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1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LightGBM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故障双层诊断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伍毅平 杨傲然 +3 位作者 陈家源 荣建 马俊 宋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83-191,共9页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能量之源,需要准确预测动力电池故障并识别其故障类型以保障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10辆纯电动汽车6个月的实车监测数据,提取16个特征数据为输入,以电池故障类型为输出,通过模型训练和参数调优,建立了基于L... 动力电池是电动汽车的能量之源,需要准确预测动力电池故障并识别其故障类型以保障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基于10辆纯电动汽车6个月的实车监测数据,提取16个特征数据为输入,以电池故障类型为输出,通过模型训练和参数调优,建立了基于LightGBM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故障双层诊断模型。上层模型用于判断车辆动力电池是否存在故障,下层模型对具体故障类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完全正确预测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是否发生故障,诊断故障类型的准确率达94.05%。同时,根据模型结果特征值排序筛选出了影响动力电池是否发生故障的主要特征。研究成果为识别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状态、分析故障类型以及诊断故障原因提供了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故障诊断 LightGBM 双层模型 特征排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制造商竞争与专利竞合策略选择及动力电池回收决策
2
作者 冯中伟 晁乾坤 谭春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7-1136,共20页
为探讨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与专利竞合策略选择及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决策,考虑车企回收退役动力电池的情形,首先分析两电动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与专利竞合的关系特征,而后运用非合作博弈理论在竞争模式下构建Cournot博弈模型,在专利竞... 为探讨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与专利竞合策略选择及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决策,考虑车企回收退役动力电池的情形,首先分析两电动汽车制造商之间的竞争与专利竞合的关系特征,而后运用非合作博弈理论在竞争模式下构建Cournot博弈模型,在专利竞合模式下构建Cournot博弈模型与非对称Nash谈判模型,最后进行模型求解及均衡分析。研究表明:①最优策略(竞争或专利竞合)的选择取决于电动汽车制造商的议价能力、电动汽车替代程度及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价值;②当专利竞合策略实现两电动汽车制造商利润的帕累托改进时,其整车价格也比竞争模式更低,缺乏动力电池技术的制造商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率增加而具备动力电池技术的制造商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率降低;③具备动力电池技术的制造商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率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价值呈正相关,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价值对缺乏动力电池技术的制造商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率的影响取决于两制造商的竞争/竞合关系及动力电池成本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竞争 专利竞合 动力电池回收 议价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可持续发展的透视
3
作者 娄阳 黄莉莉 殷晓龙 《电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65-571,共7页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锂离子电池的使用量持续上升。当这些电池达到使用寿命终点时,如何实现高效回收与二次利用,是研究的重点。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评估锂离子电池的环境影响,并通过对比分析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环境可持续性,... 随着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锂离子电池的使用量持续上升。当这些电池达到使用寿命终点时,如何实现高效回收与二次利用,是研究的重点。采用生命周期评估方法,评估锂离子电池的环境影响,并通过对比分析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的环境可持续性,为产业发展提供依据。从材料开发、制造工艺、回收技术和政策法规等多个维度进行探讨,基于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展望锂离子电池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内燃机汽车 可持续发展 动力电池 回收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余热循环利用的混合动力汽车发动机-动力电池预热研究
4
作者 丁鹏 张美娟 +2 位作者 顾骁勇 张鹏博 高粱 《车用发动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6,共9页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低温性能差、发动机起动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力电池和发动机冷却余热耦合利用方法。利用发动机废热通过相变材料组成的中间换热器加热电池冷却液,动力电池冷却液流入发动机水套直接预热发动机。探讨了电池...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电池低温性能差、发动机起动困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力电池和发动机冷却余热耦合利用方法。利用发动机废热通过相变材料组成的中间换热器加热电池冷却液,动力电池冷却液流入发动机水套直接预热发动机。探讨了电池和发动机冷却液传热规律,构建了余热回收模型,搭建了基于废热循环利用的双向预热模型,利用ANSYS进行了模拟仿真;设计了基于多级串联换热器的双向预热装置,实现了余热双向自动预热功能。开展了混合动力汽车的低温预热试验,结果表明:经电池废热预热后的发动机缸体温度保持在40℃,发动机冷却余热则可将电池内部温度保持在30℃,有效改善了其工作环境;同时发动机低温起动过程中,HC和CO排放量减少了40%以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发动机 动力电池 预热 余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T 31486—2024《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标准解读与分析
5
作者 郝维健 牛萍健 +2 位作者 马天翼 韩策 柳邵辉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654-2661,共8页
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是动力电池电性能领域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动力电池产品形态呈现“无模组”化趋势,行业对于动力电池产品使用工况也更加了解,动力电池... GB/T 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是动力电池电性能领域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动力电池产品形态呈现“无模组”化趋势,行业对于动力电池产品使用工况也更加了解,动力电池电性能水平较2015版制定时水平已有一定程度提升,因此,我国在2024年修订发布了GB/T 31486—2024《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并于2025年4月1日起实施。作为动力电池领域核心标准,该标准对于动力电池产品研发和验证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GB/T 31486—2024制定背景和主要技术内容,对比了该标准与2015版本的异同点,修订内容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顺应“无模组”技术趋势,将测试对象由模组调整为单体,并增加测试样本量以强化一致性评估;二是基于实际工况数据优化测试条件,并引入动态环境适应终止机制;三是提升性能指标要求。GB/T 31486—2024注重与GB/T31467—2023等国内标准的协调性,强化了测试结果对实际工况的反映能力,通过技术指标升级与测试方法革新,将引导企业提升产品性能与一致性控制水平,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电性能 标准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热估计 被引量:1
6
作者 王敬翰 吕杰 +3 位作者 赵丁 林文野 宋文吉 冯自平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0-406,共7页
电池的产热情况是电池热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估计电池产热功率对构建高效运行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以确保电动汽车安全行驶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大多采用基于模型的方法进行电池产热估计,但此方法存在耗费时间长和仅应用于某种特定电池... 电池的产热情况是电池热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准确估计电池产热功率对构建高效运行的电池热管理系统以确保电动汽车安全行驶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大多采用基于模型的方法进行电池产热估计,但此方法存在耗费时间长和仅应用于某种特定电池状况产热估计等缺点,无法解决电动汽车电池实时产热估计的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精准电池产热功率估计方法,即基于BP(back propagation,BP)神经网络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产热估计模型。该模型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Bayesian optimization,BO)对BP神经网络进行超参数选取,采用Adam(adaptive momentum estimation,Adam)优化算法加快收敛速度,提高了模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研究对比了不同放电倍率和不同环境温度下恒流放电实验的电池产热功率,结果表明模型的估计平均误差为5.01%,最大误差仅为5.53W,R2拟合指标最高可达99.98%,证明了所提出的电池产热估计模型取得了较高的估计精度和较强的鲁棒性,为电动汽车电池实时产热估计提供了一个范式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BP神经网络 产热估计 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精确估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SOH的循环门控模型 被引量:2
7
作者 彭自然 王顺豪 +2 位作者 肖伸平 许怀顺 王思远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1-23,共13页
针对现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和SOH估计方法存在运算效率低、实时性差以及估算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精确估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SOH的循环门控模型。首先,改进门控循环单元GRU中更新门和重置门的计算方式并将候选隐藏状态激活... 针对现有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和SOH估计方法存在运算效率低、实时性差以及估算准确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精确估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SOC&SOH的循环门控模型。首先,改进门控循环单元GRU中更新门和重置门的计算方式并将候选隐藏状态激活函数替换为ThLU函数,缩短训练时间,有效缓解梯度消失。其次,优化序列数据输入方式,引入环形GRU计算模式,提升模型运算效率和估计精度。最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和改进门控循环单元IGRU,利用传感器采集到的电压V、电流I、温度T数据,实现全周期SOH和SOC同步估算,并将SOH估计值计入SOC估算,消除老化因素对SOC估算造成的不利影响。利用牛津大学电池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相比传统估计模型,循环门控模型SOC估计精确度有效提升,预测误差基本保持在0.5%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卷积神经网络 门控循环单元 ThLU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组液冷散热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燕令 平京玉 +3 位作者 刘鹤 刘勇 吴学红 赵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7662-7668,共7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快速产生大量的热量,开展高效散热设计有利于提升电池组工作效率及其安全性。采用冷板和电池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电池组液冷散热设计,以50℃作为临界最高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冷板与电池组采用侧面侧方...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快速产生大量的热量,开展高效散热设计有利于提升电池组工作效率及其安全性。采用冷板和电池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电池组液冷散热设计,以50℃作为临界最高温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冷板与电池组采用侧面侧方布置时电池表面平均温度最低,温度均匀性较好。满足散热设计对应的相间侧向所需质量流量最小且为0.05 kg/s,而相间上向模型的压降最小。因此,电池组散热设计时可优先选择电池单体与冷板相间布置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液冷 散热 相间布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B/T 31467—2023《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电性能试验方法》标准解读与分析
9
作者 牛萍健 郝维健 +2 位作者 苏智阳 师盛坤 柳邵辉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672-3679,共8页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蓄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相关标准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面向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蓄电池的使用场景需求,结合我国动力蓄电池电性能测试经验,充分参考相关国际标准,GB/T 31467—2023经修订后发...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蓄电池产业快速发展,相关标准的部分内容已不能适应产业发展需要,面向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动力蓄电池的使用场景需求,结合我国动力蓄电池电性能测试经验,充分参考相关国际标准,GB/T 31467—2023经修订后发布,为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的电性能测试提供了方法。本文详细对比了GB/T 31467—2023与GB/T 31467.1—2015、GB/T 31467.2—2015以及ISO 12405-4:2018的测试项目与技术内容,并对通用测试条件、通用测试、基本性能测试等部分的修订内容进行了解释说明,可为相关动力电池产品研发和验证提供参考。标准在修订过程中,一方面考虑国内技术水平及整车对动力电池包和系统电性能的需求,增加了外观、极性、能量密度、充电性能以及工况放电的测试方法;另一方面,结合整车实际运行过程中的充放电电流以及运行环境,对所有测试项目的充放电电流进行修改,并对无负载容量损失、能量效率、高低温启动功率等测试项目的测试温度进行协调统一,有利于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包和系统的研发和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锂离子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包和系统 电性能 标准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电池专刊简介
10
作者 胡玲玲 《爆炸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共2页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低空经济布局中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的研究和应用规划,极大地推动了高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动力电池的广泛使用。然而,这些应用场景的高速运动服役工况伴随着显著的碰撞风险,使...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低空经济布局中电动垂直起降飞机(eVTOL)的研究和应用规划,极大地推动了高比能量、高循环性能动力电池的广泛使用。然而,这些应用场景的高速运动服役工况伴随着显著的碰撞风险,使得动力电池的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外力作用可能引发电池内部组件的变形或破坏,轻则导致性能退化,重则引发内部短路、热失控,甚至起火或爆炸。这些安全隐患严重制约了动力电池及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此同时,动力电池安全研究涉及非平衡态、多尺度、多场耦合(力-电-热-化学)等复杂问题,带来了极大的科学和工程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非平衡态 内部组件 可持续发展 热失控 高比能量 电动汽车产业 内部短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模型和SOC估算策略 被引量:35
11
作者 宫学庚 齐铂金 +2 位作者 刘有兵 杨清新 路宗利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33-636,共4页
主要研究如何准确估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荷电量状态。通过对开路电压、自恢复效应、温度、充放电效率、寿命等多个影响荷电量状态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荷电量状态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量状态复合估算... 主要研究如何准确估算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荷电量状态。通过对开路电压、自恢复效应、温度、充放电效率、寿命等多个影响荷电量状态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建立了一种新的荷电量状态的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量状态复合估算策略。当电池处于不同状态时,合理地使用开路电压初始电量预估算法、直接调用记录初始电量预估算法、Ah电量动态计量法、系数修正法等不同方法估算电量状态,多种方法的复合使用弥补了使用单一方法的不足,有利于提高电量状态的估算精度。该电量状态复合估算策略成功地应用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管理上,使电量状态的估算误差小于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池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荷电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动态测试工况研究 被引量:46
12
作者 孙逢春 孟祥峰 +1 位作者 林程 王震坡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97-301,共5页
提出了基于实车运行数据的动力电池动态测试工况统计方法,应用该方法建立了基于北京公交的纯电动客车用动力电池动态测试工况,为测试动力电池的动态性能及评价动力电池在对应工况下的适用性奠定了基础.对工况进行了标准化,并提出该工况... 提出了基于实车运行数据的动力电池动态测试工况统计方法,应用该方法建立了基于北京公交的纯电动客车用动力电池动态测试工况,为测试动力电池的动态性能及评价动力电池在对应工况下的适用性奠定了基础.对工况进行了标准化,并提出该工况应用于不同车型和不同电池组的等价方法,最后对比了电池在动态工况和恒流工况下的性能.结果表明,动态工况测试包含了电池动态直流内阻等信息,可以反映电池的动态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动态测试工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生热模型和散热特性 被引量:26
13
作者 姬芬竹 刘丽君 +1 位作者 杨世春 徐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4,共7页
结合Bernardi生热速率模型建立了单体电池正极片集流体、负极片集流体和电池极板的热耦合模型以及成组电池传热模型;利用Fluent软件仿真分析了自然通风环境中LiFePO4单体电池的生热特性,模拟了强制空气对流冷却条件下成组电池的生热和... 结合Bernardi生热速率模型建立了单体电池正极片集流体、负极片集流体和电池极板的热耦合模型以及成组电池传热模型;利用Fluent软件仿真分析了自然通风环境中LiFePO4单体电池的生热特性,模拟了强制空气对流冷却条件下成组电池的生热和散热特性,分析了电池箱出风口位置对电池温度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放电倍率下电池组温度变化.计算结果表明:动力电池恒流放电末期,正、负极片的电流密度最大值出现在极耳处,正、负极耳温度高于极板温度,且正极耳温度大于负极耳温度;强制冷却条件下成组电池热特性满足安全工作温度要求;电池箱出风口位置直接影响冷却空气速度场和电池组温度场分布,出风口设置在电池箱下部有助于改善其热状态一致性.对特征点温度监控数据与仿真结果的误差小于5%,能够满足工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热模型 冷却 温度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振动与冲击问题研究综述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立军 陈华杰 +1 位作者 刁坤 阮丞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6-160,共5页
电池的抗振动冲击特性对电池的基本电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与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大量标准与文献资料,对动力电池抗振动冲击特性从影响因素、试验检测、建模分析、设计与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 电池的抗振动冲击特性对电池的基本电性能、安全性、可靠性与耐久性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大量标准与文献资料,对动力电池抗振动冲击特性从影响因素、试验检测、建模分析、设计与控制措施等方面进行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并指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振动与冲击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感主动均衡系统 被引量:31
15
作者 戴海峰 魏学哲 +1 位作者 孙泽昌 陈金干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547-1553,共7页
研究了一种单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感主动均衡方案,该方案通过相应的开关控制,将高电量电池的多余能量存储到电感中,并通过电感将能量转移到低电量电池中.详细介绍了方案的结构设计、系统仿真及参数选择、优化.以典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模块... 研究了一种单体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感主动均衡方案,该方案通过相应的开关控制,将高电量电池的多余能量存储到电感中,并通过电感将能量转移到低电量电池中.详细介绍了方案的结构设计、系统仿真及参数选择、优化.以典型车用锂离子电池模块进行均衡方案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均衡效果和较高的均衡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电感主动均衡 设计及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温度在线估计方法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金磊 朱春波 +1 位作者 李磊 李强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97-203,共7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内部复杂的电化学反应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造成电池功率和容量特性的衰减。为了准确估计电池温度变化,提出基于热平衡方程的电池温度在线估计方法,生热部分考虑可逆的熵变生热和不可逆的过电势生热对总体生热的影响...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内部复杂的电化学反应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造成电池功率和容量特性的衰减。为了准确估计电池温度变化,提出基于热平衡方程的电池温度在线估计方法,生热部分考虑可逆的熵变生热和不可逆的过电势生热对总体生热的影响,散热部分考虑电池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采用一阶等效电路模型结合扩展卡尔曼滤波实时在线估计模型参数,并利用热平衡方程获得的电池温度递推公式,根据前一时刻电池温度估计当前时刻电池温度。采用联邦城市行驶工况(FUDS)实验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电池温度在线估计方法在电池运行过程中能够实时准确估计电池温度,估计误差在1℃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温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白中浩 曹立波 杨健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8-51,共4页
通过分析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放电特性,指出了目前对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采用恒流放电方式进行评价不能较好地反映动力电池的实际使用性能.以ECE循环工况作为纯电动汽车常用工况,计算了EVERY电动汽车的放电电流特性,并与实验结... 通过分析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放电特性,指出了目前对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采用恒流放电方式进行评价不能较好地反映动力电池的实际使用性能.以ECE循环工况作为纯电动汽车常用工况,计算了EVERY电动汽车的放电电流特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在ECE循环工况时,动力电池的放电特性能够基本上反映纯电动汽车在实际使用工况下的放电特性,以该方法建立非恒流放电方式替代目前采用的恒流放电方式对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的实际使用性能进行评价将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均衡充电的研究 被引量:33
18
作者 刘有兵 齐铂金 宫学庚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49-651,共3页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不一致性是影响电动车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利用电池自身的能量作为均衡输入,采用多副边逆变电路实现电池组均衡充电的逆变分压均衡原理。重点分析了该均衡充电方法的主要特点。基于该原理,结合DSP技术设计了...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不一致性是影响电动车性能下降的重要因素。分析了利用电池自身的能量作为均衡输入,采用多副边逆变电路实现电池组均衡充电的逆变分压均衡原理。重点分析了该均衡充电方法的主要特点。基于该原理,结合DSP技术设计了一套数字化控制的逆变均衡装置,对某型电动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进行均衡充电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弥补电池的不一致性,充分发挥动力电池的性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不一致性 均衡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特性仿真系统 被引量:10
19
作者 羌嘉曦 敖国强 +2 位作者 何建辉 陈自强 杨林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196-1200,共5页
为了更好地模拟动力电池的动态特性,开发相应的控制策略,建立了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仿真平台,并且分别建立了动力电池剩余电量模型、最大充放电功率模型和电池热模型.基于电动汽车的不同工况进行了动力电池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所... 为了更好地模拟动力电池的动态特性,开发相应的控制策略,建立了适用于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池仿真平台,并且分别建立了动力电池剩余电量模型、最大充放电功率模型和电池热模型.基于电动汽车的不同工况进行了动力电池系统的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动力蓄电池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电动汽车运行过程中蓄电池组的动态行为,为动力蓄电池管理系统软、硬件的开发和电动汽车整车控制策略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荷电状态 最大充放电功率 热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检测系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曾巍 唐海波 +3 位作者 韩伟 李来水 叶滨 高东林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5-39,共5页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检测系统以AT 89C 5 2系列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 ,采用电子逆变技术 ,由IGBT构成恒流充电电路及VMOS管并联方式组成恒流放电电路 ,以达到节能 ,减小体积 ,降低功耗的目的。系统集电池电压采样、数据处理、充... 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性能检测系统以AT 89C 5 2系列单片机作为系统的控制核心 ,采用电子逆变技术 ,由IGBT构成恒流充电电路及VMOS管并联方式组成恒流放电电路 ,以达到节能 ,减小体积 ,降低功耗的目的。系统集电池电压采样、数据处理、充放电控制、数据及曲线打印、键盘显示于一体 ,不需上位微机即可完成全部检测。充放电过程既可自动控制 ,也可手动控制。经实际应用证明 ,本系统性能稳定、实用性强 ,节能效果明显 ,充放电电流可达到 5 0 0A ,满足了电动汽车用大容量动力电池及电池组的充放电性能检测、容量和能量测量及寿命实验 ,解决了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检测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动力电池 电池性能 检测系统 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