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北落叶松与白桦叶凋落物混合分解及其养分动态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欣 郭延朋 +2 位作者 赵辉 孟凡军 刘国萍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8年第1期29-36,共8页
为了揭示添加白桦叶凋落物对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通过网袋法对2种叶凋落物的混合分解速率及其养分动态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在整个分解过程中,通过添加白桦叶凋落物,加速了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的分解,在分解的120d、360d... 为了揭示添加白桦叶凋落物对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分解的影响,通过网袋法对2种叶凋落物的混合分解速率及其养分动态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显示,在整个分解过程中,通过添加白桦叶凋落物,加速了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的分解,在分解的120d、360d、420d、480d和540d表现出明显促进作用,并且这种趋势随着白桦叶数量的增加而增加;混合分解对N、P的释放有抑制作用;对K、C的释放有促进作用,但在分解的540d影响作用逐渐消失。可见,添加白桦叶凋落物使华北落叶松叶凋落物分解速率加快、周转时间缩短,有利于地力的维持,但在养分释放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落叶松 白桦 混合凋落物 凋落分解 养分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山北坡改良草地凋落物混合分解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张树振 魏雨其 +3 位作者 刘楠 谢开云 张英俊 张博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6,共7页
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对于预测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揭示营养元素循环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野外凋落物网袋分解法,设置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不同混合比例的叶凋落物处理,在分解1个... 研究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调控机制对于预测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揭示营养元素循环规律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采用野外凋落物网袋分解法,设置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和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不同混合比例的叶凋落物处理,在分解1个月、3个月和12个月后取出测定凋落物剩余量及碳氮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单独紫花苜蓿凋落物的分解和碳、氮释放量均高于无芒雀麦凋落物单独分解,混合凋落物剩余率介于两种单一凋落物分解剩余率之间;混合凋落物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凋落物比例为1∶3的组合表现为显著的协同效应,其他组合为加和效应;凋落物剩余率及碳氮元素的剩余率与其初始氮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初始碳氮比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新疆山地草原生态系统,凋落物混合分解效应与其组合比例密切相关,在豆禾凋落物适宜比例下混合凋落物分解可产生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草原 混合凋落物 豆科 养分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草凋落物混合添加对原油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晓曦 周雯星 +3 位作者 王丽洁 李江文 胡嘉伟 胡漫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7700-7712,共13页
以陕北地区常见的10种灌草植物凋落物组成9种混合物,分别将单种或混合凋落物以2%的比例(质量分数)混入15 g/kg原油污染土壤,在室温(20—25℃)恒湿条件下进行150 d的室内模拟修复试验,分析凋落物混合添加对其修复油污土壤能力的影响。结... 以陕北地区常见的10种灌草植物凋落物组成9种混合物,分别将单种或混合凋落物以2%的比例(质量分数)混入15 g/kg原油污染土壤,在室温(20—25℃)恒湿条件下进行150 d的室内模拟修复试验,分析凋落物混合添加对其修复油污土壤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较之自然衰减,单种凋落物处理普遍显著提高了污染物降解率(原油降解率提高35%—85%)以及土壤硝态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高0.36—56倍),且多数处理显著提高了污染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脱氢酶的活性(提高0.4—6.8倍)。(2)白羊草+杠柳+狼牙刺、胡枝子+铁杆蒿、胡枝子+狗娃花+黄蒿或铁杆蒿+杠柳凋落物混合在促进原油及其组分降解时呈协同作用,使其降解率较单种处理再提高5%—28%,或较基于单种处理结果的预测值提高5%—17%,但其同时拮抗削弱凋落物对土壤速效氮(特别是硝态氮)的补充作用(较预测值降低6%—78%)及(或)酶活性(特别是蔗糖酶和脱氢酶)的刺激作用(较预测值降低14%—67%)。在实际使用中可通过上述混合强化凋落物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但需配合其他修复手段改善污染土壤生化性质。白羊草+狼牙刺、铁杆蒿+狼牙刺、杠柳+狼牙刺凋落物混合使各种污染物降解率较单种处理或预测值显著降低,在使用时应对不同凋落物进行分离,以避免削弱其修复效果。(3)总体而言,添加多酚、黄酮、有机酸和磷含量高,碳含量和碳磷比低且化学多样性更高的混合凋落物更有利于降解原油污染物,但同时其含有的上述次生代谢物可能不利于土壤养分状况和酶活性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体修复 混合凋落物 非加和效应 原油组分 土壤生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肥和凋落物添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靳云铎 白彦锋 +5 位作者 沈杨阳 厉月桥 刘儒 姜春前 张卓文 王永健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2-80,共9页
为解决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下降、地力衰退问题,以赣中南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设置不同施肥处理与树种凋落物组合添加处理,研究其对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肥对照处理相比,施用氮磷混合肥后杉木... 为解决杉木人工林土壤质量下降、地力衰退问题,以赣中南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分解袋法,设置不同施肥处理与树种凋落物组合添加处理,研究其对土壤养分与土壤微生物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与不施肥对照处理相比,施用氮磷混合肥后杉木林土壤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0.7%和36.7%,且显著高于施加单一肥料处理。与不添加凋落物对照处理相比,添加杉木+闽楠混合凋落物和单独添加闽楠凋落物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均显著提高。结果表明,在杉木林生产中,提倡营造杉×阔混交林以及对现有杉木中幼龄纯林进行近自然化改造以改变其凋落物的组成、质量和数量,能充分利用多树种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加合效应,并配合施用氮磷复合肥料来改善杉木林土壤养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 林地管理 混合凋落物 近自然化改造 微生 人工林 土壤养分 地力衰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常见挺水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规律 被引量:6
5
作者 鲁昱 崔莎莎 +2 位作者 李文洋 刘贵华 周雯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5,共9页
湿地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湿地植物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规律,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Trin. ex Steud)、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L. Liu ex Renvoize&S. L. Ch... 湿地植物凋落物的分解对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湿地植物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规律,以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 Trin. ex Steud)、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 L. Liu ex Renvoize&S. L. Chen)和菰(Zizania latifolia Stapf)3种常见挺水植物为研究对象,模拟受控实验,研究单一物种及两两混合物种分解过程中的分解速率、碳氮磷元素的含量及其比例的变化。结果显示,无论是单一物种还是混合物种,均呈现出前5 d分解最为迅速,随即分解速率急剧下降,而后缓慢降低直至趋于稳定的变化规律。分解速率与凋落物的初始氮、磷含量相关,养分归还与瞬时分解速率常数呈显著正相关。混合分解可能受到养分的迁移和分解的影响,在分解初期和末期呈协同效应,而在分解中期呈拮抗效应。研究结果说明混合分解并不是单一分解的简单加和,还需进一步深化对凋落物分解机理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凋落分解 单一凋落 混合凋落物 养分归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草本凋落物混用强化修复石油污染土壤的效果 被引量:2
6
作者 周雯星 胡漫 +4 位作者 王丽洁 田爽 陈风 黄琰莹 张晓曦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3-193,共11页
为明确凋落物混用对修复油污土壤效果的影响,以含石油质量分数15 g/kg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加入质量分数2%的单种凋落物(胡枝子、铁杆蒿、黄蒿的凋落物)及3种凋落物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1),在室温(20~25℃)、恒湿(饱和水质量分... 为明确凋落物混用对修复油污土壤效果的影响,以含石油质量分数15 g/kg的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加入质量分数2%的单种凋落物(胡枝子、铁杆蒿、黄蒿的凋落物)及3种凋落物的混合物(质量比为1∶1∶1),在室温(20~25℃)、恒湿(饱和水质量分数50%)的条件下进行150 d的修复模拟实验。基于单种凋落物的处理结果及其在混合物中所占比例,计算混合物处理后污染物降解率以及土壤生化指标的理论预测值,并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以研究凋落物混用对土壤石油污染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凋落物混用强化了凋落物对土壤石油污染物的降解效果,使石油降解率比对应预测值提高了12.16%,其中饱和烃、芳香烃和非烃物质的降解率比对应预测值分别提高了14.43%、9.24%和10.52%;凋落物混用强化了凋落物对土壤漆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刺激作用,但同时削弱了其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蔗糖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刺激作用,对土壤硝态氮的补充效果以及对土壤的酸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混合凋落物 协同修复效应 石油降解 土壤功能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竹林扩张符合外来物种入侵范式吗?——从养分循环角度初探
7
作者 李丝雨 栾军伟 《世界竹藤通讯》 2020年第6期64-68,共5页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中碳和养分循环的基础,有关植物入侵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通常通过叶片凋落物性状差异来预测,并且普遍认为外来入侵植物分解更快,并籍以促进入侵地养分循环从而有利于其进一步入侵。然而,植物入侵还可能影响分解者的... 凋落物分解是生态系统中碳和养分循环的基础,有关植物入侵对凋落物分解的影响通常通过叶片凋落物性状差异来预测,并且普遍认为外来入侵植物分解更快,并籍以促进入侵地养分循环从而有利于其进一步入侵。然而,植物入侵还可能影响分解者的活性或改变分解者的功能多样性,从而改变凋落物分解,其机制尚不清楚;而且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其影响可能会有所不同。毛竹由于其克隆生长的特性,在缺乏管理的情况下往往会向邻近森林群落扩张,其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近年来广受诟病。不过,其对生态系统影响是否符合外来入侵植物生态范式仍值得商榷。本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存在毛竹扩张的7个地区建立84个观测样地,通过在受侵和未受侵群落开展凋落物分解实验研究,同时考虑了土壤分解者功能群的贡献及凋落物混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土壤分解者功能群多样性的增加,尤其是大型土壤动物的存在,凋落物碳和氮的循环以及分解的气候敏感性均相应增加,但分解者的氮利用效率降低。凋落物混合效应加速其分解(9.5%)和氮素循环(28.9%),但不依赖于分解者功能多样性。相反,被毛竹入侵的样地分解速度减缓,分解者氮利用效率降低,但在排除了大型土壤动物的作用后,这种负效应则被逆转,毛竹入侵降低了分解者尤其是大型土壤动物的气候敏感性。上述结果表明,分解者的功能多样性能够调节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凋落物分解受植物入侵的影响。同时,上述现象不完全符合外来入侵物种的“养分促进”假说,意味着毛竹扩张从凋落物分解层面或许难以像外来入侵物种那样形成正反馈。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将分解者功能群(尤其是大型土壤动物)及其与凋落物性状的交互效应纳入相关模型,与以往基于植物功能性状的框架相比,有利于更加可靠的预测植物入侵对生态系统功能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循环 生态系统过程 入侵 养分循环 凋落混合效应 -土壤相互作用 土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