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质量优选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鲍学英 王起才 张磊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41-745,共5页
针对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质量优选涉及因素多,难以通过实测数据直接进行多集料之间质量优劣比较的问题,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提出了利用多项参数对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质量进行优选的方案。在该方案中,首先依据我国《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标准》... 针对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质量优选涉及因素多,难以通过实测数据直接进行多集料之间质量优劣比较的问题,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提出了利用多项参数对再生混凝土粗骨料质量进行优选的方案。在该方案中,首先依据我国《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标准》,选取了表观密度、空隙率、坚固性、压碎指标、微粉含量、泥块含量、吸水率等7项参数作为评价指标;然后,在依靠试验检测出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各单项指标数值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的客观权重,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了优选模型,通过对灰色关联度的计算,得出了优选结果。最后通过实例分析检验了该优选方案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粗骨料 熵值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 质量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粗骨料的质量分级优选评价 被引量:8
2
作者 李福海 靳贺松 +2 位作者 余泳江 胡志明 王奕彬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3-800,815,共9页
为了克服再生骨料比选中主观、随意性等因素带来的误差,并确保对其质量作出科学合理选择,基于组合权重-可拓学理论,建立了混凝土再生粗骨料质量评价模型,根据《混凝土用再生骨料标准》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类等级界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 为了克服再生骨料比选中主观、随意性等因素带来的误差,并确保对其质量作出科学合理选择,基于组合权重-可拓学理论,建立了混凝土再生粗骨料质量评价模型,根据《混凝土用再生骨料标准》确定评价指标体系和分类等级界限,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理论确定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依据可拓学理论求解不同等级下各个指标的样本关联度,然后结合组合权重法计算样本在不同等级下的关联函数值;按照数值越大越优原则进行质量等级评价,最后结合实例检验了评价方法的科学合理性.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权重-可拓学理论综合评价法既能遵循规范单一因素法的评估步骤,还可以详细排序比较各项指标不同等级下的结果;通过实例计算出5组样本的质量等级分别为Ⅱ级、Ⅰ级、Ⅰ级、Ⅱ级、Ⅰ级,这与前人模糊理论评估结果一致;3种权重方法不仅计算出7项再生粗骨料性能指标的具体权重值,而且也能体现出各指标的相对重要性.通过对再生骨料的质量优选研究,可以为再生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粗骨料 层次分析法 熵权理论 组合权重 质量分级评价 可拓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XCT扫描图像的混凝土粗骨料二维细观形态 被引量:4
3
作者 魏汉林 任文渊 +2 位作者 张爱军 李俊生 刘宏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8183-8189,共7页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微细观形态特征对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边长为20 mm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X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图像,通过构建的规则程度指标、凹凸程度指标对骨料二维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 混凝土中粗骨料的微细观形态特征对混凝土宏观力学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边长为20 mm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的XCT(X-ray computed tomography)扫描图像,通过构建的规则程度指标、凹凸程度指标对骨料二维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可选择长宽比、椭圆相似度、棱角度三个参数来有效表征粗骨料二维形态特征;通过对大量骨料二维投影进行形态指标统计分析,发现长宽比、椭圆相似度、棱角度的数值分别主要集中在区间(1,3)、(0.8,1)、(1,1.1)内,且三者之间满足二次多项式分布。研究结果可为混凝土粗骨料三维形态表征研究提供基础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粗骨料 XCT扫描图像 骨料形态 规则程度指标 凹凸程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乳液对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吸水率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魏毅朋 叶巧玲 郭子瑞 《南方农机》 2019年第4期198-198,231,共2页
文章针对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基于骨料的吸水率,从聚合物乳液处理方式及处理方案的优缺点等方面,分析了现有文献中聚合物乳液对于再生混凝土粗骨料吸水率研究的阐述,并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粗骨料 聚合物乳液 吸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粗骨料混合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其预测模型建立
5
作者 许开成 王文鹏 张立卿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6-94,共9页
粗骨料母材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但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商品再生粗骨料的母材混凝土来源及强度未知。为用易测量参数为指标建立混合来源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本工作收集制备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再生粗骨料... 粗骨料母材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但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商品再生粗骨料的母材混凝土来源及强度未知。为用易测量参数为指标建立混合来源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本工作收集制备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再生粗骨料和一种商品再生粗骨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制备再生混凝土并进行强度测量。通过分析母材混凝土原始强度与设计强度之比(η)和再生粗骨料表观密度(ρ)、吸水率(ω)的关系,将母材混凝土强度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转化为ρ及ω对其的影响,建立了混合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公式。结果表明,混合再生混凝土破坏形式取决于所含低强度粗骨料的比例,当低强度骨料比例由低变高时,破坏从骨料破坏转换为骨料-砂浆界面破坏;将公式计算强度与试验中不同比例粗骨料混合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及商品粗骨料混合再生混凝土强度进行对比得出,建立的仅考虑单一因子ρ影响的公式的计算误差在10%以内,同时考虑ρ和ω双因子影响的公式的计算误差在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来源 母材混凝土强度 混合骨料再生混凝土 抗压强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灰改性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景宏君 郭美蓉 +3 位作者 单俊伟 叶万军 高萌 崔源泉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18-2027,共10页
针对全取代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硅灰改性的方式,采用宏观力学性能试验,探究硅灰对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劈裂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经验换算方... 针对全取代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差的问题,本研究通过硅灰改性的方式,采用宏观力学性能试验,探究硅灰对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规律。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劈裂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经验换算方程,同时结合核磁共振技术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从微观角度阐述硅灰对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硅灰可以改善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掺量在10%附近,混凝土力学性能最优,建立的强度换算方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硅灰主要细化了混凝土的有害孔和多害孔,提升了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的强度,不同孔隙半径的积分面积与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定量关系主要为线性关系,有害孔为指数关系;硅灰掺入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后水化产物结构更加稳定,消耗了界面过渡区范围内的Ca(OH)_(2),生成的三维C-S-H凝胶和钙矾石作为骨架结构桥连了煤矸石粗骨料与砂浆基体,细化并减少了混凝土内部孔隙与微裂缝是混凝土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低掺量的硅灰将全煤矸石粗骨料混凝土强度等级提升后完全可以用于当地的大中修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煤矸石骨料混凝土 硅灰 力学性能 孔隙结构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掺量对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陈祥花 劳国威 +3 位作者 郑述芳 宁璠 许瑞天 陈宗平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1-539,共9页
为制备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以粉煤灰掺量(20%、30%、40%、50%、70%,质量分数)和水胶比(0.36、0.40、0.45)为设计变量,制备了11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对其开展了坍落扩展度、流动时间T 500和J环扩... 为制备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以粉煤灰掺量(20%、30%、40%、50%、70%,质量分数)和水胶比(0.36、0.40、0.45)为设计变量,制备了11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对其开展了坍落扩展度、流动时间T 500和J环扩展度等工作性能试验,分析了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对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可提高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当粉煤灰掺量达到30%时,混凝土坍落扩展度最大可达到755.0 mm;当粉煤灰掺量从20%增大到40%时,混凝土的填充性能呈下降趋势,离析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建议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合理粉煤灰掺量为20%~30%。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的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 粉煤灰 水胶比 工作性能 坍落扩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鑫 管民生 +1 位作者 杭熙茹 郭静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93,共5页
为探究机制砂原料种类和机制砂级配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以细骨料类型(天然砂、石灰石机制砂、卵石机制砂)细骨料级配、水灰比为变量制作了30组机制砂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和15组天然砂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结果表明:在... 为探究机制砂原料种类和机制砂级配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以细骨料类型(天然砂、石灰石机制砂、卵石机制砂)细骨料级配、水灰比为变量制作了30组机制砂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和15组天然砂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结果表明:在石粉掺量10%时,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于天然砂再生混凝土,且机制砂原料为石灰石的抗压强度高于卵石;机制砂各筛孔量占比分别为5%、7%、18%、25%、26%和14%时,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研究表明:严格控制水灰比、颗粒级配可使机制砂再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满足生产应用要求,采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更有优势,是缓解天然砂资源短缺的可行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再生骨料混凝土 级配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A强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范玉辉 王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5,共7页
目的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性能,扩大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工程中的使用范围。方法采用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浸渍,然后聚合的方法对再生粗骨料进行了强化研究。对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再生粗骨料含水率等因素对MMA强化再... 目的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性能,扩大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工程中的使用范围。方法采用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浸渍,然后聚合的方法对再生粗骨料进行了强化研究。对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再生粗骨料含水率等因素对MMA强化再生粗骨料效果的影响及强化后的再生粗骨料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MMA强化再生粗骨料时的最佳聚合温度为60℃,最佳聚合时间为24 h,MMA强化可以有效改善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和压碎指标等物理性能,对再生粗骨料进行预干燥处理可以使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和压碎指标等物理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MMA强化处理后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3d、7d、14d和28d立方体抗压强度分别比普通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提高了26.9%,20.3%,21.4%,23.9%,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分别比普通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提高了20.9%、14.7%、12.2%和8.3%,同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延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MMA单体浸渍,然后进行聚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再生粗骨料性能,从而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A强化 再生骨料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粗骨料混凝土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肖力光 仲小康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72,179,共5页
混凝土3D打印近年来备受瞩目,3D打印混凝土也迅速发展,但目前大多数的3D打印的混合料中只有细集料,最大尺寸仅为4 mm。由于混合料中缺少粗骨料,水泥成分较多,导致混凝土成本增加,减少了固废利用,资源消耗多,造成了巨大的环境负担。3D打... 混凝土3D打印近年来备受瞩目,3D打印混凝土也迅速发展,但目前大多数的3D打印的混合料中只有细集料,最大尺寸仅为4 mm。由于混合料中缺少粗骨料,水泥成分较多,导致混凝土成本增加,减少了固废利用,资源消耗多,造成了巨大的环境负担。3D打印粗骨料混凝土不仅减少了水泥用量和碳排放、降低施工成本,还可以回收建筑固体废物。此外增加粗骨料的掺量还可以使混凝土的水化热收缩明显降低,体积稳定性提高。分析粗骨料掺入对其可打印性、流变性、可挤出性、可建造性、力学各向异性及耐久性的影响,介绍了3D打印粗骨料的建造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骨料混凝土 流变性 力学各向异性 耐久性 建造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掺石墨烯-氧化石墨烯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抗冻耐久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宏波 贾小静 +4 位作者 张博洋 孙岩 李泳 常璞 孙婧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59-3367,共9页
为解决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AC)力学性能及抗冻耐久性差问题,将氧化石墨烯(GO)及石墨烯(G)双掺作为纳米改性剂,研究不同比例GO与G双掺对RAC工作性、力学性能、抗冻耐久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掺改性剂的RAC相比,双掺0.... 为解决建筑垃圾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AC)力学性能及抗冻耐久性差问题,将氧化石墨烯(GO)及石墨烯(G)双掺作为纳米改性剂,研究不同比例GO与G双掺对RAC工作性、力学性能、抗冻耐久性及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掺改性剂的RAC相比,双掺0.03%G和0.06%GO(以水泥的质量百分比计算)对RAC力学性能改善效果最显著,其7 d抗压及劈裂抗拉强度分别提高了29.14%、30.60%;双掺0.03%G和0.06%GO还能够有效降低RAC冻融循环后的质量损失率及强度损失率,从而改善RAC抗冻耐久性。微观结构分析表明双掺0.03%G与0.06%GO可以改善水化产物规整度,明显减少RAC的累计孔体积,增加RAC结构密实性。因此,GO与G双掺在改善RAC性能方面具有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石墨烯 再生骨料混凝土 力学性能 冻融作用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PE-XGBoost算法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欣怡 戴成元 +2 位作者 李微雨 陈阳 刘兵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10,共11页
为了更好地预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出了基于极限提升树(XGBoost)算法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利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树结构概率密度估计贝叶斯优化(TPE-BO)方法优化模型参数;通过实... 为了更好地预测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出了基于极限提升树(XGBoost)算法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利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数据库,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利用树结构概率密度估计贝叶斯优化(TPE-BO)方法优化模型参数;通过实例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数据预处理和TPE-BO超参数优化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模型性能;与随机森林、K邻近回归、支持向量机回归、梯度提升决策树模型相比,提出的模型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和泛化能力;高性能抗压强度预测模型可为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同时也为再生混凝土性能预测提供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GBoost算法 再生骨料混凝土 抗压强度 贝叶斯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骨料表面构造及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亚梅 王立华 陈锡容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9-134,共6页
长期以来,混凝土骨料表面构造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定性描述的水平,难以定量表征和研究。本文提出了表征骨料表面构造的5个指标:凹凸度、凹凸比、全周凹凸度、全周凹凸比和凹周比。测试了灰岩碎石、破碎卵石和卵石的表面构造,研究了具有等... 长期以来,混凝土骨料表面构造的研究一直停留在定性描述的水平,难以定量表征和研究。本文提出了表征骨料表面构造的5个指标:凹凸度、凹凸比、全周凹凸度、全周凹凸比和凹周比。测试了灰岩碎石、破碎卵石和卵石的表面构造,研究了具有等腰三角形断面凹槽的圆柱体骨料-浆体的界面应力,发现骨料凹周比和全周凹凸比越大,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贡献越大,对提高混凝土强度越有利,这一结论得到了混凝土性能试验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粗骨料 表面构造 混凝土性能 数字图形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龄期数学模型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伟 周爱兆 +2 位作者 冯丽 潘高洁 李娟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33-637,共5页
通过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试验,研究了其抗压强度-龄期发展机理;综合最终抗压强度和初始强度发展速率,采用半值强度指数建立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龄期模型的特征方程,揭示了传统双曲线模型的缺陷,指出了理想的抗压强... 通过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不同龄期的抗压试验,研究了其抗压强度-龄期发展机理;综合最终抗压强度和初始强度发展速率,采用半值强度指数建立了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龄期模型的特征方程,揭示了传统双曲线模型的缺陷,指出了理想的抗压强度-龄期模型应具备的数学性质.最后建立了新的抗压强度-龄期模型,通过试验数据拟合证明了该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混凝土(RCAC) 龄期 抗压强度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品质和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影响 被引量:23
15
作者 韩帅 李秋义 +2 位作者 张修勤 孔哲 莫建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4,共9页
根据《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废弃混凝土经简单破碎、一次颗粒整形和二次颗粒整形后分别制得II类再生粗骨料,准I类再生粗骨料和I类再生粗骨料。采用再生粗骨料取代(φz=0%、50%、100%)天然骨料,研究再生粗骨料品质和... 根据《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2010),废弃混凝土经简单破碎、一次颗粒整形和二次颗粒整形后分别制得II类再生粗骨料,准I类再生粗骨料和I类再生粗骨料。采用再生粗骨料取代(φz=0%、50%、100%)天然骨料,研究再生粗骨料品质和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二次颗粒整形再生混凝土>普通混凝土>一次颗粒整形再生混凝土>简单破碎再生混凝土。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大,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和一次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均呈减小趋势;二次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破碎 颗粒整形 再生骨料 再生骨料混凝土 抗冻性能 毛细吸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柱耐火性能试验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曹万林 边建辉 +2 位作者 董宏英 张建伟 倪照鹏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7-214,共8页
为研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柱的耐火性能,进行了1个足尺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柱和足尺的1个普通混凝土柱在竖向恒定荷载和温度场耦合作用下的耐火性能试验研究,2个试件的混凝土设计强度均为C30,2个柱采用相同的轴压比施加竖向荷载。在试验研... 为研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柱的耐火性能,进行了1个足尺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柱和足尺的1个普通混凝土柱在竖向恒定荷载和温度场耦合作用下的耐火性能试验研究,2个试件的混凝土设计强度均为C30,2个柱采用相同的轴压比施加竖向荷载。在试验研究基础上,比较分析了2个试件的耐火极限以及各个测点的温度变化、侧向挠度、轴向变形和破坏过程;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试件截面温度场进行了模拟分析,测点温度增量模拟结果与实测温度增量符合较好。研究表明:相同初始轴压比条件下,混凝土强度接近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柱比普通混凝土柱升温速度慢,具有相对较好的隔热性能;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柱比普通混凝土柱的抗爆裂性能好,耐火极限长;因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柱比普通混凝土柱的孔隙率相对较高,在高温作用下其内部蒸汽应力可得到一定释放,由此引起的柱子轴向压缩变形相应也较大;一定条件下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柱可用于建筑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混凝土 竖向荷载 温度场 耐火试验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渣粗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研究 被引量:38
17
作者 尚建丽 邢琳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17-220,共4页
利用显微硬度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微观测试手段,采取对比方法研究了普通碎石混凝土和钢渣粗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结构和形态.结果表明:钢渣表面粗糙多孔,水泥浆体能够紧密包裹钢渣;钢渣-水泥石界面过渡区约为40μm,略小于普通碎... 利用显微硬度仪、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微观测试手段,采取对比方法研究了普通碎石混凝土和钢渣粗骨料混凝土界面过渡区的结构和形态.结果表明:钢渣表面粗糙多孔,水泥浆体能够紧密包裹钢渣;钢渣-水泥石界面过渡区约为40μm,略小于普通碎石-水泥石界面过渡区(50μm),其界面过渡区结构较为致密,因而可形成较强的界面黏结力,配制的钢渣粗骨料混凝土整体强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硬度 钢渣骨料混凝土 界面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优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郭远新 李秋义 +1 位作者 李倩倩 岳公冰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25,共7页
目的研究胶凝材料用量、胶水质量比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其配合比进行优化后,以实现再生骨料的最大化工程应用.方法采用线性回归拟合方法,依次考虑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原材料... 目的研究胶凝材料用量、胶水质量比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对其配合比进行优化后,以实现再生骨料的最大化工程应用.方法采用线性回归拟合方法,依次考虑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原材料成本,保证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不同强度等级下可以满足力学性能以及原材料最低成本要求.结果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用水量-取代率以及抗压强度-胶凝材料用量/胶水质量比均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相比较天然粗骨料混凝土,其用水量最大增幅仅为7.1%,28d抗压强度最大差值仅为6.4MPa,且配合比优化后的原材料成本最大降幅达31.3%,可用于制备强度等级为C20~C40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结论优化后的高品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具有很好的工程适用性和经济性,有效地扩大了再生粗骨料的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混凝土 抗压强度 原材料成本 配合比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简易设计方法 被引量:13
19
作者 郭远新 李秋义 +3 位作者 单体庆 刘桂宾 高嵩 徐庆宝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29-1038,共10页
目的研究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提出科学的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为大力推广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方法通过分析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量的复杂性,系统研究再生粗骨料的品质和取代率等因素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 目的研究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提出科学的再生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为大力推广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的生产与应用.方法通过分析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用水量的复杂性,系统研究再生粗骨料的品质和取代率等因素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以及不同用水量和水胶质量比在配合比设计时所带来的影响大小.结果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各个用水量与再生粗骨料的品质和取代率均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其强度与各胶水质量比之间也均呈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但其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受再生粗骨料品质和取代率的影响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结论所提出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配合比简易设计方法采用有效用水量原则和绝对水胶质量比原则,具有很好的工程适用性和推广性,可为推动再生混凝土及其制品应用提供坚实地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合比设计 再生骨料混凝土 有效用水量 绝对水胶质量比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品质和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韩帅 李秋义 +2 位作者 岳公冰 莫建 王晓飞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0-83,共4页
根据GB/T 25177—2010《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将废弃混凝土简单破碎后制得Ⅱ类再生粗骨料,一次颗粒整形后制得准I类再生粗骨料,二次颗粒整形后制得I类再生粗骨料。采用再生粗骨料取代(φ_z=0、50%、100%)天然骨料,研究粗骨料品质和... 根据GB/T 25177—2010《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将废弃混凝土简单破碎后制得Ⅱ类再生粗骨料,一次颗粒整形后制得准I类再生粗骨料,二次颗粒整形后制得I类再生粗骨料。采用再生粗骨料取代(φ_z=0、50%、100%)天然骨料,研究粗骨料品质和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简单破碎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氯离子迁移系数随着φ_z的增大而增大,其抗氯离子性能劣于普通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增大了8.1%~35.1%;一次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氯离子迁移系数随着φ_z的增大呈现减小的趋势,其抗氯离子性能接近,甚至优于普通混凝土;二次颗粒整形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氯离子迁移系数随着φ_z的增大而减小,其抗氯离子性能优于普通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减小了9.7%~25.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单破碎 颗粒整形 再生骨料 再生骨料混凝土 非稳态氯离子迁移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