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疲劳性能的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设计指标 被引量:9
1
作者 黄明 黄卫东 +1 位作者 李本亮 李彦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4-171,176,共9页
以基质沥青与胶粉搅拌制备橡胶沥青,以基质沥青与SBS改性剂搅拌制备SBS改性沥青,然后分别采用相应的级配设计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选取目前常见的Strata应力吸收层混合料为对比材料,通过大量四点弯... 以基质沥青与胶粉搅拌制备橡胶沥青,以基质沥青与SBS改性剂搅拌制备SBS改性沥青,然后分别采用相应的级配设计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和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选取目前常见的Strata应力吸收层混合料为对比材料,通过大量四点弯曲小梁疲劳试验(15℃)对这3种改性沥青混合料进行1 500×10^(-6)应变下的疲劳试验,分析混合料疲劳寿命与胶粉掺量(质量分数)、SBS改性剂掺量(质量分数)及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黏度的关系.结果表明:Strata应力吸收层混合料在1 500×10^(-6)应变下的疲劳寿命为302 023次,因此以1 500×10^(-6)应变下疲劳寿命≥3×10~6次作为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的设计指标.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疲劳寿命与胶粉掺量和橡胶沥青177℃黏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按设计指标进行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设计时,要求胶粉掺量为19.6%~20.5%,橡胶沥青1 77℃黏度维持在3.4~3.6 Pa·s.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疲劳寿命与SBS改性剂掺量和SBS改性沥青针入度、软化点、1 35℃黏度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按设计指标进行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设计时,若A型、B型SBS改性剂混合使用,则要求SBS改性剂掺量≥6.5%,SBS改性沥青针入度≤5.1 mm,SBS改性沥青软化点≥93℃,SBS改性沥青135℃黏度≥1.95 Pa·s;适当加大油石比和调整级配中关键筛孔通过率可增大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疲劳寿命;B型SBS改性剂更适合用在SBS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混合料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吸收层 疲劳性能 混合料设计 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均匀设计在OGFC混合料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佘金波 黄晓明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62-65,共4页
介绍了均匀设计法在开级配沥青磨耗层混合料级配设计中的应用,按5因子5水平进行试验安排,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级配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所得关系的正确性。对比了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的不同,与正交设计相比,均... 介绍了均匀设计法在开级配沥青磨耗层混合料级配设计中的应用,按5因子5水平进行试验安排,对试验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了混合料的空隙率和级配之间的关系,并验证了所得关系的正确性。对比了正交设计与均匀设计的不同,与正交设计相比,均匀设计法只要相对较少的试验就能达到相近的结果。均匀设计法对混合料设计,尤其是大孔隙的沥青混合料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料设计 OGFC 级配设计 磨耗层 沥青混合 空隙率 试验数据 均匀设计 正交设计 验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设计方法下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杜群乐 孙立军 +1 位作者 黄卫东 王国清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204-1208,共5页
根据厚沥青面层的自身受力特点,采用应力控制模式对旋转压实剪切实验机(GTM)旋转压实与马歇尔击实两种设计方法下的不同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评价.研究表明在材料试验设备MTS810上采用应力控制模式比较与评价不同设计方法下混合... 根据厚沥青面层的自身受力特点,采用应力控制模式对旋转压实剪切实验机(GTM)旋转压实与马歇尔击实两种设计方法下的不同混合料的疲劳性能进行了对比评价.研究表明在材料试验设备MTS810上采用应力控制模式比较与评价不同设计方法下混合料的疲劳性能是可行的,在应力控制模式下旋转压实设计出的混合料疲劳性能优于马歇尔击实设计出的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并研究了公称最大粒径对混合料疲劳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 疲劳性能 应力控制 混合料设计方法 公称最大粒径 沥青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设计目标下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 被引量:9
4
作者 黄明 温学钧 +1 位作者 黄卫东 徐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72-579,共8页
选用目前最为先进与常用的4点弯曲疲劳试验,对常用的包括70#基质沥青和常用的改性沥青在内的10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15℃及1 000×10-6应变控制下的疲劳试验,并进行二次疲劳试验,兼顾了改性沥青的自愈合效果,完成了相同沥青用量下和... 选用目前最为先进与常用的4点弯曲疲劳试验,对常用的包括70#基质沥青和常用的改性沥青在内的10种沥青混合料进行了15℃及1 000×10-6应变控制下的疲劳试验,并进行二次疲劳试验,兼顾了改性沥青的自愈合效果,完成了相同沥青用量下和相同体积设计目标下的各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对比,以及针对相同高温性能和疲劳性能的双向分级,以提供实际工程时混合料设计之前的参考,最后还依据所有试验数据绘制了相应的疲劳性能和高温性能分区散点图以供直观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沥青 混合料设计 疲劳性能 自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填入式伸缩缝混合料组成设计及界面性能 被引量:4
5
作者 肖敏敏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6-113,共8页
沥青填入式伸缩缝铺装与桥面铺装的界面是整个伸缩缝结构的最薄弱部位,其界面性能与伸缩缝混合料特性有较大的关系,因此,研究伸缩缝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很有必要.文中采用马歇尔试验法进行沥青填入式伸缩缝混合料的级配及油石比研究,并设... 沥青填入式伸缩缝铺装与桥面铺装的界面是整个伸缩缝结构的最薄弱部位,其界面性能与伸缩缝混合料特性有较大的关系,因此,研究伸缩缝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很有必要.文中采用马歇尔试验法进行沥青填入式伸缩缝混合料的级配及油石比研究,并设计模拟伸缩缝结构的复合式小梁试件,分别采用直接拉伸试验及斜剪试验分析胶结料种类、混合料级配、温度、界面处理方式、加载速率等对界面拉伸及剪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伸缩缝混合料的石料以单一粒径为宜,最佳油石比为25%;应选择细集料级配,界面保持干燥、无污染和一定的粗糙度,环境温度升高、车辆荷载速度减小较易诱发界面拉伸及剪切强度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沥青填入式伸缩缝 混合组成设计 界面拉伸强度 界面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下面层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于春江 王宏祥 +1 位作者 杨新苏 倪富健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52-55,共4页
根据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下面层的受力特点和功能要求,在选取合格原材料的基础上,初拟了3种级配组成,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完成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重点评价了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强度性能.另外,在研究中使用了汉堡车辙试验方法来... 根据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下面层的受力特点和功能要求,在选取合格原材料的基础上,初拟了3种级配组成,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完成了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重点评价了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强度性能.另外,在研究中使用了汉堡车辙试验方法来综合评价混合料的水稳定性和高温稳定性,并运用临界弯曲应变能的方法来评价混合料的低温抗裂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配合比设计 水稳定性 强度性能 低温抗裂性 临界弯曲应变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材料的设计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端宜 张肖宁 王绍怀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78-83,共6页
按照设计材料的概念和现代材料设计方法设计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材料FAC.整个材料设计过程包括:力学环境和使用条件的评价、材料设计原则的确定、材料设计的实施、材料性能的评价.在分析和验证过程中引入了离散单元方法并开发出... 按照设计材料的概念和现代材料设计方法设计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材料FAC.整个材料设计过程包括:力学环境和使用条件的评价、材料设计原则的确定、材料设计的实施、材料性能的评价.在分析和验证过程中引入了离散单元方法并开发出了沥青混合料虚拟试验过程.通过多个实体工程的实际使用和三年使用效果观测,发现材料的各项指标和工程性能是令人满意的,从而证明了这一材料设计方法和过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混凝土路面 沥青加铺层 混合料设计 离散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锁式沥青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丁滔 金珊珊 +2 位作者 索智 季节 张扬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215-219,共5页
为改善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因强度不足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车辙、推移等病害的问题,本工作结合贝雷法及变i法等级配设计方法,对传统的沥青稳定碎石的级配范围进行了重新设计,提出嵌锁式沥青稳定碎石(ATSM)的级配范围,同时设置传统的ATB... 为改善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因强度不足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车辙、推移等病害的问题,本工作结合贝雷法及变i法等级配设计方法,对传统的沥青稳定碎石的级配范围进行了重新设计,提出嵌锁式沥青稳定碎石(ATSM)的级配范围,同时设置传统的ATB沥青稳定碎石作为对照组,分别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动态压缩模量进行了试验研究,在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两种路面结构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力学响应分析,结果表明ATSM沥青稳定碎石的各项路用性能与力学指标均优于传统ATB沥青稳定碎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混合料设计 级配 贝雷法 变I法 路用性能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perpave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叶遇春 辛宇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5-429,共5页
文章以江苏的实体Superpave工程为依托,研究了Superpave混合料的设计、施工及设计性能等特点,并对2001年施工的Superpave工程进行了跟踪性能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路面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较好的路面均匀性及路表面服务性能,该Superpav... 文章以江苏的实体Superpave工程为依托,研究了Superpave混合料的设计、施工及设计性能等特点,并对2001年施工的Superpave工程进行了跟踪性能观测。研究结果表明,路面具有优良的高温稳定性、较好的路面均匀性及路表面服务性能,该Superpave混合料设计体系是个相对科学合理的沥青混合料设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PERPAVE 高温稳定性 Superpave混合料设计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砼路面再生技术及其在国外的发展 被引量:25
10
作者 樊统江 徐栋良 +1 位作者 贾敬鹏 陈富强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82-87,共6页
对旧沥青砼路面合理再生利用,既节约石料、石油沥青等紧缺资源和节能,降低成本,又可节省占地空间,具有环保意义,近年受到国内外广泛推崇.结合笔者在日本的研究成果,就沥青砼路面的不同再生利用技术中所涉及到的再生工艺、再生混合料配... 对旧沥青砼路面合理再生利用,既节约石料、石油沥青等紧缺资源和节能,降低成本,又可节省占地空间,具有环保意义,近年受到国内外广泛推崇.结合笔者在日本的研究成果,就沥青砼路面的不同再生利用技术中所涉及到的再生工艺、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再生混合料性能、施工设备配套和质量控制等技术问题作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沥青砼路面再生利用 再生工艺 再生混合配合比设计 再生混合性能 施工设备配套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xing ratio design of emulsified asphalt cold recycled mixture based on gyratory compaction molding 被引量:7
11
作者 WEI Hui BAI Xian-ping +2 位作者 WANG Fei-yue LI Wei JIN Ji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3期759-767,共9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gyratory compaction molding method in emulsified asphalt cold recycled mixture and optimize the relevant technical parameter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splitting stre... In order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gyratory compaction molding method in emulsified asphalt cold recycled mixture and optimize the relevant technical parameters, the study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splitting strength, stability and water stability test;the design of the experiment involved changing gyration number, emulsified asphalt and water content, molded specimen temperature and other factors to analyze the volume parameters, mechanical properties and water s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maximum dry density and dry and wet splitting strength ratio(DWSSR) of emulsified asphalt cold reclaimed mixture are improved by the rotary compacting method, while the porosity and the optimal dosage of water are reduced. Furthermore, with the increase of compaction times, the porosity and splitting strength index both change exponentially. DWSSR and porosity are consistent with quadratic functions. The use of gyratory compaction for 70 times at 25 °C and the optimum dosage of emulsified asphalt can be determined based on the splitting strength ratio. The high-temperature stability and water damage resistance of the pavement can be improved by the use of rotary compacting method effectively, and the early strength and road performance are higher than the regulatory require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way engineering emulsified asphalt mixture gyratory compaction proportion design splitting strengt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改善沥青路面工程质量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1
12
作者 邵青 贾葆彤 《林业科技情报》 2008年第4期88-90,共3页
随着高速公路的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和因素紧密相关。笔者结合多年公路沥青路面的工作实践,对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作了简... 随着高速公路的陆续建成并投入使用,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和因素紧密相关。笔者结合多年公路沥青路面的工作实践,对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以供同行者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混合配合比设计 混合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的施工技术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奎 《绿色科技》 2018年第10期191-192,共2页
指出了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高强度、稳定性强、抗裂性能好、不会发生干缩和变形现象。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然后对施工设备、仪器的选择及验收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混合碾压施工... 指出了水泥稳定碎石施工技术具有许多优势,如高强度、稳定性强、抗裂性能好、不会发生干缩和变形现象。以实际工程为例,首先对抗裂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进行分析,然后对施工设备、仪器的选择及验收进行了讨论,最后对混合碾压施工情况进行了阐述,并对养护施工提出了建议,以提高道路基层的稳定性能和安全性能,最终提升道路工程的建筑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抗裂型水泥 施工材 混合配合比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