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早期振动引起混凝土离析变化规律及对后期强度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魏建军 张金喜 付智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35-540,共6页
为了确定早期振动对混凝土离析性能的影响,采用0.05、0.08、0.16、0.19、0.32 g五种振动加速度,对坍落度为70、120、160 mm的新拌混凝土进行振动试验;分析了振动时间、振动能量和坍落度对混凝土最大离析系数的影响,以及不同离析程度混... 为了确定早期振动对混凝土离析性能的影响,采用0.05、0.08、0.16、0.19、0.32 g五种振动加速度,对坍落度为70、120、160 mm的新拌混凝土进行振动试验;分析了振动时间、振动能量和坍落度对混凝土最大离析系数的影响,以及不同离析程度混凝土后期抗压强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受振动混凝土产生的离析随振动时间的增加而趋于稳定;同一坍落度混凝土在振动能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离析趋于稳定;较大振动能量时,混凝土离析变化受坍落度影响较大;较小能量振动对受振混凝土抗压强度有增强作用;在振动能量较大、混凝土坍落度较大时,受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有下降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混凝土离析 振动加速度 混凝土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桥墩混凝土施工中的离析现象及防止措施 被引量:1
2
作者 文乾照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01年第S1期31-32,共2页
介绍某桥桥墩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离析现象 ,分析其成因 ,提出改善混凝土配合比、控制振捣时间等防止混凝土离析的方法。
关键词 桥墩施工 混凝土离析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损检测鉴定钢筋混凝土结构质量 被引量:3
3
作者 唐少玲 胡新发 《桂林工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116-119,共4页
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在不损坏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下,获得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钢筋配置情况、几何尺寸、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及构件中是否存在混凝土离析、蜂窝、或空洞等质量缺陷的信息.根据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 采用无损检测的方法在不损坏钢筋混凝土的情况下,获得钢筋混凝土构件混凝土强度、钢筋配置情况、几何尺寸、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以及构件中是否存在混凝土离析、蜂窝、或空洞等质量缺陷的信息.根据工程结构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检测的项目,选用适当的无损检测方法,认真分析检测数据,得出实事求是的检测结论,能为工程质量的鉴定、验收及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损检测 钢筋混凝土 强度 几何尺寸 质量 混凝土离析 蜂窝 空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减水剂与矿渣-钢渣复合掺合料的适应性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赵旭光 郭文瑛 +1 位作者 文梓芸 余其俊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46,共5页
为了加快高性能矿渣-钢渣基复合掺合料的开发和应用,本工作研究了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两类减水剂与钢渣和硅酸盐水泥三种矿粉之间的适应性。研究表明:对于矿渣、钢渣和硅酸盐水泥三种矿粉的单组分净浆,各种减水剂的饱和掺量在0.3%-1.1%... 为了加快高性能矿渣-钢渣基复合掺合料的开发和应用,本工作研究了萘系减水剂和聚羧酸两类减水剂与钢渣和硅酸盐水泥三种矿粉之间的适应性。研究表明:对于矿渣、钢渣和硅酸盐水泥三种矿粉的单组分净浆,各种减水剂的饱和掺量在0.3%-1.1%之间。萘系高效减水剂掺量过大,胶砂和混凝土离析泌水严重。硬化体的强度显著下降。聚羧酸盐减水剂的突出优势是使净浆、砂浆和混凝土的流动度和稳定性俱佳,但混凝土强度低于掺萘系高效减水剂的混凝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掺合料 适应性研究 钢渣 矿渣 萘系高效减水剂 硅酸盐水泥 萘系减水剂 混凝土离析 混凝土强度 工作研究 聚羧酸盐 单组分 硬化体 稳定性 流动度 矿粉 净浆 掺量 泌水 砂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地下室渗漏成因及防治
5
作者 谢俊卿 井鸿飞 杨培云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30,共3页
随着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越来越多的住宅设置了地下室 ,但地下室的防水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论文通过三个方面分析了住宅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工程的渗漏现象和成因 ,分别从设计、施工两方面 ,结合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 随着人们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 ,越来越多的住宅设置了地下室 ,但地下室的防水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论文通过三个方面分析了住宅地下室防水混凝土工程的渗漏现象和成因 ,分别从设计、施工两方面 ,结合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 地下室 渗漏 混凝土离析 防水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obability calculation of rebars corrosion in reinforced concrete using css algorithms 被引量:3
6
作者 Mohsen-Ali Shayanfar Mohammad-Ali Barkhordari Mohammad Ghanooni-Bagha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8期3141-3150,共10页
Reinforcement inside the concrete is protected from corrosion and its damages until several years after the construction. After corrosion initiation, the cross section of reinforcement begins to reduce and often load ... Reinforcement inside the concrete is protected from corrosion and its damages until several years after the construction. After corrosion initiation, the cross section of reinforcement begins to reduce and often load bearing of the 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will be reduced significantly. Corrosion of reinforcements in concrete in polluted and contaminated areas can occur in two ways: chloride and carbonation. In this work, meta-heuristic approach of charged system search(CSS) is used to calculate corrosion occurrence probability due to chloride ions penetration. The model efficiency is verified by comparing the available examples in technical literature and results of Monte Carlo analysi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es performed, using different probabilistic distributions regardless of probabilistic moments based on real distribution leads to diverse results. In addition, influence of each effective parameter in corrosion occurrence varies by changing other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reliability index chloride diffusion CARBONATION charged system search (CSS)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