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锥束CT混合检测样本建模与投影仿真 被引量:4
1
作者 黄魁东 张定华 毛海鹏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366-369,共4页
根据锥束CT仿真原理,设计了仿真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数据模型,提出并实现了混合检测样本的建模方法和装配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射线与混合检测样本求交的一般算法,并给出了一个验证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锥束CT仿真系统具备对多零件、多... 根据锥束CT仿真原理,设计了仿真系统的功能结构和数据模型,提出并实现了混合检测样本的建模方法和装配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射线与混合检测样本求交的一般算法,并给出了一个验证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锥束CT仿真系统具备对多零件、多材质、多类型的混合检测样本进行投影仿真的能力,可以满足面向复杂工业零部件的锥束CT仿真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 混合检测样本 投影仿真 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采用混合检测器的入侵检测系统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大伟 张凤斌 王胜文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36-1139,共4页
传统的基于免疫的入侵检测系统采用低级别的二进制检测器,妨碍了有意义的知识提取,对Nonself空间的覆盖也不完备。对二进制Self集的确定和有效检测器的生成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了实值否定选择算法,加入了实值检测器,构成混合检测器集合... 传统的基于免疫的入侵检测系统采用低级别的二进制检测器,妨碍了有意义的知识提取,对Nonself空间的覆盖也不完备。对二进制Self集的确定和有效检测器的生成方法进行了改进,研究了实值否定选择算法,加入了实值检测器,构成混合检测器集合,在检测阶段对会话和数据包同时进行异常检测。实验结果ROC曲线表明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低的误报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免疫 入侵检测 否定选择算法 混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纤陀螺信号混合检测方法研究
3
作者 叶炜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3期257-260,共4页
详细分析了光纤陀螺开环和闭环检测方法的利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混合检测方法较好地吸收 了前者的优点,简化了系统结构,使系统具有低漂移、高灵敏度、大动态范围和低刻度因子线性误差.
关键词 光纤陀螺 混合检测 信号检测 闭环检测 开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网阻抗自适应的混合式孤岛检测方法
4
作者 张成玉 戴海平 +3 位作者 黄瑶瑶 蔡慧 李灵至 邹国平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58,共8页
针对并网逆变器存在的孤岛效应,提出一种电网阻抗自适应的混合式孤岛检测方法。首先,采用被动法与主动法结合的混合式孤岛检测方法,基于分布式发电系统进行分析。其中被动法采用电压不平衡法,主动法采用零序电压正反馈法,主动法仅在被... 针对并网逆变器存在的孤岛效应,提出一种电网阻抗自适应的混合式孤岛检测方法。首先,采用被动法与主动法结合的混合式孤岛检测方法,基于分布式发电系统进行分析。其中被动法采用电压不平衡法,主动法采用零序电压正反馈法,主动法仅在被动法怀疑发生孤岛时启动,以避免因主动法导致的电能质量下降。其次,采用电压不平衡法,通过理论推导获得被动法设定阈值与电网阻抗的关联式,通过谐波注入法检测电网阻抗,从而有效解决被动法阈值设定困难的问题。最后通过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抗干扰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不同电网情况以及不同本地负载均能有效检测,对于电网电压波动的情况也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网逆变器 电网阻抗 混合式孤岛检测 谐波注入法 阈值设定 被动法 主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阻变化率和有功功率的混合孤岛检测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高淑萍 郭芳宾 +1 位作者 邵美阳 韩寅峰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24-332,共9页
为解决传统检测方法阈值设置困难、对电能质量影响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阻变化率和有功功率扰动相结合的混合孤岛检测方法。电阻变化率作为被动方法,该特征量在孤岛后可快速响应,有功功率扰动模块仅在被动方法怀疑孤岛时开启,自适应... 为解决传统检测方法阈值设置困难、对电能质量影响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阻变化率和有功功率扰动相结合的混合孤岛检测方法。电阻变化率作为被动方法,该特征量在孤岛后可快速响应,有功功率扰动模块仅在被动方法怀疑孤岛时开启,自适应注入能使公共耦合点电压越限的最小有功功率。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正确地检测出孤岛,即便在非孤岛情况下也不会发生误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 故障检测 电能质量 混合孤岛检测方法 有功功率扰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果蝇优化算法的虚拟现实碰撞检测
6
作者 王大虎 张艳伟 +1 位作者 侯伟华 张新科 《印刷与数字媒体技术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6-134,共9页
为了解决虚拟现实场景中碰撞检测性能不高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包围盒与果蝇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碰撞检测技术。首先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包围盒将物体进行包围,当检测到A、B物体生成的包围盒发生重叠,则完成包围盒碰撞检测;根据包围... 为了解决虚拟现实场景中碰撞检测性能不高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包围盒与果蝇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混合碰撞检测技术。首先根据物体的形状选择合适的包围盒将物体进行包围,当检测到A、B物体生成的包围盒发生重叠,则完成包围盒碰撞检测;根据包围盒交叉空间对待检测物体进行特征点提取,根据提取的特征点进行果蝇种群的构建;然后以待检测物体的同类特征距离的倒数作为果蝇群体的实物浓度适应度函数,通过果蝇优化算法迭代,选择出最小特征距离;根据最小特征距离与设定的阈值进行对比,判断待检测的物体是否发生碰撞,实现待检测物体的混合碰撞检测。结果表明,通过设置果蝇的个体搜索步长,可以大大提高碰撞检测的精度。与虚拟现实中常用的碰撞检测技术相比,该算法的碰撞检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包围盒 果蝇优化算法 混合碰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绝缘介质C_(6)F_(12)O混合气体FTIR检测技术研究
7
作者 KWAME B B 王毅 +3 位作者 田双双 张晓星 黄佳辰 邹怡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6-134,共9页
环保绝缘介质C_(6)F_(12)O混合气体具有应用于中低压设备的潜力,因此C_(6)F_(12)O混合气体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基于红外吸收光谱提出了C_(6)F_(12)O混合气体定性定量检测技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C_(6)F_(12)O... 环保绝缘介质C_(6)F_(12)O混合气体具有应用于中低压设备的潜力,因此C_(6)F_(12)O混合气体检测技术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基于红外吸收光谱提出了C_(6)F_(12)O混合气体定性定量检测技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C_(6)F_(12)O分子进行结构优化,仿真计算其振动频谱,与实验检测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对体积分数标定模型的波段和特征量的选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提出C_(6)F_(12)O混合气体相关绝缘设备的混合比和微量体积分数检测方案。结果表明,红外光谱的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不同体积分数的吸收峰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利用峰值作为特征值比峰面积建立的体积分数标定模型准确性和稳定性强。混合比检测时,以3 500~3 567 cm^(-1)波段的峰值作特征量建立模型的拟合度为0.999 57,检测误差在2%以内;微量检测时,以1 750~1 820 cm^(-1)波段的峰值作特征量建立模型的拟合度高达0.999 97,检测误差小于3.8%,建立的体积分数标定模型的稳定性、准确性较好。文中研究结果提供实验和仿真的C_(6)F_(12)O红外光谱信息,为C_(6)F_(12)O型气体绝缘设备提供FTIR检测技术,为C_(6)F_(12)O混合气体绝缘设备的混合比和微量体积分数检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_(6)F_(12)O混合气体 红外光谱 FTIR 混合检测 微量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N-Attention技术的混合气体高精度检测研究
8
作者 权浩 孙建海 +3 位作者 周天烨 牛致远 陈婷婷 马天军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88,共5页
针对电池热失控时释放的气体(氢气、乙烯、一氧化碳和VOC气体)在线监测,采用传感器阵列并结合算法模型来提高检测效果。为了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引入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卷积网络(TCN-Attention)的混合气体检测算法模型。通过设... 针对电池热失控时释放的气体(氢气、乙烯、一氧化碳和VOC气体)在线监测,采用传感器阵列并结合算法模型来提高检测效果。为了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引入注意力机制的时间卷积网络(TCN-Attention)的混合气体检测算法模型。通过设计对比实验,采用的TCN-Attention气体检测模型相较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时间卷积网络(TCN)模型,对气体体积分数预测的准确率分别提高了10.51%和6.84%。该模型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646和0.1166,文中模型适用于混合气体高精度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体检测 时间卷积网络 注意力机制 预测算法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Snort规则和神经网络的混合入侵检测模型 被引量:1
9
作者 刘明 高玉琢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A01期110-115,共6页
当前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技术基本可以分为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两种,针对其在误报率和漏报率方面的不足,结合两种检测技术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混合型入侵检测方案。先通过模式匹配算法对数据包进行初级检测和数据分流,然后将可疑数据送报高... 当前入侵检测系统的主要技术基本可以分为误用检测和异常检测两种,针对其在误报率和漏报率方面的不足,结合两种检测技术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混合型入侵检测方案。先通过模式匹配算法对数据包进行初级检测和数据分流,然后将可疑数据送报高级检测引擎进行智能检测,再将结果反馈给初级检测引擎;相对单一的入侵检测技术,本模型提高了入侵检测系统的检测效率和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混合检测 误报率 漏报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RT-PCR检测血清混合样品在BVDV清除计划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凯 邵晓磊 马翀 《中国奶牛》 2011年第10期5-8,共4页
利用一步法RT-PCR对58份BVDV抗原阳性血清进行检测。试验证明,对OD450=0.3的标准血清,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5μL/头,血清混合检测时至少可将60份OD450>0.3的阳性血清等量混合。此外,RT-PCR与ELISA-Ag联合使用时,数学推导证明当混合... 利用一步法RT-PCR对58份BVDV抗原阳性血清进行检测。试验证明,对OD450=0.3的标准血清,该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为5μL/头,血清混合检测时至少可将60份OD450>0.3的阳性血清等量混合。此外,RT-PCR与ELISA-Ag联合使用时,数学推导证明当混合样品为10~30个/份时,BVDV清除计划检测成本最低,相比单独使用ELISA-Ag,成本至少下降70%。综上,本试验确立的一步法RT-PCR灵敏度高,特异性好,联合ELISA-Ag使用,可大幅降低BVDV清除计划的检测成本,故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法RT-PCR 血清混合检测 BVDV清除计划 抗原捕获ELISAELISA-Ag 最佳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红外光谱技术的混合气体检测系统概述 被引量:12
11
作者 党敬民 付丽 +4 位作者 闫紫徽 郑传涛 常玉春 陈晨 王一丁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851-2857,共7页
为了给从事红外混合气体检测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针对红外混合气体检测系统中的光学复用结构以及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评述。目前,以量子级联激光器(QCL)、带间级联激光器(ICL)为代表的相干光源已逐渐取代热辐射红外光源... 为了给从事红外混合气体检测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针对红外混合气体检测系统中的光学复用结构以及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评述。目前,以量子级联激光器(QCL)、带间级联激光器(ICL)为代表的相干光源已逐渐取代热辐射红外光源、红外发光二极管(LED)等传统非相干光源,成为红外混合气体检测中的主流光源。相应地,具有超高探测度和极短响应时间的红外光探测器也逐渐超越以往的红外热探测器,占据红外探测器领域的主导地位。基于"复用思想"的光学复用结构则是红外混合气体检测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单光源复用检测结构和多光源复用检测结构。其中,单光源复用检测结构以其体积小、集成度高等优点成为构建便携式混合气体检测系统的重要选择;而多光源复用检测结构是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波分复用等思想的具体化,并凭借其较宽的光谱覆盖范围、较高的光谱分辨率等优势成为当前混合气体检测系统中的主导结构。应用于红外混合气体检测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非分光红外(NDIR)光谱技术、波长/频率调制光谱技术、腔增强光谱技术以及光声光谱技术等。研究人员可通过对红外混合气体检测系统各组成部分充分了解后,设计出实用的红外混合气体检测系统,对工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混合气体检测 红外光源 光学复用结构 红外光谱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入侵检测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 被引量:9
12
作者 尹才荣 叶震 +1 位作者 单国华 赵晓峰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9-72,共4页
总结了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的优缺点,结合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提出了基于混合入侵检测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对于同一行为,异常检测结果和误用检测结果不总是一样的,跟踪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异常检测结果与误用检测结果不完全相同... 总结了异常检测和误用检测的优缺点,结合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提出了基于混合入侵检测技术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模型。对于同一行为,异常检测结果和误用检测结果不总是一样的,跟踪算法有效地解决了异常检测结果与误用检测结果不完全相同的问题;采用了数据挖掘方法建立正常行为轮廓库,并采用了全序列比较法和相关函数法实现异常检测引擎;提出的模型较基于单一入侵检测技术的模型相比,具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行为轮廓 跟踪 相似度 混合入侵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网混合式孤岛检测及运行模式切换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明锐 王俊凯 +1 位作者 王佳莹 韦莉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共8页
孤岛运行是微网稳定控制的核心内容,而非计划孤岛检测是微网在故障解列时转入稳定孤岛运行的前提条件。提出一种基于电压-相角下垂控制的混合式孤岛检测方法。结合被动式的过/欠频、过/欠压检测法和基于正反馈的主动式孤岛检测法,实时... 孤岛运行是微网稳定控制的核心内容,而非计划孤岛检测是微网在故障解列时转入稳定孤岛运行的前提条件。提出一种基于电压-相角下垂控制的混合式孤岛检测方法。结合被动式的过/欠频、过/欠压检测法和基于正反馈的主动式孤岛检测法,实时感知非计划孤岛。通过负荷调度,快速实现网内功率平衡,保证网内负荷的供电连续性。在Matlab/Simulink中搭建微网系统模型,通过多复杂工况对所提方法进行仿真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 下垂控制 混合式孤岛检测 功率调节 模式切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检测混合气体组分浓度的线性方法与原理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正勇 徐定钧 于震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9-182,共4页
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的交叉敏感特性给混合气体各组分浓度的定量检测带来了困难。基于传感器的灵敏度与被测气体浓度呈对数线性关系,同一传感器对不同被测气体具有不同的灵敏度,不同传感器对同一气体具有不同的敏感特性,描述了采用多... 金属氧化物气体传感器的交叉敏感特性给混合气体各组分浓度的定量检测带来了困难。基于传感器的灵敏度与被测气体浓度呈对数线性关系,同一传感器对不同被测气体具有不同的灵敏度,不同传感器对同一气体具有不同的敏感特性,描述了采用多个传感器检测混合气体各组分浓度的线性原理与方法,并介绍了识别未知多组分混合气体中某一组分浓度的方法。分析结果表明,在传感器有效测试浓度范围内,有n种组分的混合气体各组分的浓度的对数等于n×n的指数矩阵乘以n×1的指前系数与传感器的输出的函数的对数矩阵。实验结果显示,对混合气体各组分浓度检测的相对误差小于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气体检测 金属氧化物 敏感特性 多传感器 指数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交替加权残差约束四线性分解的不同盐度条件下混合油液检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孔德明 董瑞 +1 位作者 崔耀耀 王书涛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769-1774,共6页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石油在被人们开采、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泄漏,泄漏的石油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在石油泄漏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而其前提是能够准确识别石... 石油作为一种重要的化石能源,是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石油在被人们开采、使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泄漏,泄漏的石油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威胁。因此,在石油泄漏后需要及时对其进行处理,而其前提是能够准确识别石油种类。由于石油中多种物质具有荧光特性,因此应用荧光光谱法可对石油进行有效检测。但石油所含组分较多,使得其光谱信息重叠严重,识别困难。而三阶校正方法具有"三阶优势",可以分辨高共线性、高噪声水平下的数据。其中,三阶校正中的交替加权残差约束四线性分解(AWRCQLD)算法具有收敛速度快、对组分数不敏感等优点;因此,利用三维荧光光谱技术结合AWRCQLD算法,对混合油液进行检测。首先,配制3种盐度条件下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溶剂;并在每种盐度条件下分别将航空煤油和润滑油按照不同浓度比混合,最终得到24个校正样本和9个预测样本。然后,使用FLS920荧光光谱仪对实验样本进行光谱数据采集。其次,使用扣除空白法去除光谱中的散射,并通过核一致诊断法判断混合油中的组分数。最后,用AWRCQLD算法对四维光谱矩阵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在0~20盐度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增加,航空煤油的荧光强度先减小后增大,润滑油的荧光强度先增大后减小;混合油解析光谱曲线分别与航空煤油及润滑油的实际光谱曲线重合度良好;经AWRCQLD算法解析后得到的航空煤油的回收率范围为100.2%~109%,均方根误差为0.0021 mg·mL^-1;润滑油的回收率范围为91.8%~109.3%,均方根误差为0.0048 mg·mL^-1。通过引入盐度作为新一维度的数据,从而将三维光谱数据阵扩展到相应的四维光谱数据阵。并利用AWRCQLD算法对四维光谱数据阵进行了解析,实现了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对混合油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同时,为不同盐度条件下的混合油液检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AWRCQLD 海水盐度 混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光谱的C_4F_7N/CO_2混合气体混合比检测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晓星 张引 +3 位作者 傅明利 李祎 刘畅 卓然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034-1039,共6页
C_4F_7N/CO_2混合气体是一种新型环保绝缘介质,具有替代SF_6的潜力,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与其中C_4F_7N占比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快速准确地进行混合气体混合比检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目前尚未有关... C_4F_7N/CO_2混合气体是一种新型环保绝缘介质,具有替代SF_6的潜力,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C_4F_7N/CO_2混合气体的绝缘性能与其中C_4F_7N占比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快速准确地进行混合气体混合比检测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目前尚未有关于混合气体混合比快速检测方法的相关报道。基于紫外光谱技术搭建了C_4F_7N气体分析平台,对C_4F_7N的紫外吸收光谱特性进行了实验分析,获取了C_4F_7N气体在185~210 nm的紫外光谱信息,利用此波段的紫外光谱信息确定了未知混合比气体的反演算法,最终实现了C_4F_7N/CO_2混合气体混合比的快速检测。研究发现C_4F_7N在185~210 nm存在明显的吸收峰;在C_4F_7N/CO_2混合气体常规应用混合比范围内(4%~10%),混合比反演曲线的拟合优度R^2高达0.999 9,混合比反演误差不超过0.88%。相关研究成果为C_4F_7N/CO_2混合气体绝缘设备混合比在线监测提供了优良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绝缘介质 C4F7N/CO2 紫外光谱特性 混合检测 快速分析 在线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及BP神经网络的混合孤岛检测方法 被引量:5
17
作者 余运俊 衷国瑛 +2 位作者 万晓凤 辛建波 夏永洪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01-706,共6页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及BP神经网络的混合光伏孤岛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遗传算法优化了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有效改进了BP神经网络局部最优的缺点。通过对其检测机理和在Matlab/Simulink实验结果的分析,该方法检测盲区更小,...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及BP神经网络的混合光伏孤岛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遗传算法优化了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和阈值,有效改进了BP神经网络局部最优的缺点。通过对其检测机理和在Matlab/Simulink实验结果的分析,该方法检测盲区更小,不影响系统电能质量,检测速度更快,误判率低。在DSP中进行了该算法的软硬件实现,实验结果验证了这种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P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混合孤岛检测方法 检测盲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基于规范的混合入侵检测方法
18
作者 慕巍 宋华 戴一奇 《计算机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32-134,230,共4页
引入了一种基于规范的处理网络数据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改进与扩展。通过构建状态机并从其中提取出相关信息,不仅可以同时兼顾基于误用和基于异常的两种检测方法,而且使得它们获得了更好的检测效果。文章通过林肯实验室公布的实验数据... 引入了一种基于规范的处理网络数据的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改进与扩展。通过构建状态机并从其中提取出相关信息,不仅可以同时兼顾基于误用和基于异常的两种检测方法,而且使得它们获得了更好的检测效果。文章通过林肯实验室公布的实验数据对这种方法进行了验证和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检测 规范状态机 混合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包围盒和空间分割的混合碰撞检测算法 被引量:16
19
作者 沈学利 吴琼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2012年第6期256-258,共3页
针对碰撞检测算法实时性较差的缺陷,提出基于层次包围盒和空间分割的混合碰撞检测算法。该算法采用构造对象的AABB包围盒,快速排除不可能相交的对象进行空间分割,实现虚拟环境对象的碰撞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的Rapid算法对比,该算... 针对碰撞检测算法实时性较差的缺陷,提出基于层次包围盒和空间分割的混合碰撞检测算法。该算法采用构造对象的AABB包围盒,快速排除不可能相交的对象进行空间分割,实现虚拟环境对象的碰撞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与经典的Rapid算法对比,该算法能够节省检测时间,提高碰撞检测的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包围盒 空间分割 混合碰撞检测 AABB包围盒 Rapid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荧光光谱结合交替加权残差约束四线性分解算法对石油类混合油液的检测 被引量:5
20
作者 孔德明 张春祥 +3 位作者 崔耀耀 李雨蒙 王书涛 史慧超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129-3135,共7页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针对混合油液的快速、准确检测成为鉴别溢油来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石油类物质一般由具有较强荧光特性的芳香烃成分及其衍生物组成,荧... 石油作为重要的能源和工业原料,在造福人类社会的同时,其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因此针对混合油液的快速、准确检测成为鉴别溢油来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石油类物质一般由具有较强荧光特性的芳香烃成分及其衍生物组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以其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和受风化影响程度小等优点成为了混合油液检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并与二阶校正和三阶校正的各类算法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成分鉴别和浓度预测效果。但二阶校正算法普遍存在对噪声的容忍能力弱和对组分数敏感、收敛速度慢等不足,限制了在实际混合油液检测中的应用。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将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和交替加权残差约束四线性分解(AWRCQLD)算法相结合,提出一种用于混合油液检测的新方法。首先以乙醇作为溶剂,将航空煤油和润滑油按不同浓度比配制7个校正样本、4个预测样本和3个空白样本;然后利用FLS920荧光光谱仪采集拟进行成分检测的混合油液在不同实验温度条件下共42个样本的荧光光谱数据,并通过空白扣除的方法消除散射的干扰;再利用核一致诊断法和残差分析法估计出最佳的组分数;最后分别利用AWRCQLD算法、4阶平行因子(4-PARAFAC)算法和二阶校正算法解析样本的荧光光谱数据,做出混合油液样本的定性鉴别和定量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经AWRCQLD算法解析后得到的航空煤油预测样本的回收率为96.7%~102.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15mg·mL^-1;润滑油预测样本的回收率为96.9%~101.7%、预测均方根误差为0.009mg·mL^-1;在不同实验温度条件构建的四维响应数阵能够更为准确地测定出航空煤油和润滑油的组分浓度,其回收率更高和预测均方根误差更小,满足准确定量分析的要求;AWRCQLD算法在航空煤油和润滑油样本的荧光光谱严重重叠的情况下,较之二阶校正算法和4-PARAFAC算法,AWRCQLD算法更能够体现出三阶校正算法所具有的优势,综合预测能力更强,达到了对混合油液进行快速检测的目的。该研究提供了一种不依赖于“物理和化学分离”的快速、准确的对混合油液进行检测的“数学分离”方法,为石油类混合油液检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光谱 三阶校正 交替加权残差约束四线性分解 混合油液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