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BAQUS显式分析梁单元的混凝土、钢筋本构模型 被引量:23
1
作者 王强 朱丽丽 +1 位作者 李哲 刘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6-64,共9页
目的为准确模拟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的弹塑性受力特性,解决ABAQUS软件显式分析模块缺乏用于三维梁单元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及钢筋本构模型的问题.方法采用的混凝土单轴本构模型考虑了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影响以及混凝土裂面效应的... 目的为准确模拟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的弹塑性受力特性,解决ABAQUS软件显式分析模块缺乏用于三维梁单元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及钢筋本构模型的问题.方法采用的混凝土单轴本构模型考虑了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影响以及混凝土裂面效应的影响,钢筋单轴本构模型合理考虑了Bauschinger效应,利用ABAQUS用户子程序接口VUMAT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用于显式动力分析的梁单元混凝土、钢筋本构模型的计算程序,并对往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柱受力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通过与ABAQUS自带的钢筋本构模型对比,验证了采用笔者给出的混凝土与钢筋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钢筋混凝土柱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以及双向弯曲耦合性能.结论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笔者开发的混凝土、钢筋本构模型能够用于混凝土梁柱构件在复杂受力状态下的动力非线性响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柱 混凝土本构模型 钢筋本构模型 显式动力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ABAQUS梁单元的混凝土单轴本构模型 被引量:9
2
作者 王强 常凯 +2 位作者 侯康康 路炯 刘琳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4-202,共9页
为准确模拟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的滞回性能,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附录C混凝土本构模型进行了补充修正。采用原点指向模型与拉区应力-应变曲线随受压残余应变点迁移法,补充完善了混凝土受拉加卸载、拉压受力状态转换... 为准确模拟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的滞回性能,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附录C混凝土本构模型进行了补充修正。采用原点指向模型与拉区应力-应变曲线随受压残余应变点迁移法,补充完善了混凝土受拉加卸载、拉压受力状态转换的滞回规则;采用基于体积配箍率建立的约束指标λt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柱构件中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作用;对《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混凝土本构模型中的附加应变算法进行了修正,使得受压混凝土卸载/再加载变形模量能够反映循环加载下混凝土的受压损伤不可恢复特性。利用ABAQUS用户子程序接口UMAT,VUMAT进行二次开发,编写了适用于显、隐式动力分析的梁单元混凝土本构模型子程序,并对往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柱受力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拟静力试验结果吻合良好;构建的混凝土本构模型能够用于混凝土梁柱构件在复杂受力状态下的非线性性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本构模型 设计规范 梁柱 滞回性能 用户材料子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凝土损伤模型的盾构隧道极限承载力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施成华 王祖贤 +3 位作者 刘建文 雷明锋 彭立敏 彭铸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10-4325,共16页
提出一种基于损伤的盾构隧道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引入一种基于能量的应力分解的双标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以描述混凝土材料的损伤劣化行为,而后基于三维非连续接触模型构建盾构隧道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最后,通过与足尺模型试验结果对比... 提出一种基于损伤的盾构隧道极限承载力分析方法,引入一种基于能量的应力分解的双标量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以描述混凝土材料的损伤劣化行为,而后基于三维非连续接触模型构建盾构隧道精细化数值计算模型,最后,通过与足尺模型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荷载-收敛变形曲线和结构损伤开裂模式与试验结果较吻合,能够较好地反映加载过程中的结构变形、内力的传递、损伤演化过程、失效模式以及应力重分布等;隧道结构的失效破坏过程可分为线弹性阶段、屈服-损伤阶段和失效破坏阶段,在试验加载制度下,模拟出的阶段Ⅰ和Ⅱ的荷载限值分别为227.62 kN和418.12 kN,收敛变形限值分别为0.17%Dt和1.34%Dt(Dt为隧道直径);当隧道收敛变形达到规范规定限值0.60%Dt时,拱顶、拱底和两侧拱腰出现多条纵向离散裂纹,拱顶接头螺栓进入屈服状态,接头塑性铰已具雏形;盾构隧道结构的失效模式表现为拱顶和拱腰接头螺栓屈服、混凝土开裂最终形成多个接头塑性铰而被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极限承载力 三维非连续接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能量守恒修正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1
4
作者 秦毅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83-188,共6页
为了改进传统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采用TAW-2000试验系统对养护3 d和28 d的混凝土试样进行了三轴力学特性试验,并通过混凝土加载过程中的能量计算方法,确定了混凝土变形过程中的总能量、弹性能和耗散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可描述... 为了改进传统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采用TAW-2000试验系统对养护3 d和28 d的混凝土试样进行了三轴力学特性试验,并通过混凝土加载过程中的能量计算方法,确定了混凝土变形过程中的总能量、弹性能和耗散能,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可描述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修正本构模型。通过模型曲线的对比验证了所建立本构模型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并明确了模型参数的物理意义。结果表明:以往本构模型曲线在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峰后阶段具有较大的偏离度,而修正的本构模型曲线在应力-应变曲线峰后段的吻合度要更优。模型参数γ可较好地反映混凝土的脆性和延性特征,模型参数n可较好地反映混凝土的强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 能量守恒原理 敏感性 脆性 延性 强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损伤本构理论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5
作者 何建涛 马怀发 陈厚群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9-94,共6页
首先论述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的重要性,并说明损伤力学理论较适于构建混凝土本构模型;然后对损伤变量的定义、损伤演化方程的确定、损伤本构模型的建立以及如何考虑不可恢复变形与率效应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最后就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的... 首先论述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的重要性,并说明损伤力学理论较适于构建混凝土本构模型;然后对损伤变量的定义、损伤演化方程的确定、损伤本构模型的建立以及如何考虑不可恢复变形与率效应进行较为详细的论述;最后就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本构模型 损伤力学 率效应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剪力墙滞回性能分析的材料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强 路炯 +1 位作者 侯康康 尹镇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02-409,共8页
目的提出适用于ABAQUS的混凝土本构计算方法,解决现有材料本构模型不能准确模拟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滞回性能的问题.方法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C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提出适用于ABAQUS的混凝土本构模型;采用钢筋单轴... 目的提出适用于ABAQUS的混凝土本构计算方法,解决现有材料本构模型不能准确模拟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滞回性能的问题.方法基于《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附录C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提出适用于ABAQUS的混凝土本构模型;采用钢筋单轴本构模型合理考虑了Bauschinger效应,利用ABAQUS用户子程序接口VUMAT进行二次开发,编制了用于显式动力分析的钢筋本构模型的计算程序,并采用分层壳单元对往复荷载下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滞回性能进行数值模拟.结果通过实验对比,验证了采用笔者采用的混凝土和钢筋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在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性能.结论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笔者采用的材料本构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的滞回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力墙 混凝土本构模型 钢筋本构模型 分层壳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混凝土Cap模型在OpenSees中的实现 被引量:1
7
作者 邱志坚 古泉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6-241,共6页
综述了由Hofstetter G和Simon J C提出的经典三维混凝土非光滑多屈服面塑性本构模型,即Cap模型,详述了此模型的算法和流程,并将此模型在通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编程实现。对Cap模型上每个作用区域使用最近点投影法计算得到其应... 综述了由Hofstetter G和Simon J C提出的经典三维混凝土非光滑多屈服面塑性本构模型,即Cap模型,详述了此模型的算法和流程,并将此模型在通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OpenSees中编程实现。对Cap模型上每个作用区域使用最近点投影法计算得到其应力,并计算得到此模型的一致切线模量。将Cap模型应用于一个二维混凝土重力坝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验证了此模型的稳定性和工程实用性。Cap模型的实现,将OpenSees功能拓展到三维混凝土结构的数值分析中,拓展了OpenSees的计算能力和分析功能,使其可用于混凝土重力坝等大型水利工程结构的非线性动力计算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混凝土本构模型 Cap模型 非线性有限元 OPENSEES 重力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凝土损伤模型的PC梁力学性能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马燚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46-50,57,共6页
为了探明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中有无损伤因子对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与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ABAQUS软件对以往两种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选择适当单元、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讨论有无损伤... 为了探明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中有无损伤因子对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与有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ABAQUS软件对以往两种预应力混凝土试验梁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选择适当单元、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接触讨论有无损伤因子对其力学性能影响分析,并将得出的力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对比。结果表明:(1)两种有限元分析结果的PC梁初期刚度与试验结果基本一致,未考虑损伤因子的有限元模型最大承载力略大于试验结果,考虑损伤因子的有限元模型最大承载力略小于试验结果,但两种模型的最大承载力与试验结果相差不大,表明有限元分析建模是行之有效的;(2)从混凝土、普通钢筋以及预应力钢筋的应力分布来看,考虑损伤因子的模型无论无黏结PC梁还是有黏结PC梁,都更符合PC梁的实际受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应力混凝土 混凝土本关系模型 损伤因子 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混本构模型及其在拆除爆破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徐鹏飞 王磊 +1 位作者 张何 刘乐乐 《工程爆破》 CSCD 2020年第6期56-63,共8页
为提高拆除爆破的精确性、可控性和可预测性,理论分析钢筋混凝土力学行为,建立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计算方法,借助各向同性弹塑性模型,构建综合考虑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开裂载荷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拉压损伤、受拉刚化效应、受压箍筋约束效... 为提高拆除爆破的精确性、可控性和可预测性,理论分析钢筋混凝土力学行为,建立钢筋混凝土本构关系计算方法,借助各向同性弹塑性模型,构建综合考虑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开裂载荷的影响、钢筋混凝土拉压损伤、受拉刚化效应、受压箍筋约束效应、应变率效应以及塑性应变失效准则的钢筋混凝土本构模型。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基于纤维梁、分层壳单元和钢筋混凝土本构模型,对某一冷却塔爆破拆除预处理稳定性与倒塌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较好地吻合了实际结果。研究结果为钢混本构模型在拆除爆破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拆除爆破 钢筋混凝土本构模型 纤维梁和分层壳单元 稳定性分析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管灌注桩的竖向承载性状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潘健 袁文俊 +1 位作者 韦莎丽 程赛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77-80,共4页
微型钢管灌注桩属于微型桩的一种,经常用于建筑物的基础加固工程。基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某基础加固工程的微型钢管灌注桩静载试验成果,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钢管–核心混凝土–土–岩共同作用模型,探讨了基岩模量、嵌岩深径比、... 微型钢管灌注桩属于微型桩的一种,经常用于建筑物的基础加固工程。基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某基础加固工程的微型钢管灌注桩静载试验成果,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钢管–核心混凝土–土–岩共同作用模型,探讨了基岩模量、嵌岩深径比、钢管壁厚等因素对微型钢管灌注桩承载力的影响。静载试验的数值模拟表明:对于上覆土层为软土的情况,微型钢管灌注桩虽是超长桩,但桩端阻力仍是承载力的主要部分;桩的承载力随基岩的弹性模量增加而增加,但并非线性关系,其增长趋势最终变缓;桩的竖向承载力随钢管壁厚增加而线性增加;嵌岩深径比对桩的竖向承载力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加固 微型钢管灌注桩 承载性状 钢管混凝土本构模型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xperimental study on bond behavior between BFRP bars and seawater sea-sand concrete 被引量:6
11
作者 SU Xun YIN Shi-ping +1 位作者 ZHAO Ying-de HUA Yun-tao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7期2193-2205,共13页
Combining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with seawater sea-sand concrete(SSC)can solve the shortage of river sand that will be used for mar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The bond performance of BFRP bars and SSC specimens... Combining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FRP)with seawater sea-sand concrete(SSC)can solve the shortage of river sand that will be used for mar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The bond performance of BFRP bars and SSC specimens is researched by pull-out test in this paper.The effects of the parameters,such as bar type,bar diameter,concrete type and stirrup restraint,are considered.It is beneficial to the bonding performance by the reduction of bar diameter.The utilization of seawater sea-sand has a low influence on the bond properties of concrete.The bond strength of BFRP is slightly lower than the steel rebar,but the difference is relatively small.The failure mode of the specimen can be changed and the interfacial bond stress can be improved by stirrups restraint.The bond-slip curves of BFRP ribbed rebar include micro slip stage,slip stage,descent stage and residual stage.The bond stress shows the cycle attenuation pattern of sine in the residual stage.In addition,the bond-slip model of BFRP and SSC is obtain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and related literature,while the predicted curve is also consistent well with the measured curv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asalt fiber-reinforced polymer(BFRP) seawater sea-sand concrete(SSC) bond-slip curve constitutive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id solid coupling model based on endochronic damage for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被引量:4
12
作者 顾冲时 魏博文 +1 位作者 徐镇凯 刘大文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1期3247-3255,共9页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n-layer rolling and pout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mplicate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RCCD) construction interface, a constitutive m...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n-layer rolling and pout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complicated mechanical behavior of the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RCCD) construction interface, a constitutive model of endochronic damage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ndochronic theory and damage mechanics. The proposed model abandons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elastic-plastic yield surface and can better reflect the real behavior of rolled control concrete. Basic equations were proposed for the fluid-solid coupling analysis, and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corresponding key physical parameters were also put forward. One three-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 (FEM) program was obtained by studying the FEM type of the seepage-stress coupling intersection of the RCCD.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an actual project,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luid-solid interaction influences dam deformation and dam abutment stability,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practice. Therefore, this model provides a new method for revealing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RCCD under the coupling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ller compacted concrete dam endochronic damage fluid-solid coupling analytical mode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