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剪切强度参数分析和计算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望喜 叶缘 +2 位作者 张晨 林泽宇 陈乐球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125,共14页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抗剪强度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加固等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搜集、整理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以下简称结合面)的剪切试验数据库(含439个试件),对GB 50010―2010、ACI 318―19、Eurocode 2、PCI7th四个规范...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抗剪强度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加固等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基于搜集、整理的新旧混凝土结合面(以下简称结合面)的剪切试验数据库(含439个试件),对GB 50010―2010、ACI 318―19、Eurocode 2、PCI7th四个规范所给结合面抗剪建议计算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各参数的影响下,ACI结果的保证率表现最好,而Eurocode 2计算强度的拟合效果最好;在结合面宽度达到300~400 mm时,GB 50010―2010的表现最好,但安全富余均较低,相对误差最大达到9倍.对数据库进行参数分析,发现结合面剪切强度τ_(exp)存在尺寸效应,与结合面的沿剪切方向尺寸关联较大;且τ_(exp)与夹紧力ρfy有较好的相关性.基于分析结果,根据叠加计算理论,对计算式提出建议和修正:分析引入尺寸效应系数β;同时修正了摩擦系数μ;应用了数据库拟合的销栓力分段函数,极大值为6.6 MPa.经对比验算证明,修正计算式在有无插筋及各种粗糙度情况下的误差最小,拟合效果最好,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 剪切强度 规范对比 参数分析 公式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筋与开槽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性能试验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孙昊 钱永久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9,16,共4页
新老混凝土能够作为整体共同工作是结构加固的关键问题。针对加固设计中经常出现植筋和开槽的技术比选问题,设计了12个试件,比较了植筋与开槽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抗剪性能和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植筋试件破坏具有延性破坏的特征,而开... 新老混凝土能够作为整体共同工作是结构加固的关键问题。针对加固设计中经常出现植筋和开槽的技术比选问题,设计了12个试件,比较了植筋与开槽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抗剪性能和破坏形式。试验结果表明:植筋试件破坏具有延性破坏的特征,而开槽试件破坏具有明显脆性破坏的特征,新混凝土在开槽位置被剪断;植筋试件的抗剪承载力明显高于开槽的处理方式。因此,在结构加固设计时建议采用植筋的处理方式,同时应控制植筋深度和植筋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 植筋 开槽 抗剪承载力 破坏特征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轴力桩基托换中新旧混凝土结合面抗剪性能试验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张立 李青宁 +1 位作者 李琳 王献伟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54-158,共5页
桩基托换的关键在于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连接方法和可靠性能。本文结合某城市地铁隧道穿越高架桥桩基主动托换工程,提出了一种新型连接方式:凿毛+钻孔植筋(植筋胶)+建筑胶喷面的连接形式。设计制作了3个试件,结合面每30cm×30cm范围... 桩基托换的关键在于新旧混凝土结合面的连接方法和可靠性能。本文结合某城市地铁隧道穿越高架桥桩基主动托换工程,提出了一种新型连接方式:凿毛+钻孔植筋(植筋胶)+建筑胶喷面的连接形式。设计制作了3个试件,结合面每30cm×30cm范围内植入一根钢筋,部分试件梁部箍筋加强,进行了重复静力加载试验。试验分析表明:此连接方式具有较高的抗剪承载力,最大可达9.208×103 kN/m2;提高新浇筑梁的箍筋配筋率对提高界面抗剪承载力有较大作用;植筋在新旧结合面抗剪能力中起到了主要作用;新旧混凝土交界面上植筋所受的力较大,植筋两端受力较小;此连接形式在大轴力桩基托换中使用是安全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基托换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 植筋 抗剪性能 箍筋加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玄武岩纤维树脂混凝土结合面法向接触刚度数值计算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徐平 徐戍廷 +1 位作者 沈佳兴 于英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18-824,共7页
为解决分形接触理论中最大接触面积难以准确计算导致结合面实际接触面积难以有效获取的问题,基于离散化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一种结合面实际接触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与结合面接触刚度理论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钢玄武岩纤维树... 为解决分形接触理论中最大接触面积难以准确计算导致结合面实际接触面积难以有效获取的问题,基于离散化数值计算方法建立了一种结合面实际接触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将该方法与结合面接触刚度理论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钢玄武岩纤维树脂混凝土(BFPC)结合面接触刚度计算方法。通过模态实验对五种预载荷下的钢BFPC结合面组件的接触刚度进行了测量,将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确定了二者的相对误差均小于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玄武岩纤维树脂混凝土结合面 离散法 实际接触 接触刚度 分形接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剪切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彭旭民 李兴华 蔡登山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0-44,共5页
通过模型试验 ,研究了不同配筋率、不同龄期新老混凝土在剪力键有无连接筋的情况下的结合面抗剪强度 ,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
关键词 桥梁 加固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 钢筋混凝土结构 剪切强度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拱桥加固中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受力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晶 王振领 钱永久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64-568,共5页
结合工程实例,制作了2个拱圈试件,通过一次性加载破坏试验,对试件的破坏特征、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工作性能及应力、应变分布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受荷初期,结合面的抗剪主要由无植筋时新老混凝土的粘结承担;当剪应力达到新老混凝土... 结合工程实例,制作了2个拱圈试件,通过一次性加载破坏试验,对试件的破坏特征、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工作性能及应力、应变分布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受荷初期,结合面的抗剪主要由无植筋时新老混凝土的粘结承担;当剪应力达到新老混凝土粘结抗剪强度后,主要由植筋承担.在裂缝附近区域、靠近裂缝和远离裂缝的非裂缝区域,结合面的粘结剪应力分布不同,主要区别在纵向钢筋开始屈服到试件破坏阶段.在此阶段,裂缝附近区域结合面的粘结剪应力随荷载增大线性减小,在靠近裂缝的非裂缝区域基本不变,而在远离裂缝的非裂缝区域线性增大,直至试件破坏.粘结剪应力最大值出现在拱顶裂缝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固拱桥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 受力性能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美规范下大跨径梁桥混凝土结合面收缩效应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小祥 石雪飞 +1 位作者 阮欣 冯电视 《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6-89,共4页
基于中国和美国规范,研究了因混凝土龄期不同而带来的收缩特性差异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典型结合面部位混凝土应力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2种规范下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对于厚度大的混凝土构件,AASHTO规范的收缩效应计算... 基于中国和美国规范,研究了因混凝土龄期不同而带来的收缩特性差异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典型结合面部位混凝土应力分布的影响,并分析了2种规范下计算结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对于厚度大的混凝土构件,AASHTO规范的收缩效应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当浇筑时间间隔较长时,结合面部位混凝土极易开裂。而依据JTGD 62-2004规范,混凝土不同浇筑时间间隔下,结合面的应力始终较小,而截面突变位置的应力相对更为明显。有必要对JTGD 62-2004中理论厚度规定一上限,建议h≤300 mm。还提出了一些避免此类裂缝的设计和施工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 有限元 混凝土结合面 收缩 浇筑时间间隔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大坝加高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工程措施数值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陕亮 徐跃之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7-71,共5页
结合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2坝段施工过程,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间设置键槽及锚筋的工程措施对新老混凝土结合状态的影响。研究认为:新老混凝土结合面能有效传力,设置键槽后新老坝体的变形协调性更好,设置锚筋能... 结合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2坝段施工过程,采用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方法,研究新老混凝土结合面间设置键槽及锚筋的工程措施对新老混凝土结合状态的影响。研究认为:新老混凝土结合面能有效传力,设置键槽后新老坝体的变形协调性更好,设置锚筋能进一步加强新老坝体的联系。在年气温水温变化影响下,新老混凝土间的联系越强,对上游坝踵越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有限元法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 键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江口大坝加高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灌浆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徐跃之 陕亮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34-37,共4页
混凝土新老坝体的结合问题是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施工初期的结合面基本上结合完好,但在外界气温年际变化的影响下,后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张开,因此,通常采取灌浆措施。但是,灌浆以后,在环境温度年际变化的作用... 混凝土新老坝体的结合问题是南水北调丹江口大坝加高工程的主要技术难题之一。施工初期的结合面基本上结合完好,但在外界气温年际变化的影响下,后期都有不同程度的张开,因此,通常采取灌浆措施。但是,灌浆以后,在环境温度年际变化的作用下,结合面是否会再次张开,灌浆是否起到作用,这些都是设计、施工人员非常关心的问题。结合丹江口大坝2号坝段加高的施工过程,通过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计算分析,研究新老混凝土结合面张开后的灌浆效果。研究认为:对新老混凝土结合面进行灌浆处理,能够有效提高结合面的接触面积,对降低整个上游面竖向拉应力是有利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坝加高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 灌浆 三维有限元法 丹江口大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强混凝土新旧结合面抗剪性能试验 被引量:15
10
作者 赵勇 邹仁博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962-969,共8页
进行了11个标号C80和4个标号C40混凝土试件的单调推剪试验,得到了结合面破坏形态、剪力-滑移曲线和剪力-抗剪钢筋应变曲线,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结合面配筋强度和结合面类型对结合面抗剪性能的影响.收集了32组国外试验数据,对比了高强混... 进行了11个标号C80和4个标号C40混凝土试件的单调推剪试验,得到了结合面破坏形态、剪力-滑移曲线和剪力-抗剪钢筋应变曲线,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结合面配筋强度和结合面类型对结合面抗剪性能的影响.收集了32组国外试验数据,对比了高强混凝土结合面受剪承载力试验值与国内外相关标准的计算值.研究结果表明:试件出现了结合面剪切和试件混凝土冲切两种破坏模式;粗糙面C80试件的结合面受剪承载力小于C40试件,键槽面试件的结合面受剪承载力高于粗糙面试件;结合面的受剪承载力与配筋强度成正比;按照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公式计算的C80试件受剪承载力与试验值之比在0.33~0.72之间,且相比于国际结构混凝土协会、美国和欧盟规范,我国规程计算公式偏保守.利用试验数据,经回归分析,提出了高强混凝土新旧结合面受剪承载力修正建议计算公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 受剪承载力 推剪试验 高强 混凝土 高强钢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箍加固拱肋力学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孙昊 钱永久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23,共6页
为分析套箍加固拱肋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加固效果,进行套箍加固拱肋和整体浇筑拱肋的对比模型试验,对比分析套箍加固试件的裂缝发展规律、破坏模式与特征、承载能力和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工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套箍加固模型和整体浇筑模... 为分析套箍加固拱肋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加固效果,进行套箍加固拱肋和整体浇筑拱肋的对比模型试验,对比分析套箍加固试件的裂缝发展规律、破坏模式与特征、承载能力和新老混凝土结合面的工作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套箍加固模型和整体浇筑模型的裂缝分布规律、破坏过程、破坏模式相同,破坏时挠度相差0.5 mm,破坏荷载相差2.7%,说明二者的力学性能基本相同;试验过程中测试的新老混凝土结合面最大剪应力远小于其承载能力,加载过程中跨中截面测试应变在开裂前符合平截面假定,说明新老混凝土能够作为整体共同受力。通过对比模型试验分析,证明套箍技术加固拱肋是可靠有效的加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拱肋 套箍加固 新老混凝土结合面 力学性能 试验分析 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tigue properties of special kind of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s
12
作者 胡铁明 黄承逵 陈小锋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0年第1期142-149,共8页
The special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consists of a steel fiber reinforced self-stressing concrete composite layer and a reinforced concrete T-beam, and constructional bars are set up at their bonding interfa... The special reinforced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consists of a steel fiber reinforced self-stressing concrete composite layer and a reinforced concrete T-beam, and constructional bars are set up at their bonding interface. Fatigue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beam under the action of negative moment were experimentally studied. Through inverted loading mode the load-beating state of a composite beam was simulated under the action of negative moment. With the ratios of constructional bars being 0, 0.082% and 0.164% respectively as parameters, the effects of constructional bars on the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beam, such as fatigue life, crack propagation, rigidity loss as well as damage behavior of bonding interface, were studied. The mechanism of the constructional bars on the fatigue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beams and the restriction mechanism of crack widths and rigidity loss were analyzed. Th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al bars can enhance the shear resistance of the bonding interface between composite layer and old concrete beam and restrict expanding of steel fiber reinforced self-stressing concrete, which are beneficial to synergistic action of composite layer and old concrete beam, to reducing the stress amplitude of bars and the crack width of composite layer, and to increasing the durability and fatigue life of the composite be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el fiber reinforced self-stressing concrete composite beam constructional bar bonding interface FATIGU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