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BG传感技术在混凝土预制桩水平载荷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邱松 顾浩 +1 位作者 曹进捷 吴锋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2期105-107,共3页
针对现有FBG传感技术在预制混凝土桩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FBG传感器的埋设工艺,并成功将FBG传感技术应用到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水平载荷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存活率高、测试数据可靠、测试精度满足工程要求,FBG传感技术... 针对现有FBG传感技术在预制混凝土桩测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FBG传感器的埋设工艺,并成功将FBG传感技术应用到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水平载荷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传感器存活率高、测试数据可靠、测试精度满足工程要求,FBG传感技术可以在混凝土预制桩水平载荷实验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BG传感技术 混凝土预制桩 水平荷载试验 埋设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蒸压无余浆混凝土预制桩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苟德胜 李斌斌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1-114,共4页
一种新型混凝土预制桩生产方法的研制与开发,其主要技术核心在于使用了一种自主研制的高活性增效剂GM-01等量代替部分胶凝材料,结合特定的混凝土配合比、离心工艺及养护制度,在低水胶比常压蒸汽养护的条件下即可达到出厂要求。其创新点... 一种新型混凝土预制桩生产方法的研制与开发,其主要技术核心在于使用了一种自主研制的高活性增效剂GM-01等量代替部分胶凝材料,结合特定的混凝土配合比、离心工艺及养护制度,在低水胶比常压蒸汽养护的条件下即可达到出厂要求。其创新点包括:①免蒸压,即混凝土预制桩在离心成型后直接进行常压蒸汽养护即可,较传统生产工艺节省60%蒸汽用量,降低能源消耗及COx、SOx、NOx的排放;②无余浆,即混凝土预制桩离心成型后,管桩内壁光滑平整,无多余浆体。在达到以上要求及效果的同时,混凝土预制桩性能与常规技术所生产的桩相比,除各项质量指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外,在混凝土耐久性等方面具有优势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预制桩 免蒸压 无余浆 力学性能 耐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坑开挖中预制支承桩的倾斜与防治
3
作者 刘方治 《铁道标准设计》 2004年第1期76-77,共2页
在淤泥地层多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 ,在基坑开挖中常出现倾斜事故 ,原因多为基坑开挖缺乏依据、施工过程缺乏有效监控所致。施工中应选择合理放坡形式及取土方式 ,避免对桩的扰动 ;对已倾斜的桩应分别进行纠偏。
关键词 基坑开挖 倾斜 纠偏 加固处理 建筑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沉桩施工新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汉梅 孙舒昌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6期484-486,共3页
肇庆换流站供水工程之一的五尺峡取水泵站施工中 ,在受施工条件限制的情况下 ,采用将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改为开口钢管桩 ,将双排桩改为单排桩 ,尝试搭设水上竹平台作沉桩施工平台等措施均取得成功 ,保证了质量、安全、进度 。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 双排 搭设 下沉 单排 取水泵站 钢管 施工 水下 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锤贯法确定单桩承载力的探讨
5
作者 李忠岐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1994年第4期75-77,共3页
分析了锤桩碰撞瞬时值τ的实测方法,指出它不仅能确定单桩承载力对桩的整体质量,也可起到评估和指导打桩作业的作用。
关键词 锤贯法 承载力 混凝土预制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被引量:4
6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3020-3020,共1页
著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书号:15112.14762图书编号:B10073776印刷日期:2008-08-01出版日期:2008-08-01规格:平装32开,316页【图书简介】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一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 著译者: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书号:15112.14762图书编号:B10073776印刷日期:2008-08-01出版日期:2008-08-01规格:平装32开,316页【图书简介】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一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于2008-08-01出版。本规范主要技术内容有:基本设计规定、桩基构造、桩基计算、灌注桩施工、混凝土预制桩与钢桩施工、承台施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 灌注施工 基计算 基工程 混凝土预制桩 技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打入桩技术的国际动向
7
作者 卢世深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1987年第5期91-99,共9页
一、前言 国际土协桩的可贯入性和可打性技术委员会由中、日、美、法等国的27位代表组成。该委员会于1985年8月10日在美国旧金山市召开了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就各国的打入桩概况、土质对桩的可打性及最大贯入深度的影响、桩身破坏和打... 一、前言 国际土协桩的可贯入性和可打性技术委员会由中、日、美、法等国的27位代表组成。该委员会于1985年8月10日在美国旧金山市召开了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就各国的打入桩概况、土质对桩的可打性及最大贯入深度的影响、桩身破坏和打桩障碍排除以及打桩方法同承载力的关系等四个论题交流了经验。笔者作为我国的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文根据49篇会议论文和讨论会发言作综合论述。有关我国打入桩情况的介绍在本文中不再赘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 方程法 累计法 针入度 贯入度 打入 动力公式 公式 柴油锤 锤击能量 端阻力 应力波 持力层 钢管 承载力 静载试验 锻锤 液压锤 侧阻力 国际动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