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柔性航天器动力学模型的模态综合—混合坐标法建模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缪炳祺 曲广吉 《航天器工程》 1998年第1期29-35,共7页
针对现代航天器中包含复合柔性结构的特点,本文通过将柔性航天器动力学建模的混合坐标法与结构动力学分析的模态综合法相结合,提出了模态综合—混合坐标建模方法。此方法拓宽了混合坐标法的应用范围,使其适用于包含刚体和复合柔性结构... 针对现代航天器中包含复合柔性结构的特点,本文通过将柔性航天器动力学建模的混合坐标法与结构动力学分析的模态综合法相结合,提出了模态综合—混合坐标建模方法。此方法拓宽了混合坐标法的应用范围,使其适用于包含刚体和复合柔性结构的航天器的动力学建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柔性动力学 混合坐标法 模态综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柔性结构航天器动力学模型的混合坐标法建模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曲广吉 程道生 《航天器工程》 1998年第3期33-38,共6页
在中心刚体加柔性附件类航天器柔性动力学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计及柔性体与柔性体连接点间的复合位移变形,利用混合坐标法建立了复合柔性结构航天器动力学模型,其软件系统DASFA2.0已初步用于工程分析设计。
关键词 航天器 复合柔性结构 柔性动力学 混合坐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挠性卫星的工程建模方法
3
作者 齐春子 杨保华 +1 位作者 吕振铎 吴宏鑫 《控制工程(北京)》 2001年第4期9-14,共6页
本文以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为背景,探讨了大型挠性卫星的工程建模方法。首先建立了基于混合坐标法的TDRS动力学模型,然后应用本文提出的基于结构参数优化的动力分析方法得到整星的动力特性参数。
关键词 工程建模 混合坐标法 跟踪数据 中继卫星 挠性卫星 动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电池阵大范围运动反作用力矩求解方法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赵真 肖余之 +1 位作者 杜三虎 唐国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16-120,共5页
重点在于运用混合坐标法建立能用于半物理仿真系统的柔性太阳电池阵对驱动机构反作用耦合动力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后,还提出了基于Duhamel积分原理求解动力学方程的方法。在考虑到太阳电池阵运行后,结构变形对原有转动惯量带来的影响... 重点在于运用混合坐标法建立能用于半物理仿真系统的柔性太阳电池阵对驱动机构反作用耦合动力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后,还提出了基于Duhamel积分原理求解动力学方程的方法。在考虑到太阳电池阵运行后,结构变形对原有转动惯量带来的影响,对动力学方程做必要修正。并通过与商用软件ADAMS柔性解算模块的仿真对比,验证了该算法能够较好地确保反作用力矩求解精度,同时还能保证半物理仿真系统对模型实时解算效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电池阵 柔性体 动力学 混合坐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飞行器飞行动力学建模与刚柔耦合阶次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安阳 王天舒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0-249,共10页
基于虚功率原理与混合坐标法,建立了弹性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发现了附加在弹性结构上的部件会对飞行器姿轨运动与结构振动产生影响,从而给出了耦合系数与模态质量的修正项。定义了描述弹性变形项保留程度的刚柔耦合阶次,并以由弹... 基于虚功率原理与混合坐标法,建立了弹性飞行器的飞行动力学模型。发现了附加在弹性结构上的部件会对飞行器姿轨运动与结构振动产生影响,从而给出了耦合系数与模态质量的修正项。定义了描述弹性变形项保留程度的刚柔耦合阶次,并以由弹性本体和刚体舵面组成的刚柔耦合多体系统为例,通过对比不同刚柔耦合阶次下动力学模型的时域响应与保守系统的动量计算结果,分析了动力学模型及动量公式中弹性变形项的保留阶次对动力学响应及动量计算精度的影响。揭示了传统模型忽略弹性变形高阶项可能导致的误差水平,为弹性飞行器动力学模型的简化与验证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飞行器 耦合动力学 刚柔耦合阶次 虚功率原理 混合坐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实验研究综述 被引量:9
6
作者 杨辉 洪嘉振 余征跃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介绍了国内外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实验研究现状,分为3个方面,即理论模型验证实验、动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和其它实验。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运动-弹性动力学(KED)方法、传统混合坐标方法和计及了动力刚化效应... 介绍了国内外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实验研究现状,分为3个方面,即理论模型验证实验、动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和其它实验。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建模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运动-弹性动力学(KED)方法、传统混合坐标方法和计及了动力刚化效应的各种非线性理论。关于这些理论的模型验证实验均在本文中作了重点介绍。文中还对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性态的研究实验也作了介绍,包括系统模态特性和共振等非线性力学行为。关于机械臂控制和碰撞研究实验虽有提及,但不作为重点。随后,着重介绍了柔性体弹性振动位移的测量和阻尼因素的处理这两个在实验不可避免但又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结构阻尼和大范围运动引起的空气阻力,最后指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文中对一些较为重要的实验装置也着重予以介绍,并给出了部分实验图片及数据曲线,以给读者一个更好的理解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多体系统 动力学实验 模型验证 传统混合坐标法 动力刚化效应 阻尼测量 结构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变构型复合柔性结构航天器动力学建模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史纪鑫 曲广吉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0-135,共6页
针对中心刚体加复合柔性结构类航天器采用混合坐标法和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建立了可变构型复合柔性结构航天器低阶动力学模型。获得的柔性动力学方程及其各类耦合系数矩阵,适用于全星级可变构型系统和部件级复合柔性附件系统的控制系统设... 针对中心刚体加复合柔性结构类航天器采用混合坐标法和子结构模态综合法,建立了可变构型复合柔性结构航天器低阶动力学模型。获得的柔性动力学方程及其各类耦合系数矩阵,适用于全星级可变构型系统和部件级复合柔性附件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与仿真,该模型具有阶数低和工程实用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柔性航天器动力学 模态综合 混合坐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柔性结构航天器动力学建模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曲广吉 程道生 《中国工程科学》 1999年第2期52-56,共5页
柔性航天器动力学建模的传统方法是采用混合坐标法 ,针对中心刚体带大型柔性附件类的航天器 ,这种方法在理论建模和工程应用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中心刚体加柔性附件类航天器柔性动力学研究成果基础上 ,通过计及柔性体与柔性体连... 柔性航天器动力学建模的传统方法是采用混合坐标法 ,针对中心刚体带大型柔性附件类的航天器 ,这种方法在理论建模和工程应用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在中心刚体加柔性附件类航天器柔性动力学研究成果基础上 ,通过计及柔性体与柔性体连接点间的复合位移变形 ,利用混合坐标法建立了复合柔性结构航天器动力学模型 ,其软件系统DASFA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复合柔性结构 柔性动力学 混合坐标法 建模 设计 LAGRANGE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体系统的集中动载荷识别技术研究
9
作者 李欣 张方 +1 位作者 邓军 陈国平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0-334,339,共6页
采用考虑刚柔耦合的混合坐标系法和传统的运动弹性动力学(KED)方法,对由悬臂梁和旋转梁组成的简单多体系统进行正问题建模,求旋转梁在集中动载荷作用下的正响应。基于这两种不同的建模方法,在时域内,采用一维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拟合,推... 采用考虑刚柔耦合的混合坐标系法和传统的运动弹性动力学(KED)方法,对由悬臂梁和旋转梁组成的简单多体系统进行正问题建模,求旋转梁在集中动载荷作用下的正响应。基于这两种不同的建模方法,在时域内,采用一维切比雪夫正交多项式拟合,推导出多体系统的动态标定矩阵,对作用于旋转梁上的载荷进行识别。通过一仿真算例,对基于不同正问题建模方法的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出刚柔耦合对识别结果的影响,以及正交多项式拟合法,对此非线性系统进行动态识别的局限性。并且,对于变速工况,给出了滤除驱动力矩影响的方法,识别结果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体系统 混合坐标 KED载荷识别 正交多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车悬架转向杆系的优化设计
10
作者 杨永旺 张代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887-891,共5页
文章运用自然坐标法建立了赛车悬架转向杆系的运动学模型,推导了约束方程,给出了赛车转向时车轮偏转角度和轮胎上下跳动时前束值的计算方法;采用加权合并法,建立了综合考虑赛车轮胎磨损、运动协调性和机动性的非线性优化目标函数,并提... 文章运用自然坐标法建立了赛车悬架转向杆系的运动学模型,推导了约束方程,给出了赛车转向时车轮偏转角度和轮胎上下跳动时前束值的计算方法;采用加权合并法,建立了综合考虑赛车轮胎磨损、运动协调性和机动性的非线性优化目标函数,并提出了一种GA-PSO(Genetic Algorithm-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混合算法进行求解。针对特定赛车进行了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了该方法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坐标GA-PSO混合 悬架转向 优化设计 赛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