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低温运行膜污染机理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郜玉楠 王信之 +3 位作者 周历涛 宗子翔 傅金祥 周东旭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9-122,126,共5页
针对东北某水源地汛期后冬季低温水质特点,开展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膜污染机理研究,利用Box-Benhnken Design(BBD)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水温、膜通量、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3个因素为自变量,归一化膜比通量(NSF)为响应值,... 针对东北某水源地汛期后冬季低温水质特点,开展混凝-超滤短流程工艺膜污染机理研究,利用Box-Benhnken Design(BBD)中心组合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确定水温、膜通量、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3个因素为自变量,归一化膜比通量(NSF)为响应值,研究他们自变量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水温高于4℃,膜通量和PAC投加量对膜污染的影响均显著;水温低于4℃时,膜通量和PAC投加量对膜污染的影响不显著。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污染后的超滤膜进行微观检测,发现膜丝表面吸附的污染物以高岭土为主,腐殖酸为辅。通过氢氧化钠(质量浓度2 g/L,2 h)和盐酸(质量浓度5 g/L,5 h)浸泡的离线性化学清洗方法可去除膜孔内堵塞的污染物,有效缓解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超滤 低温 膜污染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超滤预沉积对去除腐殖酸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高倩 张崇淼 +4 位作者 徐慧 王东升 门彬 张大为 罗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645-1655,共11页
探索利用在膜表面经过混凝预处理,调节膜-颗粒物作用行为的机制,从而改进超滤膜的净水效果是本文的研究核心.研究通过将AlCl3及Al13两种混凝剂形成的絮体以自然沉降的方式预先沉积在超滤膜表面,考察了对腐殖酸(HA)的去除情况及膜的净水... 探索利用在膜表面经过混凝预处理,调节膜-颗粒物作用行为的机制,从而改进超滤膜的净水效果是本文的研究核心.研究通过将AlCl3及Al13两种混凝剂形成的絮体以自然沉降的方式预先沉积在超滤膜表面,考察了对腐殖酸(HA)的去除情况及膜的净水行为.结果表明,使用Al13混凝剂在膜表面沉积的絮体能更好的去除HA,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膜污染,而使用AlCl3则会加强膜污染现象.随着Al13混凝剂投加量从0.08 mmol·L-1增加到0.18 mmol·L-1时,对HA的去除率也从26%升高到34%,并在超滤膜表面形成预沉积层.在较高投加量0.18 mmol·L-1时,Al13混凝剂在膜表面形成的絮体分形维数(2.45)较AlCl3(2.29)大,但Al13形成的絮体粒径(300 nm)小于AlCl3形成的絮体粒径(600 nm),致使在膜表面形成的沉积层相对致密.Zeta电位分析结果表明,Al13混凝剂较AlCl3混凝剂具有更高的正电荷,较易吸附负电性的HA分子,因此去除HA效果更好,提高膜通量程度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物 混凝-超滤 预沉积层 膜污染 腐殖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锰酸钾预氧化对混凝-超滤去除天然水体中腐殖酸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郭晓芳 钱飞跃 +3 位作者 沈耀良 王建芳 陈重军 吴鹏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3-86,共4页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去除天然水体中的腐殖酸,考察了水中腐殖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4、4-3、7.6mg/L时,高锰酸钾投加量对各工艺出水水质和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可以有效提高组合工艺的出... 采用高锰酸钾预氧化.混凝-超滤组合工艺去除天然水体中的腐殖酸,考察了水中腐殖酸的质量浓度分别为2.4、4-3、7.6mg/L时,高锰酸钾投加量对各工艺出水水质和超滤膜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锰酸钾预氧化可以有效提高组合工艺的出水水质。其中,预氧化、混凝和超滤过程分别对天然有机物、腐殖酸和大分子物质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另外,控制高锰酸钾投加量在0.2~1mg/L可显著减缓膜污染。即使当进水中腐殖酸的质量浓度达到7.6mg/L的条件下,膜比通量在1h内始终维持在0.95-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锰酸钾预氧化 混凝-超滤 腐殖酸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凝预处理的超滤净水工艺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唐朝春 冯文涛 +3 位作者 徐豪佑 阮以宣 陈钧杰 耿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共7页
膜污染是超滤工艺大规模运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介绍超滤膜净水工艺膜污染的原理及其污染物。详述基于混凝预处理的三种超滤膜工艺:传统超滤工艺、短流程超滤工艺、一体式絮体-超滤工艺。以短流程超滤工艺为重点,阐述近年来以混凝预处理... 膜污染是超滤工艺大规模运用的主要限制性因素,介绍超滤膜净水工艺膜污染的原理及其污染物。详述基于混凝预处理的三种超滤膜工艺:传统超滤工艺、短流程超滤工艺、一体式絮体-超滤工艺。以短流程超滤工艺为重点,阐述近年来以混凝预处理工艺来缓解超滤净水工艺膜污染的研究成果。总结了滤饼层结构对膜污染的影响,以及混凝预处理缓解超滤膜污染的作用原理,为膜法水处理工艺技术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超滤 净水工艺 膜污染 滤饼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氧化强化混凝沉淀-超滤处理微污染水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赫 吴晓娜 +3 位作者 余伟铭 王亮 张宏伟 范羚超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19,共4页
从出水水质改善和膜污染控制方面考察了KMnO4和O3及其联用对混凝-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的影响.通过分析出水中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和PVDF中空纤维膜的过滤阻力,对预氧化单元强化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KMnO4/O3联合使用... 从出水水质改善和膜污染控制方面考察了KMnO4和O3及其联用对混凝-超滤工艺处理微污染水的影响.通过分析出水中有机物的三维荧光光谱特征和PVDF中空纤维膜的过滤阻力,对预氧化单元强化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KMnO4/O3联合使用能强化聚合氯化铝混凝对有机物,特别是腐殖质类物质的去除,从而显著改善混凝-超滤工艺的净水效果,并减轻由膜孔吸附所引起的水力不可逆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 混凝-超滤 预氧化 KMNO4 O3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物对混凝过程及超滤膜污染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子婕 徐慧 +2 位作者 庾俊杰 赵传靓 王东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621-4630,共10页
以nm-SiO_(2)和μm-SiO_(2)体系为研究对象,使用3种不同Al形态的混凝剂(AlCl_(3)、Al1_(3)和Al_(30))进行混凝-超滤实验,考察不同pH值下SiO_(2)去除率、出水余Al及混凝预处理对膜通量的影响,借助马尔文激光粒度仪、SEM、BET和AFM表征絮... 以nm-SiO_(2)和μm-SiO_(2)体系为研究对象,使用3种不同Al形态的混凝剂(AlCl_(3)、Al1_(3)和Al_(30))进行混凝-超滤实验,考察不同pH值下SiO_(2)去除率、出水余Al及混凝预处理对膜通量的影响,借助马尔文激光粒度仪、SEM、BET和AFM表征絮体性质及在超滤膜表面的分布和作用力.结果表明,nm-SiO_(2)体系中SiO_(2)去除率均低于μm-SiO_(2)体系,在纳米颗粒物体系中投加混凝剂后膜通量从0.68分别提升至0.96(AlCl_(3))、0.86(Al_(13))和0.87(Al_(30)),微米颗粒物体系中投加3种混凝剂后膜通量从0.79提升至0.80~0.84.微米级颗粒物是颗粒间的碰撞,纳米级颗粒物主要以团聚态的形式碰撞.低聚态铝(Al_(a))和颗粒物形成絮体的粒径均大于150μm,体系zeta电位为负与膜表面产生斥力;在中性条件下Al_(13)与颗粒物形成絮体的强度因子远高于AlCl_(3)和Al_(30),中聚态铝(Al_(b))将膜孔内部较小颗粒物堵塞形成的不可逆膜污染转移成膜孔表面的可逆膜污染;高聚态铝(Al_(c))具有较强吸附架桥和网捕卷扫能力,无定形、不规则的团聚态小颗粒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较大絮体缓解膜污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物形态 Al形态 絮体 混凝-超滤 膜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