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9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Ⅰ:基本公式 被引量:104
1
作者 李杰 吴建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4-20,共7页
从分析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损伤机制出发,本文采用受拉损伤变量和受剪损伤变量反映微观损伤对混凝土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劣化的影响,建议了一类基于能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张量分解定义材料的弹性Helmholtz自由能,并根... 从分析混凝土材料的基本损伤机制出发,本文采用受拉损伤变量和受剪损伤变量反映微观损伤对混凝土材料宏观力学性能劣化的影响,建议了一类基于能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基于有效应力张量分解定义材料的弹性Helmholtz自由能,并根据有效应力空间塑性力学确定了塑性变形的演化法则和塑性Helmholtz自由能。由此给出了材料的总Helmholtz自由能和弹塑性损伤能释放率,建立了符合热动力学基本原理的损伤准则,并根据正交法则得到了损伤变量的演化法则。对Kupfer双轴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果初步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文中涉及到的数值算法及进一步的试验验证将在本文第Ⅱ部分给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力学 损伤变量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盾构管片受力分析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宇杰 何平 秦东平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3,共7页
在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盾构管片拼装块与连接螺栓的非连续性和拼装块之间的接触关系,建立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以苏州某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对盾构管片的受力状况进行模拟计算,并与惯用法模型和修正惯用法模型... 在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考虑盾构管片拼装块与连接螺栓的非连续性和拼装块之间的接触关系,建立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以苏州某地铁盾构隧道工程为例,对盾构管片的受力状况进行模拟计算,并与惯用法模型和修正惯用法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盾构管片内拱顶K拼装块部分区域的损伤因子超过了损伤临界值,这些部位将产生明显可见的裂缝;盾构管片拱顶与拱底内侧的受拉区域均产生了塑性变形,拱顶K拼装块的塑性区深度达到截面宽度的55%;盾构管片最大内力组合在两侧拱腰管片的接头处;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可以更好地反应管片接头对内力的影响和管片混凝土材料的受力及变形特性;模型中盾构管片接头处接触单元的设置消除了其他模型中接头刚度差异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对盾构管片抗压刚度及抗弯刚度均会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 管片 管片受力 混凝土 弹塑性损伤本模型 三维非连续接触计算模型 惯用法计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参数及其工程应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齐虎 李云贵 吕西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47-554,563,共9页
为提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工程实用性,研究各参数取值对模型损伤发展、塑性发展及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拟合参数取值与混凝土材料常用指标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及单轴抗拉强度联系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实用的参数取值确定方法.对... 为提高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工程实用性,研究各参数取值对模型损伤发展、塑性发展及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拟合参数取值与混凝土材料常用指标弹性模量、单轴抗压强度及单轴抗拉强度联系之间的函数关系,提出实用的参数取值确定方法.对规范规定的各强度混凝土材料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及参数确定方法能够较准确地模拟混凝土材料的各种非线性本构行为.采用用户材料子程序UMAT进行本构模型在ABAQUS中的二次开发,对上海某酒店项目进行数值模拟:在结构设计软件PKPM中完成建模,将模型转换为ABAQUS模型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振形计算自振频率相差在5%以内,顶层位移时程除个别极值外总体匹配较好,楼层位移差在10%以内,最大层间位移除个别楼层相差达到30%以外,一般楼层相差10%左右,验证了所提出的参数确定方法及本构模型是合理有效的;通过分析结构各关键时刻损伤分布云图,表明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能够实时反映结构的破坏过程,便于分析者直观地把握结构破坏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构模型参数 混凝土 ABAQUS 非线性时程反应 损伤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统一模型 被引量:27
4
作者 吴建营 李杰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2005年第4期15-21,共7页
在提出了静力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损伤能释放率阀值进行PERZYNA粘性规则化以及引入粘弹性—损伤阻尼应力,建立了基于能量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统一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基本公式和相应的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实现算法,并... 在提出了静力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损伤能释放率阀值进行PERZYNA粘性规则化以及引入粘弹性—损伤阻尼应力,建立了基于能量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统一模型;给出了该模型的基本公式和相应的非线性有限元数值实现算法,并对KOYNA混凝土重力坝进行了动力非线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建议统一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包括应变率效应在内的混凝土典型非线性行为,并可以直接在材料本构层次考虑阻尼的影响,同时其数值算法是稳定有效的,可以应用于大型混凝土结构的非线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力学 本构模型 非线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理论的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璐 沈新普 孙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2005年第3期321-324,共4页
所讨论的模型和方法都是以连续介质力学和不可逆热力学为基础的,提出了新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了三个内变量,即塑性应变、各向同性损伤标量D以及应变梯度,其中应变梯度反应了损伤的非局部性质,因此本模型是梯度依... 所讨论的模型和方法都是以连续介质力学和不可逆热力学为基础的,提出了新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了三个内变量,即塑性应变、各向同性损伤标量D以及应变梯度,其中应变梯度反应了损伤的非局部性质,因此本模型是梯度依赖的非局部损伤模型.这个新的本构关系模型严格满足热力学的基本方程,在理论上是严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 本构模型 不可逆热力学 损伤 非局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应力-应变曲线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4
6
作者 陈宇 李忠献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84-1190,共7页
为了准确地模拟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从有效应力的角度出发,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基本原理,根据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以改进的Saenz曲线为例),推导出混凝土受压损伤演化方程,建立基于应力-应变曲线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且... 为了准确地模拟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从有效应力的角度出发,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基本原理,根据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以改进的Saenz曲线为例),推导出混凝土受压损伤演化方程,建立基于应力-应变曲线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且开发进入ABAQUS中;通过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本构模型可很好地描述混凝土的塑性变形、刚度退化的力学行为;对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振动台试验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较好地模拟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桥墩的损伤演化过程,因此该方法建立的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具有工程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弹塑性 损伤演化方程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动力扩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齐虎 李云贵 吕西林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4-329,共6页
在静力弹塑性损伤实用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将损伤能量释放率阀值粘滞化,建议能考虑应变加载速率影响的实用本构模型.并将阻尼应力引入到本构模型中,使得建议的模型能直接在材料层次考虑刚度阻尼耗能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受拉塑性应变... 在静力弹塑性损伤实用本构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将损伤能量释放率阀值粘滞化,建议能考虑应变加载速率影响的实用本构模型.并将阻尼应力引入到本构模型中,使得建议的模型能直接在材料层次考虑刚度阻尼耗能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受拉塑性应变,延缓受拉损伤的发展,提高模型的稳定性.推导了该模型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详细数值算法,将建立的本构模型在ABAQUS中二次开发,通过对Koyna重力坝动力隐式分析表明:刚度阻尼的能量耗散作用能显著增强动力隐式分析的稳定性,引入受拉塑性应变后能增强模型数值稳定性,提高模型计算效率,同时应变率效应对结构的位移反应有一定的影响,且能进一步提高模型的数值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度阻尼 应变率效应 弹塑性损伤本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宏观缺陷的混凝土本构模型及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研究
8
作者 孙雅珍 王龙岩 +4 位作者 吴昌宇 王金昌 于阳 袁立凡 祝奉斌 《中国铁道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7-119,共13页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 目前对隧道衬砌动力响应的研究多聚焦于完好隧道,较少涉及初始宏观裂缝存在时对隧道衬砌结构弱化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为研究含裂缝隧道衬砌动力损伤特性,首先,基于塑性损伤本构,理论推导考虑材料弱化的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本构模型;其次,将宏观损伤度为0,0.2,0.3和0.4时混凝土试件抗拉强度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构模型的合理性;然后,采用地层-结构法对土体-隧道-列车相互作用关系进行模拟,引入无限单元边界吸收模型边界处的应力波;最后,通过在完整衬砌结构上预制深度为3.5,7.0和10.5 cm裂缝,并调整模型中的损伤参数,系统地研究衬砌结构在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的动力损伤特性。结果表明:推导得到的本构模型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最大误差仅为7.3%,模型合理;在不同裂缝深度下,竖向振动加速度和竖向振动速度均呈现出拱顶>边墙>仰拱的规律,且与行车道距离成正相关;裂缝深度由0 cm增加到10.5 cm,衬砌结构拱顶、边墙和仰拱的竖向振动加速度分别增大8.4%,2.7%和5.3%,竖向振动速度分别增大15.1%,17.1%和16.7%;裂缝深度从0 cm增加到10.5 cm,拱顶、边墙和仰拱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分别增加22.3%,15.5%和减小9.12%,拱顶的最大主应力峰值在裂缝深度为3.5 cm时超过了仰拱,说明动应力响应受行车道距离和初始宏观裂缝引起的应力集中共同影响;在3种不同裂缝深度下,考虑材料弱化作用下的衬砌损伤度较不考虑时分别增大0.039,0.130和0.1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动力响应 初始裂缝 宏观缺陷-外荷载耦合损伤 本构模型 混凝土材料弱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沫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模型在组合式防护结构中的应用
9
作者 时述峰 孔祥振 +2 位作者 方秦 杨亚 高矗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9-163,共15页
为了将新型泡沫混凝土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应用到防护结构中,首先开展组合式防护结构预制孔装药爆炸试验;随后利用新泡沫混凝土材料模型对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并将新模型的模拟结果与LS-DYNA中Soil and Foam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最... 为了将新型泡沫混凝土动态弹塑性损伤模型应用到防护结构中,首先开展组合式防护结构预制孔装药爆炸试验;随后利用新泡沫混凝土材料模型对试验进行数值模拟验证,并将新模型的模拟结果与LS-DYNA中Soil and Foam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最后,基于验证的数值模型,开展以梯度泡沫混凝土作为分配层的组合式防护结构预制孔装药爆炸的数值模拟,探讨梯度泡沫混凝土层界面层数和排列方式对组合式防护结构抗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泡沫混凝土材料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与Soil and Foam模型相比,新模型在应力波传播和损伤破坏方面预测更好,泡沫混凝土层界面层数和排列方式对作用在主体结构上的应力以及分配层的损伤破坏情况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混凝土 弹塑性损伤模型 组合式防护结 梯度分配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纤维增强EPS混凝土双参数损伤本构模型研究
10
作者 王莽 黄炜 +2 位作者 安永健男 权文立 苗欣蔚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6-243,共8页
制备7组不同砂率的EPS混凝土,测试其抗压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并通过扫描电镜对不同砂率下EPS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砂率对混杂纤维(聚丙烯纤维和木纤维)增强EPS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砂率0~30%范围内,EPS混... 制备7组不同砂率的EPS混凝土,测试其抗压强度和应力-应变关系,并通过扫描电镜对不同砂率下EPS混凝土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砂率对混杂纤维(聚丙烯纤维和木纤维)增强EPS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砂率0~30%范围内,EPS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和单轴抗压强度均随着砂率增加而提高;单轴压缩试验过程中,EPS混凝土表现出明显的弹塑性,其应力-应变曲线可分为三个阶段:上升段、起伏下降段和波动稳定段.基于试验结果,结合损伤理论和EPS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特点,通过引入X_(1)和X_(2)两个损伤阈值,建立了基于双参数阈值的单轴受压损伤本构模型,模型曲线与试验结果曲线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PS混凝土 砂率 混杂纤维 损伤阈值 损伤本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围压下混凝土受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谢和平 董毓利 李世平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65-270,共6页
在MTS公司81502型电液伺服系统上,完成了围压由0~40MPa范围内混凝土受压试验,发现随着围压的增大,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均有所提高,但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根据等效应变假定和内变量理... 在MTS公司81502型电液伺服系统上,完成了围压由0~40MPa范围内混凝土受压试验,发现随着围压的增大,应力应变全曲线的峰值应力与峰值应变均有所提高,但弹性模量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根据等效应变假定和内变量理论,建立了考虑不可逆应变影响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只要计及峰值应力和峰值应变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压 损伤 弹塑性 本构模型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作用下钢-混凝土结构弹塑性损伤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忠献 吕杨 +1 位作者 徐龙河 丁阳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通过LS-DYNA程序二次开发了钢材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分别建立了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的损伤准则.对强震作用下某20层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层间位移、框架与核心筒之间剪力分配等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核心筒变形能力较钢... 通过LS-DYNA程序二次开发了钢材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并分别建立了钢框架和混凝土核心筒的损伤准则.对强震作用下某20层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层间位移、框架与核心筒之间剪力分配等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土核心筒变形能力较钢框架差,强震作用下容易在薄弱层处产生变形集中破坏;对两种结构体系损伤发展过程分析表明,损伤指数能很好地跟踪两种结构体系的抗震能力退化过程,该模型和损伤准则可以用于强震作用下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弹塑性损伤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混凝土 弹塑性分析 损伤分析 损伤准则 损伤本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应变率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研 李廷秀 蒋林华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6-400,共5页
针对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加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强度特征,在现有试验数据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基于热力学定律的一般弹塑性损伤模型,再将应变率敏感性参数引入其中,推导出了应变率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所... 针对混凝土在不同应变率加载作用下的变形和强度特征,在现有试验数据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了基于热力学定律的一般弹塑性损伤模型,再将应变率敏感性参数引入其中,推导出了应变率型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表明,所建立的本构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混凝土在不同加载速率时的力学特征.应用该模型可预测大范围应变加载情况下混凝土破坏强度.结果表明:应变率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弹塑性 应变率 本构模型 损伤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应变率效应的混凝土动力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26
14
作者 吴建营 李杰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427-1430,1440,共5页
通过对损伤能释放率阀值的Perzyna粘性规则化,将作者提出的混凝土静力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动力推广,并将二者统一为一类基于能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给出了建议模型的基本公式以及在不同应变率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数值模拟结果.... 通过对损伤能释放率阀值的Perzyna粘性规则化,将作者提出的混凝土静力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进行了动力推广,并将二者统一为一类基于能量的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给出了建议模型的基本公式以及在不同应变率作用下混凝土材料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结果表明:建议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混凝土在不同应力状态下的各种典型非线性行为,包括动力作用下的应变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应变率 损伤力学 本构模型 动力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弹塑性随机损伤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29
15
作者 李杰 杨卫忠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38,共8页
结合混凝土组成特点和破坏特性分析,从细观层次上定义了受拉损伤变量和受剪损伤变量。以材料细观极限破坏应变为基本随机变量,通过引入能量等效应变,得到多轴受力时的随机损伤演化规律。结合作者提出的混凝土确定性多轴弹塑性损伤本构关... 结合混凝土组成特点和破坏特性分析,从细观层次上定义了受拉损伤变量和受剪损伤变量。以材料细观极限破坏应变为基本随机变量,通过引入能量等效应变,得到多轴受力时的随机损伤演化规律。结合作者提出的混凝土确定性多轴弹塑性损伤本构关系,发展了混凝土弹塑性随机损伤本构关系模型,推导给出主方向应力的均值和方差。建议模型中的参数可根据混凝土单轴受力时的应力-应变曲线试验结果,结合随机建模原理和优化算法确定。将分析得出的应力-应变关系与试验结果比较,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随机损伤 本构关系 能量等效应变 二轴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多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衡 魏德敏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38,共4页
建立了混凝土的多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考虑到混凝土在受拉和受压荷载作用下的不同破坏机理,将应力张量分解成受拉和受压两部分,定义了塑性屈服函数,从而达到考虑混凝土塑性变形的目的。在连续损伤力学理论的框架内定义了相应的损伤变... 建立了混凝土的多轴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考虑到混凝土在受拉和受压荷载作用下的不同破坏机理,将应力张量分解成受拉和受压两部分,定义了塑性屈服函数,从而达到考虑混凝土塑性变形的目的。在连续损伤力学理论的框架内定义了相应的损伤变量,并分别给出了损伤准则,以描述材料的不同损伤过程。对混凝土的单/双轴受拉和单/双轴受压四种加载情形进行了数值计算,并与相关的试验对比,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损伤力学 损伤准则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等弹塑性损伤材料的有限元本构关系
17
作者 牛焱洲 《西北水资源与水工程》 1990年第1期46-51,共6页
本文从非关联流动理论出发,导出了适用于混凝土、岩石等材料的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介质的增量形式的有限元本构关系。在推导中并不局限于某类具体材料,因此是一个普遍的关系。最后,以混凝土三点弯曲梁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和实验曲线极为... 本文从非关联流动理论出发,导出了适用于混凝土、岩石等材料的弹塑性各向异性损伤介质的增量形式的有限元本构关系。在推导中并不局限于某类具体材料,因此是一个普遍的关系。最后,以混凝土三点弯曲梁为例进行了计算,结果和实验曲线极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弹塑性 损伤 有限元 本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状态下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损伤演变及应力-应变本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陈宇良 王双翼 +1 位作者 李洪 李培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4期167-175,共9页
本工作旨在通过常规三轴受压试验探究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GFRAC)在三轴受压力学方面的性能,为此以玻璃纤维体积掺量V、再生粗骨料取代率γ和侧向围压σw为参数,共设计了168个100 mm(直径)×200 mm(高度)的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圆柱体... 本工作旨在通过常规三轴受压试验探究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GFRAC)在三轴受压力学方面的性能,为此以玻璃纤维体积掺量V、再生粗骨料取代率γ和侧向围压σw为参数,共设计了168个100 mm(直径)×200 mm(高度)的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圆柱体试件并进行试验。通过试验获得了GFRAC的破坏特征并分析了不同参数对峰值应力、峰值应变及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由试验结果分析可得,随着侧向围压的增大,GFRAC的破坏形态由纵向劈裂破坏逐步转为斜向剪切破坏,网格状裂缝逐渐增多并布满试件,在试件的中部或端部出现“腰鼓”变形现象;通过施加侧向围压可以有效地增加GFRAC的峰值应力、应变和弹性模量;玻璃纤维提高了试件的峰值应力,且提高幅度在20%以内;增加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会导致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减小,最大下降幅度分别约为19.17%和34.91%,而峰值应变会增大,最大增幅可达76.77%;侧向围压和玻璃纤维均有效延缓了试件的损伤过程;最后,基于试验数据建立了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在三轴受压状态下的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向复杂应力 玻璃纤维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 应力-应变本构关系 损伤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爆炸荷载作用下混凝土材料两类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黄谢平 孔祥振 +1 位作者 陈祖煜 方秦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35-45,共11页
冲击爆炸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包含流体弹塑性模型和帽盖弹塑性模型。就本构理论而言,这两类模型在偏应力模型、压力-体应变关系和损伤模型三个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模拟混凝土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时,了解不... 冲击爆炸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包含流体弹塑性模型和帽盖弹塑性模型。就本构理论而言,这两类模型在偏应力模型、压力-体应变关系和损伤模型三个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模拟混凝土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时,了解不同本构模型的特点并选择合适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是获得合理预测结果的先决条件。文章探讨了这两类弹塑性模型的本构理论区别并给出两类模型的适用条件。选取弹体低速侵彻混凝土薄板和弹体高速侵彻混凝土厚板两个算例对两类弹塑性模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弹体低速侵彻下,两类模型预测结果接近并且均与试验结果吻合;弹体高速侵彻下,流体弹塑性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而帽盖弹塑性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差别很大。这一结果表明,在冲击荷载作用下,流体弹塑性模型可适用于低压力到高压力的不同情况,而帽盖弹塑性模型只适用于较低压力(约1GPa),不适用于高压力如弹体高速侵彻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损伤本模型 流体弹塑性模型 帽盖弹塑性模型 混凝土材料 冲击和爆炸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载荷作用下含损伤的低温混凝土本构模型研究
20
作者 宁建国 李玉辉 +1 位作者 杨帅 许香照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4339-4349,共11页
在严寒或寒冷地区服役环境下,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常温状态下有很大的差异。为了研究低温服役环境下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开展混凝土的冲击加载试验;考虑温度和应变率的影响,基于热激活能的损伤理论,引入温度效应,对低温混凝土冲击损伤规... 在严寒或寒冷地区服役环境下,混凝土力学性能与常温状态下有很大的差异。为了研究低温服役环境下混凝土的动态力学性能,开展混凝土的冲击加载试验;考虑温度和应变率的影响,基于热激活能的损伤理论,引入温度效应,对低温混凝土冲击损伤规律进行分析;通过混合律原理、二相材料的圆球模型和应变率效应的结合,将低温混凝土各组分模量联系起来,得到混凝土的等效模量;在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中引入损伤,建立由温度和应变率为参数的损伤演化函数,进而提出低温服役混凝土的动态本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服役温度的降低,混凝土碎块尺寸明显增大,破坏程度降低,这一现象表明冰对孔隙裂缝有一定的粘结作用,随着温度的降低,这种粘结效果会加强,从而抑制冲击加载过程中损伤的发展;随着服役温度的降低,孔隙中冰的含量及模量增加,混凝土强度显著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低温服役 损伤 含水率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