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修复混凝土修复性能评估中的若干关键技术与方法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立卿 边明强 +3 位作者 王云洋 许开成 陈梦成 韩宝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8-100,共23页
混凝土的自修复可有效抑制混凝土开裂并降低其开裂对材料力学和耐久性能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韧性、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维护成本,是推动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极具前景的技术方... 混凝土的自修复可有效抑制混凝土开裂并降低其开裂对材料力学和耐久性能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韧性、延长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降低混凝土结构的维护成本,是推动混凝土材料与结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极具前景的技术方法。然而,目前关于混凝土自修复性能评估过程中的裂缝制备和自修复环境选择、效果评价指标、修复机制表征方法等关键技术手段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与标准。基于此,本文分析了采用加载和非加载方式制备自修复混凝土裂缝的特点和自修复环境的选择原则,比较了基于裂缝特征、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微观结构的自修复效果评价方法,总结了自修复混凝土修复机理的研究方法,最后,提出了自修复混凝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改进措施,并展望了自修复混凝土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混凝土 裂缝制备 修复环境 效果评定 机理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船闸地下输水廊道第一分流口混凝土修复施工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志峰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3-56,共4页
基于三峡船闸第一分流口蚀损混凝土修复过程,介绍了此类缺陷范围认定、修补材料选择及相关修复方法和主要工艺流程,旨在为类似高流速、复杂流态条件下的水工混凝土缺陷修复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 三峡工程 船闸 混凝土侵蚀 混凝土缺陷 混凝土修复工艺 廊道 分流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掺入硅酸钠修复剂的自修复混凝土修复后寿命预测以及最优修复剂掺量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江沈阳 李静 +1 位作者 郑钰洁 叶光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5-79,共5页
采用了一种掺有硅酸钠修复剂的自修复混凝土,介绍了它的制作工艺,并制作了3组不同修复剂掺量(修复剂与胶凝材料的体积比为2%、4%、6%)的自修复混凝土试件。试件通过劈裂的方法制作裂缝,通过快速氯离子渗透(RCM)试验得出3种不同修复剂掺... 采用了一种掺有硅酸钠修复剂的自修复混凝土,介绍了它的制作工艺,并制作了3组不同修复剂掺量(修复剂与胶凝材料的体积比为2%、4%、6%)的自修复混凝土试件。试件通过劈裂的方法制作裂缝,通过快速氯离子渗透(RCM)试验得出3种不同修复剂掺量的自修复混凝土裂缝自修复28 d后的氯离子渗透系数,并运用Dura Crete方法对含有不同掺量修复剂的混凝土自修复后的寿命进行预测。最后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得到了修复剂与胶凝材料的体积比为4%是最佳的修复剂掺量。该试验分析结果与国外从力学性能方面研究这种修复剂最优掺量的结果相吻合,从自修复混凝土寿命预测的角度给出了强有力的说服力,有利于这种自修复混凝土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混凝土 硅酸钠修复 最优掺量 寿命预测 单因素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C技术的修复后混凝土裂缝扩展特性试验研究
4
作者 周小燕 杨淘 +5 位作者 代薇 孙彦梅 张芮瑜 秦小枫 李阳 张野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9-122,68,共5页
为探究不同修复材料对预制带裂缝的混凝土试件在劈裂过程中内部裂缝发展的影响,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观测混凝土劈裂过程中内部裂缝发展规律,结合扫描电镜技术从微观角度分析不同修复材料对混凝土裂缝界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修复材... 为探究不同修复材料对预制带裂缝的混凝土试件在劈裂过程中内部裂缝发展的影响,采用数字图像相关技术观测混凝土劈裂过程中内部裂缝发展规律,结合扫描电镜技术从微观角度分析不同修复材料对混凝土裂缝界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修复材料处理后的预制带裂缝的混凝土试件劈裂强度明显上升,裂缝宽度和裂缝最大扩展速率均有所降低,其中修复效果依次为丙烯酸>油性聚氨酯>水性聚氨酯>环氧树脂;SEM分析表明,修复材料注射到裂缝后,迅速固化,与水泥水化产物形成连续网状结构和团状堆积物,使修复材料与裂缝界面紧密结合,改善了混凝土的结构密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裂缝修复 预制裂缝 修复材料 数字图像相关技术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传感器的混凝土空洞缺陷发展与修复监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俊涛 左文建 +3 位作者 张文龙 姜珊 杨涵笑 路国运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85-192,共8页
为监测混凝土结构服役期间其空洞缺陷的发展情况、缺陷修复后混凝土的缺陷程度并判定相应的抗压强度,探索一种基于应力波的监测方法:将两枚压电传感器粘贴在混凝土试件表面,一枚作为致动器,另一枚作为传感器,利用信号源产生电压信号激... 为监测混凝土结构服役期间其空洞缺陷的发展情况、缺陷修复后混凝土的缺陷程度并判定相应的抗压强度,探索一种基于应力波的监测方法:将两枚压电传感器粘贴在混凝土试件表面,一枚作为致动器,另一枚作为传感器,利用信号源产生电压信号激励致动器产生应力波,同时测量试件在不同空洞缺陷直径下及缺陷修复后传感器的输出电压,引入输出电压的特征值,之后测试相应试块的抗压强度,建立特征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间的定量关系评价混凝土力学性能。通过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混凝土在不同直径的空洞缺陷下应力波的传播特性,证明了幅值与相位表征混凝土缺陷程度的可行性,由此提出基于波飞行时间的损伤参数和基于幅值的能量指数评价混凝土缺陷状态。最后设计了混凝土空洞缺陷发展与修复监测试验,采用扫频信号和脉冲信号对试块进行监测并提取特征值(能量指数、损伤参数)评价混凝土缺陷修复前后的缺陷状态及抗压强度,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并给出了不同激励信号的适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传感器 混凝土缺陷 混凝土修复 抗压强度 频段能量谱 波飞行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钙源对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效果及其机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马建斌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9-849,共11页
本研究在模拟裂缝区溶液中,研究了不同钙源下溶液中的Ca^(2+)浓度和钙沉淀能力的变化。制备了微生物自修复砂浆试件,研究含不同钙源的微生物修复剂对砂浆试件强度的影响;以面积修复率和吸水率来评价0.25~0.40 mm裂缝的自修复效果,并研... 本研究在模拟裂缝区溶液中,研究了不同钙源下溶液中的Ca^(2+)浓度和钙沉淀能力的变化。制备了微生物自修复砂浆试件,研究含不同钙源的微生物修复剂对砂浆试件强度的影响;以面积修复率和吸水率来评价0.25~0.40 mm裂缝的自修复效果,并研究了裂缝的修复方向。此外,通过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砂浆试件裂缝区的修复产物,并详细探讨了不同钙源对砂浆裂缝的自修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钙源下,枯草芽孢杆菌的矿化机理是不同的,造成了溶液中Ca^(2+)浓度和钙沉淀能力的差异,并且钙源也会影响微生物自修复砂浆的抗折抗压强度。当钙源为乳酸钙时,砂浆裂缝的修复效果最好,其次是醋酸钙和硝酸钙。在裂缝修复过程中,修复产物从裂缝表面往裂缝内部生成,因而随着裂缝深度的增加,修复产物的生成量逐渐降低,并且砂浆试件裂缝处的白色物质主要是方解石碳酸钙。本研究证明了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可以较好地应用于水泥基材料裂缝的自修复,有利于推动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的发展与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 钙源 裂缝 修复效果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韦双妮 王英辉 +5 位作者 赖俊翔 韦朝帅 黄爱国 姚胜勋 翟晓凡 孙丛涛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737-2747,2757,共12页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自修复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长期可行的修复方法,在混凝土裂缝修复领域已引起重点关注。本文在近年研究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不同种类微生物诱导矿化碳酸钙的沉积机理,并对比分析了当前所使用的微生物载体材料差...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自修复技术是一种环境友好、长期可行的修复方法,在混凝土裂缝修复领域已引起重点关注。本文在近年研究基础上总结归纳了不同种类微生物诱导矿化碳酸钙的沉积机理,并对比分析了当前所使用的微生物载体材料差异,建议选择微生物载体材料时综合考虑生物相容性、固载能力及修复效果等多因素的影响。其次,总结了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表征方法,从抗压强度恢复率、裂缝表面愈合率、混凝土耐久性及微观分析等多方面综合评定裂缝修复效果。最后,结合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研究进展,给出了未来研究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混凝土 微生物 裂缝 矿化机理 修复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水电站泄洪洞运行混凝土损伤修复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郭伟 于红彬 +1 位作者 柴喜洲 张耀威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1-54,69,共5页
受泄洪过流和蓄水的双重影响,某水电站右岸泄洪洞部分有压段混凝土受损,影响电站正常安全运行。在分析修复工作难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渗水大、空间小等恶劣条件下混凝土修复施工技术的总结,阐述了合理、有效、创新的施工方法,包括围岩加... 受泄洪过流和蓄水的双重影响,某水电站右岸泄洪洞部分有压段混凝土受损,影响电站正常安全运行。在分析修复工作难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渗水大、空间小等恶劣条件下混凝土修复施工技术的总结,阐述了合理、有效、创新的施工方法,包括围岩加固与截排水、钢筋制安、回填灌浆等。可为类似工程及今后水利水电应急抢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行损伤 混凝土修复 水电站 泄洪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盐干湿循环侵蚀下磁性浆液修复混凝土损伤劣化特性
9
作者 胡安龙 薛国斌 +2 位作者 尚志鹏 曹喆 幸剑鸣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698-704,共7页
近海地区海水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日益突出,对其建构筑物结构造成潜在威胁。通过采用掺粉煤灰油性环氧树脂磁性浆液,对劈裂破坏后的混凝土进行修复,研究了修复后混凝土在氯盐溶液干湿循环侵蚀作用下的损伤劣化规律,分析了干湿... 近海地区海水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日益突出,对其建构筑物结构造成潜在威胁。通过采用掺粉煤灰油性环氧树脂磁性浆液,对劈裂破坏后的混凝土进行修复,研究了修复后混凝土在氯盐溶液干湿循环侵蚀作用下的损伤劣化规律,分析了干湿循环作用对混凝土基本物理力学参数的影响效应与机理,探讨了循环次数与各损伤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氯盐溶液的侵蚀下,修复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波速及单轴压缩强度前期整体有所增大,之后随着侵蚀时间先大幅度降低再趋缓;在干湿循环初期混凝土发生水化反应生成的钙矾石和Friedel盐充填了混凝土原有的空隙,对其物理力学性能有暂时强化作用,但随着干湿循环持续进行结晶颗粒膨胀破裂、脱落,使得试样质量尤其是强度显著降低;三次多项式和二次多项式能分别较好地表征氯盐溶液侵蚀下混凝土质量、波速以及单轴压缩强度、峰值应变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劣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盐溶液 磁性浆液 干湿循环 修复混凝土 劣化机理 劣化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XYPEX对混凝土裂缝的修复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黄涛 陈强 +2 位作者 胡昱 钟巧荣 刘腾飞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88-92,100,共6页
混凝土建筑物的裂缝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功能。XYPEX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由于其良好的自愈合性能和防水性能而应用于混凝土裂缝修复。通过试验分析了XYPEX对不同龄期混凝土开裂的修复性能,借助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进行观察分析不同... 混凝土建筑物的裂缝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功能。XYPEX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由于其良好的自愈合性能和防水性能而应用于混凝土裂缝修复。通过试验分析了XYPEX对不同龄期混凝土开裂的修复性能,借助扫描电镜和能谱仪进行观察分析不同养护条件及裂缝宽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试验表明:潮湿和水分充足的养护条件对混凝土裂缝修复更有利;缝宽较大时,生成物的尺寸越大,数量越多;XYPEX对砂浆裂缝面的处理对裂缝起到了有效的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YPEX 混凝土裂缝修复 自愈合 试验研究 扫描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法修复混凝土裂缝中电流密度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储洪强 蒋林华 徐怡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29-733,共5页
选用ZnSO4和MgSO4两种电沉积溶液,就电沉积法修复混凝土裂缝中电流密度对电沉积效果(包括试件质量增加率、表面覆盖率、裂缝愈合率、裂缝填充深度)及沉积物组成、微观形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件表面覆盖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升... 选用ZnSO4和MgSO4两种电沉积溶液,就电沉积法修复混凝土裂缝中电流密度对电沉积效果(包括试件质量增加率、表面覆盖率、裂缝愈合率、裂缝填充深度)及沉积物组成、微观形貌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试件表面覆盖率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升高,而试件质量增加率、裂缝愈合率及20 d后裂缝填充深度随电流密度的变化均没有明显的规律;不管采用何种电沉积溶液,试件裂缝里沉积物的矿物成分并不随电流密度的变化而改变;采用ZnSO4电沉积溶液且当电流密度为0.25,3.00 A/m2时,沉积物均呈颗粒状,当电流密度为1.00 A/m2时,沉积物呈片状;采用MgSO4电沉积溶液且当电流密度为0.25,1.00 A/m2时,沉积物均呈菜花状,当电流密度为3.00 A/m2时,沉积物呈螺旋状;不管采用何种电沉积溶液,颗粒大小均随电流密度的增大而变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流密度 电沉积 混凝土裂缝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骨料的微生物载具性及其在自修复混凝土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2
作者 刘超 吕振源 +1 位作者 肖建庄 白国良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37-1344,共8页
采用具有多孔结构的再生骨料载具嗜碱巴氏芽孢杆菌,制备了具有裂缝自动修复功能的混凝土,并进行了膨胀珍珠岩载体、硅藻泥载体以及无载体等情况下的修复表征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载体组的修复效能均优于无载体组;当修复期为28d时,再生... 采用具有多孔结构的再生骨料载具嗜碱巴氏芽孢杆菌,制备了具有裂缝自动修复功能的混凝土,并进行了膨胀珍珠岩载体、硅藻泥载体以及无载体等情况下的修复表征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有载体组的修复效能均优于无载体组;当修复期为28d时,再生骨料载体组的修复效果最好,裂缝修复最大宽度达到0.27mm.同时,分析了载体粒径、菌液浓度、载体占比及裂缝宽度对自修复效能的影响规律,并且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最优配合比设计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载体种类 微生物 修复混凝土 最优配合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P技术的自修复混凝土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13
作者 练继建 高毛毛 +2 位作者 闫玥 付登锋 徐宏殷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4-177,共14页
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建筑材料,但其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裂缝,尤其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而且会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利用微生物诱导产生碳酸盐晶体(MICP)的技术可以制成自修复混凝土,这种混凝土能... 混凝土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建筑材料,但其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裂缝,尤其在水利工程中。混凝土裂缝不仅影响建筑的美观,而且会对结构的安全性产生不利影响。利用微生物诱导产生碳酸盐晶体(MICP)的技术可以制成自修复混凝土,这种混凝土能够在其自身出现裂缝时实现自我修复,从而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能,节约维修成本。对国内外文献中自修复混凝土的工作原理、制备方法、材料特性以及影响自修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分析。从工作原理上主要介绍了矿化微生物的选择和矿化过程;从制备方法上主要汇总了自修复混凝土采用的细菌固载方法;从材料性能上主要分析了自修复混凝土的微观性能和宏观性能;从修复效果上主要总结了修复剂成分、养护条件以及裂缝特征等因素的影响。根据梳理,自修复混凝土目前所能修复的最大裂缝宽度为0.97mm,最大深度为27.2mm,仍有大的发展潜力。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文章提出了自修复混凝土进一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该项技术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混凝土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 工作原理 性能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结构混凝土微胶囊自修复法及力学模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帅 朱合华 +1 位作者 闫治国 朱建文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67-1472,共6页
由于受到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共同作用,地铁隧道结构的劣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且用常规方法难以修复.而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为地铁隧道结构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它能够智能、大范围地修复细微裂缝,且对结构造成的初始损伤较小.为此,提出了... 由于受到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共同作用,地铁隧道结构的劣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且用常规方法难以修复.而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为地铁隧道结构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它能够智能、大范围地修复细微裂缝,且对结构造成的初始损伤较小.为此,提出了基于泰勒弹性损伤模型的受拉荷载下地下结构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的二维自修复细观力学模型,建立了损伤修复演化方程,给出了修复后柔度的求解公式.微胶囊自修复水泥的试验与数值对比分析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够模拟地下结构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的损伤修复现象,而且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微胶囊自修复混凝土 二维 受拉荷载 修复细观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混凝土中胶黏剂性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程培峰 魏玉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92-296,共5页
自修复混凝土具有优越的智能性和安全性,对其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意义重大。而胶黏剂作为自修复混凝土的一种修复材料,对混凝土的自修复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修复后的混凝土裂缝不再开裂,胶黏剂必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较高... 自修复混凝土具有优越的智能性和安全性,对其基础理论进行研究意义重大。而胶黏剂作为自修复混凝土的一种修复材料,对混凝土的自修复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为了保证修复后的混凝土裂缝不再开裂,胶黏剂必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较高的黏结强度。以WD5319、长城717胶黏剂和环氧树脂三种胶黏剂为例,分别进行流动性与黏结强度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后选出综合性能最佳的胶黏剂。结果表明:自制的流动性试验装置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胶黏剂在混凝土裂缝中的流动情况,即混凝土微裂缝宽度越大,胶黏剂流速越快;当其他条件一定时,流速由快到慢依次为:WD5319、长城717胶黏剂和环氧树脂;黏结界面黏附面积越大,固化龄期越长,胶黏剂黏结强度越大;且当其他条件一定时,黏结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环氧树脂、长城717胶黏剂和WD53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混凝土 胶黏剂 流动性 黏结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修复混凝土内部钢筋纵向腐蚀行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斌 于金山 +4 位作者 李天 陈洁静 郝春艳 金伟良 夏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0-527,共8页
氯离子侵蚀下修复混凝土内部钢筋易再次发生微、宏电池腐蚀.为探究混凝土修复后钢筋纵向腐蚀特征,本文构建了物质传输-腐蚀区域动态界定-钢筋电化学腐蚀多场耦合模型.通过现有文献中的数据证明了基于塔菲尔斜率的腐蚀区域动态界定方法... 氯离子侵蚀下修复混凝土内部钢筋易再次发生微、宏电池腐蚀.为探究混凝土修复后钢筋纵向腐蚀特征,本文构建了物质传输-腐蚀区域动态界定-钢筋电化学腐蚀多场耦合模型.通过现有文献中的数据证明了基于塔菲尔斜率的腐蚀区域动态界定方法的有效性,利用模型对修复混凝土中沿钢筋纵向微、宏电池的腐蚀机理以及腐蚀的非均匀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同时讨论了不同修复区长度与混凝土初始状态下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修复混凝土内部钢筋腐蚀出现在靠近修复界面的旧混凝土区中,修复界面存在明显的阳极环效应;修复前旧混凝土区内的氯离子浓度增加会显著提高腐蚀速率;随着旧混凝土修复区长度增大,钢筋腐蚀速率加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离子 修复混凝土 钢筋腐蚀 微宏电池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置玻璃管自修复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鹄志 李杰杰 +1 位作者 屈锋 邓婉珍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68-71,共4页
自修复混凝土中胶黏剂的含量是影响混凝土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以装载胶黏剂的玻璃管掺量为考察因素,通过试验研究了几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随玻璃管掺量变化的相关规律,并拟合了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与玻璃管体... 自修复混凝土中胶黏剂的含量是影响混凝土修复效果的关键因素,以装载胶黏剂的玻璃管掺量为考察因素,通过试验研究了几种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随玻璃管掺量变化的相关规律,并拟合了立方体试块抗压强度与玻璃管体积率之间的相关公式,用于指导自修复混凝土中的玻璃管掺量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掺入玻璃管将削弱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当玻璃管掺量超过一定的比率后这一现象尤为明显,因而存在兼顾修复效果与强度保证的玻璃管最优掺量指标,且强度等级较低的混凝土最优掺量相对较高,因此,在工程应用中应参考最优掺量指标合理设计玻璃管掺量,在保证修复效果的同时不使混凝土强度受影响过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混凝土 玻璃管 掺量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混凝土的黏结固化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梅庭玉 王建伟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7-19,23,共4页
研究了用正丁基缩水甘油醚(BGE)稀释后的环氧树脂(E-51)作为修复剂的黏结强度影响因素和黏结固化机理,分析了水泥基体中固化剂掺量、黏结试件的修复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基于Kssinger和Crane方程分别对BGE固化剂进行了... 研究了用正丁基缩水甘油醚(BGE)稀释后的环氧树脂(E-51)作为修复剂的黏结强度影响因素和黏结固化机理,分析了水泥基体中固化剂掺量、黏结试件的修复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基于Kssinger和Crane方程分别对BGE固化剂进行了固化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固化反应在BGE掺量15%、体系活化能最低、反应级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混凝土 固化动力学 抗折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修复混凝土的黏结固化性能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昊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8-119,123,共3页
对用正丁基缩水甘油醚(BGE)稀释后的环氧树脂(E-51)作为修复剂的黏结强度影响因素和黏结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水泥基体中咪唑类固化剂MC120D和四乙烯五胺掺量、黏结试件的修复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对修复效果具有影响。研究表明,固化反应... 对用正丁基缩水甘油醚(BGE)稀释后的环氧树脂(E-51)作为修复剂的黏结强度影响因素和黏结固化机理进行了研究。水泥基体中咪唑类固化剂MC120D和四乙烯五胺掺量、黏结试件的修复养护温度和养护时间对修复效果具有影响。研究表明,固化反应后稀释剂、E-51红外特征峰变化明显,三元体系发生了交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修复 环氧树脂 固化动力学 活化能 反应级数 修复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裂缝自修复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8
20
作者 金泽康 张旋 +1 位作者 李敏 钱春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2期194-200,共7页
为了对自修复混凝土自修复过程的详细描述建立统一的数学模型,成型了对照组和试验组试件,通过渗水法和图像处理技术记录了混凝土自修复效果随龄期延长的变化,初步拟合结果显示面积修复率和抗水渗透修复率成正比。以一级动力学模型为基... 为了对自修复混凝土自修复过程的详细描述建立统一的数学模型,成型了对照组和试验组试件,通过渗水法和图像处理技术记录了混凝土自修复效果随龄期延长的变化,初步拟合结果显示面积修复率和抗水渗透修复率成正比。以一级动力学模型为基础推导出自修复混凝土裂缝自修复动力学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该模型对自修复混凝土自修复效果随龄期增长的变化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以该模型为基础的数据拟合结果显示,对照组的面积修复率小于抗水渗透修复率,二者差值先增大后趋于稳定,试验组面积修复率大于抗水渗透修复率,二者差值先增大后减小。将试验组和对照组作差后可得到修复剂作用动力学模型,进一步求导后可得到修复剂作用修复速率模型,经分析后发现微生物修复剂对裂缝自修复的作用时间为27~32 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自修复混凝土 面积修复 抗水渗透修复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