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代谢组学研究认知成长疗法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作用机制
1
作者 苟金 郭蓉娟 +3 位作者 邢佳 于姚 翟微微 代宝安 《世界中医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567-1577,共11页
目的:基于血清代谢组学探讨认知成长疗法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MADD患者按照第三方区组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2组患者均以情绪管理视频课程作为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认知成长... 目的:基于血清代谢组学探讨认知成长疗法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6例MADD患者按照第三方区组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2组患者均以情绪管理视频课程作为健康宣教,观察组给予认知成长疗法干预,每周1次,60 min/次;对照组给予解郁丸,3次/d,1袋/次。2组均治疗6周。患者入组当天及治疗2周、4周、6周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中医症状自评量表评测,于入组及治疗结束时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进行血清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结果:2组患者治疗结束时与治疗前比较:SDS、SAS、AIS、中医症状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认知成长疗法治疗MADD患者后上升的代谢物有L-辛酰基肉碱、5-羟基吲哚乙酸、次黄嘌呤,下降的代谢物有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L-谷氨酰胺。结论:认知成长疗法可明显改善MADD患者的情绪和失眠等症状,可能通过增强5-羟色胺(5-HT)合成和肠道免疫屏障、调节脂肪酸氧化和能量代谢、抑制嘌呤代谢、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而发挥抗焦虑抑郁作用,疗效与中药解郁丸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认知成长疗法 血清代谢组学 作用机制 5-羟色胺合成 能量代谢 嘌呤代谢 炎症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医药配合微量生物电导入刺激治疗儿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冯璐 张新艳 赵刚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978-1980,共3页
目的:研究儿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微量生物电导入刺激配合中医药治疗结果。方法:试验对象:医院近2年收治的83例儿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儿。儿童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3例儿童分为生物电组和生物电+中医药组两个组别。生物电组给予... 目的:研究儿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微量生物电导入刺激配合中医药治疗结果。方法:试验对象:医院近2年收治的83例儿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儿。儿童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3例儿童分为生物电组和生物电+中医药组两个组别。生物电组给予微量生物电导入刺激治疗;生物电+中医药组给予微量生物电导入刺激配合中医药治疗。观察指标:(1)总有效率;(2)治疗前和治疗后儿童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评分的差异。结果:(1)生物电+中医药组相比于生物电组总有效率更高,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治疗前两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相似,t检验统计学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生物电+中医药组相比于生物电组SAS量表评分、SDS量表评分改善更显著,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儿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微量生物电导入刺激配合中医药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儿童焦虑、抑郁症状,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微量生物电导入刺激 中医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世君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17-217,共1页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通过辨证结合症状表现等采用相应穴位针刺治疗,观察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变化并做一比较。结果:针刺治疗总有效率83.3%,且治疗前后HAMD、HAMA评分均有显著性变化。
关键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针刺治疗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少阳为枢”论治乳腺癌患者合并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娟 李杰 《世界中医药》 CAS 2021年第3期487-490,共4页
以“少阳为枢”理论入手,提出枢机不利、相火妄动是乳腺癌患者合并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的重要病机。以和解少阳、调阳安神作为主要治则,临床运用小柴胡汤辨证加减治疗该病,为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和策略。
关键词 少阳为枢 乳腺癌 乳岩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枢机不利 相火妄动 和解少阳 调阳安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患者证候体质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胡文悦 韩振蕴 +2 位作者 张斐姝 林景峰 马华萍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16期2332-2335,共4页
目的:探讨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患者中医证候及体质的分布及相关性。方法:利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患者健康问卷(PHQ-15),结合问诊收集符合MADD诊断患者61例,通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与《抑郁症证候诊断量表》判定中医... 目的:探讨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MADD)患者中医证候及体质的分布及相关性。方法:利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患者健康问卷(PHQ-15),结合问诊收集符合MADD诊断患者61例,通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与《抑郁症证候诊断量表》判定中医体质及证候,并做相关性分析。结果:MADD患者分布最多证型依次为肝郁脾虚证(55.7%)、痰浊内阻证(37.7%)及心肝火旺证(27.9%);60岁以上人群,肝郁脾虚证较其他年龄组有差异、肝肾阴虚证得分与45岁以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DD患者体质与证型无明显正相关,而气虚质与肝肾阴虚证、阳虚质与心肝火旺证负相关。结论:MADD主要证型分布与抑郁症大致相似,老年人中肝郁脾虚证分布较其他年龄段显著偏低,考虑与老年生理变化影响病机演变相关;MADD患者证候与体质无明显的正相关,临床辨病辨体辨证可能需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证候 体质 相关性 量表 中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障碍与中医体质相关性研究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文悦 韩振蕴 +4 位作者 王振亦 常泽 林景峰 马华萍 王育纯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4期1986-1994,共9页
目的:系统评价抑郁障碍中医9种体质分布情况,初步明确抑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从体质角度防治抑郁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纳入抑郁中医体质类型相... 目的:系统评价抑郁障碍中医9种体质分布情况,初步明确抑郁患者中医体质分布规律,为从体质角度防治抑郁提供一定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纳入抑郁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文献,应用R软件进行单个率的Meta分析,根据是否患病及程度分亚组应用RevMan 5.3软件分别进行Meta分析,结果以分布率、比值比(OR)及其95%置信区间表达效应值。结果:共纳入14项研究,10 484例样本。抑郁人群气郁体质占比27%,气虚体质占比26%,阈下抑郁人群气郁体质占比38%,气虚体质占比20%,组间比较气郁质、气虚质抑郁较非抑郁占比高有统计学意义,平和质非抑郁较抑郁占比高有统计学意义,气虚质在中重度抑郁较阈下抑郁分布比例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文献质量评价总体偏低,存在偏倚风险。结论:气郁质、气虚质是抑郁人群主要体质类型,其与无抑郁人群存在明显差异,气虚质在中重度抑郁人群中更为多见,这可能成为调体质防治抑郁的切入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抑郁障碍 阈下抑郁 混合性焦虑抑郁障碍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