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铁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
1
作者 何知明 李英铭 +1 位作者 张莹 施洲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9-116,150,共9页
为优化高速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使其便于施工且受力合理,依托主跨335 m的汉巴南铁路嘉陵江大桥开展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将原结合段前承压板及钢格室优化为钢锚室并缩短钢混黏结段长度,提出优化构造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研... 为优化高速铁路混合梁钢-混结合段构造,使其便于施工且受力合理,依托主跨335 m的汉巴南铁路嘉陵江大桥开展结合段构造优化研究。将原结合段前承压板及钢格室优化为钢锚室并缩短钢混黏结段长度,提出优化构造方案;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结合段结构优化前后应力分布规律和传力特性。结果表明:优化前后钢-混结合段在最大正、负弯矩工况下应力沿纵向分布规律基本相似,原结合段前承压板传力作用并不显著;除部分应力集中点外,优化前后结合段应力差异并不显著,均小于17%。两种工况下,优化前后钢-混结合段均以承压板的直接承压为主要传力路径(R1),传递62.72%~66.65%钢梁轴力至混凝土;原结合段顶底板及腹板通过剪力钉传力(R2)、PBL钢板及PBL剪力键传力(R3)分别传递19.79%/22.54%、13.56%/12.68%的钢梁轴力,传力相对均匀;优化后结合段通过R3路径仅传递6%左右钢梁轴力至混凝土,R2路径传力比显著高于R3路径。优化后结合段在保证合理受力的条件下缩减了结合段的长度,有效降低施工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构造优化 有限元分析 受力特性 传力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研究
2
作者 周宏慧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5-92,共8页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布置及受力存在不对称性,为合理确定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以阜淮高铁主跨230 m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钢混结合段位置选择、力学性能分析及构造参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 高速铁路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布置及受力存在不对称性,为合理确定钢混结合段设计构造参数,以阜淮高铁主跨230 m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为背景,借助有限元分析软件,开展钢混结合段位置选择、力学性能分析及构造参数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小里程侧钢-混分界点位于低塔往跨中方向16.75 m处,大里程侧钢-混分界点位于辅助墩往主塔方向13.25 m处时,主梁受力合理,施工条件适宜,对航道影响较小,主梁整体运营状态线型及影响行车长波不平顺满足规范要求;钢混结合段各构件应力分布均匀,主梁刚度过渡平顺,静力性能良好,总体构造设计合理,能够满足混凝土梁与钢梁间平稳传力需求;承压板厚度为50~80 mm时其应力水平及疲劳问题均能得到有效控制;剪力连接件抗剪刚度适度增加能有效改善承压板受力;纵向加劲板厚度为24 mm时,既能为承压板提供足够刚度贡献,也能控制应力集中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高低塔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力学性能 构造参数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梁斜拉桥微膨胀UHPC灌注钢混结合段的时变效应 被引量:2
3
作者 谭星宇 刘路明 +2 位作者 方志 洪金圣 杨灿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9-720,共12页
为明确微膨胀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灌注材料的收缩徐变对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长期性能的影响,以湖北武穴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开展材性试验与结构反应实测。基于一种全桥杆系+局部空间网格的多... 为明确微膨胀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Performance Concrete,UHPC)灌注材料的收缩徐变对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长期性能的影响,以湖北武穴长江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开展材性试验与结构反应实测。基于一种全桥杆系+局部空间网格的多尺度有限元建模方法,对不同灌注材料收缩徐变下钢混结合段的时变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实桥所采用的微膨胀UHPC在测试龄期内膨胀应变呈现出先增后减且始终保持膨胀的趋势,在约5 d龄期时达到最大膨胀应变292.6με,至1 080 d时为83.8με;徐变系数在前50 d龄期内增长较快,至1 080 d时为1.63。灌注材料的收缩可在结合段内部产生显著的次应力,表现为内填混凝土的拉应力和钢格室的压应力;徐变则会导致混凝土应力松弛而使一部分恒载压应力向钢结构转移。运营20 a后,钢混结合段内填普通混凝土存在较高的开裂风险。未作收缩控制的普通UHPC虽亦出现拉应力,但未超过其抗拉强度,抗裂安全系数仍可达到1.5以上。而微膨胀UHPC处于受压状态,不存在开裂问题。微膨胀UHPC的应用,既可改善内填混凝土的抗裂性能,又有助于常规钢混结合段的结构优化,大幅减少材料用量和结构自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 微膨胀混凝土 收缩 徐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CRTSⅢ型无砟轨道快速施工关键技术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忠宇 《世界桥梁》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0-55,共6页
为提高大跨度铁路桥梁CRTSⅢ型无砟轨道的施工工效,以(30+46+300+97+62.395)m高低混凝土塔混合梁斜拉桥——湖杭铁路富春江特大桥主桥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工效更高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快速施工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温度、桥面荷... 为提高大跨度铁路桥梁CRTSⅢ型无砟轨道的施工工效,以(30+46+300+97+62.395)m高低混凝土塔混合梁斜拉桥——湖杭铁路富春江特大桥主桥为背景,提出了一种工效更高的CRTSⅢ型无砟轨道快速施工方案。该方案综合考虑施工过程中温度、桥面荷载对桥面线形的影响,针对类似工程CRTSⅢ型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CPⅢ控制点需多次测定、线形控制方式对工期影响较大的局限性,采用在每个底座板放样断面的桥面两侧埋设测钉作为线形观测点,以测点与放样点间高差为控制指标进行放样;基于防撞墙等附属设施施工前、后的桥面线形实测数据对有限元计算模型进行刚度修正,结合CRTSⅢ型无砟轨道的构造特点,采用刚度修正后的有限元模型计算施工预拱度以控制桥面线形。富春江特大桥主桥采用该CRTSⅢ型无砟轨道快速施工方案实际节省工期20 d,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达到了提高工效、节省工期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混合梁斜拉桥 CRTSⅢ型无砟轨道 线形控制 施工优化 施工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静力行为 被引量:33
5
作者 李小珍 肖林 +1 位作者 黄玲 卫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82,共8页
为了解混合梁斜拉桥中主梁钢-混结合段的力学行为,按照相似原则设计了厦门马新大桥主梁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缩尺试验模型,对试验模型分别按照设计荷载和1.7倍设计荷载进行加载,测试试验模型的控制断面和主要构件的应力、变形随加载历程的... 为了解混合梁斜拉桥中主梁钢-混结合段的力学行为,按照相似原则设计了厦门马新大桥主梁钢-混凝土结合段的缩尺试验模型,对试验模型分别按照设计荷载和1.7倍设计荷载进行加载,测试试验模型的控制断面和主要构件的应力、变形随加载历程的变化,并结合数值分析对钢-混结合段的传力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结合段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及PBL键贯穿钢筋的应力水平较低,结合段具有较强的安全储备;钢箱与混凝土之间相对滑移量较小,钢箱与混凝土之间共同受力工作性能良好,钢结构荷载被比较顺畅地传递到混凝土结构;钢-混结合段传力构件荷载分配合理,设置PBL剪力键的有格室后承压板构造是一种合理的钢-混结合段结构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PBL剪力键 受力行为 模型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传力及疲劳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周阳 蒲黔辉 +1 位作者 施洲 刘振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7-83,共7页
为了解大跨度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传力和疲劳性能,根据应力等效原则设计制作了结合段局部足尺模型,进行了疲劳验证加载和疲劳破坏加载,测试了疲劳加载过程中结合段钢箱梁及剪力钉的应力变化情况。同时,通过考虑钢和混凝土之... 为了解大跨度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的传力和疲劳性能,根据应力等效原则设计制作了结合段局部足尺模型,进行了疲劳验证加载和疲劳破坏加载,测试了疲劳加载过程中结合段钢箱梁及剪力钉的应力变化情况。同时,通过考虑钢和混凝土之间不同的摩擦系数,对摩擦力在结构剪力传递中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接触分析,摩擦系数分别取0.1和0.6时,钢梁纵向应力计算值偏差在0.5%以内,说明在疲劳荷载作用下结构弹性受力时,钢和混凝土之间的摩擦力对剪力传递贡献较小;200万次疲劳验证试验过程中,结合段整体应力水平较低,各测点应力基本保持不变,结构传力安全可靠,具有良好的疲劳性能;100万次的疲劳破坏试验后,钢结构和剪力钉部分测点应力明显增大,结合段钢和混凝土出现黏结滑移现象,尤其在顶板位置,但结构整体稳定性良好,仍具有一定的疲劳安全储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疲劳模型试验 传力机理 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双目标控制施工监控体系 被引量:15
7
作者 谢明志 杨永清 +3 位作者 卜一之 赵灿晖 张克跃 王学伟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4-252,321,共10页
为确保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施工监控的高效性、高精度以及安全性,以鄂东大桥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数值计算,在充分考虑结构非线性效应,并结合现场实际及工程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特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监控理念、监控方法... 为确保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施工监控的高效性、高精度以及安全性,以鄂东大桥为背景,通过理论分析、有限元数值计算,在充分考虑结构非线性效应,并结合现场实际及工程面临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特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施工监控理念、监控方法及监控内容研究,构建了适用于该复杂结构的监控体系.首先,根据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控制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基于几何控制理论,构建了双目标监控体系;其次,根据双目标控制系统关键问题,重点针对初始无应力状态量的确定、关键构件计算分析、制造浇筑及安装控制、施工期安全稳定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得到了其计算分析及安装控制方法;最后,利用建立的监控体系,对鄂东桥进行了全过程控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监控系统,制造阶段误差梁顶最大为16 mm,轴线误差2.7 mm,累计梁长误差10.8 mm;非线性稳定安全系数最小2.5,满足要求;边跨混凝土线形最大误差11 mm,中跨钢箱梁最大误差157 mm;塔偏相对误差为L/12 434,混凝土梁单根拉索索力最大误差为4.50%,钢梁索力最大为6.30%,全桥应力合理,监控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混合梁斜拉桥 几何控制 双目标控制 特大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参数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36
8
作者 李忠三 雷俊卿 颜东煌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11,共6页
为了提高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控制精度,通过计算比较梁重、斜拉索张拉力、斜拉索的刚度等设计参数在成桥时对主梁挠度、主梁应力和索力的影响程度,分析了各设计参数的敏感性.计算结果表明,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主要设计参数有梁重和... 为了提高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施工控制精度,通过计算比较梁重、斜拉索张拉力、斜拉索的刚度等设计参数在成桥时对主梁挠度、主梁应力和索力的影响程度,分析了各设计参数的敏感性.计算结果表明,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主要设计参数有梁重和拉索张拉力,而索的刚度对成桥状态影响不大.通过修正主要设计参数,同时忽略次要设计参数的影响,对荆岳长江公路大桥进行施工控制.成桥测试结果表明,拉索索力与成桥线形状况良好,均在误差控制允许的范围内,其中索力误差小于5%,主梁标高偏差小于65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混合梁斜拉桥 施工控制 设计参数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算法的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索力优化 被引量:30
9
作者 吴霄 肖汝诚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22-726,共5页
针对混合梁斜梁桥的两种材料主梁内力对索力变化敏感程度的不同,提出混合梁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确定的分步算法.首先根据钢主梁及主塔的受力要求,计算拉索最优索力;然后根据确定索力下混凝土主梁的受力布置预应力钢筋,实现全桥的受力优化... 针对混合梁斜梁桥的两种材料主梁内力对索力变化敏感程度的不同,提出混合梁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确定的分步算法.首先根据钢主梁及主塔的受力要求,计算拉索最优索力;然后根据确定索力下混凝土主梁的受力布置预应力钢筋,实现全桥的受力优化.按照分步算法的计算流程,以恒载下钢主梁及主塔的弯曲应变能最小为优化目标,结合改进的遗传算法求解,确定合理成桥状态下的索力.以九江二桥为例,利用Ansys建立仿真模型,据此进行索力优化.结果表明:该算法适用于混合梁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索力的确定,相对于传统的索力确定方法,避免了后期的二次调索工作;优化过程中采用的改进遗传算法,对于多约束及多优化变量复杂非线性模型的求解,具有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梁斜拉桥 索力优化 遗传算法 分步算法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东大桥混合梁斜拉桥合龙技术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明虎 谭皓 +1 位作者 徐国平 赵灿晖 《中国工程科学》 2011年第10期99-104,共6页
结合世界第二混合梁斜拉桥——主跨926 m的鄂东大桥,研究了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中跨合龙方案的影响因素及关键技术,确定采用加载合龙方案。加载合龙方法具有较好的温度适应性,对成桥结构线形和受力影响很小,满足无应力施工控制方法的要求... 结合世界第二混合梁斜拉桥——主跨926 m的鄂东大桥,研究了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中跨合龙方案的影响因素及关键技术,确定采用加载合龙方案。加载合龙方法具有较好的温度适应性,对成桥结构线形和受力影响很小,满足无应力施工控制方法的要求,适用于大跨径混合梁斜拉桥。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对同类型桥梁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东大桥 混合梁斜拉桥 合龙技术 加载合龙 无应力状态控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无应力索长及几何线形控制 被引量:7
11
作者 谢明志 卜一之 +1 位作者 魏然 李少鹏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74-378,共5页
针对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期结构受力特点及制造加工和安装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几何控制理论,以主跨926 m的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研究斜拉索无应力长度及主梁几何线形控制方法。结果表明:以理想成桥线形、索力为目标,通过对制... 针对千米级混合梁斜拉桥施工期结构受力特点及制造加工和安装阶段面临的主要问题,基于几何控制理论,以主跨926 m的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为依托,研究斜拉索无应力长度及主梁几何线形控制方法。结果表明:以理想成桥线形、索力为目标,通过对制造及安装阶段全过程无应力状态量的调整,安装阶段将无应力线形、无应力索长的控制转换成夹角、引伸量的控制,该方法易规避不良施工效应、施工误差,高效快捷、精度高,同时能降低环境带来的不良影响。施工实践表明实测数据与理论计算吻合很好,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梁斜拉桥 施工控制 几何控制法 无应力索长控制 几何线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耐久性失效风险评估 被引量:6
12
作者 林晶 肖汝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4-370,共7页
为建立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耐久性失效风险评估体系,在分析耐久性和风险已有定义的基础上,从评估角度明确了耐久性失效风险的相关概念.考虑耐久性时间跨度大的特点,通过调研咨询识别了长期作用类型的风险因素,建立了大跨度混合梁斜拉... 为建立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耐久性失效风险评估体系,在分析耐久性和风险已有定义的基础上,从评估角度明确了耐久性失效风险的相关概念.考虑耐久性时间跨度大的特点,通过调研咨询识别了长期作用类型的风险因素,建立了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耐久性失效风险源库.综合专家调查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研究了基于专家调查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用以评估耐久性失效风险.将重要度分析该概念引入耐久性失效风险评估,提出了耐久性失效风险重要度分析,该方法可以评价底层风险源对顶上风险事件的影响程度.以某长江大桥算例实践了上述风险评估体系,证明了其可行性.该体系可为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安全运营和预防性养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 混合梁斜拉桥 耐久性 风险评估 风险重要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梁斜拉桥结合段设计技术的新发展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开利 余天庆 《铁道标准设计》 2006年第5期43-44,共2页
混合梁斜拉桥设计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是结合段的构造措施与设计。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在简要介绍结合段常用连接方法的基础上,着重介绍开孔钢板连接件和钢筋混凝土剪力键两种新的连接方法,并提出笔者的观点。
关键词 混合梁斜拉桥 结合段 连接方法 开孔钢板连接 钢筋混凝土剪力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14
作者 施洲 顾家昌 周勇聪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59,共12页
针对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钢混结合段,从发展历程、结构构造形式、结构参数、结构受力特性、剪力连接件受力状况、传力机理、疲劳受力特性等方面,阐述其发展动态、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钢顶底板插入混凝土段的剪压式结... 针对铁路大跨度混合梁斜拉桥的钢混结合段,从发展历程、结构构造形式、结构参数、结构受力特性、剪力连接件受力状况、传力机理、疲劳受力特性等方面,阐述其发展动态、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及存在的问题。钢顶底板插入混凝土段的剪压式结合段成为工程实用的主要形式,其发展的趋势是长度缩短、构造简化、整体构造进一步优化、布置位置更灵活。结合段长度在1.5~3.0 m之间对主梁受力及传力规律影响并不显著,承压板厚度宜介于40~70 mm,剪力钉间距宜在150 mm左右;在承压板混凝土侧增设加劲肋(同为PBL板)、将剪力钉与PBL剪力键结合使用以及选用梯形等新型PBL剪力键是钢混结合段结构构造发展趋势。模型试验和仿真分析是目前钢混结合段受力分析的主要手段,其整体承载能力计算理论和简化计算式、剪力钉群受力不均匀性及其在纵横向分布规律、剪力钉与PBL剪力键结合使用下的抗剪理论和计算分析方法、钢混各构件的传力比等抗剪传力理论,以及钢结构、钢混界面、剪力连接件和混凝土的疲劳破坏机理及细节特征、结构参数对疲劳性能的影响规律等是今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 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结构构造 受力特性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墩对混合梁斜拉桥列车走形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苗永抗 郭向荣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76-881,共6页
为探讨辅助墩的改变对钢混结合刚度及整桥列车走形性的影响。以某混合梁斜拉桥为例,根据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原理及行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车桥振动方程及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辅助墩的改变对主梁竖向刚度影... 为探讨辅助墩的改变对钢混结合刚度及整桥列车走形性的影响。以某混合梁斜拉桥为例,根据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原理及行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车桥振动方程及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辅助墩的改变对主梁竖向刚度影响较大,对列车各响应影响不明显,对钢混结合位置疲劳性能有着较为显著的影响,在设计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墩 混合梁斜拉桥 车桥耦合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跨度铁路独塔混合梁斜拉桥的动力特性 被引量:3
16
作者 康俊涛 林光毅 +2 位作者 齐凯凯 陈百奔 张亚州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5-49,共5页
为研究大跨度铁路独塔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以岳口汉江特大桥为背景,利用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边中跨比、结构自重和刚度、钢混比等参数及有无辅助墩和横向抗风支座对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桥... 为研究大跨度铁路独塔混合梁斜拉桥结构参数对动力特性的影响,以岳口汉江特大桥为背景,利用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边中跨比、结构自重和刚度、钢混比等参数及有无辅助墩和横向抗风支座对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桥振型排列合理,耦合程度低;钢混比和边中跨比对主梁基频影响极大,辅助墩可以有效提高桥梁的整体刚度;无横向抗风支座对主梁振型影响较大,但对桥塔振型影响不大;主梁刚度和自重对本桥前3阶振型的振动频率影响显著;桥塔自重主要影响主塔侧弯和纵弯频率;斜拉索刚度主要影响主梁竖弯和主塔纵弯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桥 动力分析 数值计算 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比 边中跨比 辅助墩 横向抗风支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结合对列车与混合梁斜拉桥耦合振动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苗永抗 郭向荣 何旭辉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20,共7页
为了分析结合位置对列车与混合梁斜拉桥耦合振动的影响,以甬江特大跨混合梁斜拉桥为例,根据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原理及行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车桥振动方程及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钢-混结合位置深入主梁,... 为了分析结合位置对列车与混合梁斜拉桥耦合振动的影响,以甬江特大跨混合梁斜拉桥为例,根据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原理及行成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建立车桥振动方程及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钢-混结合位置深入主梁,列车的振动响应未出现较大变化,桥梁的上结合点的振动加速度增加较为明显,增加连接键的疲劳负担,应予以重视;同时,结合点的刚度平稳过渡,满足行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位置 混合梁斜拉桥 车桥耦合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铁路双箱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力学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仕力 施洲 +3 位作者 蒲黔辉 姜兴洪 曾敏 刘振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0-160,共11页
以我国首座高速铁路双箱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为背景,采用数值分析手段探究其在最不利工况下的应力分布特性、传力性能及变形性能,并通过模型试验考察其在1.0倍最不利工况、2.0倍最不利工况和破坏工况下的力学性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 以我国首座高速铁路双箱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为背景,采用数值分析手段探究其在最不利工况下的应力分布特性、传力性能及变形性能,并通过模型试验考察其在1.0倍最不利工况、2.0倍最不利工况和破坏工况下的力学性能。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最不利工况下,除应力集中区域外,结合段钢梁与混凝土纵向正应力分别小于-80.0、-13.2 MPa,传力较为顺畅;结合段钢梁和混凝土梁顶面应力横向分布不均匀系数分别在0.80~1.11、0.83~1.21之间;前承压板、后承压板、剪力钉和PBL连接件分别传递约5.8%、33.1%、36.3%、29.8%的轴力。试验结果表明,结合段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安全系数大于2.0;结合段变形平顺,最不利工况下,纵向竖曲线最小半径为12 013 m,刚度性能满足高速铁路行车要求。在破坏工况下,混凝土梁过渡段先于钢-混结合段破坏,且属于延性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铁路 双箱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传力特性 变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段剪力连接件群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25
19
作者 周阳 蒲黔辉 +1 位作者 施洲 刘振标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4-141,共8页
为研究钢-混结合段剪力连接件群的力学性能,根据原桥结合段中典型钢格室设计制作剪力钉和PBL剪力键群足尺试验模型,按照应力等效原则对试验模型进行静力及疲劳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两种剪力键的应力与应变仍为线性关系... 为研究钢-混结合段剪力连接件群的力学性能,根据原桥结合段中典型钢格室设计制作剪力钉和PBL剪力键群足尺试验模型,按照应力等效原则对试验模型进行静力及疲劳加载。试验结果表明:在设计荷载作用下,两种剪力键的应力与应变仍为线性关系;由于群钉效应,靠近施荷端前五排的剪力钉群应力水平较高,PBL剪力键和其余部分剪力钉应力水平较低;疲劳验证和破坏试验后PBL剪力连接件应力水平增大但仍处于弹性受力阶段,靠近施荷端(端部)受力较大的剪力钉已进入塑性受力状态,剪力钉群刚度降低,PBL剪力键传递荷载比例有一定增加;该桥结合段剪力连接件设计安全可靠,可为今后结合段连接键群在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梁斜拉桥 钢-混结合段 静力和疲劳模型试验 剪力连接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对称单侧混合梁斜拉桥多点激励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许基厚 王学伟 +2 位作者 祝兵 康啊真 谢明志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07-1214,共8页
以一座主跨为820m的双塔非对称单侧混合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运用相对运动法进行多点激励地震响应计算,分析行波效应对塔顶、主梁、塔底等关键位置动力响应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入射角方向(即斜拉桥两侧相对方向)... 以一座主跨为820m的双塔非对称单侧混合梁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动力特性分析。运用相对运动法进行多点激励地震响应计算,分析行波效应对塔顶、主梁、塔底等关键位置动力响应的影响,同时对比分析入射角方向(即斜拉桥两侧相对方向)对其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一致激励分析结果相比,多点激励使得主塔内力结果偏小,而使得主梁内力结果偏大;不同入射角地震激励对非对称大跨度斜拉桥的内力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内力变化可达20%。因此,在进行该类型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设计中,应考虑非一致激励效应和地震动输入方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混合梁斜拉桥 多点激励 行波效应 地震激励方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