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凝土组分和界面过渡区力学性能对阻尼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云齐 陈清华 +5 位作者 李坤 赵建华 杨晟 卢爽 徐新荣 徐意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5-60,共6页
采用梁自由振动衰减法测试了混凝土试件弹性阶段的一阶频率和阻尼比,探索了骨料粒径、粉煤灰掺量、水灰比和砂率等组分对混凝土阻尼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界面过渡区和基体的纳米压痕特征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减小粗骨料粒径或合理调控... 采用梁自由振动衰减法测试了混凝土试件弹性阶段的一阶频率和阻尼比,探索了骨料粒径、粉煤灰掺量、水灰比和砂率等组分对混凝土阻尼性能的影响,并结合界面过渡区和基体的纳米压痕特征值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减小粗骨料粒径或合理调控砂率可使混凝土强度和阻尼性能均有所提高;而调控粉煤灰掺量和水灰比使阻尼性能提高的同时,会对强度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尼性能 界面过渡区 混凝土组分 纳米压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设计理论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王立久 郑芳宇 迟耀辉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22-227,共6页
以混凝土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为目标,提出了全新的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的概念,并研究了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在配合比设计中引入硅砂率和钙砂率的概念,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水泥生产的三率值联系起来,使混凝土的化学成... 以混凝土材料的可循环利用为目标,提出了全新的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的概念,并研究了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在配合比设计中引入硅砂率和钙砂率的概念,将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与水泥生产的三率值联系起来,使混凝土的化学成分与水泥生料相同,进而在废弃后可直接作为水泥生料,无需或只需添加少量校正原料.试验表明:相同配比的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除流动劣于普通河砂混凝土外,其他力学性能均优于河砂混凝土;废弃后的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氧化物成分与设计水泥生料基本一致.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概念的提出解决了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回收利用率低、造价高的问题,同时避免了水泥生产中对天然矿物的过度开采和空气污染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 配合比设计 硅砂率 钙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与循环经济发展 被引量:22
3
作者 王立久 艾红梅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6-11,共6页
定义绿色生态混凝土,指出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属于现代混凝土范畴,并且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论述了材料过程工程学理论对循环经济模式下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的指导意义。分析了构建混凝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可行性;阐述了循环经济在绿色生... 定义绿色生态混凝土,指出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属于现代混凝土范畴,并且符合循环经济的理念;论述了材料过程工程学理论对循环经济模式下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的指导意义。分析了构建混凝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可行性;阐述了循环经济在绿色生态混凝土技术中的具体运用。定义了可再生混凝土,总结了实现可再生混凝土的技术途径是胶凝材料的可再生和骨料的可再生,介绍了两种可再生混凝土: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和高性能石膏混凝土。提出绿色生态混凝土作为混凝土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以材料过程工程学为理论指导,引入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生态混凝土 循环经济 材料过程工程学 可再生混凝土 水泥生料组分混凝土 高性能石膏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玻璃微珠含量快速测定方法
4
作者 高峰 刘文莉 +4 位作者 王宇峰 另本春 刘伟 杨正红 冯思瑜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156,共5页
利用颗粒图像分析技术,对粉煤灰玻璃微珠含量进行快速测定。通过对真粉煤灰样品群和伪劣粉煤灰样品群的粒度分布、粒形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找出不规则度峰值和不规则度区间占比两个参数值作为判别真粉煤灰及伪劣粉煤灰的粒形参... 利用颗粒图像分析技术,对粉煤灰玻璃微珠含量进行快速测定。通过对真粉煤灰样品群和伪劣粉煤灰样品群的粒度分布、粒形分布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分析,找出不规则度峰值和不规则度区间占比两个参数值作为判别真粉煤灰及伪劣粉煤灰的粒形参数。采用盲样和掺杂真粉煤灰的伪劣粉煤灰样品验证,证明不规则度峰值和不规则度区间占比判定参数有效,从而解决了对真粉煤灰和伪劣粉煤灰进行快速鉴定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煤灰 混凝土组分 图像法 粒度 粒形 不规则度 玻璃微珠含量 快速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