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废旧混合塑料识别分离与清洗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毅民 刘红莎 +2 位作者 朱艳芳 胡彪 汤桂兰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401-1406,共6页
针对废旧混合塑料工业化回收循环利用过程中分类识别和高效清洗两大关键技术难题,本文主要综述了系列可工业用废旧混合塑料分类识别方法;讨论了浮沉分离、浮选分离、电选分离、近红外光谱精准识别技术在废旧塑料识别中的应用;介绍了清... 针对废旧混合塑料工业化回收循环利用过程中分类识别和高效清洗两大关键技术难题,本文主要综述了系列可工业用废旧混合塑料分类识别方法;讨论了浮沉分离、浮选分离、电选分离、近红外光谱精准识别技术在废旧塑料识别中的应用;介绍了清洗工艺除污提高分离效果的重要性和清洗剂主要成分——碱性物质、助剂和表面活性剂以及其作用;并提出了将超声波清洗以及浮沉分离、浮选分离、近红外光谱识别分离用于废旧塑料精准识别与分离的集成技术工艺路线。由于国内近红外光谱识别技术与超声波清洗技术相对落后,指出研究此两项技术、设备并将两者结合应用于废旧塑料回收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混合塑料 回收利用 精准识别 清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降解聚苯乙烯及其混合塑料 被引量:21
2
作者 马沛生 樊丽华 侯彩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68-271,共4页
对聚苯乙烯(PS)和聚苯乙烯(PS)与聚丙烯(PP)的混合塑料进行了超临界水降解实验。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降解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超临界水降解PS及PS/PP混合塑料的反应条件。实验结果显示,超临界水可将PS及PS/PP混合... 对聚苯乙烯(PS)和聚苯乙烯(PS)与聚丙烯(PP)的混合塑料进行了超临界水降解实验。考察了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降解反应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超临界水降解PS及PS/PP混合塑料的反应条件。实验结果显示,超临界水可将PS及PS/PP混合塑料降解为液态油状物。PS可在380℃、1h内完全降解;PS/PP(质量比7/3)可在390℃、1h内完全降解。提高反应温度或延长反应时间均可促进降解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水 降解 聚苯乙烯 聚丙烯 混合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和PVC混合塑料的降解及脱氯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唐超 周茜 +2 位作者 王玉忠 郑丽 陈泽芳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9-143,共5页
对聚丙烯(PP)和聚氯乙烯(PVC)混合物在380℃下的热降解进行了研究。检测了PP和PVC混合塑料降解液体产物的沸点分布,并用铁氧化物作为固体吸附剂以除去产品中的氯元素。同时还研究了该混合物在ZSM 5催化剂存在下的降解,与热降解相比,ZSM ... 对聚丙烯(PP)和聚氯乙烯(PVC)混合物在380℃下的热降解进行了研究。检测了PP和PVC混合塑料降解液体产物的沸点分布,并用铁氧化物作为固体吸附剂以除去产品中的氯元素。同时还研究了该混合物在ZSM 5催化剂存在下的降解,与热降解相比,ZSM 5催化剂加快了降解的速率,并且降低了液体产品的沸点。铁氧化物α FeOOH和Fe3O4则能有效地降低产品中的氯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解 脱氯 铁氧化物 ZSM-5催化剂 PP PVC 混合塑料 聚丙烯 聚氯乙烯 塑料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塑料和煤在小型流化床中燃烧时多环芳烃的生成特性
4
作者 尹雪峰 李晓东 +5 位作者 尤孝方 曹志勇 谷月玲 严建华 倪明江 岑可法 《动力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98-303,共6页
为了明确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的塑料组分燃烧时生成的多环芳烃的特性,以及相应的抑制措施,在小型三段流化床上进行了混合塑料的燃烧试验,研究了不同燃烧温度时,以及相同一次风下二次风配比比例不同时多环芳烃的生成特性。并就混合塑料添加... 为了明确城市固体废弃物中的塑料组分燃烧时生成的多环芳烃的特性,以及相应的抑制措施,在小型三段流化床上进行了混合塑料的燃烧试验,研究了不同燃烧温度时,以及相同一次风下二次风配比比例不同时多环芳烃的生成特性。并就混合塑料添加煤和不添加煤燃烧时多环芳烃的生成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混合塑料燃烧时,多环芳烃排放总量要比单组分燃烧多环芳烃量加权平均后的水平低;添加煤燃烧时,排放水平比不添加煤有明显的下降,在加20%的煤的时候排放水平最低;一次风量相同时,加适当比例(约0.20时)的二次风,可以取得抑制塑料垃圾生成多环芳烃的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混合塑料 流化床 多环芳烃 城市生活垃圾 二次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冰箱混合塑料静电分选关键参数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吕怀兴 秦玉飞 +2 位作者 詹路 牛远航 许振明 《中国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31-135,共5页
采用废旧冰箱整体破碎分选得到的混合塑料破碎料作为原料,利用自由落体式静电分离机进行处理后得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高抗冲聚苯乙烯(PS‐HI)两种废塑料破碎料,通过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分选效率等测试研究了原... 采用废旧冰箱整体破碎分选得到的混合塑料破碎料作为原料,利用自由落体式静电分离机进行处理后得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高抗冲聚苯乙烯(PS‐HI)两种废塑料破碎料,通过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分选效率等测试研究了原料预处理与静电分离机工艺等多个关键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较低的混合塑料破碎料含水率可以明显提高静电分选的效率和产物性能;静电分选场电压在27 kV时,喂料速度在550 r/min时可以达到最佳的分选效率和产物性能;静电分离机极间距在200和220 mm左右时可以分别达到ABS和PS‐HI的最佳分选效率和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冰箱 混合塑料 静电分选 分选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废塑料与煤共热解过程中氯的释放特性和机理 被引量:8
6
作者 李震 刘泽常 +2 位作者 赵莹 侍玉苗 赵士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20-424,共5页
研究了煤与废塑料共热解过程中氯的释放特性以及不同热解条件下焦炭的产率.结果表明,氯的释放率及焦炭产率与热解温度、废塑料的加入量、恒温时间有关.通过和煤与PVC共热解氯的释放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趋势,并对这种特性... 研究了煤与废塑料共热解过程中氯的释放特性以及不同热解条件下焦炭的产率.结果表明,氯的释放率及焦炭产率与热解温度、废塑料的加入量、恒温时间有关.通过和煤与PVC共热解氯的释放特性进行比较,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影响趋势,并对这种特性的产生机理进行了探索,提出了表观动力学方程.实验结果显示,在废塑料加入量较大时(如4%),即使高温热解焦碳中氯的残留量也比较高(0.079%),但增加恒温时间可以使残留量继续降低,即控制恒温时间能够控制氯在焦炭中的残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塑料(WP) 共热解 释放特性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与混合废塑料共热解固体产物中氯的赋存形态及在燃烧时的释放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李震 刘泽常 +1 位作者 赵莹 侍玉苗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60-664,共5页
通过红外光谱、热重-质谱及燃烧-水解实验,研究了煤与废塑料共热解固体产物中氯的赋存形态及在燃烧过程中氯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温度低于600℃热解的半焦中存在有机氯化合物;600℃以上热解的半焦(或焦炭)中氯主要以无机盐类存在。燃... 通过红外光谱、热重-质谱及燃烧-水解实验,研究了煤与废塑料共热解固体产物中氯的赋存形态及在燃烧过程中氯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温度低于600℃热解的半焦中存在有机氯化合物;600℃以上热解的半焦(或焦炭)中氯主要以无机盐类存在。燃烧过程中氯的释放率与燃烧温度,煤与废塑料共热解的温度以及共热解时废塑料的加入量有关。燃烧温度越高,氯的释放率越大,900℃燃烧时,氯的释放率都在94%以上;在同一温度燃烧时,热解温度越高,氯的释放率越低。400℃热解的半焦最高释放率达99.86%,而1 000℃热解的焦炭的最高释放率为94.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塑料(WP) 赋存形态 燃烧 释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废塑料与煤共热解液体产物中氯的含量与赋存形态 被引量:6
8
作者 李震 刘泽常 周丽霞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05-409,共5页
采用离子色谱等方法测定了不同热解条件下液体产物(包括焦油和水)中氯的质量分数,讨论了影响煤与废塑料共热解过程中,热解温度、恒温时间、升温速率及气体流量等因素对液体产物中氯质量分数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离子色谱等手段分析... 采用离子色谱等方法测定了不同热解条件下液体产物(包括焦油和水)中氯的质量分数,讨论了影响煤与废塑料共热解过程中,热解温度、恒温时间、升温速率及气体流量等因素对液体产物中氯质量分数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离子色谱等手段分析了液体产物中氯的赋存形态。结果表明,煤热解过程中加入一定量的废塑料,并没有给焦油中带来大量的有机含氯化合物,但增加了焦油的产率,同时降低了水的产率。水中氯主要以无机盐(NH4C l)和有机胺类盐酸盐等含氯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焦油的红外光谱中没有明显的C—C l吸收峰,说明焦油中有机氯的含量非常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塑料 热解 液体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混合物分段热裂解的研究 被引量:23
9
作者 李法鸿 袁兴中 陈晓青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51-54,共4页
在实验室研究了废塑料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在不同温度段内的热裂解特性 ,并对这些废塑料混合物进行了分段热裂解。结果表明 ,在 180~ 32 0℃温度段 ,可脱除聚氯乙烯中的HCl;在 32 0~ 36 0℃温度段聚苯乙烯进行热裂解 ;... 在实验室研究了废塑料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和聚苯乙烯在不同温度段内的热裂解特性 ,并对这些废塑料混合物进行了分段热裂解。结果表明 ,在 180~ 32 0℃温度段 ,可脱除聚氯乙烯中的HCl;在 32 0~ 36 0℃温度段聚苯乙烯进行热裂解 ;在 36 0~ 40 0℃温度段聚丙烯进行热裂解 ,聚氯乙烯进行第二步热裂解 ;40 0~ 5 0 0℃温度段聚乙烯进行热裂解。据此 ,在不同温度段可获得具有较高价值的化工原料苯乙烯单体、轻质燃料油和重质燃料油 ,达到合理回收利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回收 分段热 裂解 燃料 塑料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废塑料与煤共热解过程中氯的释放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潘平 周丽霞 李震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9-52,共4页
通过对混合废塑料与煤共热解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推导出热解过程中氯在固(焦炭)、气(煤气)中的分布量与恒温时间、WP加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焦炭中氯的残留量的表观动力学方程,根据该方程可以计算达到某一残留量要求时,所需的恒温... 通过对混合废塑料与煤共热解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推导出热解过程中氯在固(焦炭)、气(煤气)中的分布量与恒温时间、WP加入量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焦炭中氯的残留量的表观动力学方程,根据该方程可以计算达到某一残留量要求时,所需的恒温时间。同时也分析了煤气中氯的生成动力学方程,以及以上过程的表观活化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塑料(WP) 热解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废塑料和餐厨废油添加甲醇共催化裂解制备生物基烃类的研究
11
作者 何向阳 苏有勇 +1 位作者 宗正玲 莫畏难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为了将农业生产中的废塑料和餐厨废油更好地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农业混合废塑料和餐厨废油为原料,NaY分子筛为催化剂,探究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甲醇添加量对混合废塑料和餐厨废油共催化裂解制备生物基烃类的影响。以液体产物产率、可燃气体... 为了将农业生产中的废塑料和餐厨废油更好地进行资源化利用,以农业混合废塑料和餐厨废油为原料,NaY分子筛为催化剂,探究在不同的反应温度下甲醇添加量对混合废塑料和餐厨废油共催化裂解制备生物基烃类的影响。以液体产物产率、可燃气体产量、液体产物酸值、催化剂结焦率为指标,确定了混合废塑料和餐厨废油共催化裂解的最佳反应条件,同时对最佳反应条件下所得液体产物的组成进行了分析,对比了液体产物和生物柴油的理化指标,并对混合废塑料和餐厨废油共裂解反应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添加甲醇总体上有利于提高液体产物产率,降低液体产物的酸值、可燃气体产量和催化剂结焦率;混合废塑料和餐厨废油共催化裂解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440℃、甲醇添加量5%,在此条件下液体产物产率为78.52%,液体产物酸值(KOH)为0.59 mg/g,催化剂结焦率为6.06%;与未添加甲醇相比,添加5%的甲醇后,液体产物的组成成分中芳香烃和烯烃相对含量均降低,而烷烃相对含量显著增加;液体产物(烃类燃油)性能优于生物柴油;在添加5%甲醇条件下,混合废塑料和餐厨废油在NaY分子筛催化剂作用下可能发生协同加氢反应,促进了烷烃的生成。综上,混合废塑料和餐厨废油添加甲醇共催化裂解是制备烃类燃油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塑料 餐厨废油 共催化裂解 生物基烃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混合机结构设计中几个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新民 张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2-35,共4页
讨论了热混机、冷混机设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了热混机桨叶倾角的设计原则,提出了一种新型冷混机结构。
关键词 塑料混合 热混机 冷混机 结构设计 浆叶倾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科学家将交联剂用于混合废塑料回收过程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丽敏(摘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1-61,共1页
回收混杂在一起的不同类型的废塑料是非常困难的。分离需要大量的工作,但回收的混合废塑料之间的结合力较弱,通常不适合重复使用。为了让废塑料更好地混合,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Eugene Y.X.Chen、哥伦比亚大学的Sanat Kumar和Tomisl... 回收混杂在一起的不同类型的废塑料是非常困难的。分离需要大量的工作,但回收的混合废塑料之间的结合力较弱,通常不适合重复使用。为了让废塑料更好地混合,由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Eugene Y.X.Chen、哥伦比亚大学的Sanat Kumar和Tomislav Rovis领导的科研团队,将通用动态交联剂分子引入到回收过程,混合废塑料之间的结合力得到增强,这些废塑料包括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塑料 回收过程 低密度聚乙烯 哥伦比亚大学 科研团队 高密度聚乙烯 交联剂 重复使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的导电塑料混合料
14
作者 黄汉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前,导电塑料(即混配有导电性填料的聚合物或本征导电聚合物)正处于一个发展高潮时期。一些主要的导电塑料供应厂家开发了一系列导电添加剂和含导电添加剂—炭黑填料、碳纤维、镀镍石墨、镀金属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等的塑料混合料(以下... 目前,导电塑料(即混配有导电性填料的聚合物或本征导电聚合物)正处于一个发展高潮时期。一些主要的导电塑料供应厂家开发了一系列导电添加剂和含导电添加剂—炭黑填料、碳纤维、镀镍石墨、镀金属玻璃纤维、金属纤维等的塑料混合料(以下称混料)。本征导电塑料长期以来只是实验室的“珍品”,但现在已逐渐开始商业化生产。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一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塑料 导电添加剂 塑料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菱电机公司开发出混合废塑料再生技术
15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7-497,共1页
日本三菱电机公司开发出把废家电制品处理时产生的混合废塑料中的聚丙烯分离、再生利用的技术。由于再生聚丙烯的纯度在99.8%以上,可再次作为家电制品的原料使用。该技术包括把废家电制品处理时产生的混合废塑料经过微粉碎工序、高... 日本三菱电机公司开发出把废家电制品处理时产生的混合废塑料中的聚丙烯分离、再生利用的技术。由于再生聚丙烯的纯度在99.8%以上,可再次作为家电制品的原料使用。该技术包括把废家电制品处理时产生的混合废塑料经过微粉碎工序、高度筛选工序、复合工序之后再生出原料颗粒。通过前处理把金属物回收,再将废塑料破碎成8mm左右,通过干式比重和湿式比重交叉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塑料 再生技术 开发 日本三菱电机公司 再生聚丙烯 再生利用 原料使用 制品 家电 工序 微粉碎 金属物 前处理 筛选 比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料混合机混合质量初探
16
作者 胡新民 张尉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4,共3页
提出了评定PVC塑料混合机混合质量的三个指标,对其测试方式和效果判断进行了讨论,同时也论及了混合质量对制品质量的影响。
关键词 混合质量 评定方法 塑料混合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玻璃—塑料混合物
17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68-68,共1页
关键词 玻璃-塑料混合 德国西门子公司 玻璃增强 热塑性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汽车塑料碎片分离器
18
作者 唐伟家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8-99,共2页
德国法兰克福的Turbe Laminare Trennetechnik(TLT)公司用不同密度流体和该公司的“层状湍流”技术开发出混合塑料用圆柱形分离器,将很快用于回收报废汽车塑料碎片。TLT公司进入塑料回收市场已8年,目前在欧洲有21个混合塑料回收成套... 德国法兰克福的Turbe Laminare Trennetechnik(TLT)公司用不同密度流体和该公司的“层状湍流”技术开发出混合塑料用圆柱形分离器,将很快用于回收报废汽车塑料碎片。TLT公司进入塑料回收市场已8年,目前在欧洲有21个混合塑料回收成套装置,每年回收约15.88万吨废塑料。TLT公司采用装流体密度不同的两个串联连接的分离器。每小时能回收1~2t PET瓶碎片,第一个分离器流体为普通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塑料 分离器 碎片 德国法兰克福 塑料回收 混合塑料 技术开发 不同密度 成套装置 流体密度 PET瓶 公司 圆柱形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刘文璐 张晓红 乔金樑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共7页
随着人类对塑料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多,每年废塑料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通过高质量化学回收技术实现废塑料的升级再利用有望成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关键。按照塑料品种分类,综述了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取得的进展,代表性技术包括热化学转... 随着人类对塑料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多,每年废塑料的数量也不断增加。通过高质量化学回收技术实现废塑料的升级再利用有望成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关键。按照塑料品种分类,综述了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取得的进展,代表性技术包括热化学转化技术、超临界水气化技术、焦耳热闪蒸技术、微波裂解技术等。同时对废塑料化学回收技术的发展方向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污染 废旧塑料 化学回收 塑料混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塑混合成型预置件红外加热装置设计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闫东 周洲 +1 位作者 吴旺青 蒋炳炎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78,82,共5页
全塑混合成型中预置件表面温度对成型制件界面黏结强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注塑成型前对预置件表面进行快速而均匀加热的需求,以红外线陶瓷加热器为热源,设计和制造了注塑机普遍适用的预置件加热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以连续玻璃纤... 全塑混合成型中预置件表面温度对成型制件界面黏结强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注塑成型前对预置件表面进行快速而均匀加热的需求,以红外线陶瓷加热器为热源,设计和制造了注塑机普遍适用的预置件加热装置及电气控制系统。以连续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平板预置件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和加热距离对预置件表面升温速率的影响,通过优化得到最佳工艺为加热温度650℃,加热距离15 mm。将上述预置件表面加热到设定的220℃用时28 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塑混合成型 塑料金属混合成型 复合材料 注塑成型 预置件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