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的稳态特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见波 徐士鸣 孔绍康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8-13,共6页
在汽车废热和动力联合驱动的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中,建立了发动机排气参数和发生器内工作流体传热的分布参数模型和其他换热设备的集中参数模型。分析了混合制冷循环的稳态特性。结果显示,在满足汽车冷负荷为30kW条件下的混合制冷装置... 在汽车废热和动力联合驱动的吸收-压缩混合制冷循环中,建立了发动机排气参数和发生器内工作流体传热的分布参数模型和其他换热设备的集中参数模型。分析了混合制冷循环的稳态特性。结果显示,在满足汽车冷负荷为30kW条件下的混合制冷装置,在汽车怠速或是低速行驶时,主要由压缩子循环满足汽车用冷需求;在中高速时,客车冷负荷主要由吸收子循环来提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废热 混合制冷循环 换热模型 稳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温冰箱两种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6
2
作者 苏跃红 葛新石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0-113,共4页
介绍了双温冰箱冷藏室蒸发器和冷冻室蒸发器并联工作及串联工作的两种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方式.通过理论计算比较了它们的性能.同时,讨论了不同回热方案对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混合制冷循环 串联 冰箱 压缩式 喷射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辅助喷射−蒸气压缩混合制冷循环的性能分析
3
作者 刘肖 刘晔 鱼剑琳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37-1845,共9页
为了提高传统的单回路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将常规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与太阳能驱动的喷射制冷循环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辅助的混合喷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在该新型循环中,首先采用过冷器将喷射制冷循环与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相结... 为了提高传统的单回路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将常规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与太阳能驱动的喷射制冷循环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太阳能辅助的混合喷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在该新型循环中,首先采用过冷器将喷射制冷循环与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相结合,利用太阳能集热板收集太阳能,并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喷射制冷循环增加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过冷度,通过增加循环的制冷量进而提高循环的综合性能;其次,建立热力学模型,利用REFPROP软件的数据库获取制冷剂物性参数并使用FORTRAN程序计算该新型循环性能;最后,研究蒸发温度等参数对循环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设计工况范围内,混合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和单位容积制冷量比常规的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分别可提高10.4%和13.6%;混合制冷循环存在最佳中间温度,当中间温度为20℃时,循环性能系数达到最大值5.50;在设计工况范围内,喷射器的喷射系数和升压比最高可分别达到1.09和1.87;蒸发温度,冷凝温度与中间温度等循环参数均对喷射器的性能有非常显著的影响,降低蒸发温度和中间温度或者升高冷凝温度,均可以增大喷射器升压比,减小喷射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制冷循环 喷射器 循环性能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双温空调器的混合制冷理论循环原理和节能潜力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蕾 赵锡锦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6-101,共6页
提出一种由空气处理器和金属辐射板作为双温蒸发器的新型空调制冷系统和相应的混合制冷理论循环。新型空调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两个热力膨胀阀、喷射器和双温度蒸发器构成。本文对制冷循环的性能以及室内空气处理过程进行了... 提出一种由空气处理器和金属辐射板作为双温蒸发器的新型空调制冷系统和相应的混合制冷理论循环。新型空调制冷系统主要由压缩机、冷凝器、两个热力膨胀阀、喷射器和双温度蒸发器构成。本文对制冷循环的性能以及室内空气处理过程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和对比,结果表明:双温空调制冷理论循环的性能可比常规带新风的空调器提高13.73%,制冷系数可达7.43;当室内新风负荷和湿负荷较大的情况下,双温空调的制冷性能系数会有所降低,但仍比常规空调器的理论性能系数高5.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温空调 混合制冷循环 性能系数 喷射器 金属辐射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制冷剂循环的级数对制冷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5
作者 尹全森 李红艳 +4 位作者 季中敏 崔杰诗 杜宏鹏 范庆虎 贾林祥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89-2693,共5页
混合制冷剂制冷循环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广泛应用在天然气液化领域。混合制冷剂的循环级数对制冷性能影响很大。针对不同级数的混合制冷剂循环进行热力学分析,建立了流程中主要设备的热力学模型,模拟计算了采用不同级数的混合制冷... 混合制冷剂制冷循环可以提高制冷系统的效率,广泛应用在天然气液化领域。混合制冷剂的循环级数对制冷性能影响很大。针对不同级数的混合制冷剂循环进行热力学分析,建立了流程中主要设备的热力学模型,模拟计算了采用不同级数的混合制冷剂循环的天然气液化流程,得到不同级数的制冷循环的主要参数:制冷压缩机的功耗、制冷系数和火用效率。结果表明,制冷循环的级数增加,制冷系统的功耗降低,制冷系数和火用效率增加,但是级数增加对制冷性能的影响减小。制冷循环的级数增加会增加流程的复杂性,降低可操作性,不同规模的制冷系统的最优级数不同,规模越大,最优级数就越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制冷循环 循环级数 热力学模型 流程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程参数对丙烷预冷混合制冷剂循环损失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石玉美 汪荣顺 +1 位作者 顾安忠 鲁雪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703-1706,共4页
在丙烷预冷的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流程热力分析的基础上,对流程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流程中天然气压力、丙烷预冷后天然气的温度、制冷剂进入压缩机时的温度和压力及制冷剂压缩机排气压力对流程各设备损失的影响.分析表明,压缩机的损... 在丙烷预冷的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流程热力分析的基础上,对流程进行分析,并分析了流程中天然气压力、丙烷预冷后天然气的温度、制冷剂进入压缩机时的温度和压力及制冷剂压缩机排气压力对流程各设备损失的影响.分析表明,压缩机的损失占整个流程损失的一半.提高天然气的压力、混合制冷剂压缩机进气温度、混合制冷剂压缩机进排气压力,降低预冷后天然气温度,均可降低整个流程的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丙烷预冷混合制冷循环 流程参数 YONG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天然气工艺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朱渝 黄风林 +2 位作者 司云航 李丹 范峥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72-175,共4页
针对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天然气流程能耗高、效率低的现状,运用HYSYS软件对液化流程模型进行优化,分析评价表明,压缩机、冷却器、多股流换热器、节流阀及混合器的损失依次减少。探讨了流体压力、温度、压缩比等参数对压缩过程不可... 针对混合制冷剂循环液化天然气流程能耗高、效率低的现状,运用HYSYS软件对液化流程模型进行优化,分析评价表明,压缩机、冷却器、多股流换热器、节流阀及混合器的损失依次减少。探讨了流体压力、温度、压缩比等参数对压缩过程不可逆性的影响,第一段压缩机出口压力为1 074 k Pa、压缩比为2.02,第二段压缩机进口温度为40℃、压缩比为3.63时,最小压缩机比功耗、损失为5.98 k Wh/kmol、15 840.06 k W。优化换热器操作,保持夹点温差、对数平均温差约3、5℃,换热器损失减少41%。借助分析原料气的CP-T分布,在满足不同温区所需冷量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制冷剂组分,调整制冷剂蒸发压力可降低换热过程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混合制冷循环 炯分析 节能降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性能比较 被引量:4
8
作者 刘敬辉 陈江平 陈芝久 《应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8-542,共5页
建立了对双温压缩/喷射混合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进行理论分析的热力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带有蒸发压力调节阀的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和三种压缩/喷射混合的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理论制冷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 建立了对双温压缩/喷射混合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进行理论分析的热力学模型,利用此模型对带有蒸发压力调节阀的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和三种压缩/喷射混合的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理论制冷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利用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可以回收膨胀阀和蒸发压力调节阀的节流损失,提高双温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高温蒸发器制冷量越大,双温压缩/喷射混合蒸气压缩制冷循环的制冷系数的提高幅度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力学 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 制冷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G混合制冷系统有效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赵路 徐心茹 +1 位作者 杨敬一 赵晓军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413-414,共2页
用Aspen Plus软件对Linde天然气液化工艺的混合冷剂液化流程(MRC)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液化天然气产品中各组分(N2、CH4、C2H6、C3H8、i&n-C4H10、i&n-C5、C6+、H2S、CO2)含量与原工艺包数据最大误差0.56%。因此通过AspenPlus... 用Aspen Plus软件对Linde天然气液化工艺的混合冷剂液化流程(MRC)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液化天然气产品中各组分(N2、CH4、C2H6、C3H8、i&n-C4H10、i&n-C5、C6+、H2S、CO2)含量与原工艺包数据最大误差0.56%。因此通过AspenPlus建立的MRC模型是可靠的。对压缩、换热、节流阀节流降压及冷剂混合四个过程进行有效能分析。结果表明,压缩机三段功耗分别为10997kW、4133kW、3438kW,总功耗为18568kW。压缩机三段有效能损失分别为5516kW、2123kW、1756kW,总有效能损失为9395kW。预冷、液化、过冷换热器换热量分别为19696kW、18547kW、4415kW,有效能损失分别为2641kW、919kW、327kW,换热系统总换热量为42685kW,有效能损失3887kW。节流阀JT-1、JT-2、JT-3、JT-4的有效能损失分别为182.2kW、300.2kW、167.3kW、541.2kW,节流阀总有效能损失为1191kW。流体混合总有效能损失为626.6kW。系统总有效能损失为15100kW。可见MRC系统的有效能损失主要发生在压缩和冷剂换热过程,其分别占总有效能损失的62.2%、25.7%,因此这两个过程是节能降耗的重点。本文建议利用最后分离出再生气的冷量对天然气进入预冷换热器E-301前进行冷却,减少预冷换热器E-301的换热温差,减小其有效能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混合制冷循环 压缩机 换热 有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制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的设计计算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荣顺 杨敏之 +1 位作者 鲁雪生 李玉冰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9-54,共6页
液化天然气技术已成为天然气工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本文着重研究了发展前景较好的混合制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因混合制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的计算复杂,在参阅了化工流程模拟计算软件的基础上,采用设备模块化的方法,设计了一套用... 液化天然气技术已成为天然气工业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本文着重研究了发展前景较好的混合制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因混合制冷剂液化天然气流程的计算复杂,在参阅了化工流程模拟计算软件的基础上,采用设备模块化的方法,设计了一套用于设计和计算该流程的程序。用该程序设计和计算了“开发利用东海天然气”项目,获得了比较好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化天然气 流程 程序设计 混合制冷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余压预冷的煤层气混合制冷剂液化流程 被引量:1
11
作者 高婷 林文胜 +1 位作者 顾安忠 辜敏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共4页
煤层气(CBM)作为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常常含有较多氮气,因此其液化方法也有所不同。文章提出了一种针对带压气源的新型吸附-液化一体化的煤层气混合制冷剂循环(MRC)液化流程。首先通过变压吸附实现氮/甲烷的分离,之后浓缩甲烷进入后续... 煤层气(CBM)作为一种非常规的天然气,常常含有较多氮气,因此其液化方法也有所不同。文章提出了一种针对带压气源的新型吸附-液化一体化的煤层气混合制冷剂循环(MRC)液化流程。首先通过变压吸附实现氮/甲烷的分离,之后浓缩甲烷进入后续液化流程,而分离出的带余压氮气则直接膨胀对浓缩甲烷进行预冷。并根据浓缩甲烷预冷后不同的温度范围分别设计了3种MRC液化过程。通过HYSYS模拟优化得出了不同含氮摩尔分数及不同吸附余压下使MRC流程单位液化功最小的混合制冷剂配比,并比较了相应的一体化流程和不带预冷的普通MRC液化流程的系统单位产品液化功。结果表明,高含氮摩尔分数下,一体化流程能够大大地降低系统单位功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液化流程 混合制冷循环 吸附余压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温冰箱的一种节能循环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苏跃红 葛新石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56-58,共3页
介绍了一种冷藏室和冷冻室蒸发器并联工作的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理论计算表明,当双温冰箱冷藏室制冷量占总冷量的50%时,混合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要比传统的简单循环提高(6~12)%,容积制冷量增加(10~18)%。
关键词 电冰箱 混合制冷循环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