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机器视觉的混凝土3D打印几何特征自动提取方法研究
1
作者 胡帅 孙金桥 +3 位作者 王宇向 霍亮 陈权要 周诚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近年来,随着混凝土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打印成品的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打印成品的几何特征已成为评估打印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当前3D打印混凝土几何特征提取中存在的诸如流程复杂、精度有限及缺乏评价指标等问题,本文设计了基... 近年来,随着混凝土3D打印技术的不断发展,打印成品的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打印成品的几何特征已成为评估打印质量的重要指标。针对当前3D打印混凝土几何特征提取中存在的诸如流程复杂、精度有限及缺乏评价指标等问题,本文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混凝土3D打印几何特征自动提取方法。首先,采用摄像头阵列部署方法获取打印成品的原始图像,并对原图像正畸以提高图像质量;其次,通过语义分割模型U-Net提取打印成品的几何特征,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优化;最后,通过量化的指标值,对其进行了可视化并评价打印结果。实验证明,本文提出的几何特征自动提取方法具有速度快、精度高等显著优势;此外,系统化的打印评价指标可为混凝土3D打印质量评估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3d打印 视觉检测 摄像头阵列 深度学习 几何特征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3D打印技术与装配式施工相结合的施工模式分析——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冬杰 向鹏鹏 张震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24年第4期56-59,共4页
我国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很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范围广。农村地区的道路崎岖不平使得交通极为不便,导致建设项目的材料和施工机械在运输上存在困难。在农村地区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和相关方重视程度不足,带... 我国农村地区地广人稀,很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周期长、投资大、范围广。农村地区的道路崎岖不平使得交通极为不便,导致建设项目的材料和施工机械在运输上存在困难。在农村地区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由于监管力度不够和相关方重视程度不足,带来了施工进度缓慢、施工质量不合格、施工安全等问题。本研究从改变现有的现场施工模式出发,提出结合混凝土3D打印技术和装配式施工理念的新模式,以应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研究分析表明,集成混凝土3D打印技术与装配式施工理念(3DP-PC)的施工模式,能够有效缓解以上问题,主要得益于空间上集中资源进行生产,实现了工厂化、数字化和机械化施工,大幅度提高了施工效率,保障了施工质量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3d打印 装配式施工 农村基础设施 情景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3D打印的机器视觉检测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2
3
作者 陈权要 周燕 周诚 《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 2023年第5期1-8,共8页
受打印材料、打印装备、打印工艺及环境条件的影响,混凝土3D打印成形质量控制较难,且传统的人工检测手段效率低下,因此,亟需寻求新的检测途径。机器视觉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检测方式,已逐步开始应用在混凝土3D打印缺陷检测中。为此,本... 受打印材料、打印装备、打印工艺及环境条件的影响,混凝土3D打印成形质量控制较难,且传统的人工检测手段效率低下,因此,亟需寻求新的检测途径。机器视觉技术作为一种非接触式检测方式,已逐步开始应用在混凝土3D打印缺陷检测中。为此,本文从混凝土3D打印几何形貌与精度、层间变形与稳定性及表面缺陷三个方面,综述了机器视觉技术在混凝土3D打印缺陷检测中的研究现状,以期为混凝土3D打印质量控制及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3d打印 机器视觉 缺陷检测 质量控制 深度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机械臂混凝土3D打印技术的空心曲面建筑物的设计和建造 被引量:2
4
作者 贺宇豪 吴正旺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2期187-195,共9页
以机械臂混凝土3D打印系统为硬件平台,以Rhino和Grasshopper为软件平台,研制出一套集设计、模拟、建造一体化的制造平台,并为此制定了设计模式、原则和程序.研究结果表明:机械臂混凝土3D打印技术可以提高空心曲面建筑物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以机械臂混凝土3D打印系统为硬件平台,以Rhino和Grasshopper为软件平台,研制出一套集设计、模拟、建造一体化的制造平台,并为此制定了设计模式、原则和程序.研究结果表明:机械臂混凝土3D打印技术可以提高空心曲面建筑物加工的精度和效率,能够完成空心曲面建筑物从生形、模拟、优化到建造的一体化制造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臂建造 混凝土3d打印 营造技术 设计建造一体化 建筑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3D打印材料的性能与评价方法 被引量:2
5
作者 左然芳 耿春雷 +1 位作者 董阳 巩思宇 《中国建材科技》 CAS 2022年第4期25-28,共4页
3D打印技术的关键在于打印材料的性能,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塑性、挤出性、建造性且凝结时间可调,从而实现可连续打印、无坍塌;同时,还要求其硬化后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以保证打印构建能承受自重及抵抗外力冲击。本文针对混凝土... 3D打印技术的关键在于打印材料的性能,要求其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塑性、挤出性、建造性且凝结时间可调,从而实现可连续打印、无坍塌;同时,还要求其硬化后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以保证打印构建能承受自重及抵抗外力冲击。本文针对混凝土打印材料的性能及评价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混凝土3D打印技术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并指出混凝土3D打印技术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3d打印 打印材料 性能指标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废再生混凝土3D打印配合比试验设计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曾玄 王力扬 《工程技术研究》 2023年第3期105-107,共3页
为研究固体废弃物再生混凝土3D打印技术,提高固废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文章通过研究固废再生混凝土3D打印配合比,对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进行探讨,明确了胶凝材料组成成分再生细骨料级配范围,以及所用纤维,通过正交试验法设计配合比试验... 为研究固体废弃物再生混凝土3D打印技术,提高固废资源集约利用水平,文章通过研究固废再生混凝土3D打印配合比,对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进行探讨,明确了胶凝材料组成成分再生细骨料级配范围,以及所用纤维,通过正交试验法设计配合比试验方案,分析水胶比、再生细骨料取代率、纤维用量对打印材料黏度、初凝时间、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干燥收缩率的影响,最终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最优配合比,即水胶比0.32、取代率100%、纤维用量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弃物 再生混凝土 混凝土3d打印技术 配合比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结构3D打印修复混凝土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袁勇 陶亚欣 +3 位作者 姚旭朋 张友华 荣耀 孙洋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0期1588-1591,共4页
基于3D打印的隧道结构修复技术是应对隧道结构修复需求快速增长的技术途径之一,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特别是对于地铁隧道来说,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地铁隧道结构修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掺生物炭的3D打印混凝土特性试... 基于3D打印的隧道结构修复技术是应对隧道结构修复需求快速增长的技术途径之一,在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特别是对于地铁隧道来说,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地铁隧道结构修复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开展掺生物炭的3D打印混凝土特性试验,探究了掺有生物炭的3D打印混凝土的特性。全面研究了不同剂量生物炭条件下3D打印混凝土的水化性能、流动性和可泵性,以及在不同龄期的力学表现和收缩性能,并评估了其对3D打印混凝土可建造性的潜在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生物炭的加入会显著改变3D打印混凝土的性能,这为3D打印混凝土在隧道结构修复技术中的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隧道结构修复 生物炭 水化性能 可建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细骨料和砖粉双掺对3D打印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张海燕 马金一 +1 位作者 吴波 吕艳梅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27,共10页
为减少3D打印混凝土中天然骨料及胶凝材料的用量,本文采用再生混凝土细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细骨料,砖粉替代部分水泥,首先开展单掺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0、25%、50%、75%和100%)、单掺砖粉(取代率为0、5%、10%、15%、20%和30%)和两者双掺的... 为减少3D打印混凝土中天然骨料及胶凝材料的用量,本文采用再生混凝土细骨料替代部分天然细骨料,砖粉替代部分水泥,首先开展单掺再生细骨料(取代率为0、25%、50%、75%和100%)、单掺砖粉(取代率为0、5%、10%、15%、20%和30%)和两者双掺的现浇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试验,以获得再生细骨料和砖粉的适宜取代率;然后探究50%再生细骨料和10%砖粉双掺及配合比调整方式(附加水、提高减水剂用量)对3D打印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及硬化后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再生细骨料的掺量不超过50%时,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降低幅度在10%以内;随着砖粉掺量从0增加到30%,现浇混凝土抗压强度总体呈现先增后减、再稍有增加的趋势,当砖粉掺量为10%时,混凝土抗压强度最高;相比于单掺50%再生细骨料的混凝土,50%再生细骨料和10%砖粉双掺时混凝土强度有所增加,而流动性基本不变。对于3D打印混凝土,同时掺入50%再生细骨料和10%砖粉,并采用添加附加水的方式保持3D打印混凝土初始扩展度不变,会使得混凝土的可建造性提高,但坍落度、开放时间、抗压和劈裂抗拉强度降低,强度各向异性加剧;而提高减水剂用量不仅能显著提升3D打印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开放时间和抗压强度,还能降低打印试件的强度各向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再生细骨料 砖粉 打印性能 硬化性能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水泥用量3D打印混凝土流变性能及打印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天恒 王胜 +2 位作者 陈旭 崔维久 王猛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52-58,共7页
3D打印混凝土(3DPC)在配合比设计、性能测试及评价、打印实践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普遍存在水泥用量过高的问题。采用青岛地区常用掺合料替代水泥,设计替代量为40%和50%两组别,并结合水胶比、胶砂比等共设计了6组不同配合比进行流动性... 3D打印混凝土(3DPC)在配合比设计、性能测试及评价、打印实践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普遍存在水泥用量过高的问题。采用青岛地区常用掺合料替代水泥,设计替代量为40%和50%两组别,并结合水胶比、胶砂比等共设计了6组不同配合比进行流动性能、流变性能以及打印性能等测试,分别归纳了流动性能、流变性能对打印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给出了所设计混凝土的可打印流变参数范围。结果发现,当跳桌扩展度在160~180 mm,静态屈服应力在(2300±200)Pa,动态屈服应力在(310±30)Pa时,所设计的3DPC具有较好的打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3dPC) 流动性能 流变性能 打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隧道结构修复的3D打印混凝土强度检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夏俊伟 陈华 +2 位作者 俞俊平 姚旭朋 盛如意 《建筑施工》 2024年第10期1584-1587,共4页
3D打印技术为隧道结构修复开辟了新途径,其中3D打印混凝土的性能是关键因素,特别是其超早龄期力学性能。探究了采用超声波波速检测超早龄期3D打印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质的可能性,对普通水泥净浆、不掺加外加剂普通砂浆和用于3D打印的掺外... 3D打印技术为隧道结构修复开辟了新途径,其中3D打印混凝土的性能是关键因素,特别是其超早龄期力学性能。探究了采用超声波波速检测超早龄期3D打印水泥基材料力学性质的可能性,对普通水泥净浆、不掺加外加剂普通砂浆和用于3D打印的掺外加剂砂浆中的超声波波速特征以及无侧限单轴抗压强度进行试验,研究了终凝后相同时间的超声波波速特征和无侧限单轴抗压强度的发展规律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相同测试时间下,超声波波速在不同的超早龄期水泥基材料中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并能够在超声波波速与水泥基材料超早龄期特定力学指标之间构建对应的数理关系,这为采用超声波法检测超早龄期水泥基材料力学特性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超早龄期 超声波波速 隧道结构维护 外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异形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滕丽平 王迎春 《安徽建筑》 2024年第10期93-94,103,共3页
文章介绍了安徽省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原位3D打印建筑,采用异形带倾角设计,结合先进的3D打印技术,采用现场原位打印和工厂预制打印相结合的创新施工工艺。文章从打印材料、打印方案、打印技术要点及技术应用成效4个方面介绍了3D打印混凝土... 文章介绍了安徽省内单体面积最大的原位3D打印建筑,采用异形带倾角设计,结合先进的3D打印技术,采用现场原位打印和工厂预制打印相结合的创新施工工艺。文章从打印材料、打印方案、打印技术要点及技术应用成效4个方面介绍了3D打印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流程及施工要点。实践证明,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异形建筑设计应用中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打印材料 施工工艺 智能建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钨尾矿粉对水泥基3D打印混凝土流变、水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唐振中 贾鲁涛 +2 位作者 林永权 吴捷 张亚梅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1期169-174,共6页
采用钨尾矿粉(TTP)部分取代水泥制备3D打印低碳混凝土,研究了钨尾矿粉对复合浆体流变性能及水化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外加剂用量优化打印性能,成功制备了不同钨尾矿粉掺量的3D打印低碳混凝土。结果表明:受颗粒堆积和体系总比... 采用钨尾矿粉(TTP)部分取代水泥制备3D打印低碳混凝土,研究了钨尾矿粉对复合浆体流变性能及水化特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调整外加剂用量优化打印性能,成功制备了不同钨尾矿粉掺量的3D打印低碳混凝土。结果表明:受颗粒堆积和体系总比表面积的影响,钨尾矿粉的加入会降低复合浆体的初始静态屈服应力、动态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受稀释作用的影响,钨尾矿粉的加入会降低复合浆体最初2 h内的水化放热,从而降低静态屈服应力增长速率;3D打印混凝土试件的抗压强度随钨尾矿粉掺量的增大逐渐降低,在钨尾矿粉掺量相同时,浇筑成型试件抗压强度略高于3D打印试件。当钨尾矿粉掺量在45%以内时,可制备出28 d抗压强度在30~60 MPa范围内的3D打印混凝土试件。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确定适宜的钨尾矿粉掺量。钨尾矿粉具备作为3D打印低碳混凝土原材料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低碳混凝土 钨尾矿粉 流变 水化热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各向异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夏镇江 耿健 +3 位作者 周志杰 柳根金 潘云锋 周荀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4年第5期90-96,共7页
文章研究了不同长度PP(聚丙烯)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流动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力学各向异性的评价。结果表明:随着PP纤维掺量和长度的增加,3D打印混凝土的流动度会降低。当流动扩展度为170~195mm时,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打... 文章研究了不同长度PP(聚丙烯)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流动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的影响,并进行了力学各向异性的评价。结果表明:随着PP纤维掺量和长度的增加,3D打印混凝土的流动度会降低。当流动扩展度为170~195mm时,材料具有良好的可打印性能。当打印工艺参数相同时,各个试件所表现出来的各向异性规律基本一致,抗压强度在x方向上最大,y方向上最小,抗折强度在zx方向上最大,zy方向上最小。随着PP纤维掺量和长度的变化,各向异性的离散程度不同。通过研究18mm较长PP纤维,发现18mmPP纤维对3D打印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提升不大,但是会导致流动性下降较大,可打印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PP纤维 流动性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在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尹键丽 《广东建材》 2024年第10期13-16,共4页
使用Design-Expert进行Box.Behnken Design试验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减水剂掺量对3D打印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影响,建立了高拟合度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设置流动度和抗压强度响应值,优化了3D打印混凝... 使用Design-Expert进行Box.Behnken Design试验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研究水胶比、粉煤灰掺量和减水剂掺量对3D打印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压强度影响,建立了高拟合度的影响因素模型,通过设置流动度和抗压强度响应值,优化了3D打印混凝土中水胶比(0.26)、粉煤灰掺量(20.0%)和减水剂掺量(1.0%),并进行配合比验证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响应面分析法”"进行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是可行且高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3d打印混凝土 流动度 抗压强度 配合比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的关联分析
15
作者 刘骁凡 陈磊 尹波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16期5-8,共4页
3D打印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作为两种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施工工艺,都具有各自的特殊使用场景及优势。文章通过对3D打印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之间的关键性质、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的介绍,对比3D打印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之间的相似与不同,研... 3D打印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作为两种与普通混凝土不同的施工工艺,都具有各自的特殊使用场景及优势。文章通过对3D打印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之间的关键性质、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的介绍,对比3D打印混凝土与喷射混凝土之间的相似与不同,研究了二者之间的关联,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喷射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16
作者 张佳苗 纪梓阳 林泽宇 《新材料·新装饰》 2024年第10期1-5,113,共6页
传统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在依赖其他领域的技术来增强自身竞争优势,保守态度限制了其科技创新。基于此,3D打印混凝土技术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建筑行业从传统的低技术行业迈向智能施工领域。文章综合评估了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 传统建筑行业一直以来都在依赖其他领域的技术来增强自身竞争优势,保守态度限制了其科技创新。基于此,3D打印混凝土技术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建筑行业从传统的低技术行业迈向智能施工领域。文章综合评估了3D打印混凝土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技术、经济和环境潜力,同时深入研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面临的挑战,从而为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实现从传统技术状态向智能施工领域的转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技术 建筑工程 技术潜力 经济潜力 环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混凝土技术的建筑工程应用研究 被引量:21
17
作者 苏有文 李超飞 +2 位作者 杨婷惠 杨凯 李金 《建筑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8-100,共3页
3D打印混凝土技术是在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特殊混凝土材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粘合堆积而成的三维物体。该技术是近年来建筑工程领域的改进成果,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抗震效果好和社会效益高等优势,但现阶段研发过程还需解决... 3D打印混凝土技术是在3D打印技术的基础上,运用特殊混凝土材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粘合堆积而成的三维物体。该技术是近年来建筑工程领域的改进成果,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抗震效果好和社会效益高等优势,但现阶段研发过程还需解决材料、配套设施及规范标准等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技术 节能减排 数字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纳米管对3D打印混凝土流变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赵宇 武喜凯 +3 位作者 朱伶俐 杨章 杨若凡 管学茂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4,共6页
碳纳米管(MWCNTs)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纳米材料,将其掺入3D打印混凝土(3DPC)中不仅会对基体内部微裂纹的生成和扩展以及3D打印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而且会影响新拌3D打印混凝土的流变性能。为了明确碳纳米管对3D打印混凝土性... 碳纳米管(MWCNTs)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纳米材料,将其掺入3D打印混凝土(3DPC)中不仅会对基体内部微裂纹的生成和扩展以及3D打印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能产生显著影响,而且会影响新拌3D打印混凝土的流变性能。为了明确碳纳米管对3D打印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设置六种碳纳米管掺量(0%、0.01%、0.02%、0.05%、0.08%、0.1%),研究了碳纳米管的掺量对3D打印凝土流变性能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基于SEM测试结果进行了微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碳纳米管掺量的增加,3D打印混凝土的流动度逐渐下降,静态屈服应力、动态屈服应力逐渐增加。各龄期的抗折强度均随着碳纳米管掺量的增加而增大。随碳纳米管掺量的增加,3D打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当碳纳米管掺量为0.05%时,其抗压强度最大。SEM结果显示,碳纳米管可以起到桥接和填充作用,能与基体紧密连接,阻止3D打印混凝土内部微裂缝和孔洞的生成与扩展,在较低掺量(不超过0.05%)下即能显著改善3D打印混凝土的微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碳纳米管 流变特性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水下智能建造的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孙晓燕 陈龙 +1 位作者 王海龙 张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0-88,共9页
随着陆地资源紧缺,水下建造成为工程开发的必经之路。现阶段水下混凝土的研究较为系统,尚无针对水下3D打印混凝土的研究见诸报道。水下智能建造可数字成型、免模施工,有利于推动深地深海工程的发展,3D打印混凝土为其核心技术。目前面向... 随着陆地资源紧缺,水下建造成为工程开发的必经之路。现阶段水下混凝土的研究较为系统,尚无针对水下3D打印混凝土的研究见诸报道。水下智能建造可数字成型、免模施工,有利于推动深地深海工程的发展,3D打印混凝土为其核心技术。目前面向水下混凝土和陆地3D打印混凝土的设计方法尚未综合考虑水下智能建造工艺和服役环境的特殊性。因此,本工作根据力学性能、可打印性能、水下工作性能建立了水下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流程,针对水胶比、矿粉掺量、砂胶比、细骨料级配、絮凝剂掺量、触变剂掺量等材料参数开展序列化试验设计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成型后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随水胶比、矿粉比例和砂胶比等参数的增长呈现降低趋势,其中水胶比影响最显著,其次为矿粉比例,砂胶比和絮凝剂掺量对材料强度的影响较小。基于试验数据和鲍罗米公式提出了具有较高拟合精度的水下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模型。综合考虑打印成型混凝土强度和水下不分散性确定絮凝剂最佳掺量为胶凝材料质量的2%。确定流动度在165~190 mm范围可保障水下打印建造,基于DIC监测信息以砂胶比、触变剂掺量以及细骨料级配为基本变量建立3D打印混凝土建造期竖向变形时变预测模型,可用于水下3D打印混凝土建造稳定性控制。本工作首次面向水下智能建造建立了3D打印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流程,提出了水下3D打印混凝土强度设计模型和建造期竖向变形预测模型,为水下智能建造提供理论依据和工程借鉴。优化后水下打印成型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达到55 MPa,水陆强度比达到93.9%,可满足水下智能建造结构的性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流动度 可建造性 力学性能 竖向变形 水陆强度比 水下工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壁碳纳米管对3D打印混凝土性能影响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晓燕 汪群 +1 位作者 王海龙 张治成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7-29,37,共4页
3D打印混凝土具有快速成型、无需模具、可精细化数字制作等多种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建筑行业中,但其强度和工作性能一直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研究了碳纳米管对3D打印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对3D... 3D打印混凝土具有快速成型、无需模具、可精细化数字制作等多种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在建筑行业中,但其强度和工作性能一直是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研究了碳纳米管对3D打印混凝土工作性能和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纳米管的加入对3D打印混凝土的流动性没有明显影响,最大流动降低率为3.7%;适量碳纳米管对3D打印混凝土抗压强度有提高作用,特别是早期强度,对于使用52.5级硫铝酸盐水泥的试验组,3 d抗压强度较未掺碳纳米管的提高幅度最大,为3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碳纳米管 PVA纤维 工作性能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