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钙源对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效果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马建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849,共11页
本研究在模拟裂缝区溶液中,研究了不同钙源下溶液中的Ca^(2+)浓度和钙沉淀能力的变化。制备了微生物自修复砂浆试件,研究含不同钙源的微生物修复剂对砂浆试件强度的影响;以面积修复率和吸水率来评价0.25~0.40 mm裂缝的自修复效果,并研... 本研究在模拟裂缝区溶液中,研究了不同钙源下溶液中的Ca^(2+)浓度和钙沉淀能力的变化。制备了微生物自修复砂浆试件,研究含不同钙源的微生物修复剂对砂浆试件强度的影响;以面积修复率和吸水率来评价0.25~0.40 mm裂缝的自修复效果,并研究了裂缝的修复方向。此外,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砂浆试件裂缝区的修复产物,并详细探讨了不同钙源对砂浆裂缝的自修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钙源下,枯草芽孢杆菌的矿化机理是不同的,造成了溶液中Ca^(2+)浓度和钙沉淀能力的差异,并且钙源也会影响微生物自修复砂浆的抗折抗压强度。当钙源为乳酸钙时,砂浆裂缝的修复效果最好,其次是醋酸钙和硝酸钙。在裂缝修复过程中,修复产物从裂缝表面往裂缝内部生成,因而随着裂缝深度的增加,修复产物的生成量逐渐降低,并且砂浆试件裂缝处的白色物质主要是方解石碳酸钙。本研究证明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水泥基材料裂缝的自修复,有利于推动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的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修复混凝土 钙源 裂缝 修复效果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环境微生物灌入法修复砂浆效果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倪勇军 李文荣 +4 位作者 宋维昌 张生华 李军 田乾 关博文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8-486,533,共10页
为解决低温环境下常用微生物生长活性降低而导致对混凝土的修复能力减弱的问题,本文采用灌入法研究了嗜温和耐寒细菌及两者组合在室温和低温下对砂浆裂缝的修复效果,并通过对比修复前后砂浆试件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对不同细菌和矿化液组... 为解决低温环境下常用微生物生长活性降低而导致对混凝土的修复能力减弱的问题,本文采用灌入法研究了嗜温和耐寒细菌及两者组合在室温和低温下对砂浆裂缝的修复效果,并通过对比修复前后砂浆试件的抗折和抗压强度,对不同细菌和矿化液组合的修复效果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细菌对砂浆裂缝的修复效果与其在不同温度下的生长活性相关,与嗜温的巴氏芽孢杆菌fwzy14相比,耐寒短杆菌A779在常温和低温下均具有较强的生长活性,因此在试验温度下表现出更强的修复能力。当以硝酸钙作为钙源时,A779可以通过有氧呼吸和硝酸盐还原两种方式代谢,可以在裂缝深处缺氧区域生长代谢,从而对裂缝进行深度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微生物修复 低温 耐寒短杆菌 灌入法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裂缝自修复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8
3
作者 金泽康 张旋 +1 位作者 李敏 钱春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94-200,共7页
为了对自修复混凝土自修复过程的详细描述建立统一的数学模型,成型了对照组和试验组试件,通过渗水法和图像处理技术记录了混凝土自修复效果随龄期延长的变化,初步拟合结果显示面积修复率和抗水渗透修复率成正比。以一级动力学模型为基... 为了对自修复混凝土自修复过程的详细描述建立统一的数学模型,成型了对照组和试验组试件,通过渗水法和图像处理技术记录了混凝土自修复效果随龄期延长的变化,初步拟合结果显示面积修复率和抗水渗透修复率成正比。以一级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推导出自修复混凝土裂缝自修复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该模型对自修复混凝土自修复效果随龄期增长的变化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以该模型为基础的数据拟合结果显示,对照组的面积修复率小于抗水渗透修复率,二者差值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试验组面积修复率大于抗水渗透修复率,二者差值先增大后减小。将试验组和对照组作差后可得到修复剂作用动力学模型,进一步求导后可得到修复剂作用修复速率模型,经分析后发现微生物修复剂对裂缝自修复的作用时间为27~3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修复混凝土 面积修复 抗水渗透修复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中微胶囊修复剂尺寸及掺量对修复剂释放率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康杰 钱春香 +1 位作者 李敏 苏依林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212-216,共5页
在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中,使用保护材料包裹微生物制成微胶囊修复剂能够有效降低微生物在混凝土搅拌、成型以及水化过程中的死亡率。微胶囊修复剂的尺寸及掺量会影响修复剂释放率,本实验研究微胶囊修复剂在不同尺寸以及不同掺量下的断面... 在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中,使用保护材料包裹微生物制成微胶囊修复剂能够有效降低微生物在混凝土搅拌、成型以及水化过程中的死亡率。微胶囊修复剂的尺寸及掺量会影响修复剂释放率,本实验研究微胶囊修复剂在不同尺寸以及不同掺量下的断面修复剂释放量以及单位成本释放量,并且使用MATLAB软件对试验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1%(占砂的质量分数,下文中所说微胶囊的掺量均为占砂的质量分数)掺量下,三种粒径的微胶囊的断面修复剂释放量几乎相同,2.8~3.35 mm的微胶囊修复剂的单位成本释放量低于另外两种粒径的微胶囊修复剂。在3%和5%掺量下,粒径为3.35~4.0 mm的微胶囊修复剂的断面修复剂释放量与单位成本释放量均高于粒径为2.8~3.35 mm和4.0~4.75 mm的微胶囊修复剂。在1%掺量下,三种粒径的微胶囊修复剂的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在3%和5%掺量下,粒径为2.8~3.35 mm的微胶囊修复剂的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相差较大,粒径为3.35~4.0 mm和4.0~4.75 mm的微胶囊修复剂的试验结果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修复混凝土 微胶囊修复剂尺寸 微胶囊修复剂掺量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