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2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盾构管片受力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李宇杰 何平 秦东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3,共7页
在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盾构管片拼装块与连接螺栓的非连续性和拼装块之间的接触关系,建立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以苏州某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对盾构管片的受力状况进行模拟计算,并与惯用法模型和修正惯用法模型... 在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盾构管片拼装块与连接螺栓的非连续性和拼装块之间的接触关系,建立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以苏州某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对盾构管片的受力状况进行模拟计算,并与惯用法模型和修正惯用法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盾构管片内拱顶K拼装块部分区域的损伤因子超过了损伤临界值,这些部位将产生明显可见的裂缝;盾构管片拱顶与拱底内侧的受拉区域均产生了塑性变形,拱顶K拼装块的塑性区深度达到截面宽度的55%;盾构管片最大内力组合在两侧拱腰管片的接头处;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可以更好地反应管片接头对内力的影响和管片混凝土材料的受力及变形特性;模型中盾构管片接头处接触单元的设置消除了其他模型中接头刚度差异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盾构管片抗压刚度及抗弯刚度均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管片 管片受力 混凝土 弹塑性损伤本模型 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 惯用法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Ⅰ:基本公式 被引量:104
2
作者 李杰 吴建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20,共7页
从分析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损伤机制出发,本文采用受拉损伤变量和受剪损伤变量反映微观损伤对混凝土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劣化的影响,建议了一类基于能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张量分解定义材料的弹性Helmholtz自由能,并根... 从分析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损伤机制出发,本文采用受拉损伤变量和受剪损伤变量反映微观损伤对混凝土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劣化的影响,建议了一类基于能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张量分解定义材料的弹性Helmholtz自由能,并根据有效应力空间塑性力学确定了塑性变形的演化法则和塑性Helmholtz自由能。由此给出了材料的总Helmholtz自由能和弹塑性损伤能释放率,建立了符合热动力学基本原理的损伤准则,并根据正交法则得到了损伤变量的演化法则。对Kupfer双轴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初步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文中涉及到的数值算法及进一步的试验验证将在本文第Ⅱ部分给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力学 损伤变量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参数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齐虎 李云贵 吕西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7-554,563,共9页
为提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工程实用性,研究各参数取值对模型损伤发展、塑性发展及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拟合参数取值与混凝土材料常用指标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及单轴抗拉强度联系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实用的参数取值确定方法.对... 为提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工程实用性,研究各参数取值对模型损伤发展、塑性发展及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拟合参数取值与混凝土材料常用指标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及单轴抗拉强度联系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实用的参数取值确定方法.对规范规定的各强度混凝土材料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及参数确定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混凝土材料的各种非线性本构行为.采用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进行本构模型在ABAQUS中的二次开发,对上海某酒店项目进行数值模拟:在结构设计软件PKPM中完成建模,将模型转换为ABAQUS模型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振形计算自振频率相差在5%以内,顶层位移时程除个别极值外总体匹配较好,楼层位移差在10%以内,最大层间位移除个别楼层相差达到30%以外,一般楼层相差10%左右,验证了所提出的参数确定方法及本构模型是合理有效的;通过分析结构各关键时刻损伤分布云图,表明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能够实时反映结构的破坏过程,便于分析者直观地把握结构破坏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参数 混凝土 ABAQUS 非线性时程反应 损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宏观缺陷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研究
4
作者 孙雅珍 王龙岩 +4 位作者 吴昌宇 王金昌 于阳 袁立凡 祝奉斌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其次,将宏观损伤度为0,0.2,0.3和0.4时混凝土试件抗拉强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构模型的合理性;然后,采用地层-结构法对土体-隧道-列车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模拟,引入无限单元边界吸收模型边界处的应力波;最后,通过在完整衬砌结构上预制深度为3.5,7.0和10.5 cm裂缝,并调整模型中的损伤参数,系统地研究衬砌结构在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的动力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推导得到的本构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仅为7.3%,模型合理;在不同裂缝深度下,竖向振动加速度和竖向振动速度均呈现出拱顶>边墙>仰拱的规律,且与行车道距离成正相关;裂缝深度由0 cm增加到10.5 cm,衬砌结构拱顶、边墙和仰拱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分别增大8.4%,2.7%和5.3%,竖向振动速度分别增大15.1%,17.1%和16.7%;裂缝深度从0 cm增加到10.5 cm,拱顶、边墙和仰拱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分别增加22.3%,15.5%和减小9.12%,拱顶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在裂缝深度为3.5 cm时超过了仰拱,说明动应力响应受行车道距离和初始宏观裂缝引起的应力集中共同影响;在3种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下的衬砌损伤度较不考虑时分别增大0.039,0.130和0.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动力响应 初始裂缝 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 本构模型 混凝土材料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在组合式防护结构中的应用
5
作者 时述峰 孔祥振 +2 位作者 方秦 杨亚 高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63,共15页
为了将新型泡沫混凝土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应用到防护结构中,首先开展组合式防护结构预制孔装药爆炸试验;随后利用新泡沫混凝土材料模型对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并将新模型的模拟结果与LS-DYNA中Soil and Foam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最... 为了将新型泡沫混凝土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应用到防护结构中,首先开展组合式防护结构预制孔装药爆炸试验;随后利用新泡沫混凝土材料模型对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并将新模型的模拟结果与LS-DYNA中Soil and Foam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基于验证的数值模型,开展以梯度泡沫混凝土作为分配层的组合式防护结构预制孔装药爆炸的数值模拟,探讨梯度泡沫混凝土层界面层数和排列方式对组合式防护结构抗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泡沫混凝土材料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与Soil and Foam模型相比,新模型在应力波传播和损伤破坏方面预测更好,泡沫混凝土层界面层数和排列方式对作用在主体结构上的应力以及分配层的损伤破坏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弹塑性损伤模型 组合式防护结 梯度分配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围压下混凝土受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谢和平 董毓利 李世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5-270,共6页
在MTS公司81502型电液伺服系统上,完成了围压由0~40MPa范围内混凝土受压试验,发现随着围压的增大,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均有所提高,但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根据等效应变假定和内变量理... 在MTS公司81502型电液伺服系统上,完成了围压由0~40MPa范围内混凝土受压试验,发现随着围压的增大,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均有所提高,但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根据等效应变假定和内变量理论,建立了考虑不可逆应变影响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只要计及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 损伤 弹塑性 本构模型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压混凝土理想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10
7
作者 董毓利 谢和平 赵鹏 《力学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4-17,共4页
本文在分析混凝土单独和循环受压全过程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计及不可逆变形的混凝土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既适用于单独加载工况。
关键词 混凝土 内变量 本构模型 损伤 理想弹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统一模型 被引量:27
8
作者 吴建营 李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15-21,共7页
在提出了静力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损伤能释放率阀值进行PERZYNA粘性规则化以及引入粘弹性—损伤阻尼应力,建立了基于能量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统一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基本公式和相应的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实现算法,并... 在提出了静力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损伤能释放率阀值进行PERZYNA粘性规则化以及引入粘弹性—损伤阻尼应力,建立了基于能量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统一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基本公式和相应的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实现算法,并对KOYNA混凝土重力坝进行了动力非线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建议统一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包括应变率效应在内的混凝土典型非线性行为,并可以直接在材料本构层次考虑阻尼的影响,同时其数值算法是稳定有效的,可以应用于大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力学 本构模型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塑性混凝土本构模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宝增 江志安 唐贝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24年第6期28-36,共9页
塑性混凝土力学性能介于混凝土与土体之间,其本构模型选择尚无统一标准。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实例工程,分别采用塑性损伤和硬化土两种本构模型对塑性混凝土进行模拟,系统对比分析两种本构模型的计算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本构模型... 塑性混凝土力学性能介于混凝土与土体之间,其本构模型选择尚无统一标准。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结合实例工程,分别采用塑性损伤和硬化土两种本构模型对塑性混凝土进行模拟,系统对比分析两种本构模型的计算差异性。结果表明,两种本构模型的计算结果规律基本一致,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表达式简单,计算结果偏保守、安全,而硬化土体本构模型计算结果准确度更高,但模型参数测定较为复杂,后续可基于硬化土本构模型对塑性混凝土本构模型进行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性混凝土 塑性损伤本模型 硬化土本构模型 变形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作用下含损伤的低温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
10
作者 宁建国 李玉辉 +1 位作者 杨帅 许香照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39-4349,共11页
在严寒或寒冷地区服役环境下,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常温状态下有很大的差异。为了研究低温服役环境下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开展混凝土的冲击加载试验;考虑温度和应变率的影响,基于热激活能的损伤理论,引入温度效应,对低温混凝土冲击损伤规... 在严寒或寒冷地区服役环境下,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常温状态下有很大的差异。为了研究低温服役环境下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开展混凝土的冲击加载试验;考虑温度和应变率的影响,基于热激活能的损伤理论,引入温度效应,对低温混凝土冲击损伤规律进行分析;通过混合律原理、二相材料的圆球模型和应变率效应的结合,将低温混凝土各组分模量联系起来,得到混凝土的等效模量;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中引入损伤,建立由温度和应变率为参数的损伤演化函数,进而提出低温服役混凝土的动态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服役温度的降低,混凝土碎块尺寸明显增大,破坏程度降低,这一现象表明冰对孔隙裂缝有一定的粘结作用,随着温度的降低,这种粘结效果会加强,从而抑制冲击加载过程中损伤的发展;随着服役温度的降低,孔隙中冰的含量及模量增加,混凝土强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低温服役 损伤 含水率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饱和混凝土单轴压缩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11
作者 张铁军 《交通世界》 2013年第19期180-181,共2页
在混凝土当中存在很多孔隙,其中包括在混凝土成型的时候残留的气泡.凝胶孔和毛细管孔腔,以及集料接触处的孔穴等。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有一部分的混凝土结构是在水环境中工作的,比如海岸结构物、桥墩以及大坝等等.在水压力作用之下... 在混凝土当中存在很多孔隙,其中包括在混凝土成型的时候残留的气泡.凝胶孔和毛细管孔腔,以及集料接触处的孔穴等。实际的工程实践中,有一部分的混凝土结构是在水环境中工作的,比如海岸结构物、桥墩以及大坝等等.在水压力作用之下.水会渗透到混凝土的孔中.直至饱和:另外.处于常态下的混凝土材料.也含有某种程度的含水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混凝土 弹塑性损伤本模型 水环境 单轴压缩 混凝土成型 混凝土 混凝土材料 工程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爆炸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两类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谢平 孔祥振 +1 位作者 陈祖煜 方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45,共11页
冲击爆炸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包含流体弹塑性模型和帽盖弹塑性模型。就本构理论而言,这两类模型在偏应力模型、压力-体应变关系和损伤模型三个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模拟混凝土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时,了解不... 冲击爆炸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包含流体弹塑性模型和帽盖弹塑性模型。就本构理论而言,这两类模型在偏应力模型、压力-体应变关系和损伤模型三个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模拟混凝土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时,了解不同本构模型的特点并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是获得合理预测结果的先决条件。文章探讨了这两类弹塑性模型的本构理论区别并给出两类模型的适用条件。选取弹体低速侵彻混凝土薄板和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厚板两个算例对两类弹塑性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弹体低速侵彻下,两类模型预测结果接近并且均与试验结果吻合;弹体高速侵彻下,流体弹塑性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而帽盖弹塑性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差别很大。这一结果表明,在冲击荷载作用下,流体弹塑性模型可适用于低压力到高压力的不同情况,而帽盖弹塑性模型只适用于较低压力(约1GPa),不适用于高压力如弹体高速侵彻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损伤本模型 流体弹塑性模型 帽盖弹塑性模型 混凝土材料 冲击和爆炸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三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杜修力 黄景琦 +1 位作者 金浏 赵密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78-985,共8页
基于应变等效假设和真实应力概念的弹塑性损伤理论,在真实应力空间内,结合非线性统一强度模型,以广义塑性剪应变为硬化参数,并同时考虑应力水平对硬化速率的影响,建立了无损状态下岩石材料的弹塑性表达式;在名义应力空间内建立考虑围压... 基于应变等效假设和真实应力概念的弹塑性损伤理论,在真实应力空间内,结合非线性统一强度模型,以广义塑性剪应变为硬化参数,并同时考虑应力水平对硬化速率的影响,建立了无损状态下岩石材料的弹塑性表达式;在名义应力空间内建立考虑围压对损伤速率影响的损伤演化方程,从而建立了岩石材料的三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本构模型中各物理参数意义明确,与材料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所建立的三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可较好地描述岩石材料在多轴受力情况下的变形与强度特性,为岩体工程的复杂非线性受力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材料 本构模型 非线性统一强度模型 弹塑性 损伤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软土弹塑性损伤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14
作者 李金柱 朱向荣 刘用海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806-811,共6页
为了考虑结构性对软土工程特性的影响,引入结构损伤变量,在岩土损伤力学理论和经典的修正剑桥模型基础上建立扩展的弹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固结压缩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确定模型参数.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平台上开发所建立的弹塑性损伤模... 为了考虑结构性对软土工程特性的影响,引入结构损伤变量,在岩土损伤力学理论和经典的修正剑桥模型基础上建立扩展的弹塑性损伤模型,通过固结压缩试验和三轴剪切试验确定模型参数.在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平台上开发所建立的弹塑性损伤模型UMAT子程序.将所建立弹塑性损伤模型应用到室内固结压缩试验和现场堆载预压试验的数值模拟中,并与修正剑桥模型所得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当荷载较低时,弹塑性损伤模型计算所得沉降小于修正剑桥模型的结果;当荷载大于结构屈服压力时,弹塑性损伤模型计算所得沉降大于修正剑桥模型的结果,即弹塑性损伤模型能够反映软土结构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土 弹塑性 损伤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轴压缩下含瓦斯煤岩弹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模型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登科 尹光志 +2 位作者 刘建 王俯标 秦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5-60,共6页
通过引入与塑性屈服准则相关联的各向异性损伤因子和损伤准则来描述含瓦斯煤岩的塑性变形及损伤演化过程。在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原理中引入瓦斯吸附的膨胀应力,得出了适用于含瓦斯煤岩的有效应力计算公式。利用不可逆热力学原理,对含瓦斯... 通过引入与塑性屈服准则相关联的各向异性损伤因子和损伤准则来描述含瓦斯煤岩的塑性变形及损伤演化过程。在多孔介质有效应力原理中引入瓦斯吸附的膨胀应力,得出了适用于含瓦斯煤岩的有效应力计算公式。利用不可逆热力学原理,对含瓦斯煤岩的损伤演化规律及塑性变形与损伤之间的耦合效应进行了有效描述。根据实验结果,采用非关联塑性流动法则,建立了能反映含瓦斯煤岩在各种应力条件下力学行为的弹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模型,并给出了本构模型的参数确定方法。通过理论与实验的比较可知:所提出的弹塑性损伤耦合本构模型能真实有效地描述含瓦斯煤岩在不同应力条件下的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轴压缩 各向异性损伤 弹塑性本构模型 多孔介质 含瓦斯煤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无损弹塑性模型的混凝土损伤定量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金玉 王向东 +1 位作者 徐道远 李同春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59-661,共3页
通过对混凝土σ-ε全曲线的损伤机理分析,比较了理想无损弹塑性模型与实际混凝土材料的σ-ε全曲线,并基于此得到了一种简便的混凝土损伤演变方程,在此方程中损伤量仅取决于相对应力水平.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但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通过对混凝土σ-ε全曲线的损伤机理分析,比较了理想无损弹塑性模型与实际混凝土材料的σ-ε全曲线,并基于此得到了一种简便的混凝土损伤演变方程,在此方程中损伤量仅取决于相对应力水平.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不但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而且具有较广的使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 定量分析 无损弹塑性模型 荷载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软土三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刘汉龙 肖杨 崔允亮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37-642,共6页
基于所提出的岩土材料统一各向同性破坏准则,通过引入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以及结构性损伤屈服面,结合复合体损伤概念,建立了三维主应力空间中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结构性软土应力应变的非线性、剪胀剪缩特性、结构性以... 基于所提出的岩土材料统一各向同性破坏准则,通过引入椭圆-抛物双屈服面模型以及结构性损伤屈服面,结合复合体损伤概念,建立了三维主应力空间中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能够反映结构性软土应力应变的非线性、剪胀剪缩特性、结构性以及中主应力对变形的影响。通过结构性软土试验结果与模型的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结构性软土三维空间的应力-应变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坏准则 弹塑性 损伤特性 本构模型 软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饱和原状膨胀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卢再华 陈正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22-426,共5页
以复合体损伤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非饱和原状膨胀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模型可反映原状膨胀土的三个主要特征(胀缩性、裂隙性和超固结性)造成的独特的力学特性,即,低围压情况下的软化和剪胀,围压较高时的硬化和剪缩以及干湿变化时的反... 以复合体损伤理论为基础,建立了非饱和原状膨胀土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模型可反映原状膨胀土的三个主要特征(胀缩性、裂隙性和超固结性)造成的独特的力学特性,即,低围压情况下的软化和剪胀,围压较高时的硬化和剪缩以及干湿变化时的反复胀缩特性。模型共包含23个参数,都可由试验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膨胀土 弹塑性损伤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亮 姜文华 +1 位作者 吴俊 杜修力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0-288,501-502,共10页
基于弹塑性理论的框架,引入热力学中的自由能概念,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假设混凝土为弹塑性解耦材料,通过采用包含温度的自由能函数建立了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的表达式;基于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构造屈服函数,以... 基于弹塑性理论的框架,引入热力学中的自由能概念,建立了考虑温度影响的混凝土弹塑性本构模型。假设混凝土为弹塑性解耦材料,通过采用包含温度的自由能函数建立了弹性应力-应变关系的表达式;基于Drucker-Prager强度准则构造屈服函数,以塑性剪应变作为硬化参量,通过在硬化规律中引入温度变量来反映温度对混凝土塑性性质的影响,得到了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表达式。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平台,应用半隐式回映算法编制了上述弹塑性本构模型的UMAT子程序,完成了该模型的程序实现。通过对C20及C40混凝土单元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单轴压缩与双轴压缩的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已有文献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符合较好,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应用该模型模拟混凝土材料的力学特性,开展了不同温度下集中荷载作用的混凝土简支梁及混凝土轴心受压柱力学响应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相同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响应逐渐增大,反映了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退化,这符合不同温度条件下混凝土构件力学响应的基本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弹塑性 本构模型 温度 半隐式回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变空间表述的混凝土疲劳塑性/损伤双面本构模型 被引量:3
20
作者 曹伟 宋玉普 刘海成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31-436,共6页
考虑到混凝土具有塑性和脆性相结合的复杂性质,运用损伤和塑性理论在应变空间分别建立了一个能描述混凝土应变和刚度变化的损伤面和塑性面,应用有效应力和弹塑性耦合的概念分析了混凝土的本构特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混凝... 考虑到混凝土具有塑性和脆性相结合的复杂性质,运用损伤和塑性理论在应变空间分别建立了一个能描述混凝土应变和刚度变化的损伤面和塑性面,应用有效应力和弹塑性耦合的概念分析了混凝土的本构特征.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描述混凝土在单轴及多轴单调加载和疲劳加载下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变空间 混凝土 疲劳 损伤 双面本构模型 弹塑性耦合 有效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