5是可判定的。该结果被... 本文研究了混合模态逻辑的有穷模型性问题,介绍了一种基于代数证明论的有穷模型性证明新方法,并用该方法证明了混合时态逻辑K4.t和模态逻辑S5的混合逻辑具有有穷模型性。因此可推导出混合时态逻辑K4.t和模态逻辑S5是可判定的。该结果被延伸到其他常见的时态逻辑与模态逻辑的混合,时态逻辑之间的混合和模态逻辑之间的混合,并得到它们的有穷模型性证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模态逻辑 有穷模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混合教学模式下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模式设计 被引量:2
13
作者 汪奇文 《教师》 2022年第16期51-53,共3页
目前混合教学已成为研究热点,如何利用混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但将多模态和混合教学综合在一起的研究较少。因此,文章从提高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效果出发,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设计了“雨... 目前混合教学已成为研究热点,如何利用混合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但将多模态和混合教学综合在一起的研究较少。因此,文章从提高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效果出发,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设计了“雨课堂学习平台+课堂+Wewrite/test”多模态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将商务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多模态的输入来实现综合商务英语听说模块、阅读模块、写作模块和翻译模块的任务输出,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文章为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丰富和发展了商务英语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态混合教学模式 综合商务英语 英语综合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TMD与消能减震相结合的混合控制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建中 赵鸿铁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3年第1期136-140,共5页
根据模糊控制理论及抗震结构混合控制理论,利用自行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对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子结构进行调谐控制以实现半主动化,同时在主结构上进行粘弹性阻尼器的优化设置,从而实现结构体系的多模态优化混合控制,最后提出半主动调... 根据模糊控制理论及抗震结构混合控制理论,利用自行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对被动调谐质量阻尼器(PTMD)子结构进行调谐控制以实现半主动化,同时在主结构上进行粘弹性阻尼器的优化设置,从而实现结构体系的多模态优化混合控制,最后提出半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SATMD)与消能减震相结合的混合控制实用设计方法。本文对推动结构混合控制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TMD 半主动调谐质量阻尼器 粘弹性阻尼器 模态优化混合控制 减振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试验/计算混合模型的动力传动装置混合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炳杰 冯慧华 沈建平 《噪声与振动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7-61,共5页
为实现高效率、高精度地进行针对复杂结构的动态分析,从子结构的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了采用试验模态分析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混合仿真的构想,并在Virtual.Lab平台上实现了该方法。以基于试验测试的柴油机模型和基于有限元分析的传动箱模... 为实现高效率、高精度地进行针对复杂结构的动态分析,从子结构的基本思想出发,提出了采用试验模态分析与有限元分析相结合的混合仿真的构想,并在Virtual.Lab平台上实现了该方法。以基于试验测试的柴油机模型和基于有限元分析的传动箱模型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与组合级的动力传动装置有限元计算精度基本一致,但规模和效率却远远优于后者。因而,该方法能用较少的计算次数和较短的时间得到较精确的动特性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柴油机 传动箱 有限元法 模态分析:混合建模与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结构多刚度尺度分析与模态理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丛云跃 康厚军 +1 位作者 郭铁丁 苏潇阳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 2023年第4期15-22,共8页
当前工程结构设计大多基于成熟的线性振动理论,未综合考虑非线性、多尺度等特性的影响,导致各类工程振动问题频发,减振措施失效.首先,本文以质量弹簧系统为例,对系统刚度比和质量比等关键参数开展分析,指出刚度比对系统模态具有显著影响... 当前工程结构设计大多基于成熟的线性振动理论,未综合考虑非线性、多尺度等特性的影响,导致各类工程振动问题频发,减振措施失效.首先,本文以质量弹簧系统为例,对系统刚度比和质量比等关键参数开展分析,指出刚度比对系统模态具有显著影响;再者,简述大跨桥梁动力学研究现状,从系统全局动力学角度,根据非线性动力学分析和有限元分析,提出工程结构多刚度尺度概念,分析并指出多刚度尺度耦合系统的全局模态、局部模态和混合模态基于不同刚度尺度的定义.为建立桥梁全局动力学模型和理论,桥梁非线性动力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结构 多刚度尺度 全局模态 局部模态 混合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点连接二次结构地震响应的研究方法 被引量:9
17
作者 韩淼 秦丽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03年第4期13-17,共5页
首先讨论了目前研究多点连结二次结构地震响应的主要分析方法 ,然后提出采用具有连接区的混合模态综合法来分析隔震、减震二次结构体系的地震响应。该方法可以方便地研究主次结构连接构件阻尼、刚度的变化以及主体结构隔震层刚度。
关键词 多点连结二次结构 混合模态综合法 隔震减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Sb红外焦平面列阵探测器局部分层失效机理研究
18
作者 张江风 田笑含 +1 位作者 张晓玲 孟庆端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91-197,共7页
批量生产中,锑化铟红外焦平面列阵探测器(InSb IRFPAs)局部分层失效现象已成为制约其成品率提升的瓶颈。为探究InSb IRFPAs局部分层诱因,借助内聚力模型,在InSb芯片与底充胶的界面处铺满内聚力单元,优选内聚力模型参数,建立InSb IRFPAs... 批量生产中,锑化铟红外焦平面列阵探测器(InSb IRFPAs)局部分层失效现象已成为制约其成品率提升的瓶颈。为探究InSb IRFPAs局部分层诱因,借助内聚力模型,在InSb芯片与底充胶的界面处铺满内聚力单元,优选内聚力模型参数,建立InSb IRFPAs局部失效分析二维模型。模拟结果得到了实测局部分层分布特征的证实,即:(1)局部分层大多出现在芯片周边区域,涵盖一定宽度;(2)InSb芯片与底充胶之间的界面局部脱开后,逐渐向两侧扩展。为剖析局部分层诱因,系统分析了张开型与滑开型裂纹扩展共同作用下混合模态比取不同值时局部分层分布特征的演化规律,认为当张开型和滑开型裂纹扩展的混合比取4:6时,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高度吻合。至此笔者认为InSb IRFPAs局部分层源于界面法向应力与面内剪切应力的共同作用,属于典型的混合型局部分层模式,其中滑开型局部分层模式占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锑化铟红外焦平面列阵探测器 内聚力模型 局部分层 混合模态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薄板Lamb波相控阵超声检测工艺研究
19
作者 穆晨光 吕晓辉 +1 位作者 边传新 袁伟强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3年第16期94-97,101,共5页
Lamb波适于板型结构的缺陷检测。为探究适合钛合金薄板缺陷超声检测工艺,以某海洋工程结构件用板材为研究对象,通过相控阵技术激发不同角度的lamb波声束,研究表明以40°声束入射时,能够得到最佳化检测结果,其声波传播规律符合常规... Lamb波适于板型结构的缺陷检测。为探究适合钛合金薄板缺陷超声检测工艺,以某海洋工程结构件用板材为研究对象,通过相控阵技术激发不同角度的lamb波声束,研究表明以40°声束入射时,能够得到最佳化检测结果,其声波传播规律符合常规超声检测规律,且缺陷识别距离长;对条形缺陷检测,以5°步进对探头进行移动旋转,当旋转角度大于15°时缺陷不可识别,同时基于相控阵技术激发多模态混合lamb波检测能力优于常规超声。实验证明,采用40°入射的lamb波混合模态相控阵检测工艺,去除前置单模态lamb波提取工作,可有效应用于实际工程应用中的薄板小缺陷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MB波 钛合金薄板 超声检测工艺 相控阵技术 混合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